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rm 在 2023 年第一財季的季度銷售額為 3.62 億美元,同比增長 34%。活躍消費者和活躍商家賬戶分別同比增長 69% 和 140%。
採用 BNPL 產品和服務對商家來說顯然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這些產品創造了雙贏的局面:結賬時 BNPL 產品的可用性提高了商家的轉化率,代表了零風險。
然而,上圖並未顯示 Affirm 的銷售增長在最近幾個季度基本持平。第一財季銷售額為 3.62 億美元,環比下降 1%,前四個季度的銷售額也沒有增長。
下圖顯示了 BNPL 行業日益增長的逆風以及 Affirm 面臨的銷售挑戰。
虧損擴大
雖然銷售額環比下降,但金融科技的虧損卻大幅擴大。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的財政季度的營業虧損為 2.87 億美元,高於上一季度的 2.77 億美元。由於去年虧損接近 10 億美元,Affirm 的業務規模可能與 2022 年估值大幅削減 87% 所暗示的一樣大。
拖欠趨勢是負面的
Affirm 業務的拖欠率正在上升,這對金融科技來說是令人擔憂的。當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惡化時,拖欠率通常會增加。10月份,通脹略有回落,但總體仍處於7.7%的高位,消費者仍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此外,經濟衰退可能即將來臨,這強烈表明 Affirm 的拖欠表現(如下圖所示)可能會惡化。
2022 年指南
在發布 2023 財年初步指引僅三個月後,這家金融科技公司就下調了該指引。Affirm 將其預測從 16.25 億美元下調至 17.25 億美元至 16 億美元至 16.75 億美元,在指導的中點減少了 2%。銷售指導下調 2% 通常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當公司已經陷入困境時,這種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Affirm 的銷售額在 2022 財年同比增長 55%,但 2023 財年的前景顯示僅增長 21%,處於指導的中點。
產品缺點與利率上升
Affirm這家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包括銷售當天融資、個人貸款和信用卡。這些產品的一些潛在缺點包括:
- 利率:Affirm的利率可能高於傳統信用卡公司或銀行提供的利率。
- 資格要求:要獲得Affirm貸款或信用卡的批准,可能需要有良好的信用或符合某些收入或其他財務要求。
- 費用:Affirm可能會因拖欠付款、退回付款或其他服務收取費用。
- 接受限制:Affirm的產品不是所有的商店都接受,因此可能無法在所有地方使用它們。
- 償還選項有限:Affirm通常要求每月支付固定的月供,可能不夠靈活
同時如果利率上升,可能會對Affirm造成多種影響。作為提供銷售當天融資、個人貸款的金融科技公司,Affirm依賴其對其產品收取利息的能力來生成收益。如果利率上升,這可能會增加Affirm客戶的借款成本,使其產品變得不太吸引人或競爭力較弱。
此外,如果利率上升,Affirm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款來支持其業務也可能變得更加昂貴。這可能導致該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影響其盈利能力。
競爭風險
“先買後付”(BNPL) 領域的競爭加劇,以及該公司的盈利之路和電子商務銷售放緩。過去幾年,BNPL 行業的競爭一直在升溫,幾家大公司都在爭奪市場份額。就連 Apple (AAPL) 也加入了進來,宣布了其新的 Apple
Pay Later 產品。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消費金融公司推出自己的 BNPL 產品,Affirm 可能會被擠出市場。
來自現有 BNPL 參與者和更多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上經濟衰退的迫在眉睫的威脅,可能會導致未來幾個季度 Affirm 的增長放緩。
Affirm 的商品總銷量 (GMV) 主要由電子商務銷售推動。隨著電子商務在大流行期間呈爆炸式增長,Affirm 和其他 BNPL 公司受益。但現在在線銷售正在放緩,該公司的 GMV 可能會受到打擊。如果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情況可能會惡化,因為消費者支出將減速,信貸指標將惡化。
另外還有營業利潤率的影響,這可能會受到利率上升相關融資成本增加的壓力。最近的淨沖銷(債務人無法收回的資金)增加到 9.9%,而去年同期為 2%,這也可能對利潤率產生負面影響。所有這些因素將使 Affirm 越來越難以達到 GAAP 盈利能力。
儘管 Affirm 正在指導在 2024 財年根據非 GAAP、調整後的運營基礎持續盈利,但 Affirm 的 GAAP 盈利之路值得懷疑,因為基於股票的薪酬很高,其費用包含在財務支出中。
Q3電話會議重點
- 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是最大化單位經濟效益和控制營業費用
- 公司正在管理信用結果,通過使用各種控制風險的控制手段來設定所需的信用結果
- 公司控制交易並可調整信用管理以達到所需的信用結果
- 公司在控制信用結果方面與其他行業相比有著較好的表現
- 信用表現在第一季度有所改善,公司預計它將在第二季度繼續改善
- 公司對其能力充滿信心,以在 2023 年實現盈利
12月股價
12/18股價:10.12。
股價創新低,如果未來無法展現縮減支出,同時一直下調營收成長,無法實現盈利的明顯道路,面對蘋果即將推出的競爭,將可能造成股價繼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