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自古雄主,都是無比自信之人,往往把命運當成骰子,總是相信最後命運會停在自己的意願上。成功者,被奉為一代天驕,失敗者,遺臭萬年。
— — 旭

稱帝立夏

李元昊就是這樣的賭徒。少年時的元昊就已經身型魁梧壯碩。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僅通曉漢、蕃語言,還喜好律法、兵書一類書籍,甚至精於繪畫。武功也很強,可以說文武全才。其父李德明在位時,就讓元昊率軍對外徵討。

世界历史上,胸才偉略,也多是殘忍好殺的代名詞。李元昊是出了名的嗜殺,登基後不僅把老派大臣殺了不少,而且還殺自己的母親、妻妾、舅舅、表弟等血親。

南宋李燾曾經費時約40年,遍取正史、實錄、政書,“旁採異聞,補實錄,正史之闕略;參求真是,破巧說、偽辨之紛紜”作九百八十卷《續資治通鑒長編》。他記錄了元昊的妻妾子女:

一默穆氏,舅女也,生一子,以貌類他人,殺之;
二索氏,始曩[nǎng]霄攻犛 [máo,古同”犛”]牛城,訛傳戰沒,索氏喜,日調音樂,及曩霄還,懼而自殺;
三多拉氏,早死;
四密克默特氏,生子阿哩,謀殺曩霄,為鄂桑格所告,沉於河,殺密克默特氏於王亭鎮;
五葉勒氏,約噶從姪。頎長,有智謀,曩霄畏之,生三子,長曰寧明,喜方術,從道士修篁[huáng]學,辟穀,氣忤[wǔ,不順從]死;次寧淩喝(寧令哥),貌類曩霄,特愛之,以為太子;次錫貍,早死。
六耶律氏;
七摩移克氏(沒(左口右移)氏),初欲納為寧淩噶妻,見其美,自取之,號新皇後。寧淩噶憤殺曩霄,不死,劓[yì]其鼻,曩霄因創死。
— —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巻一百六十二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大慶三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11月10日),李元昊正式自立,稱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改年號為天授禮法延祚[zuò],去宋封號,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同時命大臣野利仁榮(?-1042年,西夏開國重臣,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後野利氏的疏族)創西夏文。

元昊出身是拓跋氏,拓跋氏來源於鮮卑族(可能分支自原始蒙古族,其語言屬蒙古語族。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游牧民族東胡)。西夏其實是鮮卑族遺民,以少數民族的身份統馭占多數的黨項族。因此元昊稱帝後,改銀州、夏州諸羌舊俗,效法鮮卑族的禿發習俗。

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遣使正式通告宋廷。

臣祖宗本出帝胄[zhòu],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遠祖思恭,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祖繼遷,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舉義旗,悉降諸部。臨河五郡,不旋踵[zhǒng]而歸;沿邊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真王之號,夙感於頒宣;尺土之封,顯蒙於割裂。臣偶以狂斐[fěi,具有文採的],制小蕃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禮樂既張,器用既備,吐蕃、塔塔、張掖、交河,莫不從伏。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輻輳[còu]屢期,山呼齊舉,伏願一垓[gāi]之土地,建為萬乘之邦家。於時再讓靡[mí]遑[huáng],群集又迫,事不得已,顯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始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國稱大夏,年號天授禮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方之患。至誠瀝懇,仰俟帝俞。謹遣弩涉俄疾、你斯悶、臥普令濟、嵬崖你奉表以聞。
— —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夏國傳上

元昊遣使到京後,宋朝大多數官員都主張立刻出兵徵討。於是仁宗於寶元二年(1039年)六月,下詔削去元昊官爵,並懸賞捉拿。

武經總要

在講宋、夏之戰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宋朝的五官職稱,便於後面行文的方便。

武經總要》是一部中國北宋官修的軍事著作。全書分為前後兩集,共四十三卷,計2869頁。

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富弼(1004年-1083年,字彥國,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上書《論武舉武學奏》,建議設立武學,由天章閣待制曾公亮(999年-1078年3月10日,字明仲,號樂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晉江市]人)和尚書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北宋開封人。其妻為呂蒙正第四女)等奉命從1040年開始編制,於仁宗慶历四年(1044年)完成。

