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的自由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月中去了一趟東京,這是睽違三年的旅遊,心情像是初次出國的小孩一樣,對出國流程和手續都很陌生,好久不見的桃園機場也能讓我逛上一圈。
  照慣例,我們夫妻的自由行偏向是走馬看花,屬於隨意四處閒逛的模式,遇到有興趣的就多停留一些,好奇的就多看一眼,沒有特別趕時間的行程,每天從白天走到天黑。這次沒有計步,要是計算下來每天肯定超過兩萬步。
  不知道是天冷還年紀的關係,這次身體的負荷卻是史無前例的大,深感到腿力崩盤。好險有從台灣帶來的痠痛藥布,加減舒緩吃力的小腿肚。早起變得不那麼辛苦,反而是晚上七點就想躺在飯店床上,對於喜歡走路的我們來說,這樣力不從心的狀態實在打擊很大。
  不過也有好的轉變,就是購物的心情冷卻了,感覺全身血液流得特別慢,渾身特別冷靜,我猜也可能是天氣冷不想伸手掏錢。進藥妝店只買了一盒胃藥,其餘都是幫親友代購。最優秀的是我在uniqlo全身而退,零消費。
   至於疫情下旅遊的心情,我想是因人而異的。我在出發前也很忐忑不安,但慢慢把這股不安轉為準備工作也就踏實一點,帶上額溫槍、退燒藥、退燒貼片和喉糖,以及酒精不離身,本來還戴著N95口罩的我,不太習慣緊密的貼口,最後還是換上一般醫療口罩。
  出發前本來很擔心自己消毒不夠確實,後來倒是先被自己的體力衰退嚇到,所以對消毒這件事也就不那麼神經質了。唉阿~難道參加旅行團的日子快要到了嗎?神啊,請再多給我一點時間~
夜晚的東京車站
avatar-img
90會員
138內容數
一道光、一抹笑、一頓飯、一本書、一部劇.....都可以好好聊下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菁選日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口氣回絕了兩個交換禮物的邀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聖誕節不能只是吃飯,一定要搭配個交換禮物,過去我向來都甘願配合,畢竟就是朋友相聚的場合。   交換禮物的由來與耶穌降生有關。
最近碰到了「行政流程」這檔事,這四個字一出現只能恨得牙癢癢的,令人雙手一攤無可奈何。 流程這東西本來是要讓事情便於管理,但常見的卻是流於形式,俗稱的SOP變成效率低落的藉口。 不過想想好像也只有人存在的地方才有所謂SOP這檔事,常常要這邊簽名,那邊蓋章,一關過一關,像是在按圖索驥一樣。
  肯定是年齡增加的關係。最近越來越喜歡和陌生人聊天,有這個症狀約莫是三年前出現的,我和常光顧的早餐店老闆漸漸熟識之後,偶爾會和店內的常客攀談。那種聊天不是要很深入或者非找好朋友不可的那種,說穿了比較像是打個招呼。「今天雨好大」、「雞蛋又漲價了」,天氣話題萬用、民生話題好聊,頻率對的人就會多聊句。
  照理來說,人到某個歲數應該會趨近於某種狀態。但這不是定律,只要仔細瞧瞧其中,每個人的生命進程都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每個人的生活是個別性的存在。   誰的人生沒挨過悶棍呢。想像和實際總存在著落差,明明想要大刀闊斧改變,但命運有時就是窒礙難行,日以繼夜的輾轉難眠之後,想要扭轉自己命運的念頭會逐漸強烈,
  養狗之後,自然就冒出這個疑惑。為何有關狗的成語都是拿來罵人的呢?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狗屁不通、狗改不了吃屎、狗腿、狼心狗肺還有狗血淋頭.....幾乎狗的每一個器官都可以拿來罵人。   說也奇怪,不是常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嗎?怎麼那麼多罵人的話都是因狗而成的呢?我們會這樣罵自己好朋友嗎?
