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遠離出這商品的業務:終身醫療篇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取名字這件事情真的滿重要的
終身+醫療=終身醫療
這商品名稱給人的感覺就是
終身:繳費完之後就一輩子有保障
醫療:轉嫁醫療風險
合計:轉嫁一輩子的醫療風險
但...真的是這樣嗎?

觀念文還是得先看看前面這篇文章
簡單來說,現在的醫療制度有以下特點
  1. 住院機率低
  2. 住院天數短
  3. 自費項目多
  4. 多以門診手術取代住院手術
而終身醫療的架構是什麼呢?
目前市面上的商品90%以上都是根據項目定額理賠,非實支實付
架構大概是
  • 住院定額理賠日額
  • 住院手術依照日額理賠倍數
  • 門診手術依照日額理賠倍數
  • 門診回診定額理賠
  • 身故退回所繳保費總和(部分商品還會扣除已領保險金)
看似什麼都有賠,但其實什麼都賠不夠
買東西首重CP值 買保險也是如此
假設今天要買一罐洗衣精,有ABCD四個通路可以買
其中C通路的價格是最便宜的,在沒有其他條件的影響下,就會選擇去C通路購買
買保險也是如此,今天繳出去的一塊錢保費,可以換到多少的保障回來?
用越少的錢換到越多的保障,當然就是好的保險(保費對比保障槓桿效益佳)
以下是舉例,不妨可以用這樣的概念去思考一下自己買的保險到底有沒有問題
一個30歲女性購買20年期1000保額的終身醫療,保費13,000/年
保障內容有
  • 住院日額+出院療養:1,500/日
  • 住院手術定額理賠:3,000/次
  • 門診手術定額理賠:3,000/次
  • 身故退回總繳保費的1.06倍,但是須扣除已申請的保險金
20年總繳保費是26萬,簡單的除法算一下
26萬除以住院一天1500,等於173

意味著這輩子得住院173天以上,這保險才開始發揮他的功能

如果這輩子住院住不到173天,都是拿自己繳出去的保費賠給自己,一點意義都沒有
你覺得,住院這麼長天數的機率高嗎?
可以問問身邊周遭的長輩,大概心裡就會有個答案了
到了這邊,業務可能會說:還有理賠手術保險金阿
一樣的概念再走一次
一個人一輩子會動到的手術會有幾次?
假設30歲購買終身醫療,90歲掛掉,中間60年的期間總共動20次手術,平均每3年就動一次手術,這樣夠慘了吧?
結果手術定額保險金賠:3,000*20=6萬
假設平均每次住5天院
5天1,500*20次=15萬
15萬住院日額+6萬手術定額保險金=21萬
心理OS:這麼嚴重怎麼才賠這樣,我總共可是繳了26萬的保費呢....
以實際狀況來說,這個險種幾乎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我說的是保險公司
許多保戶往往只聽到終身,但卻沒有理性思考商品裡面的內容到底實不實用、或是有沒有適合目前的環境
現在很多的醫療行為是貴在自費的部分,定額理賠的設計真的是上個世代的過季品了
關於上面的CP值的概念,不妨用這樣的觀念去理解自己買的商品到底適不適合
這樣的概念適用各種終身保險,如:終身防癌、重大傷病、手術
建議考慮通常狀況,而不去看極端案例
因為如果凡事都要看極端案例的話,你的保險會買不完
除非有家族病史,或是特定工作的風險性較高,就會建議針對自身在意的部分加強額度
要能有一般觀念,例如:癌症一次金規劃200萬、住院醫療雜費有30萬這樣的保險規劃就不容易了,很多人是完全都沒買保險,或是根本額度都不足,更別說那些極端案例
有規劃正確方向的保險,至少就能確定在這樣的風險下,能夠有不錯的風險抵抗能力了,真的還是不夠給付的話,還是要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資產狀況
沒有保險是可以解決所有的風險問題的,唯有增加自己的資產,才有對抗風險的能力

