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瀨戶內國際藝術祭(14)-直島:宮浦港區(邊走邊看篇)

2022/11/16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前面我們一起走跳過了直島的飯店與美術館區、本村地區,這一次我們終於來到了直島的玄關區域「宮浦港」以及港口周遭了。雖然相較於其他兩個區域,這一帶的作品沒有這麼密集,但絕對是讓來過直島的人,一看到就回味無窮又懷念的的經典。所以,這一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宮浦港」附近,到底有哪些會讓人捨不得上船的作品與建築吧。(建議可以搭配下列地圖一同享用)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瀨戶內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宮浦港周遭作品地圖/資料來源:NANA濕婦加工/原版地圖下載連結

1.宮浦港的「海之驛站 直島(海の駅 なおしま)」

相對於陸地上鐵路運輸的轉運車站,宮浦港的角色就相當於瀨戶內海航線中非常熱鬧的交通樞紐之一,是那種從早上6點多到晚上12點都會有船靠岸的超級大轉運站。只要是抵達直島的船班,無論你是搭乘渡輪或是高速船,從岡山來還是從高松來,幾乎九成以上都會在這裡靠港,所以宮浦港可說是直島的最大玄關口。
海之驛站 直島(海の駅 なおしま)/SANAA(2006)/照片來源:NANA濕婦
在靠港之前,其實我們遠遠地就能看見直島上那棟量體巨大、卻讓人感覺輕盈的候船室「海之驛站 直島(海の駅 なおしま)」在等候著我們。這棟候船室是在2006年時,配合「Naoshima standard 2」策展活動而興建落成,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所組成的建築事務所SANAA協助設計,當時的SANAA雖然還沒得到普利茲克獎,但建築風格已經非常具有辨識度了。他們採用大面積的透明玻璃、不妨礙視線的細鋼柱、超薄的屋頂(不到20公分),讓這棟位於港口邊、按理來說應該要建得堅固、耐候、耐操的建築,反而看起來像是SK2喝太多,晶瑩剔透地像隨時要飄走一樣年輕(?)。好,我其實只是想要表達,這樣的設計其實是很違反常識的,過去妹島和世也曾以類似的手法,在她的故鄉茨城縣設計了一個可以看見海的玻璃盒子車站。這樣的建築雖然美得很夢幻,但實際在後續的養護以及使用年限上,卻一直以來備受質疑。回過頭來看看直島的海之驛站,還好的是,自從2006年落成以來,距今已經使用了16年,目前似乎只聽過海邊的黃南瓜飄走,還沒聽到這棟候船室傳出過大災情。
海之驛站除了是候船室之外,當然也具備了船班售票口、直島觀光資訊中心、簡餐與飲品販售、各種紀念品販售、瀨戶內藝術祭的活動窗口、島上公車與飯店接駁車的上下客處、洗手間、寄物櫃...等,可說是棟功能齊全的複合設施,讓你在等船之際一點也不無聊。另外,如果天氣好的話,也可以選擇往港口旁草地上草間彌生的《紅南瓜》走去,途中會經過一圈由SANNA設計的兔子椅,三五好友一起坐在這裡等船、拍船的畫面也超可愛的。

2.總是長菜蟲的紅南瓜

接著我們來到大家登上直島後,第一個相遇的裝置藝術品《紅南瓜》(草間彌生,2006),由於它就被放在港口旁的草地上,所以在還沒下船之前就能遠遠看見它在跟我們招手,相信這一幕也是許多人對於直島的第一印象。這顆矮矮胖胖的紅南瓜,與美術館飯店區常常脫逃的黃南瓜不同,草間彌生這次在瓜皮上挖了幾個洞,讓我們可以進到南瓜的空間裡,也能從某個洞口把頭手探出來。所以,想要拍到乾淨的紅南瓜畫面,難度可以說是比黃南瓜難多了,每當以為畫面已經清空了的時候,就會突然有人從洞口把頭伸出來,這個畫面真的像極了長了菜蟲的南瓜XD。同時,在南瓜裡頭還設計了各種顏色的點點光線,所以相較於白天,NANA濕婦推薦大家可以傍晚的時候來造訪紅南瓜(如果你有住在島上的話)。因為港口旁的夕陽景色超美,而且此時島上大多數的觀光人潮已經退去,除了比較容易拍到空景之外,等天色一暗,還能進到紅南瓜空間裡,感受一下夜晚版的南瓜舞台喔。
夜晚的《紅南瓜》舞台/草間彌生(2006)/照片來源:NANA濕婦

