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竟然可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巧敏也是第一次參加我專講的繪本工作坊。她和家豪哥的切入點很不一樣,是將時間軸拉開,記錄了從「繪本是什麼?」到「繪本竟然可以⋯⋯」的歷程。讀的時候,我的嘴角也不禁揚起,因為勾起了我也是從「繪本是什麼?」走到現在的回憶。
繪本閱讀的世界很遼闊,各個年齡層有深淺的進入方式。神學也是很遼闊,不應是窄路。
因為這次沒有看筆記(我技術上竟然沒克服),所以很興之所到的漫講。第一本就沒完沒了,直到被舉牌提醒時間,才匆匆忙忙把《爺爺》搬出來。對爺爺很抱歉,沒有更細緻的去分享這本美到不行的繪本。
巧敏記錄了《花布少年》中,我忘記我有講到、但很關鍵的地方。這本的文字是出自有心理治療背景的作者,搭配圖像語言,可以剖析很多很多。
文:巧敏
在大人的世界打滾好一陣子,開始陸續聽到「繪本」這玩意兒是明漢牧師夫婦來到臨安教會,才開始聽到「繪本」這個詞。很好奇繪本是什麼?新型態的故事書嗎?
不過我的腦袋瓜還是以為那是給孩子閱讀的「圖畫書」,感覺就很適合喜歡圖片勝於文字的我,不過都未曾真正聽過或閱讀過任何一本繪本。
第一次認識繪本是在主日講道聽到《媽媽的畫像》,當時才意識到繪本好有深度,一切都是我太淺才會覺得是給孩子看的書…
之後再聽到繪本是在林子內舉辦快充營的「閱讀」工作坊,藉由明翰跟碧容的引導,我才發現原來繪本是可以跟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發現繪本的神奇之處。後來還借用此方式帶小組青年,讓每個人選擇跟自己生命經驗相關的聖經故事來當說書人,大家都覺得讀聖經不無聊了。
在繪本工作坊的前一週,在華語堂主日講道邊認識提摩太的信仰根基時,也被微劇透了一些《爺爺的花園》的內容,再次覺得繪本好有趣,跟聖經也能連結(講道在此:「信仰與責任」)。
以上是很長的前言,接下來才是「你就是花布和花園」繪本工作坊的感想:
《花布少年》其實是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主角瓦蘭亭對顏色很敏銳,我也是,而且我也喜歡繽紛的色彩。他會用顏色來定義他的世界、朋友、情緒,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玉雯提醒大家,護理室大多都是整片白牆,但當他受傷在擦藥時,護理室的顏色是繽紛的,他雖然在哭泣,但這個空間卻不是灰暗或慘白的,是溫暖的橘紅色跟暖黃色,連窗外都是藍藍的天。或許他在這個空間裡已經完全的釋放,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在我以為還有下一頁的時候這本書結束了,最後是開放式結局,但我想瓦蘭亭已經找到讓自己開心又自在的生活方式,他也有勇氣去跟安東尼和好,也安排跟自己約會,每個人都需要學習跟自己和解。
《爺爺的花園》對這個爺爺的想法就是什麼都難不倒他,有些人可能會看一個人的背景或學歷,但爺爺沒有這些,卻擁有很多豐富資源在他的生命經驗裡,而這些生命經驗也讓他可以傳承給他的孫子,經驗不在書裡或用錢可以買到的。而我一直在思考,我有什麼可以傳承給別人的,目前實在是想不到,需要再好好努力。
