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概要:
1. 正式入學前做了哪些準備?
2. 分享一下你怎麼挑選學校? 標準/考量有哪些?
3. 求學經過分享(經濟/住宿/校園生活方面)有哪些課程?每學期的課程結構/核心?
尋找企業實習的過程分享?
1. 正式入學前做了哪些準備?
我並不是設計背景出身的本科生,從國小時我就立定志向想讀英文,大學讀的是淡江蘭陽校區的英美語言文化學系(現今已跟淡水本部英文系合併),畢業後當了一陣子英文老師。我原先在美國與澳洲之間斟酌,從學費、生活品質、簽證與移民選項的難易度、甚至氣候都是我的考量範圍。
2013年,我去了美國費城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當交換學生一年,也是我在西方國家獨自生活的初體驗。美國適合想要大舞台的年輕人,你也必須學的多,步調很快。第一次到紐約的感覺就像:第一次見到繁忙台北市的北漂青年,每個路人好像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沒有多餘的停留,一切都行進的快速。比起競爭激烈的美國,澳洲的生活品質相對地較悠閒,氣候怡人,入學資料和學費的也少一點。另一個考量的點是:自己對於未來想長久定居國家的想像,澳洲的移民機會和整體環境考量比較符合我的期待。
於是就決定是澳洲了!
在來澳洲之前,我已經從台灣的移民簽證代辦公司,初步了解澳洲的學生簽證、學校制度、國際學生的好處與壞處是:澳洲本地人搶破頭要考進去的前幾名大學,國際學生因為昂貴的學費比較容易進入。退伍之後找了代辦,來澳洲打工之前已經考好雅思(必須要四科平均6.5,單科不低於6),代辦要我準備大學的英文畢業證書、英文版成績單、雅思成績單和護照影本,謹慎的代辦會要求多寫一份英文的自白書,解釋自己為什麼想讀這間學校和此科系,重點內容要寫讀完書回到家鄉可以有什麼貢獻,內容不能提到任何想移民的動機,因為絕對不會過。
2016年9月我用打工度假簽證(Working Holiday Visa)開啟我的澳洲生活,第一站選擇東岸的布里斯本,昆士蘭(Brisbane, Queensland)。第一站我選擇布里斯本,是因為已經有認識的澳洲朋友在此;在做行前功課時,跟母親友人,同時也是已移民此地十多年的居民了解後,認為布里斯本會比較容易適應,至少有認識的人在這邊,家人也能多少安心些。
我把之前陸續工作存的20萬台幣換成澳幣,自己粗估第一個月的生活花費所需:一個月可能無法很快找到工作,加上自己有先查詢單人雅房(Share house)的大概行情, 租一間離市區(Inner Brisbane)不遠的房子,房租預估約每周160–200澳幣之間。這一年先當讀書前的準備。
2. 分享一下你挑選學校的標準/考量有哪些?
以布里斯本的學校來說,我選擇的昆士蘭科技大學 — 資訊科技碩士(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Master of IT,以下簡稱QUT)或是昆士蘭大學 — 互動設計碩士(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 Master of interaction design,以下簡稱UQ)都是符合資格的科系。踏入社會後再重回校園,我希望投資報酬率是最高的,自己在了解得過程中已心有所屬。如果真的沒想法,也可以請代辦推薦,只是有些代辦可能會強力推薦一些他們佣金可以抽比較多的學校,這就得靠自己判斷和決定了。
我主要在在QUT和UQ之間選擇。這兩間是昆士蘭前兩名,他們的高等教育都留給菁英,就連在開始上課後也深深有感,教授會把資源留給表現特好的幾名學生(尤其UQ,論文報告量驚人的多,但能上國際論文的只有全體的2%。)
我最後選擇比較實務派的QUT,學費也比UQ便宜了約一萬澳幣,寫論文報告的結構不像UQ必須要寫正式論文模板的學術要求,可以像職場上的商業書信結構,企業主也較青睞。課程表上碩一多是理論課,對我沒有設計底子的人來說可以更紮實的學。更吸引我的是碩二的研究專題和實習,可以完整地和企業接軌,對未來找工作為主需求的我最為適合。
Photo by Christopher Gower / Unsplash
3. 求學經過分享-經濟/住宿/校園生活等方面
可能我在台灣念大學時,身邊較少同學在打工,大多喜歡玩社團,會跟同學們比較熟悉。在澳洲就很不同,很多本地學生都要去打工。那些有經濟壓力的國際學生更不用說了,個個都在努力朝時間管理大師邁進。所以跟同學間可能不會全認識,只會知道固定的幾個。經濟和住宿方面:因為前面有打工度假一年的起步,學費有父母的神助,生活費是自己去餐廳端盤子的體力活賺取,租房也塵埃落定,開學的生活對我不算是太難。
我觀察到大學部大多是澳洲人(白人、華裔、原住民),碩士部的比例就很有趣了:約35%中國人、30%印度人、15%歐洲+澳洲、20%臺日韓或其他國家學生,教授們則多為澳洲人。澳洲教育部規定所有澳洲大學80%的課程,每科至少要有一項團體作業,所以我們期中沒有考試,只有團體作業。想起要跟人合作就有點心煩的團體作業,其實是認識優質同學朋友的好機會。建議在開學第一週,眼睛放亮一點看看,有哪些同學對課程內容是有熱誠的,常常勇於發言,自己也要在課堂上多問問題,提高自己被認真同學們發現的機會。
每次完成團體作業後,通常還要另外交一份個人與隊員的心得檢討(Peer assessment)— 描述自己的工作內容、檢討、和對組員們的工作績效評分。個人推薦這份報告對設計師很有幫助,培養我們回顧、評斷自己、還有與同學們合作、確認他們工作績效的能力。
有哪些課程? 每學期的課程結構/核心?
