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顆粒的變化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這天在整理電腦內的資料,無意間發現這張費用明細單,看了一下內容,發現除了SSD價格較高(當時是Intel 25nm SLC同步顆粒),其餘都跟現在差異不大(這個下段章節再談)。其實這證明一件事情,晚一點買電腦,不會比較省,因為舊規格你買不到,新規格價格一樣拉上去。

商人不會做賠錢的生意!

raw-image


以i3處理器的電腦來說來說,目前12代的12100,價格約略落在4500,對照2014到2022年大概漲了快1000,不過這顆處理器使用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主要是跟i5價差不大,但效能卻不如i5,因此有很多人開始轉向i5。

相較於i3處理器,實戰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效能不敷使用的狀況,畢竟使用者都會說,我只是一般文書上網,結果實際在運行時,什麼鬼的軟體都一起上,就是把電腦往死裡操。如果一開始沒有設定高一點點的硬體規格,非常有機會被客訴說:「不是新電腦嗎?怎麼會卡頓?」因為你實在難以想像,偉大的衣食父母,不知道會怎麼操你的機器,然後跑不動又會怪到你身上。

有回去處理別人裝的機器,裡面被裝入大量廣告軟體、彈跳視窗,苦主抱怨說,電腦買來沒多久,開機就變的超慢,接著嚴重卡頓,開機可以先去沖杯咖啡再回來。我在檢查的同時,發現使用者想要什麼軟體就網路下載,點兩下之後就無腦的狂按下一步,接著就是一路「同意」到最後,當然所有亂七八糟的軟體,也就通通都跟了進來。

軟體裝進來是無所謂,不執行就算了,偏偏每個裝進來的軟體都很愛搶系統資源,硬體已經不夠優了,又被一堆外來的流氓軟體欺負,再加上傳統的慢速硬碟(因為便宜跟大容量),這台電腦沒多久就被嫌慢了。

我還曾經人家被嫌:人家現在電腦都已經是1000G了,你的電腦怎麼才240G,人家的四分之一,價格還是人家的快三倍??

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啊!

可是瑞凡:我的硬碟速度是你的五倍快啊!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實際上機之後的效能不足,我也都會依據當時的規劃,將零件效能往上調升一級;比如說當時都是搭配4G記憶體的時候,我就會想辦法要預算塞到8G,固態硬碟120G的時候,我會想辦法上到240G,甚至到500G(微軟系統很愛吃硬碟空間,你懂得!)。

也就正因為這樣,我出去的報價常常被打槍,起先覺得難過,後來釋懷了,覺得還是要搭配好一點的零組件,電腦才能用的久;電腦用的久,客人才會持續跟著你。會在意價格的人,往往不是你的服務對象,就算勉強成為客戶,未來有更便宜的選擇,一樣不會發現你的好跟優勢。

所以當年我組裝一台機器起碼可以使用7-8年,進入SSD之後時代之後,起跳甚至都可以達到10年,基本上到最後都是因為不敷使用下被汰換,而非用到故障而汰換。

======

再回到SLC的SSD話題上面,會出到這一顆,也是因為當時也是遇上客人硬碟故障要升級更換,我問說:那要不要換好一點的?

當時算是MLC顆粒當道的時候,主流產品是剛上的MLC產品,對於前一代的SLC還仍是高不可攀的選擇。基於耐用度的考量,我推薦改用SLC的產品,起初有點超過苦主的預算,不過後來也認同我的看法,既然要花錢,為何不花到該有的水準與耐用度?所以他也就敗了下去…

當年這顆240G要將近8000,對比現在可以買到的2T來說,真的是時代的眼淚了!

