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甚麼需要死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善之地》劇照
為甚麼讓我們生存於世,卻又要面對死亡的威脅?為甚麼有生,就必須有死?我一直帶著這樣的疑問,直至看完美劇《良善之地》才突然頓悟,我們需要死亡,猶如我們需要生存一樣。
如果不想被劇透,請止步,並強烈建議你直接觀看《良善之地》,看到結局必然會認同這是神劇。
《良善之地》的背景是死後的世界,探討的是哲學問題。關於劇情不作詳述,只談此劇的結局。
經歷種種之後,一眾主角終於來到良善之地,這可理解為天堂,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願望和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也可以,你想要甚麼也會立即得到,而這裏每個人都是永恆的存在,再沒有死亡降臨。
嚮往嗎?聽起來很完美,我們活著不是一直想過理想的生活嗎?終於讓我們過上永恆的理想生活,再無所求吧。然而,當完美變成永恆,時間無限延伸,美好卻會轉化為呆滯。你可以在這裏做任何事,但在嘗盡各式各樣的事情之後,你依然有無窮無盡的時間,最終發現所有樂趣、熱情、興奮和愛都被扼殺殆盡。
死亡可怕,但比死亡更可怕的竟然是永生不死,不管生活如何美好,永無止境的存在總會令人生厭。
死亡是甚麼?劇中主角以佛教角度作出解釋:“想像大海的海浪,你可以看到海浪,看到浪的高度,看到陽光映在浪上的折射,你可以看到海浪,知道那是海浪,然後海浪打在岸上,破碎消失,但大海依然在那裡,海浪只是海水不一樣的形式,暫時的形式。海浪回歸大海,回到源頭,那是它所屬的地方。”
我們為甚麼需要死亡?因為當我們知道自己終究會死亡,才會追求人生的意義,而事物因為有終結的一天才會被珍視,否則一切只是呆滯的存在。
浪起浪滅,大海依然在這裏。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5會員
758內容數
每次看到好書、精彩電影和劇集都想向別人推介,實在不能只有我看到啊,如果我的文字能讓你對某本書、某齣電影或劇集感興趣,繼而找來看,真是功德無量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梁淑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老是說有圖有真相,但是在這個真假難分的時代,別說圖片,即使看了影片,還是不敢貿然相信眼見的就是真實。修圖太容易,影片加特效也非難事,當做假變成常態,真假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一個女人化了濃妝可以艷壓全場,卸妝後卻醜得動魄驚心。科技進步之後,女人連妝也不用化,只要用修圖軟件修一修,要多美有多美。
閱讀數量 2022年12月閱讀總數為23本,其中10本為文字書。 小說:6本 散文:3本 心靈:1本 漫畫:7本(共2套) 繪本/圖文書:6本 主題閱讀 12月的主題是孤島,所以看了《預言之島》和《偵探不在之處即樂園》。 其實孤島殺人事件真是常見的題材,要寫得令人驚喜不容易,之前的《孤島的來訪者》我
我一個人住的時候,同學們都還跟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起,所以對於我的獨居生活羨慕不已。 因為我是長子嫡孫,家人對於爺爺在遺囑中指名將這間唐樓的頂樓單位留給我沒有任何異議,繼承了這單位之後,我不理父母的猶豫,堅持自己一個人搬進去。 那時候我剛升上大學二年級,當然沒錢裝修,所以清理了雜物後只是重新粉刷牆壁,
孩子犯錯,家長必然第一時間要求孩子道歉認錯,因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承擔、有氣量的人。明知孩子犯錯而不加以糾正,這樣的家長就算有多愛孩子,也只能將愛轉化為漫長的侵蝕,將一個人的正直、善良侵蝕得體無完膚。 雖然家長教孩子有錯必認,但是當家長犯錯,卻不容易承認錯誤。有時是因為面子問題,放不下身段