終身醫療的缺點有以下幾點
  • 保費貴
  • 容易卡預算
  • 不適合當前環境
  • 未來醫療進步的幅度無法預估
  • 通貨膨脹問題
  • 調整彈性低
保費貴 容易卡預算
終身醫療的費用對比目前較為實用的定期醫療實支實付來說,保費真的是貴上不少
而保費貴背後的問題就是容易卡預算,一般成年人的保險預算大概是2,000~3,000/月,但1,000保額的終身醫療可能就直接吃掉1/3甚至一半的預算的,間接影響你可以購買的額度
不適合當前醫療環境
前面有提到,現在的醫療制度有以下特點
  1. 住院機率低
  2. 住院天數短
  3. 自費項目多
  4. 多以門診手術取代住院手術
終身醫療的架構多半是住院日額,有動手術的話也幾乎都是定額理賠
現在的自費項目很多,一個車禍導致骨折要打的自費鋼釘或鋼板可能就5萬起跳了,終身醫療能夠給多少幫助?
現在的環境都不適合了,未來呢?
有沒有可能到時候這張終身險變得跟廢紙沒兩樣,根本給不了多少幫助?
未來醫療進步的幅度無法預估
終身醫療的給付項目主要還是在於住院日額這塊
現在的住院機率就已經不高了,就算住院也很難住到很長的天數
你覺得未來醫療是越來越進步還是退步呢?
你覺得未來住院機率會更高還更低呢?
你覺得未來住院天數還會不會再下降呢?
終身險繳費20年就不用再繳了,但人生能有幾個20年?
更別說很多人買終身醫療的考量點都是70歲以後,距離你目前的年齡還有幾年呢?
我目前大概30歲,要我去想40年以後的世界長怎的樣,還真的無法想像
通貨膨脹問題
小時候乾麵一碗才20塊,現在一碗可能要45塊
你現在買了一份終身醫療保單,在40年後遇到住院時給你1,500/天的住院日額保障,在那個時候還會剩下多少價值呢?
把現在比較值錢的錢拿去買終身醫療,未來保險公司在給付的時候也不會考慮通膨率而多給你理賠金
更別說很多人只是看中保費會退回這件事情看起來好像穩賺不賠,真的是這樣嗎?
這邊就教大家簡單的算法,手機就可以計算你買終身醫療到底損失多少的方法
Google搜尋,零存整付試算:
零存整付
零存整付的概念就是按月存錢,之後連同利息一起進去複利滾存
.我們就用我們一開始的舉例,30歲女性購買20年期1,000保額的終身醫療,保費13,000/年,這樣換算一個月大概要繳1,083元的保費
1個月1期,20年就是240期,利率我們就用目前台銀利率1.4%當範例就好
這樣20年期滿會有本利和300,106
這時候再用隔壁的整存整付試算功能,整存整付的概念就是一筆錢存進去複利滾存,等滿期後看有多少本利和,與零存整付的最大不同就是中間不會再按月投入金額下去存款
整存整付
30歲買終身醫療,20年後滿期,再擺20年後是70歲
用定存的概念來看,30歲開始零存整付20年,50歲後開始整存整付,70歲時有大概39萬的資產
你是要保險公司給你住院一天理賠1,500?
還是39萬的資產擺在身邊可以隨時動用?
業務員這時候會說:你這樣比較不公平阿,終身醫療還會理賠手術定額保險金
那假設今天一個自費住院手術要花10萬,你覺得保險定額理賠3千塊給你,你會比較開心嗎?
把錢留在身邊,當真的有醫療費要付的時候還可以全額給付
對比終身醫療給付3千塊,你看到這樣的理賠才真的會生氣吧...
業務員這是後又會說:保險又不是投資,那如果你在存錢的過程中就遇到風險勒?
我從來沒有說不買保險,而是說不要買終身醫療
某些業務只會讓保戶陷入二選一的思考模式,而不是跳脫保險讓客戶有更好的風險管理概念
保戶可以購買定期的住院醫療實支實付,一樣可以轉嫁醫療風險,而且比終身醫療更有用,因為住院非用貴的從來不是病房費,而是那些自費的耗材、藥品跟手術
調整彈性低
我常常跟保戶說:買錯保險可能比沒買保險還慘
因為很多人買錯的保險就是終身醫療
這個商品95%以上的設計都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所以當你買了之後發現不對勁了,也很難做調整
解約:只會退當年度未到期保費,假設你繳了5年,前面繳的保費就只能當丟到水溝裡了
降保額:類似解約的概念,但是也還是很慘,假設第5年把1,000保額降成500,保險公司也不會把你前面繳的保費退回,而且原本就沒什麼保障的商品,額度降低之後不就又更差了嗎...
但很多人的狀況是,如果不解約或是降保額,根本清不出多餘的預算來規劃新保險補足保障缺口

