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股票前,為甚麼需要有後備名單呢?

在投資股票前,為甚麼需要有後備名單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你的投資名單裡,有足夠的後備嗎?

在你的投資名單裡,有足夠的後備嗎?

2022年到了今天,已經過了十個月,由於俄烏戰爭持續,加上美國不顧一切用加息去壓低通脹,導致各地的股票市場跌了最少30%。雖然股價已經跌了那麼多,有朋友還是忍痛套現離場,也有朋友選擇『換馬』。

最常見的例子是,賣出高增長的科技股,然後買入防守性的公用股。問題是,今年裡大多數的公用股也跌了不少,要在短時間內,決定買入那一支公用股,的確是有點困難。

其實,這個『換馬』或轉換股票的問題,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每當市場的狀況轉變,或是投資者自己的資產配置有所改變,都會出現同樣問題。

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我們尋找合適的選擇呢?


準備的時間點

現在資訊發達,想尋找買股的建議,在網上隨便都可以找到一眾『專家』的分析,和大户的投資部署。但是,之前的文章都說過,這些我個人認為不是好的方法。

其實,後備的股票選擇,不應到需要用的時候,才去做功課。而是,一開始建立投資組合時,就應該準備好,這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方法。

意思是,當買入第一批股票時,就已經準備好一個後備的股票名單,可以將表現不好的股票,隨時換掉。就好像一個球隊準備去比賽,不可能到了球場才去找後備球員吧。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建立投資組合時,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在第一批的股票上。哪有更多時間去研究另一批股票,做後備名單呢?


尋找的大方向

答案是:你不用花很多額外的時間。因為當你買入第一批股票時,其實已經有了基本的後備名單。

原因是,投資股票的第一步,是了解目標公司的前景。而在這段時間,需要檢閱的不只是目標公司的資料,還有行業中同類的公司,甚至是競爭對手。最後能夠成為投資組合裡的成員,那一間公司的前景當然是最好的。

但是,當這間公司的最終表現不合預期時,另外的同類公司,或競爭對手,就會是最佳的後備選擇。因為,它們和目標公司在同一個行業,而且你對它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不用花大量時間,就能決定它們當中哪個公司是最好的替代。

實例一:在2020年,匯豐停止派息的黑天鵝事件後,我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決定將匯豐,逐步地轉換到中銀香港

另外,也有情況是,當買入第一批的股票時,可能因資產配置的限制,或其他原因,沒有機會投資在某一個行業。雖然在這行業裡,你已找到心儀的公司,但當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資在這個公司。

同一道理,由於你對它已有相當的了解,它也可以是你後備名單的一個選擇。

實例二:我個人的投資組合,都是集中在公用和房託的行業,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到電訊業。剛巧今年初,其中一支公用股的前景改變了,就決定減少它的份額,開始買入中國移動

投資的穩定性

股票市場從來都不會是風平浪靜,再加上現在的經濟環境,都受著不同的國家和環境所影響。

所以,無論今天看來,前景有多好的公司,也沒法保證下一季或下半年的表現,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因此,一份後備的股票名單能幫助投資者,迅速地應對市場的變化,減少轉換股票時出錯的機會。

更重要是,加強投資組合的整體穩定性,令我們可以安心渡過,市場上一切的驚濤駭浪。

而這一點,我相信未來幾年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avatar-img
藍月財自空間
13會員
19內容數
從財自的角度,分享價值投資的概念和操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藍月財自空間 的其他內容
最近,由於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加上俄烏戰爭爆發,很多朋友也正在考慮,賣出手上的股票。其實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應該考慮,賣出手上的股票呢?
最近,在不同的電視節目中,都找來基金經理,每星期說說他們組合裡,買入和賣出了什麼公司的股票。很多朋友看完節目後,都會跟隨他們的操作,覺得這些資訊絕對是免費午餐。其實,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去複製大戶的操作,真的是有利無害嗎?
在購買一個資產時,不論是房地產或是證券,大多數朋友的考慮,都是價格的水平,和升值的機會。但為甚麼,資深投資者和準備財自的朋友,他們反而注重現金流呢?
大多數朋友都覺得,投資股票很複雜,和太費時間了,不知道從何開始。其實,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投資時,變得有效率和簡單呢?
今年初新經濟的股票升幅驚人,其中有公司的股價一年內升了七倍,令投資者進入瘋狂的狀態。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正確的投資概念還重要嗎?
最近, 很多朋友正討論他們的投資計劃,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令自己的資產增值。但現在城市人生活忙碌,在開始投資時,應該自己去做所有的研究和分析,還是全權交給基金公司,或投資顧問代勞呢?
最近,由於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加上俄烏戰爭爆發,很多朋友也正在考慮,賣出手上的股票。其實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應該考慮,賣出手上的股票呢?
最近,在不同的電視節目中,都找來基金經理,每星期說說他們組合裡,買入和賣出了什麼公司的股票。很多朋友看完節目後,都會跟隨他們的操作,覺得這些資訊絕對是免費午餐。其實,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去複製大戶的操作,真的是有利無害嗎?
在購買一個資產時,不論是房地產或是證券,大多數朋友的考慮,都是價格的水平,和升值的機會。但為甚麼,資深投資者和準備財自的朋友,他們反而注重現金流呢?
大多數朋友都覺得,投資股票很複雜,和太費時間了,不知道從何開始。其實,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投資時,變得有效率和簡單呢?
今年初新經濟的股票升幅驚人,其中有公司的股價一年內升了七倍,令投資者進入瘋狂的狀態。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正確的投資概念還重要嗎?
最近, 很多朋友正討論他們的投資計劃,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令自己的資產增值。但現在城市人生活忙碌,在開始投資時,應該自己去做所有的研究和分析,還是全權交給基金公司,或投資顧問代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