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竣植CFP
「你有在理財嗎?」
「有啊!股票、基金、儲蓄險之類的,我幾乎都有買過!」
「你似乎誤會理財的意思了……」
市場上似乎將「理財」這兩個字的意義給簡化了,大多被限縮在投資的這個範圍內,也讓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將錢轉換成這些理財工具,就算是有在「理財」了。
@理財的行為:就該和呼吸一樣自然
「如果生活離不開錢,為何不正視手邊的每一塊錢?」課堂上的我,常會這樣與台下學員分享。
因為身體每天都需要體力及營養,所以要透過飲食來補充,因此我們會注重飲食習慣,留意食材的來源等。
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每天要戴口罩,降低病毒透過呼吸道傳染的機會;而勤洗手的原因,也是有機會降低因手部接觸病毒,再傳至口鼻的機會。
無論是飲食、衛生等的留意,都是為了生活能更健康,也因爲保有這些生活習慣,讓一切行為都成了自然!
金錢,也該如此!每天很自然地為了生活產生許多消費行為,所以也同時該留意支出的分配比例,是否有入不敷出的情況;留意投資的資產是否有效運用、有隨著時間而增長!
「你知道如何呼吸嗎?」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匪夷所思,那是因為呼吸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理財,就該讓所有資金的流入、流出,盡可能自動化、規律化,每一塊錢都有其固定的流向。理財的行為只要能上了軌道,就會發現其實理財並沒有想像中來的那麼困難,反而會有點無聊、枯燥。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的重心應該是擺在如何好好生活!
@理財的源頭 : 從日常習慣做起
如果理財真的如呼吸一樣的自然,同時也就意味著其重要性!沒了正常呼吸,就無法好好活著;無法確實理財,就無法活得有意義。
財務上的調整其實也是生活、工作習慣的調整,每一個看似習以為常的小習慣,都關係到現金流入、流出的多寡。工作習慣好,就能帶來工作效率的改變,進而有機會帶來薪資調整的機會。生活習慣好,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可能是消費上的簡約、可能是飲食上的適度,也可能是理財上的嚴謹。
舉一個實際諮詢時遇到的例子,若能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早上上班時就較能從容準備,也能有效漸少遲到的機會。否則,若常常因賴床導致早上準備不及而改搭計程車,一方面交通費將會很可觀,另方面,在公司主管的眼裡,你是位經常性遲到的員工,光是出缺勤的印象就會被扣分,也會連帶影響升官加薪的機會! 如此一來,不僅支出變多,收入的增加機會可能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在財務上可謂損兵又折將!接著,就會覺得生活和工作一團亂,沒有一件事情能順心如意,但卻忽略了這一切都僅是”早上多貪睡10分鐘”所造成的”連鎖反應”。
再一個例子,辦公桌面長期堆滿了文件,開會時常常找不到需要的文件、工作時常會分心逛網拍,或是看一下當天股市的行情,甚至透過line和朋友聊個兩句,殊不知這樣不僅會影響工作的效率,一但工作的績效差了,也容易澆息對工作的熱忱,當然對薪資上的期待也容易落空了!
原來,工作習慣及態度會影響到收入的多寡,而收入也會影響著可供支配的金額,進而影響到理財的目標進度!
@理財的目的:防止生活被改變
其實在理財行為的調整過程中,很多過去的習慣要同步配合調整。試想生活不嘗試改變,未來又如何能期待有所不同?也因為有所改變、調整,才能有效減低突發狀況所帶來的衝擊。若還是懶得不想改變目前的生活,那就只好等著讓生活因各種非預期的情況而被改變!
因為有確實理財,每月的負債金額僅佔收入的合理比例之中、會嘗試增加投資、儲蓄的比例或金額,也會透過保險規劃,讓未來的可能醫療費用,部份轉嫁給保險公司來一同承擔風險。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理財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唯有調整到位,才能降低各項目所帶來的可能衝擊,降低生活一團亂的機會。
舉個例,若負債能控制在一定的合理收入比例範圍內,縱使遇到市場升息、利息增加,影響也不會太大。否則若一開始負債金額就已經造成每個月生活支出的極大壓力,一但遇到升息,為了那筆不得不償還的負債,或許要放棄投資部位、或許要降低生活品質,或許你的人生就開始變色了……
只要具備勇氣及執行力,理財其實並不難!
有甚麼財務上的問題嗎? 歡迎預約諮詢,我們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