方格精選

【電影產業問題意識】法《解放報》頭版頭條──「獨立影業,存亡危機」,報導全解析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危機-於串流平台資本宰制下,藝術作者電影邁向貧窮邊緣化,特在此將四篇深入報導統合整理,並做出比較論述。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raw-image

【報導全解析】


「我們看美國Netflix的時候,自家房子卻燒起來」

於後疫情時代,法國影視產業呈現弔詭的兩極化現象,一方面,某些職業如攝影師、收音師,工作接不完,景氣從來沒有這麼旺盛過,因為如Netflix串流平台的連續劇拍攝滿檔,讓一些業界人士,一生從來沒有這樣搶手(賺到手軟);另一方面,傳統產業鏈,如電影院,卻呈現無量下跌的百年一見蕭條,Netflix的美式資本,完全改變影視產業結構,影響最深、傷害最大的,永遠是獨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生態。也就是如此深刻的獨立電影存亡危機,法國電影界大串連,將於明天(2022年十月六日),將舉行電影業界抗爭大會(états généraux du cinéma)。

raw-image

影院觀眾人數,百年最低

法國上個月(九月)的全國影院觀眾人數(約七百四十萬人數),來到歷史低點,引發業界和文化界的強烈警訊。法國當今進影院的觀眾,比起疫情前的 2019年,大幅下降了 34%,創下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NC)於1980年開始科學計算影院觀影人數以來,有史最低紀錄,更可能倒退至超過百年前,1909 年的評估水準。

這一切最主要的原因,不見得是兩年多的疫情直接影響,更主要是因為大眾觀影習慣的質變。法國於疫情三次封城,影院關閉幾近一年,觀眾於是大量流向 Netflix、Disney+ 等串流平台,一試成主顧,逐漸轉變成主要的觀影管道,擠壓傳統影院的生存空間。雖法國影院於疫情之中,因為國家堅持補助,沒有任何一家倒閉,但是於後疫情時代,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串流平台的未來宰制

raw-image

藝術電影邊緣化,作者電影貧窮化

美式資本的強大串流平台,影響影視產業的每一個環節,其中受害最深的,可能是作者電影(films d’auteur)和藝術電影院(cinéma d’art et d’essai )。

Netflix 串流平台的操縱,以收益最大化的邏輯,逐漸從本來資助的一些國際大家作者電影創作(如史柯西斯和珍康萍的近作),轉向工廠標準化的影集製作,前者雖能為串流平台得到一些影展能見度(crédit),後者才是其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因其回收報酬率(rentabilité )更為可見與可控,在與 Disney+ 或 Amazon Prime 競爭時,更有條件得到勝利。

如此首重資金回收率和製作標準化的未來機制,將首先打擊到的,將是不以商業利益為第一考量的低成本作者電影,與小型藝術電影院,更讓其原本邊緣的產業位置,邁向未來絕跡道路…

raw-image

新自由主義政府,以放任態度,搖擺至影視內容回收最大化

法國現今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以其光鮮亮麗的新資本主義,以漂亮的「自由化」口號,企圖將法國傳承近百年、政府支持的藝術電影生態機制,轉向財團支撐的影視產業報酬回收至上

以對新自由主義的美麗信仰,馬克宏總統在電影界和文化界強烈抗議之下,堅持 CNC 主席──多米尼克·布東納(Dominique Boutonnat),之爭議續任。此君為馬克宏總統選舉基金的「重要資助人」,並有性侵案纏身,卻不斷被馬克宏政府重任,主要可能原因為,多米尼克·布東納堅持以「財團化」理念「改革」法國電影制度,試圖將電影納入影視產業中的「內容產業」一環,一切將以回收率為首要依歸,讓法國電影界強烈憂心其引以為豪的藝術電影百年生態。

面對藝術電影,馬克宏任命的法國前文化部長── Roselyne Bachelot,似乎非常能夠表明其新自由主義政府的方向,於電視訪談中,主持人問到,國家如何支持像高達這樣作者電影,當時擔任部長的這位,就直接說:「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raw-image

電影業界舉行抗議大會,面對獨立電影危機

法國文化部和 CNC 的「首重回收率」轉向,似有意、無意附和 Netflix 串流平台的操縱宰制,因為其標準化的影視產業邏輯,將可逐步淘汰「舊有過時」的電影產業鏈,如不具收益效應、不具商業競爭力的作者電影、獨立發行商、藝術電影院,轉向數位虛擬未來世界。

