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結婚吧!請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男女朋友



  • 大家剛開始認識異性時,透過各式各樣方式淺移默化的藏在生活中,有些是刻意接近,有些是無心插柳。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圈子,自己好像管理人員般管理不同形式的人經過,有沒有可能成為圈子的正式人員,或是好像臨時工暫時待一下。而有幸能成為男女朋友,一定有互相吸引的地方,這可要從大家第一次談戀愛開始敘述,有沒有人國小就有喜歡異性,那時間如果打從心裡認為是男女朋友,我想叫它「單純的愛」。至於國中與高中時期,我想更肯定開始對異性產生很多的想法,有些人很討厭,有些人就有好感,假如這時期有了交往的異性,我想叫它「經驗值的愛」。最後是大學時期,有些人才開始想找異性交往或有些人已有交往多年的女友,大學是一個青年體驗自主生活的開始,好多的想法在這時刻會出現,不管是如何,我想叫它「有想法的愛」


  • 簡述成為男女朋友的每一個時間,「單純的愛」是一種乾淨兩小無猜的情感交互認識,最原始和沒有被污染的,兩人的腦內都只想著對方,沒有干擾,這是多珍貴的時間呀。「經驗值的愛」是當兩方都有對於另一個人的想法,卻礙於讀書時期的影響,無法改變現況,理所當然將每一個想法牢記心,希望有機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有想法的愛」是終於等到成年,大學就是大人之學的開始,除了學業之外,還有重要的感情建立或說是好好的談一場戀愛,至於能否成為結婚的另一半,應該是要好好觀察自己的衝動,還是冷靜的分析,大家都不同想法吧。


老公老婆


  • 婚姻中稱呼對方的暱稱,有些人很嚮往,有些人應該沒有感覺吧,要走到這一階段,可長可短的時間取決於每個人對於感情的想法,也可以說是一種衝動與冷靜。在進入婚姻前,不論是男性或是女性,都有偽裝百分比,我想這個時間的百分比一定都很高,誰都不想自己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看到,就算要被看穿也要等到將對方劃入共組的圈子裡,這樣比較保險一點。可是這時間點,兩人假使都能將偽裝百分比降低,真實的讓對方了解,其實也是一種互相信任,說不定也可以少走一些崎嶇不平的路,導致不好的結果發生。進入婚姻後,大大小小的事都有可能成為兩人變好變壞的因子,如何找尋和培養好的因子,就要看兩人經營方式而定。結婚好像婚姻實驗室,主要研究員兩位,研究項目眾多,吃飯.睡覺.看電視等等,項目有如樹狀圖無限延伸,所以產生好的因子,何等重要。另一階段就是孩子的出生,這肯定是婚姻裡兩人感情於最好狀態下所決定的,於是小小實習研究員出現在兩人圈子,婚姻之路多了彼此成長關鍵問題,是不是很有趣。