那天另外一半不在家,我獨自踏進住家附近的夜市,迎面而來的是好大雞排、好大香腸,還有好大的魷魚,繞了一圈最適合我的大概就是蚵仔煎,但是走進夜市只買這樣實在空虛,加上沒人可以分食,我失落地空手而回,最後走進便利商店買了一個便當。 以前都會幻想自己擁有某項超能力,現在給我大胃王這項能力我就心滿意足
  一口氣回絕了兩個交換禮物的邀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聖誕節不能只是吃飯,一定要搭配個交換禮物,過去我向來都甘願配合,畢竟就是朋友相聚的場合。   交換禮物的由來與耶穌降生有關。
最近碰到了「行政流程」這檔事,這四個字一出現只能恨得牙癢癢的,令人雙手一攤無可奈何。 流程這東西本來是要讓事情便於管理,但常見的卻是流於形式,俗稱的SOP變成效率低落的藉口。 不過想想好像也只有人存在的地方才有所謂SOP這檔事,常常要這邊簽名,那邊蓋章,一關過一關,像是在按圖索驥一樣。
  肯定是年齡增加的關係。最近越來越喜歡和陌生人聊天,有這個症狀約莫是三年前出現的,我和常光顧的早餐店老闆漸漸熟識之後,偶爾會和店內的常客攀談。那種聊天不是要很深入或者非找好朋友不可的那種,說穿了比較像是打個招呼。「今天雨好大」、「雞蛋又漲價了」,天氣話題萬用、民生話題好聊,頻率對的人就會多聊句。
  照理來說,人到某個歲數應該會趨近於某種狀態。但這不是定律,只要仔細瞧瞧其中,每個人的生命進程都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每個人的生活是個別性的存在。   誰的人生沒挨過悶棍呢。想像和實際總存在著落差,明明想要大刀闊斧改變,但命運有時就是窒礙難行,日以繼夜的輾轉難眠之後,想要扭轉自己命運的念頭會逐漸強烈,
  養狗之後,自然就冒出這個疑惑。為何有關狗的成語都是拿來罵人的呢?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狗屁不通、狗改不了吃屎、狗腿、狼心狗肺還有狗血淋頭.....幾乎狗的每一個器官都可以拿來罵人。   說也奇怪,不是常說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嗎?怎麼那麼多罵人的話都是因狗而成的呢?我們會這樣罵自己好朋友嗎?
那天另外一半不在家,我獨自踏進住家附近的夜市,迎面而來的是好大雞排、好大香腸,還有好大的魷魚,繞了一圈最適合我的大概就是蚵仔煎,但是走進夜市只買這樣實在空虛,加上沒人可以分食,我失落地空手而回,最後走進便利商店買了一個便當。 以前都會幻想自己擁有某項超能力,現在給我大胃王這項能力我就心滿意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四十歲開始重視健康並不晚,透過遵循七項長壽習慣,您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與壽命。這些習慣包括不抽煙、適度飲酒、良好的睡眠、定期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文章還強調了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如何辨識需要求診的心理情況,並建議如何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增強生活質量,特別是女性在三十歲後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名心理醫師如何透過與女兒的對話,分享她在中年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作者鼓勵四十歲的讀者重視自我價值,活得更充實,並認為任何年齡段都不晚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文章同時也傳達了作為母親對女兒無條件的支持和愛,激勵讀者在中年階段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與選擇。
Thumbnail
人生四十,三明治夾心,照顧年老父母、培育年幼子女,職場也有了新機遇伴隨而來的更重大責任。人屆中年,彷彿新手上陣,自以為年紀不小,卻對忽然排山倒海而來的新關口,頻頻感窒息想逃。 你,是否亦然? 今天看到讀墨新書作者韓星姬心理醫師的《給我40歲的女兒》便迅雷入手,都是一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距離上一次2016獨旅到韓國已經過了八年,2024終於再度迎來日本獨旅。從20代,也邁入30代,期間到英國留學回來,大病一場、恢復、換了三份工作,發生好多事。 規劃這次日本旅遊其實是一時興起,聽好朋友說到日本獨旅兩周,好好地遠離工作,剛好那時也一直對工作的心情不上不下,鬱悶多的時候就決定像朋友一樣