我已經買了終身醫療了,現在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已經有體況,且這樣的體況是不允許再新增保險的(例如:心臟病、糖尿病...等等較嚴重的狀況),你只能咬牙把這份終身醫療繳好繳滿了
如果你目前沒有體況,或是僅有微體況(子宮肌瘤、大腸息肉、痔瘡...等等小狀況),則應該好好思考這份終身醫療的去留
PS.關於體況判斷部分需要綜合評估,每個人的體況都是一種個案,建議可以找專業的從業人員諮詢
很多業務怕麻煩,所以遇到有體況的保戶都直接說不能保
很多的業務不會處理體況件,反而把能保的變成不能保,不能保的說成可以保
所以,請謹慎找人,避免做出錯誤的決策
真的能夠斷捨離終身醫療,把前面買錯的保險當作繳學費的人真的很少
更別說有些人發現自己買錯保險時,身體體況已經很差了,根本沒辦法再重新規劃保險,只能將就著繳不適合自己的保險了
  • 繳3年,解約應該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損失不太大
  • 繳7年,可能就要想一下了,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了
  • 繳10年,都繳了一半了耶,真的要解約嗎?
  • 繳13年,還有7年就滿期了,還是把它撐完吧...
個人會建議:有保障缺口就應該要補足,而不是放任缺口在那個地方
如果保費繳不起,那勢必遇到風險的時候更沒辦法面對,便宜的一定是保費而不會是醫藥費或是看護費
解約或是降保額一定是保戶最終沒辦法時才會做出的選擇
如果你選擇的是繼續繳這份終身醫療的話,請務必確定未來可以繳好繳滿
既有或是新增規劃如果有定期險,也需要考慮漲幅的問題
不然現在繳了10年咬牙撐著繼續繳,結果5年過後定期險跳費率才發現真的沒辦法了,損失不就更大嗎?

什麼樣的終身醫療可以考慮買呢?

