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瀨戶內國際藝術祭(12)-直島:本村地區_其他作品與建築(上)(邊走邊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前面兩篇我們帶著大家逛完了散落在本村聚落裡的家計畫相關作品,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在家計畫以外,這一區還有甚麼有趣的作品與建築,值得你花點時間停留下腳步來好好欣賞的吧(建議可以搭配下列地圖一同享用)。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瀨戶內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raw-image

1.本村lounge&archive(本村ラウンジ&アーカイブ):由農會超市變身成藝術超市

如果你是自由行來到直島,且主要是運用島上巴士移動的話,「本村lounge&archive(以下簡稱本村lounge)」絕對是你來欣賞家計畫作品時的第一站。這裡原本是島上的農協超市(類似台灣的農會超市)空間,後來請建築師西澤立衛來協助將這裡改造成家計畫的諮詢中心,裡頭提供了家計畫相關的資訊、島上地圖、售票、抽整理券、相關商品與書籍販售、廁所、(有冷氣的)休息區...等的複合式據點。即便過去的農協超市已經不存在了,但在本村lounge前的巴士站名,仍以過去的「農協前」來命名;現在,這個空間轉變成了所有來到直島本村地區參觀時,不可或缺的藝術超市,幾乎你所想到的需求,這裡都能滿足你喔。

2.「直島港Terminal」:隱藏版小港口中的本村泡泡

本村泡泡

其實直島上除了主要玄關港口「宮浦港」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可以連通其他小島的隱藏版小港口叫做「直島港(本村)」。但是因為這裡主要是提供「高速船(只載旅客、不載車)」的載客服務,所以船班的航程時間短、價位高,但相對地班次與座位數都較宮浦港的渡輪來得少,所以使用的人並沒有這麼多,常常就被大家給忽略了。有趣的是,即便這裡只是個隱藏版的小港口,他們還是邀請了當年(2006)幫他們設計宮浦港大型候船室「海之驛站 直島(海の駅 なおしま」的SANAA建築事務所,再次幫他們操刀設計重建這個小小的候船空間(2016),並稱之為「直島港Terminal」。

raw-image

SANAA說他們想以雲朵的造型來打造這個地標型的候船室,讓人載來到直島時,遠遠地就能看見港口與直島。他們採用了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fiber-reinforced plastic)做了好幾個圓形的球體,加上內部簡單的木結構,就搭起了這個小而不乏設計感的空間,裡頭有一張椅子可以讓人在那邊等船、也有停放腳踏車的空間,下雨時還可以進來這裡暫時躲個雨。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看著被他們稱為是雲朵的球型屋頂,我忍不住一直覺得他們很像一堆大泡泡,所以後來我都跟大家暱稱它叫做「本村泡泡」。隨著時間的過去,這些泡泡雖然越來越黃,但還是有不少人特別跑到這個港口去看它呢。

raw-image

向島

附帶一提,從港口望向 150公尺的對岸,其實是一個被稱為「向島」的小離島,據說島上只住了12個人(2017年),雖然說只有12個人好像很少,但其實這已經是直島町27個島中唯三有人的島了。向島上沒有商店也沒有販賣機…什麼都沒有,但是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船,隨時都可以到直島本島上採購(真是太帥了)。其實直島上有很多間住宿選擇,但之前我特別選擇了位於這鳥不拉屎的、向島上的民宿(向島集會所)來入住,不為了甚麼,就是為了追島上的貓XD。還記得當時民宿主人開著自家的小船來載著我的時候,我就是在本村泡泡裡頭等船的呢。

raw-image
raw-image

3.安藤博物館(ANDO MUSEUM):藏在古民宅裡的清水模基地

坐落在本村聚落中的安藤博物館,其實就在大家尋找各個家計畫作品時的必經巷弄之間,但你若不仔細尋找的話,非常有可能就這麼錯過它了。因為,這座以百年古民宅改成的安藤博物館,外觀保留也採用了與周遭民宅一致的建材來進行翻修,如果要尋找安藤的元素,那就得進到室內空間才行。於2013年開館的安藤博物館,其實已經是他在直島上的第八個作品,可說是他在在直島上從最早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1992)開始,跟著倍樂生一起成長與進化了20年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目前已經30年了)。