Thumbnail
4月初旬,臨時起意和妹妹來趟說走就走,前兩個禮拜才開始買票、查資料,第一次的自由行既緊張又期待,跳脫舒適圈,開啟新的故事支線!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值得回憶的一趟旅程,獨旅其實並不孤獨,更多的是與內心的自我進行更深刻的對話,肉體的逛街並不是逛街,而是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在世俗上都會想擁有更多物質上的體驗,珍惜此時此刻的美好,其實能夠豐衣足食沒有在街上捱餓、掙扎、戰爭,已經是人生上很棒的開端了。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四十歲開始重視健康並不晚,透過遵循七項長壽習慣,您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與壽命。這些習慣包括不抽煙、適度飲酒、良好的睡眠、定期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文章還強調了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如何辨識需要求診的心理情況,並建議如何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增強生活質量,特別是女性在三十歲後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名心理醫師如何透過與女兒的對話,分享她在中年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作者鼓勵四十歲的讀者重視自我價值,活得更充實,並認為任何年齡段都不晚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文章同時也傳達了作為母親對女兒無條件的支持和愛,激勵讀者在中年階段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挑戰與選擇。
Thumbnail
人生四十,三明治夾心,照顧年老父母、培育年幼子女,職場也有了新機遇伴隨而來的更重大責任。人屆中年,彷彿新手上陣,自以為年紀不小,卻對忽然排山倒海而來的新關口,頻頻感窒息想逃。 你,是否亦然? 今天看到讀墨新書作者韓星姬心理醫師的《給我40歲的女兒》便迅雷入手,都是一
Thumbnail
人正在東京的我其實不算是來觀光的。台灣和日本都有家人的我,這兩個國家是我每年暑假的例行行程。 我一向害怕人擠人(可能在紐約住太久)。不是排斥遊客(出門在外大家都是遊客)而是比起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觀光景點,我更喜歡找冷門的景點。一方面是好奇心喜歡探索,一方面是覺得去參觀沒有被大量遊客洗禮的景點更
解鎖真正人生,化解焦慮的力量之書,閱讀金美敬的四十歲起的人生課,作者認為從20-49歲算是「第一人生」,50到79歲是「第二人生」,不應用總結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價值。建議用成長性思維去思考自己如何過一天,方能計畫如何過一生。
距離上一次2016獨旅到韓國已經過了八年,2024終於再度迎來日本獨旅。從20代,也邁入30代,期間到英國留學回來,大病一場、恢復、換了三份工作,發生好多事。 規劃這次日本旅遊其實是一時興起,聽好朋友說到日本獨旅兩周,好好地遠離工作,剛好那時也一直對工作的心情不上不下,鬱悶多的時候就決定像朋友一樣
Thumbnail
4月初旬,臨時起意和妹妹來趟說走就走,前兩個禮拜才開始買票、查資料,第一次的自由行既緊張又期待,跳脫舒適圈,開啟新的故事支線!
Thumbnail
3月底回了一趟台灣,這次依舊來去匆匆,但除了該赴的約,行程外還是多了些插曲,這種一攤接一攤的生活雖然很累,心境上卻讓我感到年輕了好幾歲。 前資深台北人的台北生活 「喂?你現在在哪?」 「我在善導寺附近,啊你勒?」 「我剛跟朋友吃完飯現在正在散步回台北車站的路上啊。」 「那從哪過來啊
Thumbnail
值得回憶的一趟旅程,獨旅其實並不孤獨,更多的是與內心的自我進行更深刻的對話,肉體的逛街並不是逛街,而是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在世俗上都會想擁有更多物質上的體驗,珍惜此時此刻的美好,其實能夠豐衣足食沒有在街上捱餓、掙扎、戰爭,已經是人生上很棒的開端了。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