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看投資股票方法的選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動。

raw-image

上圖是柏格在2010年左右使用過的數據,描述過去25年以及過去100年美國股市的報酬統計,報酬來源也是講這三種:
1、股息(殖利率)
2、公司盈餘成長(盈餘成長)
3、股價波動時的買賣價差(本益比)

在過去25年間,美國全體股市的平均收益為12.5%,其中6.4%來自公司盈餘成長,3.4%來自股息,而價差占2.7%。但是如果把投資時間縮短到一年內,報酬率的分布比重就會完全相反,價差可能會最多,股息其次,盈餘成長則最不明顯。

因此根據不同的時間長度來統計,股市投資的報酬率比重是截然不同的。
時間A:長期間下報酬比重順序是盈餘成長、股息、價差。
時間B:短期間內報酬比重順序是價查、股息、盈餘成長。

因此你最終參與股市的時間長短,決定了你用何種投資方法是【最適化】的,如果你打算在股市裡賺快錢,【時間B】的報酬比重確實是存在的。但是選擇【時間B】的前提是你必須快狠準的,而且不能拖泥帶水拉長投資的時間。

如果你用【時間B】的投資策略,但是持續使用的時間拉長到五年、十年甚至覆蓋到【時間A】這種足以到你下半生的時間時,這又會出現怎樣的問題呢?

raw-image

首先,你的報酬率的真實期望值會變成:盈餘成長>股息>價差。

你原本瞄準的是【價差】,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價差的比重逐漸變小。消失的原因就是所謂的零和遊戲,零和遊戲(Zero-sum Game)是指雙方博弈時,一方的得益必然會造成另一方的損失,因而雙方對峙結果的總和永遠等如

然而股市並非單純的零和遊戲,當你用【時間B】的投資策略,但是拉長成【時間A】,費用的影響就會浮現,於是零和遊戲就會變成【負和遊戲】,原本在短時間內不那麼明顯的手續費與證交稅,將會隨著時間拉長交易次數變多,開始從這些短線交易者的【零和報酬】被扣走。

例如2020年證交稅的稅收就高達1502億元,這些費用自然是由【時間B】的短線投資人所貢獻。

raw-image

在【時間A】長期投資的情況下,本益比只有一時,沒有低買高賣的驚人本事,很多人都是一場空,50年前就是這樣,2021年還是這樣。從這張圖中三種的比重那些比較多?而你又該看重哪些?其實這決定你的投資時間長短,

另外兩種呢?殖利率與盈餘成長可都是貨真價實的,但是該怎樣確實掌握這兩樣收益呢?股利能再投入就是一種簡單的複利想法,以股利來購入更多持股,你就有更多的股利收益。

更深一層的想,一家公司要能有效運用盈餘來創造出更多盈餘,才是過去100年來最大的股市報酬源頭。藉由長期持有股票,該有的股東權利,當一家公司的股本、發行股票、資本額隨著營收的需求要增加時,通過公司增資、股票分割、盈餘轉增資、配股配息、股利再投入等行為,我們讓持股也持續變大。

當公司的資本額由10億變成100億時,同樣是EPS 1元盈餘金額可是加大很多,能掌握住你才有盈餘成長這一塊,而且重點還是你的持股數要跟隨著成長。

但是長期只是持有幾家公司的股票,要賺盈餘增加是有風險的,尤其當你是打算長期投資幾十年,於是出現了追縱指數的投資工具,這是一種以賺取市場報酬為主的投資方法,其實就是鎖定盈餘增長與殖利率這兩塊收益。

只要持有指數ETF,就可以拿到整體市場的盈餘成長與殖利率表現,其過程簡化成:
、以市場的平均報酬為目標。
2、持續的設法增大持股數。
3、換取確實拿到盈餘成長與殖利率。

