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來澳洲念設計學系?專訪Jesse Ding(下篇)

2023/02/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接上篇:為什麼選擇來澳洲念設計學系?專訪Jesse Ding(上篇)

訪談概要:

4. 依你的印象, 台灣與澳洲教學的作業方式有哪裡不同呢?作業與考試方式:
印象深刻的團體作業模式—主題與分工?
5. 學校畢業前後如何幫自己找到工作?怎麼寫求職信,挑選適合的經歷?
6. 2019畢業時你能考量的簽證和移民選項有哪些?
7. 有哪些想給打算來澳洲讀設計系的人的建議?

4. 依你的印象,台灣與澳洲教學的作業方式有哪裡不同呢?

最印象深刻的是教授與學生的聯絡系統–黑板Blackboard(美國、澳洲皆是),類似線上聯絡簿,大多是教授交代重點事項、留當天教學PPT存檔給同學複習和繳交作業的系統,很方便。
如果想學設計軟體,QUT或UQ都不是推薦的首選。我會建議找一些小學校、線上課程或上YouTube自學。我當時都是用自學軟體打天下,自己還不太會Prototype連結頁面的功能,就改用自己會的Sketch做好頁面後再用Adobe XD連結起來做每次的專題報告。

作業與考試方式:印象深刻的團體作業模式—主題與分工?

我最印象深刻式的課程是 “遍佈與行動的計算”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IOT),這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互聯網的作用模式。教授要我們6人一組,合作設計一個APP的雛型,我們依各自擅長的領域分工:2個Data scientists收集數據、2個Computer scientists確保訊號傳達到正確的地方、2個介面設計UI– 負責畫圖、設計使用者介面。只要把研究和概念的報告做出來即可。(除非是專題研究才需要真的把App建立出來)
考試時為了避免作弊,學校會讓學生用指定的學生號碼,去指定的學校教室考試,層層防備,滴水不漏!這點和在台灣大考時的經驗頗像。有的課程是平時會小考,有些課程是期末大考(考試成績約占總成績30%,UQ有些佔60%)。考試題目通常有:選擇、申論、計算題-例如經過程式語言的幫助下,使用者需要時間多長時間,達到所需的結果。

5. 學校畢業前後如何幫自己找到工作?

碩二最後一周,雖然伴隨期末作業的緊迫壓力,我還是隨時更新我的LinkedIn上履歷準備找工作。瀏覽時剛好看到一個當地的初階UX/UI設計師(Junior UX/UI Designer)職缺,便馬上投履歷,也很快地被通知去面試。
在第一輪簡單面談面試後,該公司有寄設計挑戰(Design challenge)到我LinkedIn的Email,但因為我已經不太使用那個信箱,完全不知道有第二輪挑戰就完全錯過了。在毫無音訊的一兩周過去後,灰心地以為那家公司可能找到別人了。因為想了解業界的設計師,我一直有積極的參與UX Brisbane所辦的各種活動。
Photo by Matthew Henry / Unsplash
每年末他們都會舉辦的社交型的聚會活動,非常適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的朋友參加,我比較害羞,一到場就先點杯酒壓壓驚,當我四處觀望是否有我認識的設計師們,剛好上次面試那間公司的設計總監Head of Design也來參加,我便找機會和她自我介紹曾經去他們公司面試,也順便請教沒有錄取的原因?因為這次活動的機會,才從那位主管口中得知有我完全不知道的第二關。天時地利人和,她告訴我原本錄取的人沒有出現,他們當時面試很喜歡我,只是因為我沒有參加第二關的設計挑戰,便以為我沒有興趣或是找到工作了。她當下也給出機會:如果我還有興趣,他們願意再讓我做設計挑戰。
機會來了當然不能放過,我做了設計挑戰,那間公司也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改善的方向,很快便給了我Part-time的Junior UX/UI designer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接觸UX類型的項目比較少,大多做UI設計,公司要求我們快速的從客戶原本的產品找出可能的問題點後,去重新構思,盡量每次給出三個新設計讓客戶挑選;我也趁當時把Figma從零學起,好加快未來的工作流程與進度。

怎麼寫求職信(Cover Letter), 挑選適合的經歷?

求職信-我只有投大公司時才附上求職信,我有寫好固定的模板,每次會改公司名、職位名稱和稍微修改自己想進入該公司工作的原因。
履歷-盡量不超過一頁,因為學生的經驗不多,我把技能、做過的專題、實習依工作職缺挑適合的放上,每項經歷盡量在兩行內精簡的描述。人資要看的履歷可能有上百份,盡量自己先把重點過濾好,好閱讀為主。
作品集-那時候還沒有做作品集,工作一陣子後才發現有作品集的設計師更容易找工作,才著手製作。

6. 2019畢業時你能考量的簽證和移民選項有哪些?