進到古民宅的室內空間之前,大家可以在小小庭院旁找一下,應該會看見一個圓錐形玻璃突起物,大家可以猜猜看它是幹甚麼用的呢?(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還以為它是以前的古井呢XD)答案等等進去之後就會知道嘍。這個空間裡雖然不能拍照,但我至今仍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裡頭的傾斜清水模牆、圓形柱狀空間,還有1989年他在沒有人邀請的前提之下,就自己提出的「中之島計畫II—都市蛋空間(the Urban Egg)」設計概念圖(註1)。

先說這面傾斜的清水模牆,其實他在地中美術館的連結走道上就曾經用過這一招了,只是這次不同的是,他必須把牆放在古民宅裡,因此,為了降低清水混凝土牆面給人的壓迫感,他刻意把厚度從原本的25公分減少為18公分。曾經造訪過安藤建築作品的朋友,應該都有用手觸碰過他的牆面,安藤對於清水模的表面光滑程度要求非常的高,而且在灌漿的過程中,只要稍有個意外,就必須整面牆打掉重練。所以,光是要做到表面沒有空氣所造成的孔洞,就必須靠著施工團隊的細心與耐心才得以完成,更何況這面牆是有傾斜角度的(12度),在灌漿過程中為了讓空氣跑出來,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更需放慢速度,難度比一般垂直牆面來得更高。或許有人會問,那安藤忠雄為什麼不乾脆就座垂直的牆就好了呢?別忘了,他是光影大師啊~刻意將牆面設計成有傾斜角度,不為了別的,就是為了可以將戶外滲透進來的光線,反射到室內各個角落,四周牆面上的開口設計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大家如果往地下的空間走(通過一條窄樓梯),會進到有一個充滿陽光的圓柱狀空間,抬頭看看就會發現,原來光線的來源,正是剛剛在門口外的那個圓錐形玻璃突起物喔。

raw-image

最後,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安藤忠雄雖然把他的清水模基地塞進了這間古民宅裡,但他並沒有做天花板,而是刻意讓參訪者一抬頭就能看見以前古民宅的屋頂架構。搭配上他在裏頭展出(他也很喜歡在他的各大展覽中展出)的「the Urban Egg」設計概念圖(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張圖的地方),似乎又一次呼應了他當初一直想用舊建築包新建築的方式,把過去(木)與現在(清水模)融合在一起,並留給未來的人一個有點衝突、卻又充滿回憶的想像。NANA濕婦覺得,只要安藤一天沒把那顆蛋放進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他就會一直用其他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心願。例如前一陣子在台北的安藤展中,看見了法國的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模型時,我腦中又再度浮現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的設計概念圖,然後心想,這想法已經在他腦袋裡放了30年了,他果然還在想啊。看來不管是藝術家或是建築師,都有他們自己對於創作非常執著的一面呢(微笑)。

4.島民的巷弄藝術與暖簾計畫

之前我們有提到過,倍樂生集團透過家計畫(1997年)與THE STANDARD展(2001年),開始將現代藝術從自己的領地,逐漸擴展到本村地區、甚至是整個直島。當時的直島居民在莫名其妙或是好奇之中,分別以不同的程度參與了各種活動,也開始與島外來的都市人(或外國人)有了互動。有趣的是,即便活動結束了,但因為這些互動而產生的漣漪,卻仍持續地在島民的心中擴散與發酵著。在外人的肯定之下,島民們開始回頭重新認識自己日常中的新價值,有些人開始更珍惜地使用過去留到現在的日用品、有些人則開始積極著手整理自己的小庭院、有些人則嘗試著當起藝術家創作了起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或許是因為直島上的島民們,原本也都是來自於各地外來者,因此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開拓者基因,讓他們相較於其他的島嶼的島民,對於外來的人事物更有一顆包容與開放的心。因此,在島民的生活場域中,開始出現了一些微妙的改變,像是有人會在自家的圍牆上放上了小南瓜、有人把塑膠浮球做成了青蛙、有人在牆壁上作畫、有人則把自家庭院設計成一個小小的展示空間並歡迎入內參觀、租車公司開始把車子搞成南瓜外殼、島上的公車車身上也出現了南瓜點點...。相對地,如果島民們在路上看到他們無法理解、莫名其妙的事情出現時,也能輕描淡寫且幽默地來一句「哎呀~藝術啦!這是藝術!懂?」。

