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亭莒哈斯
初登場!專欄簡介
究竟世間道德只是出於習慣,或者和人性本質有不可斷割的理性關聯?有時非得等到打翻了手搖飲,才發現四季春根本沒有加珍波椰。敗壞道德就是為了考察和重構道德。因此,任何時刻都值得再三敗德,情海裡的男男女女們趕緊出發敗德吧。
再敗德時|當別人的出軌對象是怎麼回事(上)(文/古亭莒哈斯)
作為一個對世間道德有深刻省思的人,我打算帶著改革奮進之心,打開雷達觀察,隨筆寫下身邊所見的敗德之事。對於「敗德」這個字有所保留的讀者們,請先不必恐慌,且聽我說明。
曾經用盡全力活過的人都會承認,這世間的主流道德確確實實有壓抑和扭曲人性的部分。然而對於「人們在佈滿戰爭和汙染的亂世中,應該如何相愛、如何生存下去」這類問題,陳舊的主流道德根本無法提供答案。因此,活在現世的我們需要重新建構一套真正適用、真正能使人性本質開展的道德。簡單來說,破壞是為了再建設。
所謂出軌對象
本文想從「當別人小三」這件事開始,考察一系列敗德的主題,提供相關的哲學思辨。請別擔心,我不會止步於倫理學的範圍,今天也不是要談通姦除罪化。請帶著輕鬆的心情一起聊聊吧,希望能為當代在情海沉浮的女女男男們(不論你是暈船、沉船或穩穩當當的老水手)提供具建設性的想法。
首先必須澄清,為什麼不採用小三這個稱謂?命名反映著人腦如何關聯認知與外在世界。以三稱之,代表人們認為這個「三」注定是個後到者、是後來出現的介入者和次要者;這背後預設了線性次序和位階關係。若按此推論,那個數字一,也就是真正出軌的那位,會成為不可或缺的領頭者。彷彿沒有先從他算起,其他人的情感與生命故事就無法開展下去。比起這種帶有中心論、擬似太陽系行星及其衛星的討論框架,我認為多角關係更像是班雅明所說的共時的星叢。所以,揚棄任何隱含次序的數字標籤吧,稱其為「出軌對象」更貼近本質一些。
雖然我準備大膽推翻木乃伊般陳腐的意見,為了讓讀者信服,我還是願意乖乖採取傳統的論述步驟。接下來,我將從人事時地物五個面向進行考察。
【人】
劃定討論範圍是重要的第一步,哪些人應該被納進來考慮?當我們說出「成為別人的出軌對象」這句話時,裡面含有三個以上的個體;跟忌妒這個動詞相同,本身便具有存有學意義。請注意,我們是站在所謂出軌對象的立場來看的。所以我要在這裡極力呼籲——根本不需要思考元配,也就是原本封閉關係裡被出軌的那一方。「他很無辜」、「對他來說不公平」、「他沒有被尊重」、「今天你不顧慮他,哪天換你被劈腿時沒人理你」這些良心規勸都沒有錯。但,這全都是發動出軌那方必須煩惱的事。如果有人問起罪惡感?請大聲說:干我屁事!
【事】
出軌本身是一個怎麼樣的事呢?轉轍器被啟動了,列車在軌道上偏移原來的行進方向,有一個無辜者被犧牲(究竟被出軌的那方算不算犧牲?值得另寫一篇文來談。這裡先暫此接受這種認定),哪些人因此獲救?受不了關係壓力而出軌的那方、喜歡上了或被喜歡上的出軌對象,是否可以說,他們因此得利獲救?沒錯,出軌這件事和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車問題有87%的類同性。感情出軌就道德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用功利主義、康德倫理學來談,但那太無聊了。我想任性地來聊聊,出軌約會時應該要做什麼事?出軌伴侶們相處的時間往往是擠來偷來的,這時候,排定優先順序就變得切要。去公園散步、去餐廳吃頓飯?或者乾脆躲回房間做愛?又或者天馬行空不帶預設地漫談、談論彼此的童年和傷痛?活動、覓食和求偶交配的生理需求,以及融解孤獨感與自我懷疑的精神性需求,孰輕孰重,這是生理學和心理學層次的難題,坦白說,並不比電車難題來得容易。
作者簡介
在西蒙波娃墳前吃了兩個月的蘋果,意外得到一個蘋果般的孩子。於是,終於讓自己好好靜下來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