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愛之語》

2022/06/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先給結論:神書!
建議大家都該買來看,尤其已經進入伴侶關係者。
本書1992年出版,作者蓋瑞巧門博士研究人類學,並為當時的教會輔導。為了回答眾多人提問:「為何對方結婚後就變了樣?」,他使用了語言學的比喻,即「人們說著不同的愛之語」。當不去了解對方是用什麼語言在接受愛時,長期雞同鴨講下自然走向室友般的婚姻或離婚。

情感愛之箱

作者以很簡單的比喻來描述人的心靈結構:每個孩子內心都有「情緒箱子」,等著「愛」來填滿。滿愛的狀態下,孩子才會自我成長,接著與「安全感」、「自我價值」、「意義」掛勾,因為「如果有人愛我,則我的存在必定有其重要性」。
愛箱在一半以下者,生活大概在硬撐,不上不下;而愛箱空了的時候,孩子就會有問題行為,因為他渴求愛,但用了錯誤的方式來尋找愛。即使到了成人期,依然如此,行為只是社會化裝飾過。

愛情時刻、婚姻時刻

墬入情網,是人類求偶的本能,優點放大、投入非自我中心的愛,類似酒醉,一切都很美好。婚姻則是愛情的墳墓,因為落入了現實世界。婚姻裡的真愛沒有賀爾蒙加持,當時的優點立馬變缺點,關係型態不會一直不變,而要有關係經營概念(之前「愛情三元論」在1980年末期出現)。
愛必須要進化,結合理智、情緒和選擇,包含了意志的行動、紀律、視對方成長的需要而改變。知道對方的生命因為你的努力而變得更豐富,於是你有愛人的滿足感,而對方也會受到感召選擇同樣方式對你。

主要愛之語(情感上的隱示溝通)

五種愛之語,其實是表達愛的方式/技巧。但同時也昭示一件事,方式/技巧必須包含著對伴侶的情感。
例如雙方一起打球,表面上是一起做一件事,但其中互動時討論的內容、互相稱讚、注意對方的情緒、幫忙擦汗、順手幫對方買飲料、牽著手一起離開...重點在後面幾種逐漸培養出來的愛的表達。這些層次不可少,但有程度區分,所以愛之語也能應用在非伴侶關係裡,如果都沒有,那叫做你們剛好一起打球,比跟機器人打好一點而已。
愛之語五種如下:
  1. 肯定的言詞---(正向語言)
  2. 精心時刻---(專注於對方的時間,有同理心的對話)
  3. 接受禮物---(愛的視覺象徵)
  4. 服務的行動---(付出勞力的表現)
  5. 身體接觸---(肢體語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要愛之語,跟原生家庭、成長經驗、學習有關。但幾乎都只會有一種主要的,最多再來一種次要的。這兩種容易吸收,而意識到伴侶愛他(我好感動...),其他的吸收力差,做再多也都是加0.1分而已(喔,這樣喔,謝謝咧...)。
「用對頻」很重要,不要自以為是。學習溝通的第一步是先去找雙方的主要愛之語是什麼,接著怎麼調整,沒有自然就會的,都需要學習+練習。書裡有方法:寫出清單、做不同實驗看看。

去愛對方不可愛的部分

這也是本書賣點,當婚姻來到絕對零度,伴侶已經讓我心灰意冷了,愛他也不回饋,跟石頭一樣,我為什麼還要主動替對方找什麼愛之語?
好的,愛還有兩個層次:
  1. 「愛的理智層次」:愛是一種選擇,為了愛,你總是有改變現況的任何選擇,可以從自己做起。
  2. 「愛的意志層次」:為了愛他,我以意志去做這些行動,而非感覺。
舉例來說,上述兩點有點類似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就大便在褲子裡,我討厭死大便了,一輩子沒空手捧過,但是為了愛我願意去抓起來清理,並且在一段時間的等待與教導下,相信孩子會成長與回饋。大便比喻是我說的,作者比較優雅,他的意思是當我們持續以無條件的愛去做時,事情總是會有轉機,如果我們想要擁有這份愛。就算沒有,你也真的已經盡力,不會後悔。
這是很理想的婚姻溝通,我坦言我做不到。於是作者又說,這麼困難的事真的很難沒錯,所以即使你愛對方,在此行動下有兩個條件:(1)你只要做六個月。若對方有正面回應後再進行下一步,最多六個月後無效就退場。(2)你需要「屬靈的支持」,或許你必須極度仰賴你對上帝的信心,才有辦法這麼做。當你的力量來自他方,或許就能克服對方初期的嘲諷、忽視、誰知道你不是不是玩真的等試探而持續以恆地愛他。
不要說不可能,我這輩子就有遇過一個人這樣對待她的婚姻。而她後來也發揚光大,在幫助其他家庭(本書作者也是如此過程,先親身經歷,再出書告知大家秘訣)。

特殊用法:亞斯伴侶

本書愛的語言絕無抽象概念,簡單易懂,兩人的差異被簡化為「不同語言」,也所以只要彼此了解、直接告知、互相感謝,就能達成「行為的共識」,並在行為面下讓愛的情感自然流動。
做法都很具體,不刻意深挖個人過去,書裡有建議助人者引導怎麼做的技巧,像是引導類的問題、寫出清單、練習怎麼說、紀錄下來。都很淺顯,而且有效用。原則上適用泛自閉光譜者的方法,就是全世界通用了。

評論

本書比較偏認知行為學派,目標、步驟、策略皆清楚,並且定焦在「溝通」上。應用範圍並不包括創傷治療、家族議題,有個人議題者還是建議先個別諮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15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