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長這樣】慧軒農場訪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農場主人吳仁格。

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大合照

大合照

吳仁格先生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寮)工作,因輪班制關係,所以只能利用閒餘時間來販售。不過,慧軒農場一直都有在網路上行銷,詳細訂購可以點擊下方資訊!

吳仁格先生一開始主要農作物是花生與稻米。經過兩年到三年後,經營自身品牌。業績不錯就回來元長自家這邊種植。

到了現今,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的作物為玉米與蒜頭,銷售對象是有團媽、火鍋店以及電商平台。團媽:有團購需求的婦女,通常以網路社交軟體去作訂購買賣。

合作社也有防止滯銷的作用,高雄及台北都有,在半夜拍賣。

慧軒農場也有參與市集,請虎科大協助工讀生販售於市集的曝光。

若本身沒有農業背景,這幾年有虎科大的農業大學,透過實體上課的方式,一學期大概2000元至3000元。

吳仁格先生也分享之前的小農有上過,頒發畢業證書,政府輔導一些農民種植等,但需要農民自己申請補助,政府也有提供相關的管道。吳仁格先生也有申請小型的補助,現在虎科大在推青農返鄉補助,三年畢業的話就有相關補助大家也可以去學習(但如果經營滿三年的話就可能無法領取補助)!

當天,我們穿著水鞋一起踏進那玉米田裡面。年輕回來務農於元長的小農是有的,也有超過三四年一起的,而這片廣大的玉米田園也有小農爸媽打理。

raw-image

我們當天去的季節時,是白龍王玉米(水果玉米)的產季,白龍王玉米當時還沒有熟 (7月) ,這個夏天季節不好,蟲害多。小農面對於蟲害,也是透過農藥改善,並會去檢驗農藥,共有381項。以前送虎科大檢驗,現在是農會  ,有快篩不用錢來檢驗農作物。學校補助會些許補助。


玉米有個較難對抗的害蟲是隱翅蟲。隱翅蟲顏色也有紅色及黑色,不能拍打,否則會引起嚴重的皮膚過敏。所以採收時,要特別小心。



要怎麼看玉米有沒有熟(可食)呢?吳仁格先生向我們解答,正常玉米有熟的話,米粒要飽滿,而且玉米要變成黑色的。

一開始會選擇白龍王玉米,小農也有種植黑寶水果的品種,也在當天給我們展示。去參觀時,玉米田的土是濕潤的,觸感十分真實!提及到土地面積,慧軒農場附近的都是以一塊一塊的,不像ㄧ大片是自身的田一樣。

raw-image

黑寶水果是本來就是整株是紫色為主,手摸到就會變成藍色的,通常都是可以煮成可以喝的,或者其他料理方式。

每一株都有一隻玉米,都會有配上一株玉米筍,再來到播種農作物,會有專門的播種機,慧軒主要負責田間管理,在農作物種植,採收有靠人力(臨時工來,大概三到四個人,分類玉米成箱),但有可能是找不到人去做,造成人力上的問題。耕耘機是作翻土用的,也會有專門的人員去操作。

玉米裝箱面的話,大家會呼朋引伴一起來做件事情,是一個團結的表現呢!

