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女生向前走》邊緣性人格障礙之特色與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方格子寄信給我說三個月沒更新了,所以拿目前進修中繳交的個人報告來充當,一部份原因也是當初找資料時沒有人用這個角度來寫心得,希望提供給對這部電影或邊緣性人格障礙有興趣的人。

一、大綱

電影《Girl Interruped》直譯為「被禁錮的女孩」,電影片名譯為「女生向前走」或「移魂女郎」。從片名即表達其主觀性和感性,電影不從精神病理學或所謂正常人的角度去詮釋,而是從一個18歲女孩蘇珊娜的視角,訴說「精神療養院歷險記」。
本文試從心理學角度探討電影主角蘇珊娜的精神疾況和治療方式。

二、個案背景

蘇珊娜的父母都是高知識份子,因此希望蘇珊娜也能取得高學歷,而處在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動盪不安,各種改革運動例如自由的學潮、黑人民權運動、反戰聲浪及反流行的嬉皮文化等,電視新聞播報的種種內容亦影響蘇珊娜的心理層面。
她對自我的評價是「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為什麼要讀大學」,這與家人對她的評價與期待有所衝突,加上她與學校老師的婚外情被發現,層層事件疊加一起使她無法正確處理負面情緒,於是酗酒、吞安眠藥,被醫生判定有憂鬱傾向的自殺風險,儘管蘇珊娜本人表示她並不想自殺。

三、心理分析

住在精神療養院期間,蘇珊娜結識了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的麗莎,麗莎是療養院裡的大姐頭,有強大的號召能力。麗莎帶她和其他住民探索療養院,她們各自看了保存在醫生辦公室裡自己的診斷病歷,蘇珊娜讀出她的病名:「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性人格障礙(簡稱BPD),多數伴隨著焦慮、憂鬱等症狀,而案主在人際關係、親密度、衝動控制、工作等社會適應方面不佳,常感覺到挫折。(林育陞,2017。)在蘇珊娜的年代,被診斷為BPD的人並不多見,但是在現代的社會壓力下,邊緣性人格是臨床族群中是最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其盛行率約佔精神科門診病患的10%以及精神科住院病患的15%到25%,且自殺率高、失能嚴重,與其他精神疾病共患比率高。(許欣偉、林怡青、劉佳昌,2018。)
蘇珊娜的邊緣性人格有生理和成長造成的的因素,之所以在此時期爆發,最主要則是她無法在自我認同和認同混淆之間有正確的學習和平衡。根據Erikson的八個社會心理階段,正值青少年期的蘇珊娜,「認同」是此階段很重要的發展任務,他們的社會心理危機來自生理趨力和年齡攸關的社會及文化對個體的期待。(《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版》,2021。)蘇珊娜明顯有社會適應(升學或就職)、人際關係挫折(與老師的婚外情)的問題,且有生理上的錯誤認知。當蘇珊娜大量服藥被送進醫院時,她對醫生說:「我是因為頭痛才吃一整罐阿斯匹靈和整罐的安眠藥。」顯見蘇珊娜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為何。

四、處遇和治療

影片中,蘇珊娜經過逃院、目睹她已獲離院的室友的死亡,心中對「死亡」的恐懼達到最高,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並不懂自殺是何意義、死亡又代表著什麼。蘇珊娜帶著朋友之死的遺憾,自願回到精神療養院做治療,除了固定服藥和醫師諮詢,她也開始用異於剛入院時的角度書寫日記,重整人生。
不只蘇珊娜,當她在生活上遇到挫折,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想要嘗試控制它,但是通常得到的結果是困惑,甚至與自己欠缺連結,逐漸對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失去信心。雖然渴望與他人建立關係,但這種關係難以建立,且都是短暫的,因此蘇珊娜才會在醫師的診斷病歷上看到「草率性交」。
蘇珊娜經歷了遭受打擊(吞大量藥品)、與之對抗(逃院尋求自由)、選擇共存(返院接受治療),最後超越障礙(判定出院)這四個階段。從蘇珊娜返院後接受的治療中,會發現「案主自決」是整個療程中的最大關鍵。在每一次的諮詢中,蘇珊娜能確實接收到院方給予的灌注,進而認識且曉得即使悲傷痛苦,內心仍有平安,因為痛苦將引導她邁向新的未來。若諮商者與被諮商者能達成共識,依循被諮商者的康復程度去做治療改善,則能快速喚醒被諮商者的「自決」能力。