碩士約有8個必修選項,選其中4–6個修即可,學士就如同台灣的大學一樣所有必修都要修。因為我大學不是讀IT相關,原先沒有相關背景的我在碩一的理論課程讀得有點辛苦。
我個人選擇的碩一基本課程:
1. 對電腦基本認識Fundamental of Computer System, Fundamental of Programming
2. 對商業系統架構的認識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3. 使用者經驗設計思考(用設計思考來解決問題)Design Thinking for IT
時間和能力許可的同學們也可以選修業務流程管理(QUT裡大推的IT專門課程),學習了解數據與分析。我們生病時會依照病症去找適合的醫生治療,同樣在做專題對於教授們的選擇也得謹慎對待,觀察他們擅長的領域或教法,選對專業領域的教授,對你的未來實務會有顯卓的幫助。
碩一的暑假我有幸發現一位教授專攻互動設計的領域,跟我想學的方向比較相近。我對他的專題內容很感興趣,加上這位教授很願意多花時間去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確保我們是真的理解,而不是像其他教授只看結果。
碩二的重點是研究專題,可以自己設定研究主題或是找個教授一起做研究:教授會把他們的研究專題放在學校平台上,想參與的學生必須投履歷且經過教授篩選,通過的學生才能一起做研究。還有必修的實習,必須達成實習時數180 hours,定期寫實習心得回報。
碩二上學期我選擇先跟上述的教授一起做專題,設計一款給糖尿病患者的APP:定時拍照、研究他們傷口的癒合程度,好讓病人、醫護人員或家屬觀察傷口是癒合還是惡化。我當時負責的工作是用UCD(User-Centred Design)去優化產品,讓目標高齡族群使用者更容易使用,是有成功發表的APP。
在找到企業實習前,我報名過一周的短期專案,學校會依照合作單位所需的人才,推薦相關專業的學生。我被分到的專案內容是,在一周內幫助一個非營利組織AEIOU(自閉症學童協會)優化他們四年未更新的主網站;客戶希望那些自閉症學童的父母能簡單地透過他們網站去連絡公司,取得需要的幫助如政府補助、 開學日、課程資訊…等等。當時因為我是唯一懂UX的學生,我負責領導這個項目的執行方向,運用各個志願者不同的技能(有多媒體, IT專攻)重新設計網站資訊的編排架構。
Photo by Med Badr Chemmaoui / Unsplash
尋找企業實習的過程分享
學校有提供固定合作的業主清單,我當時直接在布里斯本百大企業主清單,每天找實習職缺、投履歷。企業主們大多喜歡用無需支薪的實習生,我很快便得到面試機會。
碩二下學期我找到Flight centre旅行社的實習工作。在Flight centre面試有兩關:第一關與HR人資15分鐘簡短的面試先了解學生個性、在校狀況,和想來實習的原因(課程需求或是自願)。
第二關是跟數位設計總監(Head of Digital experience)面試,面試也是約15分鐘:自我介紹,選擇Flight centre實習的原因,和我對公司的了解程度。我從自己對此公司網站介面設計的觀察中提出可以改善的方向與建議:例如身為國際旅行者的我,會希望能快速查詢機票,他們網站查詢機票價錢只能設定當天,若可以改成一次看一整周,對於喜歡比價查詢的消費者會容易許多,也會增加購買意願。總監對我的回答很是滿意,當下便介紹他的設計團隊成員們和實習生可參與的的團隊重點項目,讓我能選擇想學習的方向,也會根據項目內容安排好監督我的設計師。
此實習因為不支薪,如果時間許可、課業能負擔的狀況下,我會盡量每周進辦公室三天,除了累積實習時數外,也盡力讓自己更了解業界的工作模式。
另外,在澳洲被聘雇的員工才會有員工保險,實習生不算是Flight centre的正式員工,為了避免勞資紛爭,Flight centre要求我請QUT幫我申請學生的勞工保險,學校出了勞工保險,他們公司才可以讓我去實習,幸好QUT算是好講話的 (聽說UQ不容易通過此項)。
Reference與註解:
接下篇:為什麼選擇來澳洲念設計學系?專訪Jesse Ding(下篇)
原文於2021/07/14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野台 May
Artist / YouTuber / Minimalist / Pet Sitter 來澳洲九年,不務正業。做過很多
種工作。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搞笑藝人,現在當個不露臉的YouTuber! 喜歡觀察、喜歡寫
東西、更喜歡迷因。可以是交際花,也可以宅在家,功能齊全,請小心愛護使用!
執行編輯:Vivi Lin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