但傳承這件事在信仰中倒是有不一樣的想法,傳承不見得都是正向的,如何有好的傳承,不讓自己成為一個苛刻的基督徒。這是我在基督信仰裡發現,有些信仰前輩都教導我們要愛人如己,但通常只有愛己沒有愛人,甚至用高標在對待他人。盼望我能有正向的信仰傳承。
我的學習是:
1. 與自己和解,即使世界有些不可愛,也要活出真正的自己
2. 傳承是長時間的經驗累積,需要正向的傳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2年,繪本工作者職涯(?)在台南大專倒數第二場繪本工作坊。事後才發現,這次竟然是花花系列。還有另一個小插曲:3點的工作坊,12點多開始腹痛拉肚子。以為是一年沒開講工作坊,壓力導致。但到了1點多,伴隨著噁心感與虛脫感。驚覺大事不妙,只能先嗅聞薑精油幾回合,驅散噁心感。
今年夏天,首次應邀辦了一場線上的繪本分享。其中兩本是史戴夫妻所創作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與10年後的續集《麥基先生錯過巴士的那一天》。 以下內容為謝昀芳所筆記,我另外補上了一些準備分享時的筆記。考量論點清晰度,我就以「動物」與 「時間感」來分類我閱讀這兩本時的主軸。
【穿過隧道】作者/安東尼・布朗 此為某次雯青聚會帶了2本繪本分享,其一為《穿過隧道》。儀靜與昀芳,分別記錄下分享摘要與回饋: 這本繪本,在台南大專開始進行繪本工作坊時,就已經在書單中,算得上是這幾年工作坊中的元老級。因此,熟稔該文本的昀芳,記錄著各種想法碰撞的痕跡: . . . . . . .
閱讀是一件瘋狂的事。
順道紀錄一下:等了一個學期,都不敢在團體中開口講自己意見的孩子,終於在這本繪本時刻讓我等到了。N的陪伴跟努力,都匯聚在孩子願意開口表達的這一刻!
真是一篇來得很心虛的總結文,其實從下學期開始至今,我們已經共讀了三本繪本。但自從去年底昏天暗地的忙著人生的大變動,到現在每天還是塞著很多事,遲遲延宕沒有紀碌。 但大腦容量太小,實在是,再沒有紀下來,那些寶貴的電光火石就會都消融在遺忘的深河裡。
2022年,繪本工作者職涯(?)在台南大專倒數第二場繪本工作坊。事後才發現,這次竟然是花花系列。還有另一個小插曲:3點的工作坊,12點多開始腹痛拉肚子。以為是一年沒開講工作坊,壓力導致。但到了1點多,伴隨著噁心感與虛脫感。驚覺大事不妙,只能先嗅聞薑精油幾回合,驅散噁心感。
今年夏天,首次應邀辦了一場線上的繪本分享。其中兩本是史戴夫妻所創作的《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與10年後的續集《麥基先生錯過巴士的那一天》。 以下內容為謝昀芳所筆記,我另外補上了一些準備分享時的筆記。考量論點清晰度,我就以「動物」與 「時間感」來分類我閱讀這兩本時的主軸。
【穿過隧道】作者/安東尼・布朗 此為某次雯青聚會帶了2本繪本分享,其一為《穿過隧道》。儀靜與昀芳,分別記錄下分享摘要與回饋: 這本繪本,在台南大專開始進行繪本工作坊時,就已經在書單中,算得上是這幾年工作坊中的元老級。因此,熟稔該文本的昀芳,記錄著各種想法碰撞的痕跡: . . . . . . .
閱讀是一件瘋狂的事。
順道紀錄一下:等了一個學期,都不敢在團體中開口講自己意見的孩子,終於在這本繪本時刻讓我等到了。N的陪伴跟努力,都匯聚在孩子願意開口表達的這一刻!