武經總要》前集二十二卷 記錄軍事制度、軍事組織、選將用兵、陣法、山川地理等軍事理論和規則。後集二十一卷 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後半部分介紹陰陽占卜。《武經總要》是历史上最早含有硝石、硫磺、木炭等成分火藥配方的記錄。

宋欽宗趙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14日,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占領開封時,《武經總要》原本遺失。

宋理宗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原名趙與莒,後賜名趙貴誠,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趙德昭九世孫。後改名趙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紹定四年(1231年),通過一些副本重制了新版本的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記錄了宋朝的兵制,以及將官階屬和古代兵制名字之間的差異。

本朝㳂唐末五代之制,並號禁軍,黥面營處,衣食公上,草教日閱,無得番休。
大凡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或隸殿前,或隸兩侍衛司。
自廂都指揮使而下,皆節級有員品。每都立軍使、都頭、兵馬使,則古之隊正之任也;每營立指揮使,則古之旅師之任也;每軍立都指揮使、都虞候,則古之師帥之任也;每軍、每廂又第立都指揮使,則古之軍將之任也。各有副簉,以貳其政。
其兩河、關西諸州,則別募蕃漢丁壯,差置將職,以效內軍。至其戍守徵伐。(○泓按:「其」,鈔宋本脫,據正德本、十三行本補)
則古有大將、元帥、大總管,今謂招討使、都部署是也;
古有副將、副元帥、副總管(○泓按:「副元帥」,鈔宋本脫「副」,據正德本、十三行本補),今謂招討副使、副部署、鈐轄是也;
古有跳蕩、左右虞候,今謂之先鋒、策先鋒、殿後、策殿後是也;
古有校尉已下兵職,今謂都監、隊將之類是也。
立軍制吏,古今率同,其名雖殊,其任則一。凡涖師者,亦當參考前制,以為今事之式法焉。
— — 曾公亮、丁度,武經總要

後面行文中的軍隊、將官職稱等可以在這里查詢具體的規制。

三戰立國·三川口之戰

寶元三年(1040年)三月,元昊搶先出兵伐宋,進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陝西安塞南部)。金明寨位於延州(今陝西延安)北部,周圍有36寨,由都監李士彬(?-?,宋朝人,黨項族。其父李繼周,世代鎮守金明,人稱之為“鐵壁相公”率羌兵十萬扼守。

元昊進攻金明寨同時,送信給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事、[fū](舊地名,在陝西。今改稱富縣)知州範雍(981年-1046年,字伯純。河南[今河南洛陽]人),表示願意與宋和談。範雍輕易相信了元昊,立即上書朝廷,對延州防備也松懈下來。

範雍是後蜀宰相範仁恕(?-?,字超光。終年八十七歲)的後人,無才無德,在延州的作為,可以說是禍國殃民。太常丞、直集賢院、簽書陝西經略安撫判官田況(1005年-1063年,字元均,宋朝開封府人)在戰後上兵策十四事,指責範雍貪圖小利,侵擾邊民,殺民冒功,致使民眾尋求賊人伸冤。

昊賊弄兵,侵噬西蕃,開拓封境,僭叛之跡,固非朝夕,始於漢界緣邊山險之地三百馀處,修築堡寨,欲以收集老幼,並驅壯健,為入寇之謀。初貢嫚書,亦未敢擾邊,範雍在延州,屢使王文思輩先肆侵掠,規貪小利,賊遂激怒其眾,執以為辭,王師伐叛吊民之體,自此失之。劉謙、高繼嵩等破龐青諸族,任福襲白豹城,皆指為有功者也,無不殺戮老弱以為首級彼民皆訴冤於賊,以求複仇,此皆吾民受制遠方,而又使無辜被戮,毒貫人靈,上下文移皆謂之打擄,籲可愧也。
— — 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三十二慶历元年(辛巳,1041)

元昊在金明寨先遣使勸降李士彬被拒。然後多次派出大將與士彬相遇,就假意敗退,並放出風聲,“吾士卒聞鐵壁相公,膽墜於地。”