而白話點就是:
1、你該長期投資,本金要持續投入。
2、股息要再投入
3、當你持股數有效增加後,就拿到盈餘成長跟殖利率的好處了。

以這樣的想法出發,並且開始注意資產配置,買進並持有的策略自然就會傾向佈局全世界各區域ETF的思維,一切都是這麼自然的發展,在【對的時間】下使用【對的投資策略】,最終得到贏來【對的結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3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2/05/08
經常看到散戶投資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萬一指數化投資二十年、三十年後還虧損該怎麽辦?要回答這道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先把這個問題拆分出兩個比較項目,首先是: 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另一個則是 二、萬一發生虧損該怎麽辦。 首先是項目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的出現機率有多高? 大於99% vs 遠小於1%
Thumbnail
2022/05/08
經常看到散戶投資人提出這樣的問題:萬一指數化投資二十年、三十年後還虧損該怎麽辦?要回答這道問題之前,首先我們必須先把這個問題拆分出兩個比較項目,首先是: 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另一個則是 二、萬一發生虧損該怎麽辦。 首先是項目一、能指數化投資三十年的出現機率有多高? 大於99% vs 遠小於1%
Thumbnail
2022/04/08
這應該是作者自行編撰的一本書籍,但是這十種溝通之間的可能性卻讓大叔領悟很多。 你要如何界定模糊呢?或者是簡單的投資策略、稍為簡單、或是複雜的呢? 來看看下圖。 以全體投資人做為一個整體來看,最終這些策略的分布自然會呈現這樣的分佈。 那是否有更機會讓風險溢酬或特定因子溢酬永遠存續在投組當中呢?
Thumbnail
2022/04/08
這應該是作者自行編撰的一本書籍,但是這十種溝通之間的可能性卻讓大叔領悟很多。 你要如何界定模糊呢?或者是簡單的投資策略、稍為簡單、或是複雜的呢? 來看看下圖。 以全體投資人做為一個整體來看,最終這些策略的分布自然會呈現這樣的分佈。 那是否有更機會讓風險溢酬或特定因子溢酬永遠存續在投組當中呢?
Thumbnail
2022/03/17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首先大叔先分享一段在『資本的世界史』看到一段話。 金融危機的特徵在於它會影響到所有的人,因為「償付能力」(英語:solvency)與「變現力」(Liquidity)再也無法區別。 但是,萬一你被資遣失去工作收入?
Thumbnail
2022/03/17
大家好,我是FC大叔,一個滿滿指數化投資魂+資產配置骨的職場打工蟻。 首先大叔先分享一段在『資本的世界史』看到一段話。 金融危機的特徵在於它會影響到所有的人,因為「償付能力」(英語:solvency)與「變現力」(Liquidity)再也無法區別。 但是,萬一你被資遣失去工作收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累積報酬率計算】【投資報酬率比大盤低就買大盤嗎?常見的迷思】我看PTT很多人投資半年報,在跟大盤比績效的時候,會有一個常見的問題,風險不一致,風險的基準點不同,XX比雞腿。 舉個例子一個投資人,股票只買0050,但只有80%的投資金買0050,另外20%是現金部位,整體投資金的績效還是落後大盤,這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通常剛進來市場的投資新鮮人,也許會覺得要買一些本益比低、淨值比低,然後營業額和利潤正在同時成長的公司股票來做佈局,是一件馬上就能財富自由的事情。 要知道價值股的篩選只是一回事而已,還有另外一回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如何佈局以及如何等待價值開花結果的時候?
Thumbnail
通常剛進來市場的投資新鮮人,也許會覺得要買一些本益比低、淨值比低,然後營業額和利潤正在同時成長的公司股票來做佈局,是一件馬上就能財富自由的事情。 要知道價值股的篩選只是一回事而已,還有另外一回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如何佈局以及如何等待價值開花結果的時候?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長期投資等待企業營運成長,股價自然會隨著績效而上漲,另一種方式則是偏向投機的方法,利用股價波動過程在價格相對較低的位置進場,當市場氣氛較熱絡時,股價可能隨市場氣氛而波動至較高的位置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維基百科說: 股票(英語:stock share)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股息、公司成長、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
Thumbnail
今天想講的主題是『勝率』,而主角當然就是股票囉!我剛剛在某個網站看到了這張圖,並且有這樣一句標題: 風險、獲利、勝率 – 最多只能抓住其中兩個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股票的勝率怎麼估算,如果是以我這種買入並持有,股利再投入的投資方式。我在意的是台灣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後文簡稱報酬指數,會計入每年
Thumbnail
今天想講的主題是『勝率』,而主角當然就是股票囉!我剛剛在某個網站看到了這張圖,並且有這樣一句標題: 風險、獲利、勝率 – 最多只能抓住其中兩個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股票的勝率怎麼估算,如果是以我這種買入並持有,股利再投入的投資方式。我在意的是台灣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後文簡稱報酬指數,會計入每年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投資可以賺到所謂的「市場報酬」,那什麼是市場報酬呢? 像是去年全美市場報酬約31%,也就是全美市場投資人所獲得的平均報酬,想獲得這個報酬,不需要任何主動投資的操作,只要待在市場整年就可以賺到這個報酬。 那大家可曾想過市場報酬究竟是怎麼來的嗎?怎麼憑空就可以賺到錢啊!也太好了吧!真的不用什麼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投資可以賺到所謂的「市場報酬」,那什麼是市場報酬呢? 像是去年全美市場報酬約31%,也就是全美市場投資人所獲得的平均報酬,想獲得這個報酬,不需要任何主動投資的操作,只要待在市場整年就可以賺到這個報酬。 那大家可曾想過市場報酬究竟是怎麼來的嗎?怎麼憑空就可以賺到錢啊!也太好了吧!真的不用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