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_《Q:歌舞伎之夜》

2022/10/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Q:A Night At The Kabuki
以下亂槍暴雷,自己斟酌。
人生初次看日本舞台劇,是倫敦Sadler’ Wells劇院第三排看松隆子、廣瀨鈴、志尊淳、竹中直人這種做夢都覺得不可能的卡司,真的是夢一場。
「如果羅密歐與茱麗葉沒有死,會怎麼樣呢?」劇情就以羅密歐與茱麗葉為基調,上半場以很日本時代劇風情但又帶入各種當代元素的方式演完了整部莎士比亞,不疑有他的時候結束在一個覺得亂搞的場景,結果竟然才中場。下半場開始更多的大亂鬥,日本時代劇的打扮、拿著槍說是刀、砍人配著一連串的槍響、散播謠言用推特網軍、發行貨幣再泡沫化、因為立了雕像所在就算沒死都不能活回來、還上演了戰俘失明的戲碼,以為會在灑狗血的混亂裡結束,結果突然急轉直下地呼應了上半場開始的場景,淡淡的唸完了一封傳遞了30年的信,起始於「我不愛妳了。」結束於「他到最後都還惦記著我。」松隆子拿著那封信的手顫抖不停,The Queen的歌突然爆擊我,瞬間淚流滿面,在腦子一片空白中結束、謝幕,熄燈。
我都還緩不過來。
雖然是愛情故事,但戰爭議題表述得非常深刻。用了劇情與舞台設計的強烈對比呈現了各種「無名英雄」們其實並不想要無名死去的悲傷。舞台呈現非常非常有質感與創意,道具很簡單卻製造了很多美感與超出舞台的氣勢,甚至在戰時直接全暗,只播放高分貝的戰場音效,每個人腦裡浮現的畫面都成了導演控制的一環,設計上實在太巧妙了。
還很喜歡幾段慢動作的場景,第一次看舞台劇感受到慢動作帶來的真實感與節奏轉換的精確感。舞台不只有前後還有上下高低差,演員就前前後後地跑、上上下下地爬的跳的,我看都累了,更別說大部分眼員都是一人分飾兩三角。看松隆子顫抖的手、廣瀨鈴的眼淚與滿頭的汗、竹中直人畫了妝又卸了妝,3小時演了30年的風風雨雨,但也只是5天又432秒。
「等待一封信的到達。」這樣的故事原以為會是過時的,但在松隆子反覆地說著「沒有信件送達。」的過程裡,編劇提出了「有沒有想過會有羅密歐不愛茱麗葉的結局?」最後信到了,那反差、那無助的內容、那松隆子滿足的表情、四個人交替擁抱著像跑馬燈一下又體會過這5天,然後終究天人永隔。可能世上就有這麼多個這樣的家庭。
結果來說,看得非常非常滿足,不只是滿足於巨星卡司,也滿足於一封信帶來的寬慰。觀眾被松隆子帶著情緒一起釋放了。
或者只有我這麼神經。
24.09.2022 倫敦
    我是社會反指標
    我是社會反指標
    暫居英國的台灣人。 純文字創作世界的初心者,累欠的文字債十年有餘。沒什麼脈絡也沒什麼邏輯,自知不入世也不稀珍,終於能自由意志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