3.越夜越美麗的裝置藝術:BUNRAKU PUPPET、直島パヴィリオン(直島pavilion)

BUNRAKU PUPPET(José de Guimarães)

看完南瓜之後,讓我們沿著堤防散步一下,就在堤防的轉角處,有一個常常在白天時被忽略、但晚上才會突然發現它的存在的裝置藝術《BUNRAKU PUPPET》,其中「BUNRAKU」表示「文樂」、而「PUPPET」則是木偶的意思。這是由一位葡萄牙藝術家José de Guimarães 的作品,靈感來自於直島的傳統戲曲表演「女文樂(註1)」,用抽象的方式呈現直島上獨特的文化記憶。這位藝術家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所創作的作品,多與觀光資訊板、歡迎告示牌等結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常常直覺就把注意力放在想要獲得的「資訊」上,一個不小心就忽略了他的設計。除了直島以外,其實在豊島、小豆島、男木島與女木島上,都能看到同一位藝術家設計所設計的觀光資訊看板與歡迎板喔。而他在直島上的《BUNRAKU PUPPET》這個作品,其實就位於轉角處的草地上,但由於我之前來到宮浦港時,都在忙著搭公車、搭船、買紀念品、追逐南瓜...,早就經過它好幾次但都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直到某一次有機會在黃昏接近傍晚時造訪,看見它身上的霓虹燈亮了起來,這才意識到它的存在(我真的很抱歉)。
夜晚版的《BUNRAKU PUPPET》與《直島パヴィリオン》/照片來源:NANA濕婦

直島パヴィリオン(直島pavilion)(藤本壯介,2015)

在看到《BUNRAKU PUPPET》這個作品之後右轉,繼續沿著堤防走,就能看見一顆不規則形狀的白色裝置藝術《直島パヴィリオン》。這是建築師藤本壯介的作品,作品名稱中的「パヴィリオン」是來自於pavilion的日文音譯,意思是暫時、臨時性的建築物(像是奧運或萬國博覽會中的展覽館,等會期結束就會拆除的建築物),所以有許多人直接翻譯為「直島展覽館」。但由於瀨戶內藝術祭官網上的作品創作概念為「直島pavilion是一個以250片三角形不鏽鋼網所組成的飄浮島,象徵著漂浮於直島町(由27個小島所組成)之上的第28個島。」,所以NANA濕婦自己是覺得pavilion這個詞,用來象徵這個作品「並非真實存在」、「臨時性」的感覺比較強烈,總覺得直接翻譯成「展覽館」好像哪裡怪怪的,因為明明裡頭沒有展示任何東西啊XD。不知道大家覺得呢?
這個作品的外觀,在白天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立體版的小島一樣,且內部空間跟剛才的紅南瓜一樣,是可以進去的,加上不鏽鋼網的後面就是宮浦港的美景,所以幾乎隨時隨地都有人在這裡拍照。但到了晚上就不一樣了,打了燈光之後的《直島パヴィリオン》,看起來真的就像漂浮在海上的白色小島一樣,我住在直島上的朋友則是覺得它像一顆發亮的鑽石,豪華程度比白天又更上一層樓。
黃昏時已經點燈的《直島パヴィリオン》/照片來源:NANA濕婦

4.直島銭湯「I♥湯」(I LIVE U)

