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叛逆高達 1930-2022】影像作為隨筆的邊緣戰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為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研究系列之一,在此重新整理,作為對七十年叛逆高達的不斷致敬。(其他長文待發,敬請期待。)


高達八十模式:極簡貧窮團隊

高達《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為非常不典型的電影,雖以爆裂影像與碎裂敘事,驚艷(還是驚嚇)坎城正式競賽,並獲得(觀眾和導演都覺得奇異的)特別金棕櫚,高達堅持不上正式院線,而在2018年四月於藝術電視台Arte 首映,並於其網站免費放映八周,更於2019年十月,與前衛劇場Nanterre-Amandiers合作,展出以《影像之書》為主軸的藝術裝置,〈電影筆記〉最新一期十月號,便以此前衛展覽的機會,展開其三十多頁篇幅的【高達專題】,其中包括高達本人難得的十一頁訪談,與《影像之書》之兩位合作者(Nicole Brenez和 Fabrice Aragno)和展覽策展人(Philippe Quesne)之深入訪問,外加兩篇《影像之書》解析/影評。這個專題不僅讓我們更了解這部驚人奇片,更讓人見識這個曠世鬼才的創作模式。

今年八十八高壽的高達,歲月歷練並不見得讓他圓潤優雅,而反而以一種新資本主義時代的爆走老人姿態,不斷創造驚訝。在《斷了氣》(À bout de souffle, 1960)邁向六十周年之際,這個鑲嵌在全球影史、獲獎無數的傳奇頂尖導演,近年來卻在大大小小的訪問之中,不斷透露出一個荒謬卻現實之情境:叫窮。就算六十年拍了上百部作品,高達電影能賣座的可能只有三、四部(連其最有商業潛力的《輕蔑》Le mépris, 1963、《狂人皮埃羅》Pierrot le Fou, 1965 都賣得不好),雖橫掃世界頂級影展,高達卻把他新近拿到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給「折現」了;這個藝術殿堂導演不忘在電視訪談中宣示,若中樂透,他就不拍片了。我們或許可以慶幸(高達還沒中樂透),近九十的高達,仍然在不管經濟或生理條件之困難重重下,如何繼續製造驚世影像。

高達從《電影社會主義》(Film Socialisme, 2010)邁向八十歲之後,似乎越來越有意識地朝向極簡,朝貧窮創作模式邁進,若說《告別語言》(Adieu au Langage, 2014)雖全部為加導演共三人工作團隊拍攝3D,但整部影片仍為實景實拍,到了《影像之書》,實拍的可能只有開場,高達在自己書桌上拍自己的手,其餘整部作品都是過去電影檔案的蒙太奇。阿杭諾(Fabrice Aragno),自《電影社會主義》以來,變成高達名副其實左右手,包辦製片/攝影/燈光/收音/剪接,在〈電影筆記〉訪談中表示:「他尋找不依靠團隊的方法,就像畫家可只以他的手,全部掌握。」 阿杭諾結論道:「對他而言﹐如果所有可以在他的廚房完成,這就是一種純粹的書寫。」高達於是以其自覺的貧窮極簡,在新資本與好萊塢電影宰制的當代,持續興風作浪。

raw-image

高達瞥見天意:家犬羅西

電影學者布蕾內在〈電影筆記〉訪談中,認為這個新浪潮導演以近九十高齡,「發明一種ZAD(Zone d’Images au combat),『戰鬥影像區域』,與其說是防守,不如說是一種進攻與創作的模式。」布蕾內更直言:「高達的影像,為一種『非亞里斯多德理性世界』的嶄新思考素材」,也就是說,高達於《影像之書》,「提供我們一種反對邏格斯(contre le logos)之永恆激進戰鬥。」

若高達從《電影史》到《影像之書》,不斷批判文明影像,如好萊塢敘事電影,與文明霸權,如西方文化宰制,一體兩面的親密邏輯,高達更突發奇想,從《告別語言》開始,以其家狗羅西,作為反制西方邏格斯中心的開始。