不過,在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的界線,還是必須小心處理,如果沒有拿捏好而產生誤會與衝突可就不好了。因此,當初在推「THE STANDARD展」時,秋元先生便邀請了來自於岡山縣的草木染染織家加納容子女士前來直島,協助島民們製作各式各樣的特色暖簾。當島民們願意讓其他人入內參觀自家庭院與房屋時,就掛上門簾,不願意時就拆下。這樣的方式不僅提供了島民可以自行決定參與程度的主控權與安全感,同時在勝山地區流行起來的「暖簾藝術」,竟也逐漸在這裡開始長出了直島版本(目前共有70幾戶),塑造了整個街區的巷弄藝術氛圍。下次走在直島巷弄間的時候,記得同時也能欣賞一下每戶人家與店家的暖簾設計喔。

raw-image

註1:如果你對直島本身的長相、每個地區的作品的相對位置還沒有概念,或是你跟NANA濕婦一樣是地圖控的話,建議可以來這裡下載最新的島內地圖,讓你在島上橫著走也不害怕喔。

註2:「中之島計畫II—都市蛋空間(the Urban Egg)」,安藤忠雄所提出的「大阪市中央公會堂」設計概念圖,他想在不破壞中央公會堂外部設計的前提下,在室內設計了一顆超大的橢圓形清水混凝土空間(清水模巨蛋),希望將大阪的記憶嵌入中之島公會堂的建築中,結合過去與現在的建築,直至未來。

