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呢喃|當我們被演算法綁架?|注意!這可能是廢文

2022/10/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回,我想談談「有機創作」。如果覺得是廢文的觀眾們,可以先止止步。作為避免大家成為演算法的受害者一員,每次閱讀文章都得要好好觀察這作者有沒有要詐騙你們。
特點通常是:
  1. 列了很多前言,但一直不講內容。類似你大學或者研究所口考的時候,總會唬爛觀眾,這我後面會提,但你從來不會提一樣。
  2. 引經據典許多東西,把一堆google得到的死人骨頭都放在前面。
  3. 花了很多時間談自己的文青慢動作,花了許多力量去咬文嚼字不停地無病呻吟。
  4. 制式的使用數字標題詐騙你,七個你該知道或者不該知道的事情,然後該死的看完沒有一個有用。
  5. 聳動的標題、轟動的起手式,但是進入文章後大約滑了兩分鐘就結束,類似看競技遊戲可能以為是天王山之戰的戰爭場面,結果給你來個一面倒的秒殺局面。你以為山王對決湘北,結果只是愛和學院一頁影格解決掉湘北。
我說了那麼多只是防詐騙頁,開始進入正題。

不知道大家在任何類似自媒體的生態圈中搜尋時,會不會感到相當困惑,那就是無論是影片、短影片、文章其內容價值遠低於標題充斥了八成。每當我好奇點開任何我有興趣的文章,不是被海一樣的廣告包圍,不然就是內文真的都是乏善可陳的觀點。Youtube更不用說了,農場標題遵循著演算法要給的東西,聳動的標題、各種hashtag,每當看見聳動的標題大概會知道又是被唬爛。
相信大家都聽過80/20理論。我相信那是屬於一種新型態的「相信你自己,全宇宙都會讓幫你」的話術。雖然這理論意義平易近人,但已經被太多的人引用失去本體價值的意義。
我本身是寫小說的,算是相當素人的等級,在不同平台都拋頭露面過。佛系經營一直是我的背景,有一次聽到了一個理論:「創作者應該花更多力氣,類似花80%的力氣去執行更多宣傳。」然後點開滿山滿谷的各式創作頁面,一個平台幾乎都是萬級的作品量,而在線的作者可能遠比讀者還多,這就是常見的網路小說寫照。
是啊,這話乍聽來說沒錯,但仔細思考會有一些問題。
以下這說法我認為可能算是主流:
創作者應該把經營自己當作是事業的一環,否則這世界上沒人會替你負責。
我晚點會說說我的想法,我認為那建立在「某種情形」前提下。
創作者花了超過一半的力氣去宣傳自己的作品,到底值不值得?這件事見仁見智。我認為這是將命題把「藝術作品」簡併成一種「商業產品」,有效性地可以進行大量複製與產品化、商品化的內容。然而藝術作品誕生的過程,有時是一種很「有機」的過程。內容可能沒有太多準則、公式化,可能很前衛、很難以被市場接受。
大家看了近期那麼多新創公司上市的類型戲劇,應該不難猜測出來我要說的。一旦開始進入市場,有投資人、有市場、有該死賺錢的壓力。你認為的有趣玩意某些時候會變得枯燥、乏味、無趣。有時有些想法可能很天才,但不會是對所有人覺得是天才。大家可以看看近期的The Playlist (講Spotify崛起的過程)。六集的影片故事以不同角色作為背景出發,你可以看見出許多觀點。
你試想看看,當年的Spotify如果沒有辦法把緩衝時間帶入0.2秒內的領域,那所有與音樂界巨頭交涉的談判還有意義嗎?又或是站在音樂產業界的創作者們該怎麼看待全世界青少年都不在乎的版權問題。
價值會是一切的基礎。
好的作品應該好好被宣傳,但是爛內容真的是免了。你可以看看如流星一般崛起的Theranos(號稱一滴血可以檢測出許多疾病),當初吹破全世界的牛,那個一直沒成功的原形機台,仍然在Elizabeth腦內的平行宇宙一直存在著。
這樣的問題全面地改變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在外地站在任何店家面前使用google評價一樣,但是忘記看評論,殊不知4.5顆星以上全是店家祭出5星打卡送一堆的活動所誕生的。然後走進去遠輸自己家巷口的店。
為什麼你家巷口的店總是會贏?
那是你從來就不是用演算法走到你家巷口買東西一樣。
你去你家巷口是一種「有機過程」。這中間包含了地緣、主觀、自我意識的考量。有可能是上餐的速度符合你的期待、價錢可能讓你滿意、店家的人情味符合你熟悉的味道。這個決策的每一個流程都是出自你個人的有機過程。
然而演算法就像是機器工廠,用著同一套紀律在某個有限範圍之下框架該有的時序、架構、定義。一開始只是方便大家進行資料揀選的便利性。
然而這價值開始拋頭露面之後,大家清楚只要餵給演算法吃餅,就能拿一些流量紅利。取而代之的是就算是好的價值也被演算法機制給無情碾壓,一旦任性地想要用自己用的怪標題、個性主題,可能就會被排在遙遠的彼端。久而久之,站在中間的人們,開始認為要是不好好寫個標題、附標、打一堆噱頭標題,好像會對不起自己一樣。
但有時這些內容真的有內容嗎?還是多數時間可能自己也被那些無機資訊給掩沒得忘記寫作的味道。文章有時有沒有味道,讀者有時就是會一眼望穿。
而我們還要忍受多久?
忍受明明是好的標題,卻餵給你難以下嚥的內容。
然而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會說:「這樣想也太清高了吧?難道這些素人們都不用賺錢?」本來就是要付費啊。
是啊,大家本來就是得混口飯吃。總是要取捨所謂的「藝術作品」與「商業產品」。然而有些事情我覺得過了時間的沉澱,該會是值得活下的美好,理當就應該會活著。
這麼說真的很糟糕,我清楚。這在某些人耳裡可能聽起來會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是啊,但是捫心自問,如果創作只是每次用力讓自己像個機器攢出符合該世代價值的樣貌,究竟那是「創作」還只是單純的「無機工作」?那到底是不是值得覺得讓自己驕傲而活下的「孩子」呢?
無論你喜不喜歡Hip-hop,相信你一定聽過蛋堡aka Soft Lipa。他在「家常音樂」中提到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希望用比較有機的方式去烘烤音樂,把Beat有時有些離群,每個段點有時會有一些瑕疵。但那些瑕疵包含著自己的在錄製過程的一種記錄,然後沒有上架於各類型串流音樂平台,單純販賣實體專輯與電子檔。你可以說是某一種噱頭,但我當時聽過一些訪問真的覺得「任性的人」真的很浪漫。當然音樂是真的很有內容,如果蛋堡音樂今天不是如此,然後用一樣的宣傳手法,你當然可以說只是在耍帥而已。
重點就是有內容,如此而已。
如果蛋堡花了非常多時間都在吹噓自己的理念,但是音樂真的很普通,買下專輯的你會不會覺得被詐騙?這就是我很常在各類型自媒體平台困惑的一點。

如果看到這邊,覺得您被詐騙了,請登入帳戶留下留言,然後我會致歉XD,但我承認這對你可能會是廢文,如果你無論如何都想靠噱頭標題、演算法宣傳來進行所有創作行為。

請放下你綁架的無辜標題。

它們是無辜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72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坡上的擬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3.2K會員
443內容數
販賣 懸疑、推理、科幻的日常小說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