真是一篇來得很心虛的總結文,其實從下學期開始至今,我們已經共讀了三本繪本。但自從去年底昏天暗地的忙著人生的大變動,到現在每天還是塞著很多事,遲遲延宕沒有紀碌。 但大腦容量太小,實在是,再沒有紀下來,那些寶貴的電光火石就會都消融在遺忘的深河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會員日,中午就先來看書, 一口氣把最近喜歡的「爸爸」相關書通通寫完。 (有種欠債還清的感覺,晚上還會更新吧!?) 🌼這兩本書在眾多五花八門的繪本中, 實在可以說是兩本「小清新」, 來自波蘭的繪本呈現許多波蘭繪本風格, 包含豐富的細節、幽默的譬喻、 抽象和寫實的結合⋯⋯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報了馬尼尼為在雄獅星空的課程—— 做了才知道的繪本課 版畫油墨實驗室 , 過去幾週有點忙碌, 加上這個課程就更忙碌。 📖原以為是聊繪本、玩顏料的課程, 上了課以後發現得到的比想像多, 馬尼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繪本, 很多是自己沒看過的, 也蠻多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主流, 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如果你得到的遺產不是金錢而是書,你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 是感到很失望,抑或是開始思考這些書該如何處置呢? 這本繪本描述比利羊先生從未看過任何一本書,但卻從阿姨身上繼承了成堆的書,於是他發揮想像力把書籍的功用充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拿來墊高或是當桌椅,甚至還能拿來搧風跟擋冷氣流,看著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可以教育小朋友,讓小朋友能有為他人服務的精神。作者芭芭拉•庫尼的曾祖父從德國移民來到曼哈頓,曾經要求她”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而主角艾莉絲確實做了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此外,翻譯的人方素珍是輔大教育心理學系畢業,喜歡旅行和圖畫書。
Thumbnail
自從養了小孩後,在某個月開始掉進了繪本坑就深陷不已,查了很多童書資料後,發現了一本不同於繪本,又可愛漂亮的寶寶書,信誼的《小花園》,這本色彩繽紛、可透光、可觸摸,還有一面小鏡子,主打空間、視覺、聽覺、光影、鏡子多重刺激的設計,然後我就買了😂 看別人說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共」不是讀 那我們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今天會員日,中午就先來看書, 一口氣把最近喜歡的「爸爸」相關書通通寫完。 (有種欠債還清的感覺,晚上還會更新吧!?) 🌼這兩本書在眾多五花八門的繪本中, 實在可以說是兩本「小清新」, 來自波蘭的繪本呈現許多波蘭繪本風格, 包含豐富的細節、幽默的譬喻、 抽象和寫實的結合⋯⋯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報了馬尼尼為在雄獅星空的課程—— 做了才知道的繪本課 版畫油墨實驗室 , 過去幾週有點忙碌, 加上這個課程就更忙碌。 📖原以為是聊繪本、玩顏料的課程, 上了課以後發現得到的比想像多, 馬尼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收藏的繪本, 很多是自己沒看過的, 也蠻多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主流, 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讀了那麼多年的繪本、故事書,我一直很推崇孩子閱讀、親子共讀,那種看著孩子期待聽故事的臉、還有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溫暖傳遞,實在很想要一本一本的念下去、一個一個故事一直說下去。由於一直都是當個英文老師,在學校很少機會說到中文繪本,但私底下因為畫風、書所傳遞的教育意涵,或者『自己喜歡』的因素,家中也有不少中
Thumbnail
如果你得到的遺產不是金錢而是書,你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 是感到很失望,抑或是開始思考這些書該如何處置呢? 這本繪本描述比利羊先生從未看過任何一本書,但卻從阿姨身上繼承了成堆的書,於是他發揮想像力把書籍的功用充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拿來墊高或是當桌椅,甚至還能拿來搧風跟擋冷氣流,看著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可以教育小朋友,讓小朋友能有為他人服務的精神。作者芭芭拉•庫尼的曾祖父從德國移民來到曼哈頓,曾經要求她”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而主角艾莉絲確實做了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此外,翻譯的人方素珍是輔大教育心理學系畢業,喜歡旅行和圖畫書。
Thumbnail
自從養了小孩後,在某個月開始掉進了繪本坑就深陷不已,查了很多童書資料後,發現了一本不同於繪本,又可愛漂亮的寶寶書,信誼的《小花園》,這本色彩繽紛、可透光、可觸摸,還有一面小鏡子,主打空間、視覺、聽覺、光影、鏡子多重刺激的設計,然後我就買了😂 看別人說親子共讀,最重要的是「共」不是讀 那我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