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或世界名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要看經典電影或世界名著?原因當然很多,其中會被大家忽略的是看老電影還有「對話」的作用,就像大人會偷瞧年輕人在流行看什麼書,什麼影片一樣,看以前年代流行的東西,也可以與年長朋友多一些「對話」互動的題材。
同時從老電影最能夠感受到不同時代生活的軌跡,從服裝、居家擺設,到劇中主角的言語與生活,真的就是活生生的歷史啊!
當然,經典電影或經典名著的作用不只於此。有人說,經典具有豐富性與恒久性,它能碰觸到人類各種永恒且終極的問題。因為古今中外能夠被稱為「經典」的作品,都歷經時代的考驗,經過無數人的研讀與討論,而經典所關注的問題與提出的看法,也常常對時代的潮流與演變有巨大的影響,因此也可追索出不同時代的文化氛圍與深度。
傑出的出版人郝明義先生就曾這麼比方:「當代作品提供給人們的是可以直接使用的財富來源,而經典是個存摺,它提供給我們不是馬上使用的鈔票,它可能是個金元寶或金錠子,雖需多一道手續提取,卻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些道理我同意,但是我卻不贊成讓幼稚園或小學生看世界名著,因為一本書能夠成為世界名著,起碼要符合幾個條件,第一它是古代的,第二它可能是外國的,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對於古代的歷史背景,各國的風土民情完全不懂,我不太認為孩子精神上能進入名著所描述的世界,而且世界名著所關心的主題大概都是大人關心的,比如愛情、生死永恒,或者正義、背叛、人性試煉….等等,我相信孩子也無法體會。
再加上為了給小孩子看,這些世界名著就必須改寫成非常簡單,甚至只剩下故事大綱。故事大綱沒有感情,也沒有氣氛的蘊醞,不可能感動人,也不會引人深思,簡直是糟踏了世界名著。我覺得世界名著閱讀的方法應該是已經喜歡閱讀,已經進入閱讀的美好世界之後,到了高中或大學之後,再自己去尋找世界名著的原版(或全文翻譯版)來看,才能領略到世界名著真正的精髓。

神話的起源隱喻…

西方的文學、藝術,乃至於生活習慣和典故,幾乎都與希臘及羅馬神話有關,想欣賞西方的藝術,必須對這些錯綜複雜的眾神關係有些概念。神話中描述人物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西方文化中各種象徵與性格的原型。
其實神話說的並不只是神仙的故事,而是人類自己的故事,神話的主題其實就是人類自己的處境,以及人類對自然世界以及對宇宙及人生的看法,每個時代每個社會每個民族都會有神話,這些神話也對那個特定的時代社會與民族產生特別的意義,有人形容神話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
神話的起源通常來自於古代民眾對於自然現象不了解,在恐懼或好奇之下,將這些人力無法掌控的力量給予擬人化,認為宇宙萬物都有各自掌管的神,這些神與神、神與人彼此互動的想像,經過口耳相傳,就形成了神話故事。而且神話也包含了人類對現實世界的投射,因此眾神之間也會嫉妒、報復,彼此爭戰。
希臘神話裏有許多由神仙跟人類所生的半人半神,也是神諭(來自諸神的預言)中的英雄,在傳說中的英雄往往都是某種事物的創建者,比如新時代的開創,新宗教的創立,新城市的創建,新生活方式的起始….等等,為了發現新的事物,他們必須離開舊有的環境,出發去尋找能改變未來的觀念,然後帶回來影響原來的群眾,所以英雄的歷程有三部曲:出發,歷險,然後返回。
這個歷程其實也是每個人成長的歷程吧,不過,英雄跟我們現代媒體上所謂的名人有很大的差別,各人只為自己而活,但是英雄卻是為了解救社會而獻身。
我們出生後在父母親保護與引導之下學習基本技能,長大之後勢必離家獨自面對世界,經歷種種挑戰,最後學成之後再貢獻社會。尼采也說過:「人類精神有三變,由駱駝,而猛獅,而嬰兒。」中國自古以來常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來說明學習與體驗的過程。這種生命不同階段的描述,有很多很好的比喻,比如說資深出版人郝明義先生在「工作DNA」裏就以三種動物比擬進入社會工作職場的三種階段,社會新鮮人是鳥,面對廣闊的天地,好處是機會無窮,無限空間任遨翔,但要注意選擇與如何存活下來;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晉升為組織裏的中堅幹部後,就成為駱駝,被託付重任在茫茫的沙漠行走,上司像頭頂烈日,屬下像腳下火燙的沙子,兩相煎熬,卻只能忍辱負重,默默行走。等到有幸成為高階主管或領導人,那就成為鯨魚,萬里長空,似乎可以恣意快活,但是你必須永遠前進,沒有停歇,沒有上岸休息的權利,因為上岸的鯨魚是擱淒的,代表死亡。
從這些比喻中我們知道人在不同階段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不同的難關,因此要記得不要埋怨自己的處境,一定要好好把握任何學習機會充實自己。
有人認為,神話故事之所以流傳,就是我們藉由故事中的隱喻,讀懂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慾望與激情。
隱喻就是隱含其他意思的意象。表面上看起來意象是具體的,故事也是明確的,但是隱含的意思每個人的理解一定是不同的,帶給人的體會也會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經驗而有所不同,所以神話不能當作歷史或科學研究的方式來解讀,神話的主要功能是啟發我們與現在身處的時代和環境發生意義,而不是研究數千年那些遙遠而陌生的時代發生了什麼事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離婚.要不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有自己的跳舞時代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資源回收是門好生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室長週報 56 為什麼要看英文書這篇文章討論了就讀美國研究所的外國學生的生存方式,並分享了輔大英文系所學科目,以及攝影研究所讀物整理的心得。
    Thumbnail
    avatar
    韓筠青 // Anna
    2024-04-07
    閒聊—為什麼要看【沙丘:第二部】?看完【沙丘:第二部】了!我想我也不用寫什麼觀影心得,這個禮拜所有的影評人都在絞盡腦汁,想出各種讚美的詞彙來形容這部電影,能給多少就盡量加,我自己不是「沙丘」學專家,無法說得多了不起。我只能說說為什麼要看【沙丘:第二部】。其實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它讓我想起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
    Thumbnail
    avatar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
    2024-03-01
    什麼是違建?為什麼要看航照圖呢?違章建築簡稱違建,違建也由各地方政府管理,因建築時間以及危險程度的不同,進行分類與執行拆除作業。那究竟什麼是違建呢?為什麼要看航照圖判斷是否為違建呢?