既然聊到這裡,我也順道聊聊SSD顆粒

SSD顆粒目前最耐用的為SLC(全名Single-Level Cell),基於設計架構,每個儲存單元只能儲存一個資料(資訊位元),也正因為如此,硬碟容量就無法很大。但顆粒特性十分耐用,提供 100,000 P/E 循環讀寫次數。

當堆疊方式開始改變,開始出現更先進的顆粒,不過讀寫次數也不斷在下降。例如接班的MLC是10000次、再來的TLC是3000、目前主流的QLC卻僅僅100-150次。這樣的耐用度豈不很可怕耶?不過美光、東芝等大廠有表示,透過各種改良方式,已經將顆粒的讀寫耐用度次數提升到1000次左右。

也正所謂的,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電子產品日新月異,進化速度趕不上荷包增加的速度。所以又回到我常說的重點:需要用到就買,不需要就不要追高!

這禮拜我們就聊到這裡,我們下週見

資料引用出處:

金士頓官方網站:https://www.kingston.com/tw/blog/pc-performance/difference-between-slc-mlc-tlc-3d-nand

ITHOME產業技術文章:

https://www.ithome.com.tw/tech/137324

大大通 博文專區:

https://www.wpgdadatong.com/tw/blog/detail/4436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芭樂賴的沙龍
22會員
126內容數
天橋底下有說書的,電腦裡面當然也有一位說書人,這裡除了聊聊電腦知識之外,也會談談一些原廠八卦的五四三...
芭樂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這篇文章記錄了臺灣過去一段黑暗歷史,以及作者與朋友分享家族成員在那個時代遭遇的經歷,突顯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峻和人民生活的艱辛。文章呼籲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勿忘過去,珍視現今的自由與和平。
Thumbnail
2025/04/30
這篇文章記錄了臺灣過去一段黑暗歷史,以及作者與朋友分享家族成員在那個時代遭遇的經歷,突顯了當時政治環境的險峻和人民生活的艱辛。文章呼籲人們記取歷史教訓,勿忘過去,珍視現今的自由與和平。
Thumbnail
2025/04/28
第一次看到這家法國三明治,其實位置市在德行東路的中後段,靠近芝玉路那邊,當時老闆負責製作麵包,老闆娘負責備料跟製作三明治,整個製作過程十分漫長,所以要吃就要有耐心等候。每回從點單、製作、到拿到,快則10分鐘,慢則30分鐘,但是人還是絡繹不絕的進來....
Thumbnail
2025/04/28
第一次看到這家法國三明治,其實位置市在德行東路的中後段,靠近芝玉路那邊,當時老闆負責製作麵包,老闆娘負責備料跟製作三明治,整個製作過程十分漫長,所以要吃就要有耐心等候。每回從點單、製作、到拿到,快則10分鐘,慢則30分鐘,但是人還是絡繹不絕的進來....
Thumbnail
2025/04/25
前些日子,去客戶公司進行例行性的服務,臨走前主管拿了幾張拉麵招待券給我, 因為從我家搭公車,一般車可以直接坐到店門口吃麵,索性這兩天又跟太座來場公車小旅行....
Thumbnail
2025/04/25
前些日子,去客戶公司進行例行性的服務,臨走前主管拿了幾張拉麵招待券給我, 因為從我家搭公車,一般車可以直接坐到店門口吃麵,索性這兩天又跟太座來場公車小旅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言 歷年來舉凡外接式的行動/移動式硬碟機的發展,一路從一開始需要外接電源的3.5吋 再一路進步到2.5吋、也從傳統機械硬碟變成SSD,現在體積越縮越小 各大廠商推出各式外觀行動硬碟也比比皆是、包含今天要玩的Crucial X9 Pro 以下就是美光外接式SSD的相關介紹
Thumbnail
前言 歷年來舉凡外接式的行動/移動式硬碟機的發展,一路從一開始需要外接電源的3.5吋 再一路進步到2.5吋、也從傳統機械硬碟變成SSD,現在體積越縮越小 各大廠商推出各式外觀行動硬碟也比比皆是、包含今天要玩的Crucial X9 Pro 以下就是美光外接式SSD的相關介紹