士彬本就驕傲自負,禦下也過於嚴苛,以致部下都心生怨憤。現在更加自以為是,看不起夏兵。元昊於是乘機突襲,擊破金明寨,士彬及其子李懷寶被俘,均被殺於黃堆寨。李士彬後被追贈為宿州觀察使。

李士彬世為屬國胡酋,領金明都巡檢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萬人,延州人謂之鐵壁相公,夏虜素畏之。元昊叛,遣使誘士彬,士彬殺之。元昊乃使其民詐降士彬,士彬白知延州範雍,請徙置南方,雍曰:“討而擒之,孰若招而致之?”乃賞以金帛,使隸於士彬。於是降者日至,分隸十八寨,甚眾。元昊使其諸將每與士彬遇,輒不戰而走,曰:“吾士卒聞鐵壁相公名,莫不膽墜於地,狼狽奔走,不可禁止也。”士彬由是益驕,又以嚴酷禦下,而多有所侵暴,故其下多有怨憤者。元昊乃陰以金爵誘其所部,往往受之,而士彬不知。
是歲,元昊遣衙校賀真來見範雍,自言欲改過自新,歸命朝廷。雍喜,厚禮而遣之,凡先所獲俘梟首於市者,皆斂而葬之,官為致祭。真既出境,虜騎大入,諸降虜皆為內應。士彬時在黃惟寨,聞虜至,索馬,左右以弱馬進,遂鞚以詣元昊,與其子懷寶俱陷沒。士彬先使其腹心赤豆軍主以珠帶示母、妻使逃,母、妻策馬奔延州,範雍猶疑之,使人詗虜,皆為所擒。明日,騎至城下。元昊割士彬耳而不殺,後十馀年,卒於虜中。
— —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第一

寶元三年(1040年)七月,元昊大軍掃清延洲周邊的金明寨,包圍了延州。宋派出劉平(?-?,字士衡,開封府祥符人。時任鄜延路馬步軍副部署兼鄜延、環慶路同安撫使、兼管勾涇原路兵馬、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靜江軍節度觀察留後)石元孫(991年-1063年,字善長,時任鄜延路馬步軍副都部署,緣邊安撫使,邕州觀察使,殿前司都虞候)增援延州。部將郭遵(?-1040年,開封人,家世以武功著稱)建議先偵查敵情,謹慎進軍。劉平不聽,輕敵貿進。

寶元三年(1040年)七月二十二日夜,劉平、石元孫進軍至延州西北的三川口(今陝西延安西北)。元昊騎兵不擅長攻城,因此已經定下圍城打援的策略。主力早已在三川口布置好埋伏,突然出襲宋軍。兩軍苦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劉平退至三川口附近山坡上。

這時,元昊手下一名大將高聲呼喊要擒拿郭遵。此戰宋軍中計,被西夏主力埋伏,郭遵知道此戰已經難以求勝,“期必死,獨出入行間”,揮大鐵杵擊碎對方腦袋,將其擊斃。兩軍皆大呼喝彩。郭遵於是三次往返夏軍陣列中,如入無人之境,斃敵數百。後不幸坐騎中槍,戰馬倒地,郭遵被殺。

郭遵少年從軍,驍勇善戰,官至殿前指揮使。乾興中期,改左班殿直、並代路巡檢。徙延州西路都巡檢使。三川口戰死後宋朝特贈郭遵果州團練使。

元昊寇延州,遵以裨將屬劉平,遇敵,馳馬入敵陣,殺傷數十人。敵出驍將揚言當遵,遵揮鐵杵破其腦,兩軍皆大呼。複持鐵槍進,所向披靡。會黃德和引兵先潰,敵戰益急。遵奮擊,期必死,獨出入行間。軍稍卻,即複馬以殿,又持大槊橫突之。敵知不可敵,使人持大絭索立高處迎遵馬,輒為遵所斷。因縱遵使深入,攢兵註射之,中馬,馬踠僕地,被殺。特贈果州團練使。以其父斌為太子右清道率府副率;母賀,封仁壽郡君;妻尹,安康郡君;弟青石侍禁,逵三班奉職。四子尚幼,仁宗悉為賜名,忠嗣西頭供奉官,忠紹左侍禁,忠裔右侍禁,忠緒左班殿直。女舊為尼,亦賜紫方袍。
遵用鐵杵、槍、槊、共九十斤,其後耕者得其器於戰處,皇祐中,乃亻並與其衣冠葬之河南。逵自有傳。
— — 宋史·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元昊又多次派人勸降劉平“汝降乎?不然,當盡死!”。劉平遣子劉宜孫求援於鄜延路駐泊都監黃德和(?-?,北宋軍事人物。官至延州鄜延都監)。黃德和率二千馀人駐守劉平軍陣後的安北碎金穀,見西夏兵多勢眾,逃跑到保西南山。劉宜孫前往,請求德和出兵:“當勒兵還,並力拒賊,奈何先引去!”令其還擊。黃德和膽怯,竟然幹脆逃往甘泉(今屬陝西)。