五、觀影心得

蘇珊娜休養一年後被宣告康復,回到社會。雖然她一樣搞不清楚她到底是得了什麼精神病而到療養院,但她說:「當我們不去感受,死亡就像一場夢。但當面對死亡,真正面對時,那場夢就是無稽之談。也許在某一刻回首往事,突然一夜長大。」
「也許我們揭露秘密,是因為我們不自信。思緒非常難以控制,但我只知道我又能去感知事物了。瘋狂?理智?無論如何,我知道若想要重回社會,唯一我能做的就是在這裡與人,傾訴。」
在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中,發起改革衝突的「瘋子們」,恰恰對比在精神療養院裡的「瘋子」,影片中院裡的住民們不斷提出疑問:「為什麼關在裡面的我們就是『不正常』,外面的他們就『正常』?」
《女生向前走》這部電影的導演拍攝盡可能讓人認為精神療養院裡有正常人,也讓人覺得療養院外不全是正常人,療養院裡的住民即已代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
讓我感到矛盾的部分是,蘇珊娜在醫生的辦公室偷看自己的病歷紀錄,然後找出佛洛伊德對這個病徵的解釋,她看完之後說:「這就是我。」她既認同字詞的表面字義,又懷疑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因為她不認為自己草率性交,她對每段感情都很認真。在醫師的「他者」判斷下是一回事,但是患者本人觀點又是另一回事,則在幻覺與現實當中,何者為真?

參考資料

  • 林育陞(2017)。DSM-5邊緣性人格障礙診斷與治療。諮商與輔導,383,7-10。
  • 許欣偉、林怡青、劉佳昌(2018)。心智化治療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症。北市醫學雜誌,15(2),017-027。
  • 張宏哲、林昱宏等合譯(2021)。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四版。台北:雙葉。24。
  • 宋麗玉(2005)。精神障礙者之復健與復元-一個積極正向的觀點。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4)。1-29。