以目前的保險商品來說,除了終身意外險(不還本、身故不退保費)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值得買的終身險
所以主約終身險的規劃,只要可以符合投保規則、可以出單就好,目前有很多公司的專案都是低保額的終身醫療就可以掛很多高cp值的定期附約
這樣的商品個人認為就可以買
至於可以轉終身實支實付的終身醫療呢?
個人還是不建議
畢竟這類商品最大問題在於門診手術額度都不高
自己可以想一下,現在買定期醫療實支都直接把低門診手術額度的商品刪除了
為什麼?當然就是考慮到未來醫療進步的問題
難道都不會擔心自己買的終身醫療到75歲之後根本就用不到了嗎?
很多成年人想買這樣的商品時,我都會問:你覺得未來科技、醫療會進步到什麼程度?有沒有可能車子在天上飛了?
保險不是風險管理的唯一方法,提升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才可以降低對保險的依賴度
如果買了保險,還要擔心門診手術不賠、牙齒手術不賠、什麼東西不符合住院必要性
不覺得還不如把這些繳的保費直接轉換成現金會更彈性使用嗎?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個喜歡
如果有問題想要討論的話,可以訊息臉書或是LINE討論看看哦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健保局從2014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為什麼要施行新制?那勢必是過去的制度產生了一些問題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保險中的保險,是很多人會用來形容豁免附約這個商品的用詞,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個說詞就是了 這險種的複雜度其實超出很多人心中所想,連許多從業人員都不一定可以把這個商品講得很清楚,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了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產險公司也有賣意外險,覺得應該只有賣火險、汽機車保險、住宅地震險 一樣都是意外險,產險公司跟壽險公司賣的會有什麼差別呢? 可以從保障、費率、續保穩定度這三大面向去做討論
今年(2022年)疫情大爆發,很多人都買了防疫保單,有些觀念好的保戶則是去年就買了,但是今年要到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不給續保了,這樣合理嗎?
健保局從2014年7月1日起實施新制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為什麼要施行新制?那勢必是過去的制度產生了一些問題
定期險後期保費很貴,老了沒有工作了繳不起怎麼辦?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在行銷上最常遇見的問題 我們受的教育很自然而然的都會叫我們用選擇題做抉擇,而不是訓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分析哪個方法比較好/比較差,進而做出對自己更有利的選擇 在規劃保險也是,例如: 買終身險vs買定期險
保險中的保險,是很多人會用來形容豁免附約這個商品的用詞,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個說詞就是了 這險種的複雜度其實超出很多人心中所想,連許多從業人員都不一定可以把這個商品講得很清楚,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了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蟬聯了40年的冠軍,所以這也是國人在個人商業保險規畫上常常重視的項目之一,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教大家如何規劃癌症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產險公司也有賣意外險,覺得應該只有賣火險、汽機車保險、住宅地震險 一樣都是意外險,產險公司跟壽險公司賣的會有什麼差別呢? 可以從保障、費率、續保穩定度這三大面向去做討論
今年(2022年)疫情大爆發,很多人都買了防疫保單,有些觀念好的保戶則是去年就買了,但是今年要到期的時候,保險公司卻不給續保了,這樣合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請遠離消耗你的人》這本書的作者李尚龍,是位百萬暢銷書作家,認為人生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中很多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與身邊人們的互動,而「人生順利避雷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消耗你的人」。
Thumbnail
昨天發生一件事情讓我生氣到現在還無法釋懷,忍不住標題就來個地圖砲。 昨天下班後在一如往常回家的路上,經過了一間洗車場,走到門口一半左右的距離時,前方駛來一輛白色賓士,開得離我越來越靠近,也沒有打方向燈,我起初以為它可能在閃對向的車,後來幾乎是往我這邊撞過來,右柱離我大概只剩10公分的距離了
Thumbnail
人脈就像一個大瓜,你想運用它獲取營養。但摘下品嘗時,請記得先剖開來檢視,看看裡面是否有壞蟲,也正在吞噬著瓜的精華......。 來吧!我們一起來挑除大瓜裡的壞蟲!
Thumbnail
在自媒體崛起的時代,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有些人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依舊要時時觀察那個人的動態與發文,而把自己的心情搞得烏煙瘴氣,甚至忍不住展開唇槍舌戰,到底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又或者有沒有可能真正說服自己離開讓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呢? 曾經寫過《完全自殺手冊》的作者鶴見濟在《請你離我遠
★比起開創美好生活,庸俗人生更叫人適應! 這是你想要的人生結局嗎— 「活得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到了臨終只能嘆息自己沒活過」。 ●就拿「Because」(因為)這個字來說吧,想到「 Because」一字,我就會把它想成是「Be at Cause」(成為「因」)。 不要抱持這種心態:「這個我做不到,是因
Thumbnail
研究發現,多數的人格特質,無法預測是否容易單身,因為大部分人在成年後,會有很強的渴望尋找長期的親密伴侶。為了避免孤寂的感覺,蠻多人會投注許多心力、資本在尋覓適合的伴侶,也有蠻多人忍受著痛苦只因為不想跟現在明顯不適合的伴侶分開。
Thumbnail
🪐✨ 星象預報 ✨🪐 ❒金星逆行 12/22四宮摩羯->01/14三宮摩羯->01/29金星恢復順行 ❒水星逆行 01/14四宮水瓶->01/27三宮摩羯->02/04水星恢復順行 ❙ ❙ ❙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請遠離消耗你的人》這本書的作者李尚龍,是位百萬暢銷書作家,認為人生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中很多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與身邊人們的互動,而「人生順利避雷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消耗你的人」。
Thumbnail
昨天發生一件事情讓我生氣到現在還無法釋懷,忍不住標題就來個地圖砲。 昨天下班後在一如往常回家的路上,經過了一間洗車場,走到門口一半左右的距離時,前方駛來一輛白色賓士,開得離我越來越靠近,也沒有打方向燈,我起初以為它可能在閃對向的車,後來幾乎是往我這邊撞過來,右柱離我大概只剩10公分的距離了
Thumbnail
人脈就像一個大瓜,你想運用它獲取營養。但摘下品嘗時,請記得先剖開來檢視,看看裡面是否有壞蟲,也正在吞噬著瓜的精華......。 來吧!我們一起來挑除大瓜裡的壞蟲!
Thumbnail
在自媒體崛起的時代,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有些人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依舊要時時觀察那個人的動態與發文,而把自己的心情搞得烏煙瘴氣,甚至忍不住展開唇槍舌戰,到底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又或者有沒有可能真正說服自己離開讓自己不愉快的人事物呢? 曾經寫過《完全自殺手冊》的作者鶴見濟在《請你離我遠
★比起開創美好生活,庸俗人生更叫人適應! 這是你想要的人生結局嗎— 「活得好像自己永遠不會死,到了臨終只能嘆息自己沒活過」。 ●就拿「Because」(因為)這個字來說吧,想到「 Because」一字,我就會把它想成是「Be at Cause」(成為「因」)。 不要抱持這種心態:「這個我做不到,是因
Thumbnail
研究發現,多數的人格特質,無法預測是否容易單身,因為大部分人在成年後,會有很強的渴望尋找長期的親密伴侶。為了避免孤寂的感覺,蠻多人會投注許多心力、資本在尋覓適合的伴侶,也有蠻多人忍受著痛苦只因為不想跟現在明顯不適合的伴侶分開。
Thumbnail
🪐✨ 星象預報 ✨🪐 ❒金星逆行 12/22四宮摩羯->01/14三宮摩羯->01/29金星恢復順行 ❒水星逆行 01/14四宮水瓶->01/27三宮摩羯->02/04水星恢復順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