家犬羅西身為高達最近兩部電影,一個「迷惘、溫和而開放」的重要角色,可說總結其歷年電影中,對文明社會邊緣怪角的喜好,如高達親自演出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白癡》(Soigne ta droite, 1987),還是在改編莎士比亞的《李爾王》(King Lear, 1987),粉墨登場、下海演出之怪誕教授,更有甚者,高達於《影像之書》結尾,宣稱:「人人都想當國王,不想當浮士德。」換言之,這個新浪潮導演的終極夢想,似為變成反社會的詭異博士浮士德,而非消費社會光鮮亮麗的國王。他在邊緣角色,如白癡還是瘋狂博士,看見面對漂亮文明,一種不按規則、反其道而行之可能;然而,高達或許更在動物的自在中,如家犬羅西,瞥見跳脫人類邏格斯霸權的微星希望。如同〈電影筆記〉在訪談中,稱讚《影像之書》中一句很美的句子:「狗是唯一愛你比愛自己還多的生物。」高達回答:「這句來自詩人里爾克。我們常需要大作家,帶我們出走… 然而,我只要跟著羅西,就可出走。」

到了《影像之書》,高達的蒙太奇數十年演化,已經成一種減法,不怕負面性,如他新近最喜歡提到的蒙太奇公式:x+3=1,亦即三個影像,減掉兩個,成為我們看到的。然而,我們看到的影像最終是什麼?高達以近九十歲的歷練,給出《影像之書》的海報畫面,一張讓他魂牽夢縈的達文西繪畫,《施洗約翰》,以一根手指,微笑指著天,似乎瞥見一種轉向神祕生命的方法。