有在澳洲正規學校念滿兩年以上的學生,畢業後可以遞出畢業工作簽證(Sub485)的申請,依就讀的科系類別通常能有一至兩年的居留期,毫無工作時數限制。當時可以選擇獨立技術移民 — 達到一定的移民技能分數,澳洲政府就會以留下優秀人才為由寄邀請信。
畢業生簽證期間要達成的技能成就(Skill Assessment)目標:
  1. 要在一間公司做滿一年(至少Part time),職務內容必須要符合多媒體與網站專業(Mutli-Media Specialist — ANZSCO 261211)。
  2. 雅思四個6(聽說讀寫)。
除非是天資聰穎或已身經百戰的同學能迅速地找到工作,還沒的同學們可以趁遞出畢業簽前先將雅思考到手,理想的狀態是在畢業簽證到期前達成所有條件,收到澳洲政府的邀請信,就可以用邀請信申請永久居留權PR身分。目前2021年,政府因為移民人口已足夠,便每年拉高門檻,跟我們的年紀一樣,移民分數只會不斷往上漲,現在雅思建議超過四個8。若是移民分數不夠,另外的選項是花錢去修一些翻譯證照,或實習課程好增加自己被邀請的可能性
Photo by Metin Ozer / Unsplash

7. 有哪些想給打算來澳洲讀設計系的人的建議?

31歲以下的朋友可以先來澳洲打工度假,熟悉生活、存錢、累積當地的生活經驗,比起直接來上課還要適應新生活的衝擊來的輕鬆。
有計畫出國讀書的同學們,可以先申請好學校的英文版成績單和英文版畢業證書,在申請國外學校之前,英檢成績最好先一次到位,國外語言學校的學費也不便宜,師資好壞真的看運氣,台灣補習班的學費投資,跟國外語言學校的學費相比,我認為台灣師資真的很好!
申請學生簽證盡量挑每年2月入學,簽證時間會比7月入學的長一點點,畢業後申請畢業生簽證就多一點時間準備雅思和找工作,畢業生簽證可以等到學生簽證到期前一兩周再遞出即可,是延長自己簽證的時間的小技巧。有經濟壓力的同學也別太擔心,學生簽證有每兩週只能工作40小時的規定,但僅限於就讀期間,像是School holiday或是畢業後就無此限制。
未來想找大公司的初階職位的人,在校成績非常的重要,尤其對於沒有去實習或做義工工作的學生,更為重點加分選項。我自己覺得可惜的一點是沒有在碩一結束的暑假就先找實習,等到我開始找實習時,才發現很多澳洲同學已經搶得先機,他們很早就開始找大公司的暑期實習機會,通常表現不錯的,畢業之後都能順利回到該公司工作,Atlassian和Xero 就有這樣的例子。若一時找不到實習,也可以在學校數位公佈欄上找短期志工、學生實習或獎學金…等等的資訊。把自己當作在新手村練等級的菜鳥,任務接得越多,除了經驗值可以狂升,以後也能放上履歷!
把握好每一次上台的機會,我每次都會先寫好講稿,讓PPT只是輔助工具,自己在家反覆練習,直到所有內容都刻在腦海中,自己可以很流利地說出所有想表達的內容。澳洲企業主相當地重視實務經驗,在台灣已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會比擁有澳洲學歷加分。我遇到的美國企業主就比較挑學歷,例如工作經驗三年跟美國知名大學學歷比較,學歷獲勝!
約面試時間有發生小烏龍,建議大家一定要再三確認日期!週二當天和HR約Next Thursday面試,聽到Next Thursday我便以為是下周四也沒想到要確認日期。這周四的面試時間到了,人資見我沒出現便打電話問我還有沒有想參加面試,我才驚覺原來他們的Next是這周四!雖然內心震撼還是冷靜地跟HR改時間到當天下午,把自己準備好後提早一兩個小時到公司外等面試時間開始,有驚無險得度過一關!
初階(Junior)設計師作品集求精不求量,HR通常會理解剛畢業的設計師做過的案子不會多。如果能從你的作品集看出邏輯架構、思路清晰、不懂UX的人也能輕易看懂問題陳述(Problem statement)、設計過程(Design process)、項目成果(Final presentation)、學習與未來改進(Retrospective),這作品集就會是你找工作以及喊薪水的敲門磚。
心態上,要開始對所有事情都更主動!出了國,是自己非常勇敢的第一步,也花了這麼多錢投資自己。趁這個時候去主動學習每個國家的文化、交朋友,不要把自己侷限在華人圈。
補充:
Jesse原本在QUT讀的Master of interaction design,此科系已被學校關閉,推測原因可能是就讀人數不夠,被併入其他科系。在2021年,還可以移民的同科系為UQ的Master Of Interaction Design,下好離手前請先上澳洲電腦協會查詢,以策安全。

Reference與註解:

Figma — 一個可在網頁上進行簡易圖片編輯和用戶介面設計的App
UX/UI — User Experience Design — 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去思考做設計;例如大到政府的網站(tax報稅的按鍵設計、小到手機App的使用者導向:怎麼設計能增加使用或購買慾)。
原文於2021/07/14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野台 May
Artist / YouTuber / Minimalist / Pet Sitter 來澳洲九年,不務正業。做過很多
種工作。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搞笑藝人,現在當個不露臉的YouTuber! 喜歡觀察、喜歡寫
東西、更喜歡迷因。可以是交際花,也可以宅在家,功能齊全,請小心愛護使用!
執行編輯:Vivi Lin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
成立於2018年,以西雅圖及台北為據點,希望透過研發和經營線上資源平台,協助海外人才在國際舞台上的職涯發展,更進一步扮演橋樑的角色,連結活躍於世界各地的台灣人才,共同推動企業媒合、職涯諮詢、媒體實驗、社群聚會等計畫,期盼建立具有延續性的全球台灣人才互助圈。https://www.nexf.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