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那如何解釋中國的死亡狀況狂增的猜想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假如沒有新的變種病毒出現,那如何解釋中國的死亡狀況狂增的猜想 。

.


正如我一直強調的,中國以外的各國當開始與病毒共存的時候,全都是[分階段開放]

我們一直在避免

[同一時間內]

[確診人數過多到醫療資源無法負擔]

從而造成[醫療崩潰]

使得原本可以因為充足醫療資源而獲救的人們,卻因為[醫療崩潰只能死去]

.

以上過程是所有國家都在努力的SOP過程

但中國卻不是這樣子,這個國家為了經濟問題而選擇快速所有人確診,從而形成群體免疫效應

因為不曾哪個國家可以在2個月內就有一半人數都可能確診過,除非這個國家有意推動所有人確診。

而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中國一直強調的是群體免疫的說法,而不曾出現任何想阻止大規模感染的做法。

.

基本解釋有了,我們來談[復陽]這件事的危害性。

當人體確診後再次康復,我們都知道體內一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抗體]跟[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記憶]。

正因為有這兩大類,才造就當人體下次再復陽的時候,人體會因為已經有的抗體跟記憶,自然可以免疫掉此次病毒的攻擊。

我相信講到這裡,有一定知識能力的人都不會有任何意見,因為所有醫生都是這樣子講述的。

.

但問題來了,我們所有人也都知道,當確診後,身體一定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需要一個時間才能把身體調養好

聰明的人,當我講到這裡的時候,都知道問題在哪了,但我還是持續解釋接下來的問題在哪。

.

請回到我那一句,仔細的看著最後一段話,需要一個[時間]才能把身體調養好

.

對,我們需要[時間]

.

如果是在分階段開放的各國,我們都有大量的時間去讓自己身體調養好,然後迎接下一次病毒的攻擊。

可是中國卻不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這樣子,他們為了快速的[群體免疫],讓整個中國充斥著病毒的感染

要知道哪怕戰神呂布、萬人敵的關公張飛,也敵不過車輪戰,更別說我們這群凡夫俗子。

我們需要一個時間去回氣、回復體力、回復精神,而不是這些都沒有的情況下,馬上迎接下一次挑戰。

一次兩次三次挑戰,總會復陽的

同時上一次確診的傷害以及一次次被病毒攻擊並擊退她們的過程當中,也肯定存在一些傷害,這些傷害是會累積爆發的 。

.

因為中國外的各國本來就是分階段共存,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康復身體,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去救回還可以救回的病患。

所以我們都忽略掉,[短時間內重複確診]是對身體有多大傷害的事實,從而認為中國有變種病毒在肆虐

.

好吧,按照中國這樣子做,確實有很大機率是會出現變種病毒,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本來就是會發生的事。

不管這件事是在哪個國家搞,只要按照中國的做法,不管哪一種病毒,就算沒變異也一定會弄出一個變異病毒

更別說我們眾所皆知的[武漢肺炎/新冠病毒本]來就是以變異速度極快而出名。

.

所以各位就請感到無奈吧,誰叫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腦子出問題的領導,而這位領導還是一個大國家、專制國家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12會員
225內容數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2025/04/27
本文探討臺灣近期死亡聯署事件,說明其法律背景、政治爭議,以及個人資料被盜用後求償的可能性。文章指出,雖然法律賦予個人權益保障,但實際上要追究責任並獲得賠償卻困難重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且未必成功。文章也點出臺灣政治文化中存在的潛規則,以及國民黨在此事件中的責任。
2025/04/27
本文探討臺灣近期死亡聯署事件,說明其法律背景、政治爭議,以及個人資料被盜用後求償的可能性。文章指出,雖然法律賦予個人權益保障,但實際上要追究責任並獲得賠償卻困難重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且未必成功。文章也點出臺灣政治文化中存在的潛規則,以及國民黨在此事件中的責任。
2025/04/22
本文探討臺灣選舉制度如何保障人民權益,並與中國體制進行比較。選舉制度讓民選官員必須重視民意,才能爭取選票,進而提升社會福利與資源分配的效率。相較之下,中國的官員則較無此誘因,導致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落後。文中並以臺灣地方派系為例,說明媒體監督的重要性,以及選舉制度在約束權力、保障人民權益方面的功能。
2025/04/22
本文探討臺灣選舉制度如何保障人民權益,並與中國體制進行比較。選舉制度讓民選官員必須重視民意,才能爭取選票,進而提升社會福利與資源分配的效率。相較之下,中國的官員則較無此誘因,導致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落後。文中並以臺灣地方派系為例,說明媒體監督的重要性,以及選舉制度在約束權力、保障人民權益方面的功能。
2025/04/20
本文比較臺灣高雄與中國主要城市房價,以高雄地上權房產「河堤世界」為例,發現其價格普遍低於中國二線城市。儘管數據粗略,仍顯示在相同土地使用權模式下,臺灣部分地區房價相對較低,但未來地上權房產發展可能改變此現狀。
2025/04/20
本文比較臺灣高雄與中國主要城市房價,以高雄地上權房產「河堤世界」為例,發現其價格普遍低於中國二線城市。儘管數據粗略,仍顯示在相同土地使用權模式下,臺灣部分地區房價相對較低,但未來地上權房產發展可能改變此現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為什麼疫情會在中國傳開?為什麼全世界都無法倖免?我試圖用「瘟疫與人」這本書的論點來重新分析武漢肺炎大流行的遠因
Thumbnail
在適應「新常態」的同時,我們仍要對不同的有識之士借疫情加強規管和監控民眾的行為,保持警惕。
Thumbnail
在適應「新常態」的同時,我們仍要對不同的有識之士借疫情加強規管和監控民眾的行為,保持警惕。
Thumbnail
台灣COVID-19疫情平穩,但全球多國狀況持續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19日警告,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WHO says coronavirus enters ‘new and dangerous phase’)... COVID 19 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
Thumbnail
台灣COVID-19疫情平穩,但全球多國狀況持續惡化 世界衛生組織(WHO)19日警告,新冠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段」,( WHO says coronavirus enters ‘new and dangerous phase’)... COVID 19 病毒大流行已經進入「新的危險階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