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恐為AI投資踩煞車 資料中心建設成本面臨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片來源:路透社

照片來源:路透社


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展現全力推動人工智慧(AI)產業的決心。今年上任翌日,川普即邀請 OpenAI 執行長山姆·阿特曼、軟銀創辦人孫正義與甲骨文創辦人拉里·艾里森等科技領袖進入白宮,並宣布投資5,000億美元(約16兆台幣)的「星門計畫」,大舉投入AI基礎建設。


然而,4月2日公布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對這場AI競賽踩下急剎車。儘管半導體尚未被納入課徵項目,但支撐AI運算的資料中心建設成本卻面臨大幅上揚壓力。資料中心所需的鋁材、變壓器與關鍵進口設備,多數被納入此次關稅清單。供應鏈專家指出,成本上升幾乎已成定局。


雖然業界嘗試擴大原料本土化生產,但轉型需耗費大量時間與資本。目前美國的伺服器與網路設備仍多仰賴自台灣及亞洲其他國家進口。市場擔憂,等美國建構出完整在地製造體系時,恐已錯失全球AI主導地位。


根據市場預測,資料中心建設與營運成本可能上漲最多10%。若整體成本提高,OpenAI等AI企業可能調漲服務價格,最終轉嫁至消費者。更嚴峻的是,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使資金投入遲疑,進一步放緩整體產業發展。




國際競爭加劇,歐亞各國加速佈局


與此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加速佈局,競逐AI基礎建設的戰略制高點。歐盟已推出《數位羅盤2030》計畫,強化成員國在雲端運算與資料中心領域的投資與協同發展。日本方面,為降低資料中心過度集中於東京與大阪的風險,總務省與經濟產業省攜手推動五年內於其他地區建置逾10處新據點,並於北海道與九州規劃興建第3與第4核心據點,藉此強化全國整體備援韌性。


新加坡也藉由租稅減免與高效能源管理,吸引國際科技巨頭設立資料中心,成為亞洲雲端樞紐。與美國強勢保護主義相對,這些國家選擇透過政策穩定性與資金誘因,建立更具吸引力的產業環境。


台灣關鍵地位面臨挑戰與轉機


台灣為全球AI硬體與晶片製造重鎮,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全球資料中心與 AI 加速器晶片的關鍵供應商;同時,廣達、緯創等企業則穩坐伺服器代工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美方課徵32%進口關稅後,台灣出口競爭力恐受侵蝕,並可能被迫加速赴美設廠、分散產能。美方若持續要求供應鏈在地化,台灣企業恐面臨更高資本支出與人才流動壓力。


政策、供應鏈與建設成本將成為左右AI競局的核心變數。川普關稅政策雖試圖打造美國本土供應鏈,但若無長遠穩定的策略與全球合作視野,可能反而拖慢自身腳步,錯失科技主導權。對此,台灣與其他科技強國如何因應,值得持續關注。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資料來源

トランプ関税で「AI投資」に急ブレーキか、関連機器のコスト高で

2030 數位羅盤:歐洲未來十年的數位之路

日本總務省《データセンター等のデジタルインフラ整備の取組について》

探索亞洲資料中心的未來:新加坡與台灣之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蕙琪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關注美日政經輿情,不定期和大家分享
陳蕙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隨著ChatGPT、Copilot、Gemini等AI工具一個個走進生活,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快、更有效率;然而,這些AI背後的「大腦」—資料中心,正悄悄吞噬越來越多的地球資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在2030年以前倍增,從目前約佔全球用電的1.5%,飆升到3%
Thumbnail
2025/04/18
隨著ChatGPT、Copilot、Gemini等AI工具一個個走進生活,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快、更有效率;然而,這些AI背後的「大腦」—資料中心,正悄悄吞噬越來越多的地球資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在2030年以前倍增,從目前約佔全球用電的1.5%,飆升到3%
Thumbnail
2023/04/26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2023/04/26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以下都是轉貼各方觀點,重點可以進一步看發表者跟回應者,我自己也有自身應用場景的murmur : 低利率環境可能回不去 科技掌握在大資金公司時代則是持續下去 工業時代引導一波人才需求 東方社會喜歡考試定生死 學校教育外還有補習班可以協助 既然AI工具隨處可得 培養厚植的各方素養與多元興趣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生成式AI的進展大幅地影響著整個世界。企業從使用AI工具中看到了三個主要方面的收益包括提高銷售生產力、增加客戶滿意度和降低行銷開銷成本。這篇文章探討了AI在行銷中的應用和投資回報,並指出了使用時間、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階段和實驗對於AI工具的使用和效果有著重要影響。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2024年第一季這波台股與美股的強勢上漲,其實都能歸功於AI這個未來趨勢,不過在AI一片看好之下,也有非常多人對這個產業趨勢感到憂心。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