面對西方經典邏各斯中心論述高達異想天開回應以爆裂影像發想文明影像的減法負面性嘗試與自然產生彌新關係試圖指向一種天意


raw-image

【延伸閱讀】

二十一世紀的 91 歲憤青,向世界告別:高達以 iPhone 作為遺作,愛犬作為救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8會員
25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陳潔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有幸看到修復版的雷奈代表性作品,與大學時第一次看到宛如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當時看的是十六釐米翻拍白花花霧茫茫版本,真不知道那時看到什麼,其實就是一頭霧水,除了影像品質堪慮,可能還有敘事語言理解問題。
Thumbnail
2025/05/01
有幸看到修復版的雷奈代表性作品,與大學時第一次看到宛如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當時看的是十六釐米翻拍白花花霧茫茫版本,真不知道那時看到什麼,其實就是一頭霧水,除了影像品質堪慮,可能還有敘事語言理解問題。
Thumbnail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非常高達》的簡化對比《像高達一樣寂寞》的深入淺出,《像高達一樣寂寞》因而站上更高一層的位置,去窺探他影像之書內頁的私密紀錄,必須把握這次能夠好好認識高達的機會。「這是電影的召喚!」本片也保有了紀錄片導演的意志,而非一昧地崇拜這道永遠拍打著海岸的「新浪潮」,真正地讓高達成為不朽,也能夠好好與他道別了
Thumbnail
《非常高達》的簡化對比《像高達一樣寂寞》的深入淺出,《像高達一樣寂寞》因而站上更高一層的位置,去窺探他影像之書內頁的私密紀錄,必須把握這次能夠好好認識高達的機會。「這是電影的召喚!」本片也保有了紀錄片導演的意志,而非一昧地崇拜這道永遠拍打著海岸的「新浪潮」,真正地讓高達成為不朽,也能夠好好與他道別了
Thumbnail
2022年9月13日,高達(Jean-Luc Godard)離開我們了,92歲。 高達是提醒大王自己不過是個低俗寫手的原因之一。 大王也算是看過很多電影了,對這位電影大宗師理應頂禮膜拜,但我必須坦承,我始終沒有喜歡過高達的任何一部電影,更多時候壓根看不懂,看了許多書,還是看不懂——這麼多年來,這
Thumbnail
2022年9月13日,高達(Jean-Luc Godard)離開我們了,92歲。 高達是提醒大王自己不過是個低俗寫手的原因之一。 大王也算是看過很多電影了,對這位電影大宗師理應頂禮膜拜,但我必須坦承,我始終沒有喜歡過高達的任何一部電影,更多時候壓根看不懂,看了許多書,還是看不懂——這麼多年來,這
Thumbnail
高達自始自終處理自身命運,挑臖金權社會無限發展,最後以人人可得的平民手機,創造一種「高達厭世灰」,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天堂,瑞士的另一種風景。
Thumbnail
高達自始自終處理自身命運,挑臖金權社會無限發展,最後以人人可得的平民手機,創造一種「高達厭世灰」,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天堂,瑞士的另一種風景。
Thumbnail
高達以打碎的負面影像,連結到整體的人類精神,不管是中古時代聖壇畫、文藝復興世俗畫、十九世紀小說社會情景、電影百年發展,還是當下的iPhone拍照,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都將可能跨時空連結,成為人類精神面對自然生滅,神秘生存長河。
Thumbnail
高達以打碎的負面影像,連結到整體的人類精神,不管是中古時代聖壇畫、文藝復興世俗畫、十九世紀小說社會情景、電影百年發展,還是當下的iPhone拍照,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都將可能跨時空連結,成為人類精神面對自然生滅,神秘生存長河。
Thumbnail
高達影像挑臖:  【以影像當作思想武器】:影像即思想,蒙太奇即武器。  【至死不渝的文化挑臖】:從iPhone遺作,再到輔助自殺,挑戰世俗。  【以電影解放思想實踐】:於新資本光鮮宰制,影像如何成為革命工具。
Thumbnail
高達影像挑臖:  【以影像當作思想武器】:影像即思想,蒙太奇即武器。  【至死不渝的文化挑臖】:從iPhone遺作,再到輔助自殺,挑戰世俗。  【以電影解放思想實踐】:於新資本光鮮宰制,影像如何成為革命工具。
Thumbnail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Thumbnail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Thumbnail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Thumbnail
平凡生命,相對神聖戰爭 詩的影像,相對敘事榮光 爆裂碎片,相對文本愉悅 【編按】此文寫於2019年,評論高達最後長片-《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重新整理,作為向高達的致敬。
Thumbnail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 高達八十模式:極簡貧窮團隊 高達《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為非常不典型的電影,雖以爆裂影像與碎裂敘事,驚艷(還是驚嚇)坎城正式競賽,並獲得(觀眾和導演都覺得奇異的)特別金
Thumbnail
史達林只要說一個字,就有一萬人死掉。希勒勒一樣。 -高達,〈電影筆記〉2019年訪談 📽 高達八十模式:極簡貧窮團隊 高達《影像之書》(Le Livre d’Image, 2018)為非常不典型的電影,雖以爆裂影像與碎裂敘事,驚艷(還是驚嚇)坎城正式競賽,並獲得(觀眾和導演都覺得奇異的)特別金
Thumbnail
平凡生物,相對神聖戰爭 有幸在法國電視台 Arte 目睹新浪潮近九十歲憤青導演,高達,之最新奇作-《影像之書》,一時震攝其爆裂的粗糙影像與爆炸的矛盾思想,瞠目結舌,不知道到底看了什麼,鼓起勇氣再看一次,寫下近二十頁的筆記,特在此與影癡分享個人的「創造性誤讀」。(如同哈羅德·布魯姆 Ha
Thumbnail
平凡生物,相對神聖戰爭 有幸在法國電視台 Arte 目睹新浪潮近九十歲憤青導演,高達,之最新奇作-《影像之書》,一時震攝其爆裂的粗糙影像與爆炸的矛盾思想,瞠目結舌,不知道到底看了什麼,鼓起勇氣再看一次,寫下近二十頁的筆記,特在此與影癡分享個人的「創造性誤讀」。(如同哈羅德·布魯姆 Ha
Thumbnail
停格的影像、顫抖的影像、快轉的影像、放慢的影像,在《影像之書》裡,唯一沒有的影像,就是倒轉的影像,就像88歲的高達不能再倒退回30歲,那個拍攝《斷了氣》的高達一樣,我們就像孩子,在冬日趴在這位老先生膝上,聽他翻書,聽他朗讀……在黑暗的教堂。
Thumbnail
停格的影像、顫抖的影像、快轉的影像、放慢的影像,在《影像之書》裡,唯一沒有的影像,就是倒轉的影像,就像88歲的高達不能再倒退回30歲,那個拍攝《斷了氣》的高達一樣,我們就像孩子,在冬日趴在這位老先生膝上,聽他翻書,聽他朗讀……在黑暗的教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