    Thumbnail
    avatar
    馮鈺書(鳳梨酥)律師
    2023-12-25
    光棍節,再說說釣魚的事。「為什麼要釣魚?看海就好啦!」「不是,中年男子看海,不拿個釣竿,人家會報警。」昨天1111光棍節。看臉書回顧,發現光棍節這個概念, 入侵我的貼文差不多10年了。 好可怕。 而且,我每一年都在說一樣的話: 「我一直等,都沒有人祝我光棍節快樂…」 「光棍節要買什麼…好驚慌…」 於是不例外,今年也沒有人對我說光棍節快樂,直到我發文提醒。 我真的是沒人愛。唉
    avatar
    rubo
    2023-11-12
    為什麼!!!讀一整天的書為什麼回來還要讀書?【BATM NOTE|為什麼要讀書? 】: 有不喜歡讀書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看這孩子不喜歡讀書可以跟他這樣說,其實讀書很像騎腳踏車,一開始你需要爸爸或是媽媽陪伴,但越後面你就可以自己來,不需要有很多方法,反而越讀越輕鬆,就以小朋友最討厭的背單字為例,一開始你要拿厚厚的書,帶去學校又要帶回來,只為了被幾個單字,可以在你讀過幾字熟了之後,你就記起來了,每天就不用帶那麼厚的書到處走
    Thumbnail
    avatar
    連恩老師
    2023-08-20
    為什麼要看清世界的底牌?▍ 前言 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e Underlying Logic -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 作者:潤米諮詢創辦人 劉潤 著 概要: 透過「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去看透事物的本質,就如同看見冰山時,讀者能知曉冰
    Thumbnail
    avatar
    Dodson
    2023-02-11
    維生素D功效是什麼?為什麼要吃維生素D?看完本文就會懂!「維生素D功效是什麼?」,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尤其是武漢肺炎肆虐的期間,聽說維生素D可以加強抵抗力,這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又該如何補充維生素D?就讓本文為你解析維生素D功效與吃法,一起看下去!
    avatar
    湯圓媽
    2023-01-12
    【學日文跟考檢定是兩件事】為什麼應該要分開來看?| 自學日文#06許多未學過日文的人,又甚至是正在學習的人都會有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評估日文成效的工具就是「日文檢定」。 比如「我上完這堂課後/讀完這本書後可以達到N幾的成效?」等諸如此類的提問。 這很自然,大家理所當然都會這樣認為的,不過這裡面其實存在了一個陷阱。 首先有一件事我們必須先釐清:
    Thumbnail
    avatar
    楊筠 Yuna
    2022-01-13
    為什麼銀行的房屋估價和市價不一樣?我要看誰的才準?買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要考量的除了價格外,地點、類型、格局、周遭設施、鄰居……等等,全都要列入參考的範圍,你認真的在實價登錄做了功課後要向銀行申請購屋貸款,卻發現銀行估價跟你預期差很多,導致買房自備款不夠,房屋的價格到底誰說了算? 1. 什麼時候需要房屋估價? 當你有買賣房子的需求,希望能取得一個
    Thumbnail
    avatar
    Kiki
    2021-10-25
    「臺灣人為什麼要殺我?」從蔣經國的視角來看1970年發生在紐約的「那一槍」(上)2021年在網路上最夯的白恐話題,無非是李惠仁與馮賢賢策畫的紀錄片《那一槍》,這個紀錄的主軸在於「讓歷史的拼圖不再缺角」,全面還原1970年,刺蔣案的歷史面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那一槍吧!
    Thumbnail
    avatar
    我的學習筆記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