接下來我們稍微往港區的巷弄裡頭鑽,可以找到大竹伸朗所設計真的可以使用的藝術作品《直島銭湯「I♥湯」》,這也是吸引我會在搭船以外的時間,特別前來港口區的理由之一。前面我們曾經在本村地區稍微提過這個藝術家,他擅長用各式各樣的媒材,像是剪報、繪畫、海報、磁磚、立體的雕像、聲音、影像、廢棄的看板...等進行創作,作品多少都帶點賽博龐克風(Cyberpunk)的味道。與本村地區的《はいしゃ》不同,那裡主要是以古民宅去做改建而成,而這次他在宮浦港附近所創作的這個作品(或是說空間),則是一個全新打造的建築藝術空間。而且,這不僅是個藝術作品,也是個實際可以供島民與外來觀光客使用的錢湯設施。
很久以前,三菱製鍊所其實就有在直島提供公共澡堂給員工與員工親屬使用,但後來隨著公共澡堂的消失,大家一起泡澡聊是非的交流回憶也隨之流失。在現代的獨立衛浴設備還未普及之前,「錢湯」這個空間幾乎是不論階級、男女老少都會造訪的地方,不僅不用自己燒水洗澡,當大家進同一個空間裡脫光光時,彷彿把每個人的防備都扒掉了一樣,更容易以自己的真性情相互交流,是個彼此聊八卦與訴說真心話的重要場域。然而,其實不只是直島,現在日本各地的「錢湯」文化正在快速地消逝中,年輕一輩的小朋友根本無法想像燒柴煮洗澡水這件事,更別說是進到「錢湯」這個空間了。
因此,大竹伸朗選擇在過去港口邊落合商店旁的空地上,開始進行他的錢湯創作《直島銭湯「I♥湯」》。之所以取名為「I♥湯」,是取日文與英文的諧音而來,因為「湯」的日文就是「YU」,與英文中的「YOU」相同。而一旁的落合商店,其實就是早期在港口邊的柑仔店,提供大家在等船的時候可以買個小東西吃、聊聊天等打發空檔時間的地方,現在商店雖然沒在營業了,卻由《直島銭湯「I♥湯」》逐漸取代了這樣的功能。「I♥湯」從2009年開幕至今,這個空間不僅變成了島民之間相互交流的地方,更是島民與外來者互動的空間。同時,大竹伸朗也希望小朋友們能透過這樣的錢湯體驗,將錢湯文化繼續延續下去。
接著,我們就來帶大家逛逛「I♥湯」這個空間吧。首先,光是從外觀就已經夠讓人眼花撩亂的了,從各種花磚、裸女霓虹燈看板、四面八方長出的植物、養魚的水池、廢棄的車子(?)...,不知道的人可能會以為這裡是直島的柏青哥店家?XD接著再到內部的男湯與女湯空間(藝術祭期間有特別開放見學時間,讓你同時兩邊都能進去喔),從天花板上的玻璃彩繪、一旁磁磚壁面上的「錢湯瓷磚繪」、浴池底部貼版怪怪的浮世繪與昭和風海報、淋浴時使用的水龍頭、上廁所時鏡子旁邊的哩哩摳摳…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可以讓你光溜溜地欣賞好久的藝術空間XD。下面分享幾個我自己覺得蠻有趣的角落,讓大家脫光光時可以好好地來欣賞一下(喂~)。
「I♥湯」中的天花板彩繪與大象定子/照片來源:NANA濕婦
首先當然是站在男女湯中間的大象了,只要有去泡過「I♥湯」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它吧?但大家知道嗎?這大象可是有名字的,人家叫做「定子(SADAKO)」,為什麼呢?據說以前有一陣子日本曾經流行過一種怪怪(色色的)的博物館,裡頭展示著各種18禁的蠟像與器具...,當時最有名的就是北海道與熱海的「秘寶館」。某次,大竹伸朗「碰巧」(一定是為了尋找創作靈感)在北海道定山溪的「秘寶館」前,遇見了這頭大象(從定山溪來的,所以叫做定子),從此對牠念念不忘(註2);而人生總是就會有這麼巧的事情發生,就在進行「I♥湯」創作前夕,定山溪的秘寶館閉館停止營業,所以大竹就想盡辦法把牠給運到了直島的《直島銭湯「I♥湯」》裡。同時,為了讓男生女生都能看到牠,所以還將定子放在男女湯之間的隔間牆上,以示公平。
被運到直島,從天而降的大象「定子」,這畫面實在是太幽默了/照片來源:倍樂生集團官網
其次是在定子頭上、那面長方形的花花彩繪玻璃,據說大竹伸朗一開始設計「I♥湯」時,並沒有打算在玻璃上創作,就保留透明玻璃就好。但是有島民反映...這片玻璃一到了晚上,就會變成一面鏡子,由於「I♥湯」的格局是仿造以前傳統的錢湯空間所設計,所以這片玻璃的位置,原本應該是排出室內水蒸氣的屋頂空間,所以底下的牆面也不會完全隔開男女空間,如此才能確保兩邊的水蒸氣都往上排出。但...現在這面天花板玻璃設計,反而讓男女互相看光光了XD,為此,大竹伸朗只好再用彩繪的方式,在透明玻璃上創作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模樣(2018年因為褪色而重新彩繪過一次)。
最後我覺得很精采有趣的地方,就是貼在男女浴場的湯池底部的浮世繪與海報了。之前我們曾在浮世繪的內容中聊過「正經版本」的幾個大分類,像是風景畫、美人畫等等,但有一個是被NANA濕婦輕描淡寫稍微帶過的就是有點色色的「春畫」系列了。由於以前的人不像現在動不動就有漫畫、雜誌、DVD,乃至於現在的網路照片與影片,在古早以前資訊還不發達的年代,有些人為了怕自己的女兒嫁到夫家去生不出小孩(白話文:不懂得如何生小孩),以至於被夫家欺負,所以習慣會在嫁妝中夾帶著幾幅春畫(色色的教科書),並交代孩子晚上睡覺時要把這些畫壓在枕頭底下喔(白話文:要記得看喔!)~如此一來,就能自然而然地讓孩子學會那些害羞的事情,因此這些春畫又被稱為「枕絵(まくらえ)」。在來到直島以前,我一直以為這些都是江戶時代流傳下來的傳說,沒想到現在這些傳說就在我泡澡時的屁股旁邊O_____O。由於現在資訊發達了,年輕人早就不需要用這種古老的方式來傳授害羞的事情,於是,這些當初隨著島民們來到直島上的春畫,就被長輩們藏在衣櫥深處、或是夾在書本裡,直到老屋拆除或翻新時,才被一一清出。而大竹伸朗就把這些春畫的「真品」,連同以前的美女海報、照片等,舉凡色色的東西都壓存在湯池底部了,而且...男生那邊的圖案內容,會比女生的會來得更害羞一些喔(有沒有很想趕快進去泡一下XD)。
湯池底部的浮世繪/照片來源:NANA濕婦
正正經經地想了解浮世繪的朋友,這邊請進:
截至目前為止,乍看之下或許大家會以為大竹伸朗很單純地就是以一些廢棄物來進行拼貼式的創作而已,但其實他想表達的不僅僅是資源回收、運用既有資源來進行創作這個概念,而是希望藉由自己的創作,讓這些在現代資本主義以及高度物質化的浪潮之下,被時代遺棄的事物,能夠以另外一種有趣且幽默的方式,再次呈現在大家的眼前,並以另一種形式跟人們產生連結,並留存於記憶之中。所以,除了以上NANA濕婦所提到的大象、天花板、還有湯池底部的浮世繪之外,其實整個「I♥湯」空間裡,從內到外都充滿了大竹伸朗腦袋裡說不完的無限創意,真的非常推薦大家可以進去脫光光好好地欣賞。

