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好清邁的住宿了。
搭上飛機入境泰國已經過了一個禮拜,一直在想要怎麼紀錄這幾天的旅程,腦中有一點雜亂,遲遲無法下筆。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太久沒有出國旅行了,對於過往那種每天寫下旅行日誌的習慣有些許陌生感。
另一方面則是發現泰國跟台灣有不少相似之處,讓身懷出國心情的我產生好像還待在台灣的錯覺。
例如,馬路上許多機車在車潮中恣意穿梭的畫面,若不是一台亮眼的藍色嘟嘟車從眼前呼嘯而過,差點忘記自己已經身處熱鬧的曼谷。
而在搭乘BST和MRT時,也是車廂內廣播的泰語和周遭的泰文廣告提醒我這不是台灣的捷運(目前只聽得懂薩瓦底咖&ㄎㄡˊ坤咖,你好&謝謝)。
像2019年待在歐洲的那三個月一樣,這次也是一趟無計畫旅行,買下單程機票、辦好新護照和泰國簽證、換少許泰銖並買了網路卡(才發現現在已經進化成e-sim卡了!不需要插入實體sim卡就可以使用當地的行動網路,好方便噢),最後再預訂待在曼谷8天的兩間住處,就背上後背包、拉著行李箱出發了。
然而,跟過去不同的是,發現自己更能夠放慢腳步了。
明天要去哪?今天晚上再來查查景點,不然明天起床再來決定吧,沒有所謂的必去、必吃、必買,任何的錯過都無所謂(但還是很推薦去鄭王廟走走),而若是突然沒有出門的心情,就乾脆待在住處寫案子趕個工作吧。
以往的旅程雖然也是走一種隨性的風格,但還是會忍不住抓緊時間非要趕去某幾個景點不可,然而在曼谷的日子卻開始可以用怡然自得的步調面對旅行了,說是旅行可能也不太精確,大概是把生活從台灣搬來了泰國,在生活裡揉合了屬於我的日常與旅行,再白話一點就是有時宅、有時工作、有時到處亂跑吧(´▽`)
在曼谷走了一些路,沒有打開google map隨意亂走的一些路,邊走邊觀察泰式的日常風景,交通壅塞的馬路上有粉紅色的、有上黃下綠的計程車,有擠了5位乘客的嘟嘟車,有沒戴安全帽的摩托車騎士,有像Uber eats一樣是綠色的Grab外送員,還有幾台舊式公車敞開車門移動著。
來到叉路口,轉角處出現負擔很重的雜亂電線桿,在沒有行人用交通號誌的地方要靠自己抓到車流之間的縫隙快速過馬路。
走在接近BTS站附近,一群身穿橘色背心的男子坐在摩托車上等待乘客的招呼,一位女子說了要前往的目的地之後就側坐上後座,摩托車一轉油門就出發。
繼續往前走,街頭上開始出現各種攤販,販售水果、椰子汁、炸物、打拋飯便當之類的食物,也有兜售彩券、手錶修理、衣物裁縫等的攤位。
曼谷的街道雖然稱不上乾淨整齊,卻顯得充滿豐盛的生命力,是市井小民們認真過日子的平凡場域。
疫情是否接近尾聲了呢?無法給出肯定的答案,在曼谷仍可看到大多數人都戴著口罩(除了一些歐美臉孔),而觀光景點的旅客數不算多,除了明顯是歐美人士的觀光客以外,還聽得見以韓文、日文聊天的人們,但說中文的人非常少,整體的旅遊品質蠻好的,若繼續維持這種狀態似乎也不錯。
參觀了藝術中心、逛了市集、朝聖了四面佛和各種廟宇,搭了船、嘟嘟車、摩托計程車,吃了打拋飯、泰式河粉、芒果糯米飯、香蕉煎餅、烤魷魚蛋、綠咖哩飯、7-11現壓的熱壓吐司,拍了貓、拍了街頭有趣的畫面,還有一些想做的事沒做,但沒關係慢慢來,暫且跟曼谷說掰掰,還會再回來。
「曼谷像台北,清邁像高雄」
比起曼谷,其實更期待前往清邁,久聞那裡是自由工作者的聚集地,一直很好奇是怎樣的魅力讓自由自在的Freelancer願意留下來生活呢,等11月來去清邁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