Thumbnail
這幾週 AI 概念股熱度稍減後,這幾天記憶體族群看起來資金明顯回籠。而記憶體在顆粒廠減產效益逐漸浮現下,報價下滑程度有限,模組廠營運有望在下半年回溫。而群聯在資料中心、車用等領域持續佈局,PCIe 5.0 產品線完整,預期 2024 年有望重回成長。
Thumbnail
這幾週 AI 概念股熱度稍減後,這幾天記憶體族群看起來資金明顯回籠。而記憶體在顆粒廠減產效益逐漸浮現下,報價下滑程度有限,模組廠營運有望在下半年回溫。而群聯在資料中心、車用等領域持續佈局,PCIe 5.0 產品線完整,預期 2024 年有望重回成長。
Thumbnail
雖然優群最為人所知的是筆電連接器,但公司積極拓展記憶體DDR5連接器,已有漸漸成功轉型的味道,而伺服器DDR5的市場今年才剛開始而已,儘管仍受到大環境所困,今年仍有機會維持獲利,並在2024年迎來大爆發 !
Thumbnail
雖然優群最為人所知的是筆電連接器,但公司積極拓展記憶體DDR5連接器,已有漸漸成功轉型的味道,而伺服器DDR5的市場今年才剛開始而已,儘管仍受到大環境所困,今年仍有機會維持獲利,並在2024年迎來大爆發 !
Thumbnail
這天在整理電腦內的資料,無意間發現這張費用明細單,看了一下內容,發現除了SSD價格較高(當時是Intel 25nm SLC同步顆粒),其餘都跟現在差異不大(這個下段章節再談)。其實這證明一件事情,晚一點買電腦,不會比較省,因為舊規格你買不到,新規格價格一樣拉上去。 商人不會做賠錢的生意! 以i3處理
Thumbnail
這天在整理電腦內的資料,無意間發現這張費用明細單,看了一下內容,發現除了SSD價格較高(當時是Intel 25nm SLC同步顆粒),其餘都跟現在差異不大(這個下段章節再談)。其實這證明一件事情,晚一點買電腦,不會比較省,因為舊規格你買不到,新規格價格一樣拉上去。 商人不會做賠錢的生意! 以i3處理
Thumbnail
隨著蘋果在6月份的WWDC發布M2晶片的系列產品,搭載M2晶片且全新設計的Macbook Air成為果粉們的焦點,甚至讓許多想從Windows陣營跳到Apple生態圈的使用者也躍躍欲試,在國外已有使用者拿到同樣使用M2晶片的13吋Macbook Pro,經過測試及拆機後才發現一個使用者鐵定超不爽的配
Thumbnail
隨著蘋果在6月份的WWDC發布M2晶片的系列產品,搭載M2晶片且全新設計的Macbook Air成為果粉們的焦點,甚至讓許多想從Windows陣營跳到Apple生態圈的使用者也躍躍欲試,在國外已有使用者拿到同樣使用M2晶片的13吋Macbook Pro,經過測試及拆機後才發現一個使用者鐵定超不爽的配
Thumbnail
本篇詳細解釋了半導體產業發展情況,在經歷了過去幾年CPU的AMD和GPU的NVDA之後,他們下一個業務焦點何在?此外,現在晶片緊缺的說法滿天飛,但半導體板塊卻不斷下挫,市場究竟在擔心甚麼?如何評估風險?
Thumbnail
本篇詳細解釋了半導體產業發展情況,在經歷了過去幾年CPU的AMD和GPU的NVDA之後,他們下一個業務焦點何在?此外,現在晶片緊缺的說法滿天飛,但半導體板塊卻不斷下挫,市場究竟在擔心甚麼?如何評估風險?
Thumbnail
微軟在6月24日推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Windows11,不僅加強了資安防護,更在硬體規格上拉高DRAM記憶體及固態硬碟SSD搭載容量,規格上建議DRAM倍增到8G;SSD也大增至100GB。預期年底聖誕旺季中搭配Windows11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將會大幅升級記憶體的需求。其中筆電DRAM搭載容
Thumbnail
微軟在6月24日推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Windows11,不僅加強了資安防護,更在硬體規格上拉高DRAM記憶體及固態硬碟SSD搭載容量,規格上建議DRAM倍增到8G;SSD也大增至100GB。預期年底聖誕旺季中搭配Windows11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將會大幅升級記憶體的需求。其中筆電DRAM搭載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