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CFP的日常】神啊!希望未來找工作時的薪水能越來越少!

2023/04/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圖片來源 : Canva
作者:蔣竣植CFP
內容同步推出聆聽版: https://reurl.cc/MReG0K
「你講真的還假的!?」
「你沒聽錯,我也沒說錯!這可是有周全的想法喔!」
看來,前來諮詢的民眾應該在懷疑她眼前的這位顧問,在碰面前有偷喝酒吧……
收入該如何大於支出?
「存錢好困難、記帳好麻煩、投資好困擾等理財難題,好像身邊的朋友都跟我有相同的問題,看來我應該不用太擔心,就繼續放心地做自己吧!」
我們是否常在心中會浮現上述自我安慰的話?
「為什麼有錢人跟我想的不一樣?」就因為不一樣,所以他成為有錢人,而大部分的人卻是平凡民眾。常常有個理財上的想法,覺得好像不少人都是這樣想、這樣做,沒有什麼不對,但卻忽略了結果也就跟大家一樣了。
問題來了,無論是理財的想法還是做法,要跟大家不一樣,其實並不容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及執行力,當然,也需要透過時間才能驗證結果是否如預期。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希望薪水能越來越少」這件事的思考邏輯。
首先,要確認支出是否已被整理過,「收入大於支出」相信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理財公式,但大多會聚焦在如何增加收入(開源)這個部分,卻忽略了降低支出(節流)也能讓這個公式成立。
所以往往透過財務諮詢及定期檢討,讓生活的非必要開銷下降,就不用一昧的追求收入的增加,畢竟「高收入卻零存款」的諮詢個案是很常見的! 更重要的是,其實有時薪資的增加與否,並不是我們能決定的,而是老闆!
一旦支出的部分經檢討調整後,能夠降至一定的水位,達成穩定的平均支出,而閒置資金自然也就增加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運用這筆被努力省出來的閒置資金。
財務工程的逆向思考
近年來國人熱衷投資有定期配息的理財商品,例如股票、基金、ETF等。投資所領到的利息,彷彿就多了一層安全感,有著落袋為安的踏實。但實際上,投資的本金一直也存在著波動,平常並不會特別留意,但只要遇到一件影響著全球的大事,價格的下跌所造成的虧損,就會感到坐立難安、食不下嚥,霎那間本金的虧損和持續領著配息就會被視為兩件事的看待。
而這樣的心理歷程,相信是很多手上有著配息商品朋友的經歷,其實只是要提醒各位,如何降低本金的波動,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再來,當努力擠出來的資金,開始規劃透過有現金流(配息)的投資商品之後,就可以開始將平均每個月可獲得的現金流,嘗試計入除了工作薪資之外的收入來源之一。
以個人為例,假設平均每月支出為4萬元,那找一份至少4萬薪水的工作是相當合理且必要的。而此時投資的部分也需要認真累積,除了定期投資之外,別忘了配息再滾入也是很重要的。隨著時間慢慢就可浮現出收入配置的觀念:
0萬元/月(投資收入)+ 4.0萬元/月(薪資收入)
0.5萬元/月(投資收入)+ 3.5萬元/月(薪資收入)
1.0萬元/月(投資收入)+ 3.0萬元/月(薪資收入)
1.5萬元/月(投資收入)+ 2.5萬元/月(薪資收入)
以此類推……
這樣的投資規劃思維有三個潛在好處:
1. 在跳槽、升官加薪的情況之下,有機會能加速達成財務目標,例如提早退休、繳清房貸等。
2. 在未來薪資增加不如預期,甚至持平的情況下,因為開始有著投資可供支撐,壓力能降低不小。
3. 若被迫轉職、降薪的情況下,其實因為有著投資所產生的現金流作為後盾,在工作的選擇上,反而可主動調降薪資要求,以獲取下一份工作。
雖然要有「逆向財務工程的思維」並不容易,可是當工作的薪水能越找越少,相信工作壓力也能越來越低,工作內容越來越輕鬆,也越能擺脫工作而進入類似退休的生活、工作模式。否則,若還是那個不工作就無法生存的傳統思維,退休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名詞」,從來就無法成為能實現的「動詞」。
只要換個思維,就能替投資的動力添加柴火!
或許你對目前的財務狀況感到失望,或許你對未來的財務規劃感到茫然,或許你對手邊的理財商品感到無助,有甚麼財務上的問題嗎? 歡迎加入Line@{永平的幸福空間},點選預約諮詢,我們來聊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4會員
330內容數
一位熱愛閱讀、喜愛講課、樂於投資、醉心於研究國際政經新聞的書呆子。 希望透過寫作,能讓更多人得到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國際觀。 持續進化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