  • 總之!「我們結婚吧」,這句話的背後蘊藏許多兩人需要慢慢解鎖婚姻的問題,未來走向是好是壞都是兩人之間的經營之道。不過建議大家,多看待另一半的優點,少唸缺點,沒有人是完美的,然後自己也要有修正缺點的覺察,不要等到另一半的提醒,讓那一刻的萬一自己無法承受,破壞了兩人之間的好情緒。再者,兩人之間的垃圾話,不是讓對方難受的話術,而是幽默詼諧增進感情的溝通方式,這樣情況下可以減少不愉快的事情產生,反而有機會更強化感情,讓婚姻更加牢固。結尾想再問大家一次,「我們結婚吧!請選擇?」。你們會怎樣選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ng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教」: 親身參與經驗和多年亞斯特質,集結精華,轉化成文字,告訴大家 。 「練」:少摸索,少走一些冤路,抄捷徑吧。 內容包含:心理/運動/管理/人生感想/經營/婚姻 。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06
這是一篇隨機出現的想法,不知道讀者是否也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 因為那種感覺如果捉住了,你就會一直知道要如何維持下去。
Thumbnail
2023/02/06
這是一篇隨機出現的想法,不知道讀者是否也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呢? 因為那種感覺如果捉住了,你就會一直知道要如何維持下去。
Thumbnail
2022/12/21
練腦 和 練身體 都有相同的重要性。不要忘記了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循環,很多人不一定能體認到,所以想要告訴大家。
Thumbnail
2022/12/21
練腦 和 練身體 都有相同的重要性。不要忘記了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循環,很多人不一定能體認到,所以想要告訴大家。
Thumbnail
2022/12/15
失敗為成功之母,少來! 原來任何的事情都只能做對,不能做錯,尤其是當有人交代的事,沒有叮嚀一下,結果出了錯,告訴你,你就變成了千古罪人了。經典「失敗為成功之母」,
Thumbnail
2022/12/15
失敗為成功之母,少來! 原來任何的事情都只能做對,不能做錯,尤其是當有人交代的事,沒有叮嚀一下,結果出了錯,告訴你,你就變成了千古罪人了。經典「失敗為成功之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學時期有一個異性知己,頻率高度一致,可以說互看一眼就知道對方想幹什麼、想怎麼做、以及我當年是一個還有情緒的動物,生氣或悲傷她總是可以精準認知並處理。 我們各自也有交男女朋友,對於彼此也毫無情慾上的流動,我對她沒有愛情上的觸動是因為她長相不在我的範圍內 ( 我從不否認我就是顏值控 ) ,她對我則是
Thumbnail
大學時期有一個異性知己,頻率高度一致,可以說互看一眼就知道對方想幹什麼、想怎麼做、以及我當年是一個還有情緒的動物,生氣或悲傷她總是可以精準認知並處理。 我們各自也有交男女朋友,對於彼此也毫無情慾上的流動,我對她沒有愛情上的觸動是因為她長相不在我的範圍內 ( 我從不否認我就是顏值控 ) ,她對我則是
Thumbnail
在青少年時期,異性相互吸引,而想要有另一半可以共處,那感覺是新鮮、美好、真摯的體驗。 在愛剛開始時,一切種進行順利,相互的體貼、訴說心事、噓寒問暖種不間斷。但是這樣的相處,隨著時間開始有些摩擦出現。 人們開始視交往的對象為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賦予特殊的心理地位,在稱呼上,是「我的男朋友」、「我的女
Thumbnail
在青少年時期,異性相互吸引,而想要有另一半可以共處,那感覺是新鮮、美好、真摯的體驗。 在愛剛開始時,一切種進行順利,相互的體貼、訴說心事、噓寒問暖種不間斷。但是這樣的相處,隨著時間開始有些摩擦出現。 人們開始視交往的對象為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賦予特殊的心理地位,在稱呼上,是「我的男朋友」、「我的女
Thumbnail
我們結婚吧! 一句簡單的話,卻是不簡單的。 男女朋友 & 老公老婆 如果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Thumbnail
我們結婚吧! 一句簡單的話,卻是不簡單的。 男女朋友 & 老公老婆 如果請選擇,你會選哪一個?
Thumbnail
「你怎麼都不交男(女)朋友?怎麼還不結婚?」社會文化灌輸我們一種標準化的人生公式,愛情被包裝成幸福的終極模樣,被假定成普遍人應該追求、擁有的。於是,當我們還沒真正經驗到愛情的美好時,就已經可能出現「沒有戀愛過」或「如果找不到愛人」的不安與焦慮,僅是根基於我們潛意識裡,文化塑造出的愛情幻夢和贏家標配
Thumbnail
「你怎麼都不交男(女)朋友?怎麼還不結婚?」社會文化灌輸我們一種標準化的人生公式,愛情被包裝成幸福的終極模樣,被假定成普遍人應該追求、擁有的。於是,當我們還沒真正經驗到愛情的美好時,就已經可能出現「沒有戀愛過」或「如果找不到愛人」的不安與焦慮,僅是根基於我們潛意識裡,文化塑造出的愛情幻夢和贏家標配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要「愛之語」,跟原生家庭、成長經驗、學習有關。但幾乎都只會有一種主要的,最多再來一種次要的。這兩種容易吸收,其他的吸收力差。「用對頻」很重要,不要自以為是。學習溝通的第一步是先去找雙方的主要愛之語是什麼,接著怎麼調整,沒有自然就會的,都需要學習+練習。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要「愛之語」,跟原生家庭、成長經驗、學習有關。但幾乎都只會有一種主要的,最多再來一種次要的。這兩種容易吸收,其他的吸收力差。「用對頻」很重要,不要自以為是。學習溝通的第一步是先去找雙方的主要愛之語是什麼,接著怎麼調整,沒有自然就會的,都需要學習+練習。
Thumbnail
目前的感情狀態?「我有兩位愛人。」這是我近兩個月的答案。 「愛人」這個詞好像很不直覺, 對我來說就是「深愛之人」, 我深深愛著的人。 . 曾經有的男女朋友承諾, 因為各種事件或者因素(這太複雜了,有機會再詳述), 歷經了幾次分合, 至今已經沒有這些約定, 不再對外聲稱「這是我的男友/伴侶。」 只好說
Thumbnail
目前的感情狀態?「我有兩位愛人。」這是我近兩個月的答案。 「愛人」這個詞好像很不直覺, 對我來說就是「深愛之人」, 我深深愛著的人。 . 曾經有的男女朋友承諾, 因為各種事件或者因素(這太複雜了,有機會再詳述), 歷經了幾次分合, 至今已經沒有這些約定, 不再對外聲稱「這是我的男友/伴侶。」 只好說
Thumbnail
愛情觀,是對愛情的想像或是偏好的樣子。 它會依照世界潮流而變,比如一對一關係到現在的開放式關係,沒有絕對答案。
Thumbnail
愛情觀,是對愛情的想像或是偏好的樣子。 它會依照世界潮流而變,比如一對一關係到現在的開放式關係,沒有絕對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