西夏軍向宋軍駐守的山坡發動多次攻擊,宋軍終因寡不敵眾戰敗,劉平與石元孫同時被李元昊所俘。

三川口敗後,黃德和搶先上表,反誣劉平降敵,為自己開脫。朝廷調禁軍包圍劉平宅邸,又命殿中侍禦史文彥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寬夫,號伊叟,汾州介休城關文家莊[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區文家莊]人,官至北宋宰相)在河中府置獄。後來金明寨有士兵逃回說明真相,於是朝廷派龐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單州成武[今山東省成武縣伯樂鎮龐樓邨]人。其父龐格是國子監博士)前往調查,得知真相後上表“德和退怯當誅。劉平力戰而沒,宜加恤其子孫”,黃德和終被判腰斬,梟首於延州城下。

宋追贈劉平朔方軍節度使兼侍中,諡壯武,封其妻趙氏為南陽郡太夫人,“子孫及諸弟皆優遷”,未官者皆錄用。

時平地雪數寸,平與敵皆為偃月陣相嚮。
有頃,敵兵涉水為橫陣,郭遵及忠佐王信薄之,不能入。官軍並進,殺數百人,乃退。
敵複蔽盾為陣,官軍複擊卻之,奪盾,殺獲及溺水死者幾千人。平左耳、右頸中流矢。
日暮,戰士上首功及所獲馬,平曰:”戰方急,爾各志之,皆當重賞汝。”語未已,敵以輕兵薄戰,官軍引卻二十步。
黃德和居陣後,望見軍卻,率麾下走保西南山,眾從之,皆潰。平遣其子宜孫馳追德和,執轡語曰:”當勒兵還,亻並力抗敵,奈何先奔?”德和不從,驅馬遁赴甘泉。
平遣軍校杖劍遮留士卒,得千餘人。轉鬥三日,賊退還水東。平率餘眾保西南山,立七柵自固。
敵夜使人叩柵,問大將安在,士不應。複使人偽為戍卒,遞文移平,平殺之。夜四鼓,敵環營呼曰:”如許殘兵,不降何待!”平旦,敵酋舉鞭麾騎,自山四出合擊,絕官軍為二,遂與元孫皆被執。
初,德和言平降賊,朝廷發禁兵圍其家。及命殿中侍禦史文彥博即河中府置獄,遣龐籍往訊焉,具得其實。遂釋其家,德和坐腰斬。
而延州吏民亦詣闕訴平戰沒狀,遂贈朔方軍節度使兼侍中,諡壯武,賜信陵坊第,封其妻趙氏為南陽郡太夫人,子孫及諸弟皆優遷,未官者錄之。其後降羌多言平在興州未死,生子於賊中。及石元孫歸,乃知平戰時被執,後沒於興州。弟兼濟。
— — 宋史·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不久有黨項人來報劉平“在興州未死,生子於賊中”。慶历五年(1045年),慶历和議後,同時被俘的石元孫放還返宋。台諫官上奏請斬元孫於塞下,以示夏人。唯獨首相賈昌朝(998年-1065年,字子明,真定獲鹿[今河北獲鹿]人)反對,“前代將臣敗覆而還,多不加罪。”石元孫遂免於一死。

慶历五年(1045年)五月,石元孫被削除官爵,編管全州。其子弟嘗授陣亡恩澤者,並追奪之。後仁宗重賜恩典,移住襄州,授太子率府率,給予祿錢。

此時終於確定劉平未死於賊人之手,已經卒於興州。宋廷為了顧及顏面,仍視之為忠烈殉國。皇祐三年(1051年),劉平之子劉慶孫上奏,要為亡父劉平招魂,並予以安葬。最後因司馬光強烈反對而作罷。