面對串流平台崛起和政府甘心放手,法國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於第一時間,即展開抗議運動,於公佈法國九月影院觀眾人數,創百年歷史新低之時,馬上集合所有業界,於十月初展開抗議大會,雖 CNC 已確定不出席,但法國眾多影人將強烈發聲,支持獨立電影的生態系統,抵抗串流平台回收率的將臨宰制。

raw-image

【延伸閱讀】






【原文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8會員
252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陳潔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4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
Thumbnail
2025/04/24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為了徹底了解班雅明的「歷史哲學概念」,努力研究神話、史詩作為「說故事的人」之三千年傳統,除了希臘、印度文化對照之外,竟也將德國史詩的精髓-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部歌劇,約十五小時的篇幅,重新看了一輪...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為了徹底了解班雅明的「歷史哲學概念」,努力研究神話、史詩作為「說故事的人」之三千年傳統,除了希臘、印度文化對照之外,竟也將德國史詩的精髓-華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部歌劇,約十五小時的篇幅,重新看了一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在大家都在看抖音了,你還是早點轉行吧」 一名長輩在一起吃飯時不知是出於善意,還是因為氣氛很愉快,所以想開點玩笑,便對我說了這句話。 「對阿,我現在看電影都用一點五倍速,忙的時候就用兩倍速,而我們同事更誇張直接看大陸影片講大壯美美的故事。」 「什麼是大壯美美的故事?」 「就他們給裡面角色取的名字啊
Thumbnail
「現在大家都在看抖音了,你還是早點轉行吧」 一名長輩在一起吃飯時不知是出於善意,還是因為氣氛很愉快,所以想開點玩笑,便對我說了這句話。 「對阿,我現在看電影都用一點五倍速,忙的時候就用兩倍速,而我們同事更誇張直接看大陸影片講大壯美美的故事。」 「什麼是大壯美美的故事?」 「就他們給裡面角色取的名字啊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20230504 Paramount Global發佈第一季財報,其中串流服務Paramount+用戶增加了410萬,正式突破6000萬用戶的關卡。不過該服務的虧損也急遽擴大,使整體Paramount上一季財務表現低於華爾街預期。為了提高營運效益,今年第三季Paramount+將與集
Thumbnail
【葉郎每日讀報】20230504 Paramount Global發佈第一季財報,其中串流服務Paramount+用戶增加了410萬,正式突破6000萬用戶的關卡。不過該服務的虧損也急遽擴大,使整體Paramount上一季財務表現低於華爾街預期。為了提高營運效益,今年第三季Paramount+將與集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世界影壇盛事-坎城影展,甫風光開幕,然而法國因長達兩年多疫情,對比好萊塢大片回溫大賣,藝術電影卻票房每況愈下,遭遇生存危機,引發業界與文化人士之擔憂。
Thumbnail
世界影壇盛事-坎城影展,甫風光開幕,然而法國因長達兩年多疫情,對比好萊塢大片回溫大賣,藝術電影卻票房每況愈下,遭遇生存危機,引發業界與文化人士之擔憂。
Thumbnail
毫不掩飾高舉商業邏輯,吹噓文化商品、商業回收、財團集中化、放棄作者概念、放棄導演、製片、發行業最重要的創作自由,將使國家成立電影中心的理想宗旨,不斷向後倒退。
Thumbnail
毫不掩飾高舉商業邏輯,吹噓文化商品、商業回收、財團集中化、放棄作者概念、放棄導演、製片、發行業最重要的創作自由,將使國家成立電影中心的理想宗旨,不斷向後倒退。
Thumbnail
個人有幸訪問過的法國知名文化產業記者,Nicole Vulser,今日(2月23日)於【世界報】發布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世界串流產業龍頭【網飛】Netflix,剛與法國簽訂的協議,將年度投資四千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6560萬),給予法國十部長片計畫。
Thumbnail
個人有幸訪問過的法國知名文化產業記者,Nicole Vulser,今日(2月23日)於【世界報】發布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世界串流產業龍頭【網飛】Netflix,剛與法國簽訂的協議,將年度投資四千萬歐元(約新台幣12億6560萬),給予法國十部長片計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