關於Neomi

大學讀中國文學系,目前工作是照顧服務員,正在進修社會工作學士學位,未來想再學習神經心理專業。
因工作與學業,方格子的更新頻率比較低,談及的面向也會更多偏向社會福利與心理分析,而非文學討論。
感謝在此停留的每一位朋友。
avatar-img
49會員
49內容數
閱讀是投資,書寫是報酬。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eom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或許這篇只是複誦,再次表達我個人對保羅.科爾賀的喜愛。 「人相遇,是因為他們需要相遇。」 「我們正在尋覓的事物,也同樣在尋覓著我們。」 「活著就是感受,不是要光呆坐某處思考生命的意義。」 「準備面對挑戰的最佳方式,就是開發自己無窮反應的本事。」
保羅.科爾賀的文字有股神奇的魔力,他說的是故事、寫的是小說,卻像是在讀詩,往往一句話就讓人咀嚼良久,在這個時刻,自己與空間融為一體,時間是靜止的,或更準確地說,不存在時間的意象,只有自己與自己⋯⋯
有時接到急診室的護理師打分機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急診要內健男。」即使不懂的事情扎成堆,也警告自己過去犯的錯誤別再犯;鞭策自己過去害怕的事物要勇敢面對。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是職場,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做得好沒人稱讚,做不好只會挨罵,甚至沒人罵卻被冷眼相待⋯⋯
為什麼突然說起「四階學習模型」?因為新工作要求我三天內就必須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到職前,我處在第二階段,也就是聽過但需要再學習。到職後得知必須在三天內成長到能夠獨立作業,即第三階段,而我把自己的學習目標設定為達到第四階段,這又是為什麼?
在台灣南部,語文學類畢業的人非常難以生存,這裡大多是製造業,少數科技業,除非額外進修相關學分、考取相應的職業證照,否則也別嚮往更高的位置與可能。 近日,又接觸了另一種產業。
第一章即以「味覺圖」點題,隨後從演化角度談哺乳類動物的攝食演變,再一步步針對「苦」、「甜」、「辣」分章解釋。對發酵食品如酒、乳酪,以及對食物的喜好和噁心,都分別從生物學和人類學的研究角度闡述。最後以分子美食學總結,當代不只資訊爆炸,更是感官轟炸,一般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了。
或許這篇只是複誦,再次表達我個人對保羅.科爾賀的喜愛。 「人相遇,是因為他們需要相遇。」 「我們正在尋覓的事物,也同樣在尋覓著我們。」 「活著就是感受,不是要光呆坐某處思考生命的意義。」 「準備面對挑戰的最佳方式,就是開發自己無窮反應的本事。」
保羅.科爾賀的文字有股神奇的魔力,他說的是故事、寫的是小說,卻像是在讀詩,往往一句話就讓人咀嚼良久,在這個時刻,自己與空間融為一體,時間是靜止的,或更準確地說,不存在時間的意象,只有自己與自己⋯⋯
有時接到急診室的護理師打分機來,說了這麼一句話:「急診要內健男。」即使不懂的事情扎成堆,也警告自己過去犯的錯誤別再犯;鞭策自己過去害怕的事物要勇敢面對。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是職場,都有不成文的潛規則,做得好沒人稱讚,做不好只會挨罵,甚至沒人罵卻被冷眼相待⋯⋯
為什麼突然說起「四階學習模型」?因為新工作要求我三天內就必須有獨立工作的能力。到職前,我處在第二階段,也就是聽過但需要再學習。到職後得知必須在三天內成長到能夠獨立作業,即第三階段,而我把自己的學習目標設定為達到第四階段,這又是為什麼?
在台灣南部,語文學類畢業的人非常難以生存,這裡大多是製造業,少數科技業,除非額外進修相關學分、考取相應的職業證照,否則也別嚮往更高的位置與可能。 近日,又接觸了另一種產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一早在IG裡看了一部劇情解說,劇情是簡短介紹安海瑟威的影集《摩登情愛 Modern Love》,女主角是一位躁鬱症患者,在躁症與鬱症中交替穿梭,因為疾病的關係,在躁症時,她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樂觀,鬱症的時候,陷入情緒的泥沼之中。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莎莉接受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故事。她一直在隱藏自己的病情,但最後還是被人發現了。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疾病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五十五、保護好自己 人生中接的第一個個案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女孩。看到她時,除了比較安靜、體型略胖了一點外,其實我很難看出她有什麼不一樣。想著她的委屈,就會覺得那些加害者很可惡。有時候加害者不需要什麼原因,而被害者苦苦追尋原因。 同樣的,在生活中,我們的疾病也是如此。我們一直想知道「爲什麼是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常人不能理解,什麼是憂鬱症患者。大多數人習慣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他人的人生指手畫腳,顯得自己多麼優越。 我知道心理生病不能只靠醫生,不能只靠吃藥,我運動,我喝亞麻仁油,我買了好幾本心理學的書。 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正常的人, 有正常的心靈與軀殼,從來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Thumbnail
一早在IG裡看了一部劇情解說,劇情是簡短介紹安海瑟威的影集《摩登情愛 Modern Love》,女主角是一位躁鬱症患者,在躁症與鬱症中交替穿梭,因為疾病的關係,在躁症時,她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樂觀,鬱症的時候,陷入情緒的泥沼之中。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更喜歡女主角因為無法承受她照顧的病人自殺身亡,後來也罹患了憂鬱症,並且因自殺行為而入住精神病房的劇情發展; 說「喜歡」其實有點奇怪,但我很讚賞這樣的劇情走向...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莎莉接受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故事。她一直在隱藏自己的病情,但最後還是被人發現了。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疾病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五十五、保護好自己 人生中接的第一個個案就是一個被霸凌的女孩。看到她時,除了比較安靜、體型略胖了一點外,其實我很難看出她有什麼不一樣。想著她的委屈,就會覺得那些加害者很可惡。有時候加害者不需要什麼原因,而被害者苦苦追尋原因。 同樣的,在生活中,我們的疾病也是如此。我們一直想知道「爲什麼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