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下来要隆重介绍的这块地,是我们家的产粮功勋,更是交公粮的绝对主力。
关于交公粮,我只有一次经历,现在回想整个的经过大多模糊,但依旧有些画面残存在脑海里。
我家总的来说应该有五六分田,前几年修路征掉两口,如今零零碎碎大概还剩下些。修路压掉的是我们家最好的良田,方方正正的足有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夹在两个小山坳的中间,离上方地势高处的小水库不远,且靠近水渠,即使逢着旱年,水库里蓄的水也能优先灌溉到,旱涝保收,可以称是我们家的“应许之地”。
除了上述的优势之外,这块地到我家的距离还最近,这意味着插秧收割都不用“远征”。不像远在猪母咀的那口田,去收割的时候,我父亲要肩扛打谷机赤着脚,翻地垄,过田埂走好几里地才能到,收完了还得挑着稻子再走好几趟,让人累得够呛。至于我和弟弟,虽不用肩挑背扛,但如果是夏季收割早稻的话,我们天微微透亮就要出发,一直干到太阳到正中,晒到稻茬让人眼神眩晕,草帽都被汗水浸得透湿,母亲这才提着茶壶姗姗来迟,带着捏好的蘸糖饭团或特地煮几个鸡蛋送来,我们当中饭就地解决。吃完休息的空当,我们在田边的溪涧里洗洗身子再泡个脚,逗一逗水里的小鱼儿,疲倦就消除了很多,然后接着下田干,抢在天黑前把稻子全部脱粒装袋运送回家。这块田,简直是我儿时的噩梦。当然,还有更远的,但通常只种一季水稻,大多也都由父母亲两人包办,恐怕他们也不忍心叫我们兄弟俩,所以,田虽远但不至于如此让人憎恶。
说“憎恶”只是我的气话,事实上不论贫瘠肥沃每一口田我父亲都珍惜得很,但其它田地要想得着如“应许之地”宝贝般的待遇那是绝无可能的。凭借着品相好,土地熟,离家近的优势,这口田的喷药除虫、灌溉施肥、拔稗耘草每个环节,我父亲都按天时节气样样不落,早打晚理精耕细作,如此细心照料之下,这片“应许之地”也足够争气,待成熟之时,整片稻田望去,稻穗大朵低沉,颗颗金黄饱满,每有其它的农民弟兄路过,无不艳羡,由衷赞美父亲的稻子长得真像样。
由此可见,这口田被寄予的厚望,因此,它会种早、晚两季,年头好的时候,它能收上来十四五个尿素袋之多,差的也有十二、三袋,它是我们家里的功勋,更是上交公粮的绝对主力。
没错,“应许之地”收上来的稻子都会上缴到乡里的粮仓。到交粮的时候,村里的书记会坐着蓝皮的勃勃车(发动机声音“bobobobo”,遂称这种小型渣土车为勃勃车)挨家挨户开过来征收粮食,随行的征收人员会带着类似三菱锥一样的工具,闷头一言不发的把锥子扎破蛇皮袋(一种常见的编织袋),抽出满满的一锥子稻谷,放在掌心细致地查看,然后放进嘴里像嗑瓜子一样嗑咬,检验上交公粮的干湿成色,对这个批次的粮食是否有糠秕或者水分,有无必要打回重筛、晾晒下判决。
看着征收员拿着锥子,一袋一袋的扎过去,我的心里总是又心疼又紧张,但我父亲却十分有把握,他对“应许之地”的果实充满信心,况且,在上交之前我们在晒场上迎风扬了好几回,沙土空壳全被清理干净,在太阳晒足的三天里,我们未曾让稻谷淋过一滴突如其来的大雨。我们上交的公粮绝没有参杂任何一丝水分。
公粮验收完成后,父亲亲手将装好袋的稻谷从二楼的谷仓翻到停在骑楼前的卡车上,堆叠在别家的谷子上,撂到比驾驶室顶部还高出许多,随后跟车“押送”至乡里的粮站,我跟着去过一回。
乡里的粮站建的很高,像老式顶棚的室内篮球场,所有稻谷靠着高墙堆积起来,黄澄澄,金灿灿,像座金字塔一样,我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相形之下,顿时觉得我的应许之地神奇不在。
交粮完成之后,还有一个小插曲,父亲给我买了两个肉包子,那是我第一次吃到除了挂面以外,非大米的粮食。我不知道父亲有什么用意,也放在心里一直没问,我想,大概是犒劳我吧。
自那此以后,我再无见过交粮的场景,随后的几年,村支书再来收粮的时,没有随行的征收员和冰冷的三棱锥,他只身提前来跟父亲协商收购稻谷的价格,最终,"应许之地”产的粮食又被拉走,只不过这次是粜出去的。
后来稍长懂事后才得知,胡温当家的时候,免除了农民交公粮,并给予了种田补贴。所以“应许之地”也一直为我们创收,直至前几年被征收填埋做了村里双向八车道的路基。