<後記>關於直島,我怎麼會這麼厚話

這一系列的內容是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為主題,參與藝術祭活動的小島也有不少,原本在動筆(電腦)之前,更是簡單地將直島畫分成三個區域:(1)飯店與美術館區、(2)本村地區,以及(3)宮浦港區等,以為直島的內容應該三~四篇就差不多了吧(我果然太天真了)。沒想到一邊寫著一邊挖著舊筆記與新資料,不知不覺就給了直島總共14篇的篇幅。曾經,我覺得相較於其他小島的素樸,直島還是稍嫌商業化了,但經過這一連串的爬梳與整理後,最近反而覺得,或許適當且合宜的「商業化」,不必然就是罪惡。如果沒有這些背後的商業行為支撐,任何再好的理念與活動,都將無法持續性地推動與運行,直島也無法成為瀨戶內藝術祭的領頭羊,帶著其他的同學(小島)們往前進,更別說要讓全世界看見瀨戶內藝術祭了。希望大家在看完這一連串有關倍樂生集團、美術館、建築師以及藝術家們的小故事整理後,可以讓大家對於直島有多一層的認識,往後再次前往時,也能帶回更多的收穫與NANA濕婦交流分享喔。
註1:文樂:日本江戶時代流行的一種傳統戲曲表演,類似於台灣布袋戲的表演方式,由真人所操控的人偶來進行戲曲演出,但日本文樂中使用的人偶比布袋戲大上許多,一個人偶須由多人同時操作。操偶師多為男性,而直島上的文樂一度沒落,戰後,由三位女性致力於推廣復興,因而發展出獨特的「女文樂」表演形式,在1955年被列為香川縣無形文化遺產之一。
註2:還記得《はいしゃ》作品裡也有一尊自由女神像嗎?據說這也是從新潟縣的某間錄影帶出租店搬過來的呢!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7會員
16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