一年四季的玉米品種都不一樣,也會採取輪種休息,正常的話也會休息,如果沒有休息,養分比較不足,需要用肥料(雞屎)去補充。

慧軒農場附近的種植主要為四大作物,過去是稻米和黑金剛花生,現在則是玉米、蒜頭和地瓜。

黑金剛比較不好顧,需要種植比花仁的更多十天,所以不易種植。

raw-image

灌溉是用井水為主,用地下水抽為主,也有受到管制影響。當天的井口是小的,也會直接沿著溝去跑。

面對於一鄉一特色,吳仁格覺得以花生加工食品是特色。元長鄉的農作物是花生,不是以黑金剛為主了。

若有青年想要來元長這邊種植,吳仁格是支持度高,也可以經驗分享。堅持下去是有意願的青年需要去面對挑戰,至少要種一兩年,以及要分散風險,作物要多元,才能面對於風災。

花絮

當天我們也有參觀玉米的冷凍庫,十分龐大!保存白龍王玉米、黑寶水果玉米至冷凍庫。玉米是怕冷的,但是主要是怕熱,超過三十五度的話,會有蟲害!​送我們玉米,讓我們回家品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very夢想團隊的沙龍
7會員
5內容數
雲林縣元長鄉是團隊成員媽媽的娘家。本專案希望能協助雲林在地農民推廣農產品,尤其希望提高當地特產:黑金剛花生的能見度。
2023/11/19
這一次的雲林訪談,又邀請到了田調時的喜笑花生。 種植的哲學 喜笑花生成立16班產銷班,沒有特別請老師來教學。 對於老一輩的農民來說,教育程度較低,資源也不比今日。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更習慣經驗傳承,或是彼此間的切磋交流。 公部門會發布課程資訊邀請,農民自由參與,不會要求大家參與。 但,學者
Thumbnail
2023/11/19
這一次的雲林訪談,又邀請到了田調時的喜笑花生。 種植的哲學 喜笑花生成立16班產銷班,沒有特別請老師來教學。 對於老一輩的農民來說,教育程度較低,資源也不比今日。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更習慣經驗傳承,或是彼此間的切磋交流。 公部門會發布課程資訊邀請,農民自由參與,不會要求大家參與。 但,學者
Thumbnail
2023/10/23
在雲林縣元長鄉的鹿北社區,是我當時上網搜尋「元長社區發展協會」時,唯一被演算法推薦的社區發展協會。 鹿北社區發展協會有許多彩繪小鹿,除了孩童繪製之外,吳學展先生也邀請畫家朋友繪製。 鹿窯也是吳學展先生的事業之一,每週六都會窯烤麵包,種類繁多,且都採用雲林縣食材。食譜上除了麵包種類,還有食材來源。
Thumbnail
2023/10/23
在雲林縣元長鄉的鹿北社區,是我當時上網搜尋「元長社區發展協會」時,唯一被演算法推薦的社區發展協會。 鹿北社區發展協會有許多彩繪小鹿,除了孩童繪製之外,吳學展先生也邀請畫家朋友繪製。 鹿窯也是吳學展先生的事業之一,每週六都會窯烤麵包,種類繁多,且都採用雲林縣食材。食譜上除了麵包種類,還有食材來源。
Thumbnail
2023/10/07
此次「元來長這樣」執行step1便是深入雲林元長小農進行訪談🥜,在此次訪談中很榮幸能透過五塊社區發展協會蔡文彬理事長邀請社區內的務農專家李榮堂理事及吳麗娟總幹事進行訪談,而此篇也會與大家分享當地的務農精華!
Thumbnail
2023/10/07
此次「元來長這樣」執行step1便是深入雲林元長小農進行訪談🥜,在此次訪談中很榮幸能透過五塊社區發展協會蔡文彬理事長邀請社區內的務農專家李榮堂理事及吳麗娟總幹事進行訪談,而此篇也會與大家分享當地的務農精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前往甲仙滴水崁,必經的是一條又長又彎曲的山路,綿延起伏的山巒與田地有如收納四季的藏寶盒。當我們抵達目的地,眼前所見是屹立了一甲子的閩南式建築,和煦的陽光穿過家中的芒果樹灑落,寬廣的前院用紗網曬滿了一顆顆翠綠飽滿的青梅,剛採的成堆的筍子、種在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從台南市區,沿著台17線通往佳里,窗外風景從現代化的高樓、商店,漸漸轉變為平房、魚塭與一畦畦綠油油的田地。轉進巷弄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棟傳統三合院,保留優雅的紅磚瓦厝,由楊淑華創立的「洄稻佳里」農業基地便座落於此。「你們來啦!來來來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在訪問的尾端,我們問阿坪…… 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是否還會放棄原本的工作 全心投入農業 似乎是沒有一絲猶豫 他說…「就是要當農夫!」 神情驕傲張揚 當空的日頭好似不及他的目光耀眼!
Thumbnail
在訪問的尾端,我們問阿坪…… 再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是否還會放棄原本的工作 全心投入農業 似乎是沒有一絲猶豫 他說…「就是要當農夫!」 神情驕傲張揚 當空的日頭好似不及他的目光耀眼!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經營無藥無肥的果園需要長時間維護,但破壞總是瞬間,陳佩雲老師在東山的1.8甲山坡地果園已10年,她多年栽培的果園,跨區連結了臺南、嘉義的農們永續共同管理的小農經營。為我們加油,一起穩健的維護這片果園。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佩雲老師過世後,1.8甲的東山果園由幾位農家院子畢業的專業農夫們承接耕作,延續了照顧土地的精神。協力勇氣拋開了管理的遲疑,果園在幾位農人的共同協助下開啟了新的生機。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Thumbnail
Revery來到了慧軒農場,訪談了農場主人吳仁格。 慧軒農場主要種植玉米以及蒜頭。當天我們參觀高大綠油油的玉米田,而吳仁格先生帶領我們三位及夥伴注意攝影團隊們,一起走到田中央裡,共同來感受這大片玉米田園。 提及到為何吳仁格先生要返鄉務農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土地和資源。 原先是在台塑集團(雲林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