说到田田地地的,想起母亲经常提起一个传说,说我们生水塘的田地非常非常多,“十万七千租,去河口(铅山河口古镇)不用过人家的田埂。”说的时候神情高亢略显夸张。我一来无概念,二来无从考证,也只能姑且听之,不予回应。不过,村里教堂后边的荒地里确实有一排大理石墩柱,沿溪还有几孔古桥,已经凋敝不堪。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所说的解放前大地主的园宅。
即便是了又如何呢,时代洪流向前,绝无再倒回去的道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94Chanzh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好像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叫小丽的姑娘。我也是的。 小丽是我的邻居,她们家在我并排的左边,大概就二十步距离。她是长女,家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妹妹,和一个更小的弟弟,我们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玩伴。小丽的脸上有雀斑,像欧美少女脸上那种细细密密又恰到好处的斑点,她说话的声音,像吹糖人拉过那样丝丝柔柔又有甜甜的感
好像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叫小丽的姑娘。我也是的。 小丽是我的邻居,她们家在我并排的左边,大概就二十步距离。她是长女,家里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妹妹,和一个更小的弟弟,我们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玩伴。小丽的脸上有雀斑,像欧美少女脸上那种细细密密又恰到好处的斑点,她说话的声音,像吹糖人拉过那样丝丝柔柔又有甜甜的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今天經過我二月初有分享的農田 竟然已經收成完畢了 我就這樣錯過了嗎? 我一直以為春天插秧、秋天才會收成欸 查了一下,原來一年有兩期的稻作 種稻的過程: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成 再繞了一下 還好,還有一片稻田還在 金黃色的飽滿稻穗🌾 形成一片黃色波浪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烏來娃娃谷,有一處冒著煙的熱水,小嬰兒「哇」的一聲,父親走出木屋,把產婆交給他的一包東西拋入河谷,嬰兒哭的更大聲,外婆問:「你拿去的胞衣(胎盤)埋好了嗎?」父親不明就理的答道:「丟河裏了」,外婆大叫:「怪不得小娃兒,要大哭了,河水那麽湍急,我不是告訴你要拿去屋後埋起來嗎?」
Thumbnail
2014-06-09 這是一回在做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時時被我採回來當成藝術品擺在書架上 來自已經割完的稻田旁水溝裡的一叢水稻 當時站在這水稻旁,心想.... 若是水稻有知,它可能會想: 還好我沒有站在稻田的框框裡! 不過最後的下場還是被我採回來當裝飾品!! 談水道的一
Thumbnail
今天經過我二月初有分享的農田 竟然已經收成完畢了 我就這樣錯過了嗎? 我一直以為春天插秧、秋天才會收成欸 查了一下,原來一年有兩期的稻作 種稻的過程: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收成 再繞了一下 還好,還有一片稻田還在 金黃色的飽滿稻穗🌾 形成一片黃色波浪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田邊的我,時常在農田休耕時在田裡面與鄰居三五好友追逐跑跳。在冬季休耕期間,農民為了讓耕種許久的田保持土壤的肥沃度,會種上滿滿油菜花,一整片看過去滿滿的黃花,加上粉白的蝴蝶翩翩起舞,風景非常美麗。而在休耕期末端的重頭戲,絕對就是將那土塊堆積起來,生火後的焢窯,各種生鮮蔬果加上幾隻肥美鮮嫩的雞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