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12排行榜截圖畫面
從十一月六日發佈這篇文章後,每日大概以千為單位的瀏覽量,直到十一月十日開始進入方格子全站免費閱讀文章排行榜的TOP5,又霸榜TOP1兩天,到寫這篇文章時的今日十一月十四日,它依然穩坐TOP3。
寫這篇文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紀錄,因為三年前的十一月,我的一篇文章一日的瀏覽量便到了六千,那曾經是讓人目瞪口呆又莫名其妙的一刻,沒想到三年後的十一月,又有一篇出其不意的文章讓自己目瞪口呆,這就是人家所謂網路世界的神奇力量。
三年前的那篇文章寫的是咖啡與減重,三年後的這篇文章寫的是女王的陸劇心得,本人寫看劇心得都是很隨興的,不著章法,寫的真的就只是"心得"而已,根本談不上影評或劇評,莫名其妙的一直霸榜,當真是讓人有點汗顏。不過,這也再一次證明網路閱讀人口之口味不可測,寫作的人永遠無法知道我們在哪一刻會突然被關注及連結,創造出一夕的燦爛火花,可這同時也讓我們明白,再美再燦爛的火花都只是曇花一現,改變不了什麼。
畢竟流量沒有變成收入,也沒有帶來名氣,甚至連追蹤的粉絲也不會增加,為什麼?因為這些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流量只是一時被某大咖或某大站給連結而產生的,並不是靠作者本人所累積出來的讀者,而這些流量的來源也不是來自方格子本身的會員,因此就算霸榜好幾天,對作者本身來說也都只是後台數字的變化而已。
最近方格子推出數據分析的儀表板,剛才還跳出來問我可以再增加一點什麼,現在突然寫著寫著就想到了應該可以增加些什麼,跳TONE一下,列出可以增加的項目:
每篇文章的流量來自站外還是站內?可以分類成站外流量及站內流量,若能把站外再細分成臉書、IG或其它,這樣更好。
像這篇突然爆流量的文,作者若能知道它的流量來自何處?被何人所連結及關注?這樣或許還有點幫助,也會知道其所然,希望方格子團隊可以參考一下囉。
話說方格子據說有十萬會員,這些我們大部份的作者基本上是感受不到的,而每每突來的流量也基本不是來自這十萬會員,若能把這些突如其來的流量內化成方格子的讀者,進而再變成現金流的一部份,那也是件挺美妙的事。
在近一年多來幣圈蕭條的日子,方格子團隊不但沒有因此停下腳步,還不斷的更新優化平台版面,甚至緩慢卻有進度的朝WEB3.0的方向邁進,這樣的努力相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或許身為創作者的大多數人並不是幣圈人,因此在接觸這些新東西時會有些違和感,但活到老學到老,這是身為創作人必要的寫作法門,就算慢一點也沒關係,只要開始,就終有一天會練到得心應手。
與大家共勉之。
好像離題了,不過這篇本來也只是紀錄文而已,人生很長也很短,能有點事值得我提筆一書也是難得,一場疫情下來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事,像是珍惜當下、每天都要快樂這種早就該知道卻常讓大家忽略的事。
認真寫文的人很美,但慵懶的閒聊亂聊,於我而言也是一份人生的優雅,而我常常屬於後者那個門派,大家能看到這裡也算有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