旭,2022年8月10日-11日,10月17日修改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王以民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體天法道·民以食為天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黨項崛起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元昊立夏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三戰立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西夏立國·慶历和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真心半解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慶历新政·朋黨之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書生義氣作三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天道無常惜英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法家非法作無法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總把新桃換舊符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天將生意與人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不畏浮雲遮望眼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涿州沙上飲盤桓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人生失意無南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聖君賢相的賭博·肯與君王卷土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城頭變換大王旗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越南立國·立國之戰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知兵止戰,好戰國亡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當初漫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元祐更化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風流天子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唯金不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燕雲十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盟約如紙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震懾無聊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萬竅怒呺風喪我·殘陽如血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千波競湧水無心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握手更知禪迫遠,隔雲靈鷲碧千尋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不是攝心除妄想,求真

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直至如今千載後


旭: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幹一世界

旭:讀你-穿越千古的詩篇

旭: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旭: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

旭:觀念與神話

旭:觀念與行動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 旭,日在九天


《子夜》买办铸就东方的巴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在九天的沙龍
26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日在九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1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Thumbnail
2023/02/11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Thumbnail
2023/02/09
古代人的目的是在同一個祖國的公民之間分享社會權力,這就是他們所說的自由。現代人的目的是享受私人歡愉中的自由;他們把自由稱為由公共機構為這些歡愉所作的保證。 — — 伯納德·克里克,民主
Thumbnail
2023/02/09
古代人的目的是在同一個祖國的公民之間分享社會權力,這就是他們所說的自由。現代人的目的是享受私人歡愉中的自由;他們把自由稱為由公共機構為這些歡愉所作的保證。 — — 伯納德·克里克,民主
Thumbnail
2023/02/04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2023/02/04
英國的政治變革历經474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君王都沒有能夠給予共治致命的一擊 — — 貴族共治,偶然的星光閃燿,終成燦爛的輝煌旭日,猶如浩瀚宇宙中的爬行動物最終站起來為人一樣,鑄造了共和。使得我們不得不感嘆這幾乎不可能的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人類總是緊盯眼前的困境,卻看不到未來更大的危機 — — 旭
Thumbnail
人類總是緊盯眼前的困境,卻看不到未來更大的危機 — — 旭
Thumbnail
自古雄主,都是無比自信之人,往往把命運當成骰子,總是相信最後命運會停在自己的意願上。成功者,被奉為一代天驕,失敗者,遺臭萬年。 — — 旭
Thumbnail
自古雄主,都是無比自信之人,往往把命運當成骰子,總是相信最後命運會停在自己的意願上。成功者,被奉為一代天驕,失敗者,遺臭萬年。 — — 旭
Thumbnail
1.母儀天下 2.改立太子 3.腥風血雨
Thumbnail
1.母儀天下 2.改立太子 3.腥風血雨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西元316年,統一天下的晉朝喪失了北方的治理權。群雄並起,各自征戰,進入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亂世。 一百二十年的混亂後,由鮮卑拓跋氏與北方漢人合作,一統北方,是為北魏王朝。 近百年的穩定後,北魏內亂再起,始於六鎮。 但歷史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的是,北魏不是被分成兩邊而已。事實上,最少是三塊。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中國自古以來,有許多「亂世」。 周天子以降,凡是中國地區不呈現大一統局勢,有諸國並立,中國人都稱之為亂世。 亂世其實不代表大家一定要你死我活。 三國鼎立,征戰連年……很多時候也沒有在打大型侵攻戰。 一統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算只有玩過光榮的戰略遊戲,也會知道要兵要將要糧食要裝備……
Thumbnail
中國自古以來,有許多「亂世」。 周天子以降,凡是中國地區不呈現大一統局勢,有諸國並立,中國人都稱之為亂世。 亂世其實不代表大家一定要你死我活。 三國鼎立,征戰連年……很多時候也沒有在打大型侵攻戰。 一統天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就算只有玩過光榮的戰略遊戲,也會知道要兵要將要糧食要裝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