註3:加納容子女士原本住在東京,但因為母親生病的關係,她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岡山縣勝山地區)生活,並把自家改成了草木染工作坊,在店門前掛上了自己設計的創意暖簾作品。於是,街坊鄰居開始一一詢問訂製,加納容子也依照每個不同的店家特色,量身客制出他們專屬的暖簾,最後,整條街上約有一百多家的暖簾都是她設計的,而勝山地區也因此以「暖簾の町」的姿態,變身成為充滿暖簾藝術的街道景觀保存地區。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濕婦的沙龍
290會員
205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NANA濕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19
延續上一回,我在古民家跟兩位假人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夜之後 (放心,他們整晚都沒有站起來跟我聊天),早上起床時,竟然就已經開始習慣假人的存在了。用完早餐、跟西岡夫妻道別後,這才繼續踏上了秘境祖谷的探險之旅。這次就來介紹一下,那兩天我在祖谷地區的探險地,或許可以提供大家未來來這裡試膽(?)時,做為參考嘍。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5/04/05
這次要來跟大家分享一個位於四國德島縣三好市的深山林內、正常人應該不太會想去,但讓我印象很深刻(所以還是任性想分享)的小村落-祖谷。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2024/05/18
來到禮文島下船時,已經是下午兩點了,再加上其實我對島上的大賣點-各式各樣的花,以及可以賞花的各種健行路線-沒有特別的執著,所幸就請桃岩莊的工作人員來接我,想說只要在旅宿附近可以看到海的地方走走就好。殊不知,桃岩莊的瘋狂剋藥氛圍,從我一上車就開始啟動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NANA濕婦心中私心認為豊島上,同時是作品也是餐廳、更是整個豊島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最重要的核心場域的「島廚房」之後,這次就要來帶著大家走走其他我覺得也很精彩、不能錯過的重點作品啦~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NANA濕婦心中私心認為豊島上,同時是作品也是餐廳、更是整個豊島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最重要的核心場域的「島廚房」之後,這次就要來帶著大家走走其他我覺得也很精彩、不能錯過的重點作品啦~
Thumbnail
透過之前的幾篇筆記內容,我們一起走過了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接著,我們將一起鑽進犬島村落的巷弄間,一邊散步一邊尋找散落在巷弄間的犬島家計畫作品嘍。
Thumbnail
透過之前的幾篇筆記內容,我們一起走過了犬島精煉所美術館,接著,我們將一起鑽進犬島村落的巷弄間,一邊散步一邊尋找散落在巷弄間的犬島家計畫作品嘍。
Thumbnail
前面我們一起走跳過了直島的飯店與美術館區、本村地區,這一次我們終於來到了直島的玄關區域「宮浦港」以及港口周遭了。雖然相較於其他兩個區域,這一帶的作品沒有這麼密集,但絕對是讓來過直島的人,一看到就回味無窮又懷念的的經典。所以,這一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宮浦港」附近,到底有哪些會讓人捨不得上船的作品與建
Thumbnail
前面我們一起走跳過了直島的飯店與美術館區、本村地區,這一次我們終於來到了直島的玄關區域「宮浦港」以及港口周遭了。雖然相較於其他兩個區域,這一帶的作品沒有這麼密集,但絕對是讓來過直島的人,一看到就回味無窮又懷念的的經典。所以,這一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宮浦港」附近,到底有哪些會讓人捨不得上船的作品與建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繼續待在直島的本村地區,NANA濕婦想帶大家來看看跟島民生活比較有密切關係的幾棟建築,他們都是同時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感的有趣建築,在逛瀨戶內藝術祭的同時,也別忘了留點時間給他們喔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繼續待在直島的本村地區,NANA濕婦想帶大家來看看跟島民生活比較有密切關係的幾棟建築,他們都是同時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感的有趣建築,在逛瀨戶內藝術祭的同時,也別忘了留點時間給他們喔
Thumbnail
前面兩篇我們帶著大家逛完了散落在本村聚落裡的家計畫相關作品,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在家計劃以外,這一區還有甚麼有趣的作品與建築,值得你花點時間停留下腳步來好好欣賞的吧。
Thumbnail
前面兩篇我們帶著大家逛完了散落在本村聚落裡的家計畫相關作品,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究竟在家計劃以外,這一區還有甚麼有趣的作品與建築,值得你花點時間停留下腳步來好好欣賞的吧。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跨出「直島倍樂生藝術中心(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範圍,跟著倍樂生集團開始將活動範圍轉移到直島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聚落-本村,去看看他們到底透過甚麼樣的方式,與這裡的村民開始產生互動,又是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活動推廣,改變他們的生活場域以及對於藝術的想法。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要跨出「直島倍樂生藝術中心(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的範圍,跟著倍樂生集團開始將活動範圍轉移到直島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聚落-本村,去看看他們到底透過甚麼樣的方式,與這裡的村民開始產生互動,又是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活動推廣,改變他們的生活場域以及對於藝術的想法。
Thumbnail
在瀨戶內海被稱為「藝術之島」直島本村地區,以屋齡120年的日本傳統古民房改建「島小屋」民宿。 這裡的住宿風格並非像背包客旅宿的一人一床位,而是以DIY房子裡面搭帳篷來住的形式,說也奇怪,來自海外的旅客好像都特別能接受。 非過夜的旅客也能於書店咖啡館的營業時間拜訪。
Thumbnail
在瀨戶內海被稱為「藝術之島」直島本村地區,以屋齡120年的日本傳統古民房改建「島小屋」民宿。 這裡的住宿風格並非像背包客旅宿的一人一床位,而是以DIY房子裡面搭帳篷來住的形式,說也奇怪,來自海外的旅客好像都特別能接受。 非過夜的旅客也能於書店咖啡館的營業時間拜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