我已過了抱怨的階段。注意,我是寫階段而不是年齡,因為任何年紀的人都會抱怨,抱怨人生不公平,抱怨沒有得到應得的福利,抱怨賺的錢永遠不夠生活,抱怨時間不夠用,抱怨孩子不聽話,抱怨測驗太多,抱怨伴侶太囉嗦,抱怨父母沒有買樓送給自己...... 基本上要抱怨的話,每一天也有數不盡的怨言,生活從來不容易,不抱
2022年12月21日,外婆因為確診新冠病毒而入院,住院後雖然有接受治療,但一直未能出院,曾經一度好轉,但因為本身就是長期病患者,所以病情始終反覆。 2023年1月2日晚上,外婆走了。 走得有點急,五分鐘前我媽才打電話給我叫我喚一聲外婆,當時她還能點頭回應,但五分鐘後已經病危,六分鐘後醫生搶救無效。
以前老是說有圖有真相,但是在這個真假難分的時代,別說圖片,即使看了影片,還是不敢貿然相信眼見的就是真實。修圖太容易,影片加特效也非難事,當做假變成常態,真假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一個女人化了濃妝可以艷壓全場,卸妝後卻醜得動魄驚心。科技進步之後,女人連妝也不用化,只要用修圖軟件修一修,要多美有多美。
閱讀數量 2022年12月閱讀總數為23本,其中10本為文字書。 小說:6本 散文:3本 心靈:1本 漫畫:7本(共2套) 繪本/圖文書:6本 主題閱讀 12月的主題是孤島,所以看了《預言之島》和《偵探不在之處即樂園》。 其實孤島殺人事件真是常見的題材,要寫得令人驚喜不容易,之前的《孤島的來訪者》我
我一個人住的時候,同學們都還跟父母兄弟姐妹住在一起,所以對於我的獨居生活羨慕不已。 因為我是長子嫡孫,家人對於爺爺在遺囑中指名將這間唐樓的頂樓單位留給我沒有任何異議,繼承了這單位之後,我不理父母的猶豫,堅持自己一個人搬進去。 那時候我剛升上大學二年級,當然沒錢裝修,所以清理了雜物後只是重新粉刷牆壁,
孩子犯錯,家長必然第一時間要求孩子道歉認錯,因為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有承擔、有氣量的人。明知孩子犯錯而不加以糾正,這樣的家長就算有多愛孩子,也只能將愛轉化為漫長的侵蝕,將一個人的正直、善良侵蝕得體無完膚。 雖然家長教孩子有錯必認,但是當家長犯錯,卻不容易承認錯誤。有時是因為面子問題,放不下身段
我已過了抱怨的階段。注意,我是寫階段而不是年齡,因為任何年紀的人都會抱怨,抱怨人生不公平,抱怨沒有得到應得的福利,抱怨賺的錢永遠不夠生活,抱怨時間不夠用,抱怨孩子不聽話,抱怨測驗太多,抱怨伴侶太囉嗦,抱怨父母沒有買樓送給自己...... 基本上要抱怨的話,每一天也有數不盡的怨言,生活從來不容易,不抱
2022年12月21日,外婆因為確診新冠病毒而入院,住院後雖然有接受治療,但一直未能出院,曾經一度好轉,但因為本身就是長期病患者,所以病情始終反覆。 2023年1月2日晚上,外婆走了。 走得有點急,五分鐘前我媽才打電話給我叫我喚一聲外婆,當時她還能點頭回應,但五分鐘後已經病危,六分鐘後醫生搶救無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從《一如既往》一書談及效率迷思,探討在現代管理中,過度追求效率可能反而降低整體表現。透過實例說明適度「浪費」時間的重要性,並提供實務建議,幫助讀者在效率與創意之間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自我覺察的好處是,你不會很輕易的因為別人的聲音而改變自己。
Thumbnail
每當工作壓力大、生活中有難以跨過的坎、那些困惑不已的人生旅程,小說總會在某個時段給出答案,或是鋪了下一段路程讓你繼續探索。不那麼速成,也不講求效率,總需要你花點時間來讀的小說,卻能用最低的成本過上一個你永遠不會有的人生,重新理解世界觀看的方式,或提供了足以對抗現實的自由。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看,人類可以確定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所以都想要在這一天到達之前做些什麼。固然,小說或戲劇可以透過作家的想像力,來演繹一遍如果有無限生命將會是如何?或者是談一場三生三世的戀愛會是如何?而即使在科技火速發展的前提下,能夠延長的壽命也是可以看到盡頭的。因此,我
Thumbnail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從《一如既往》一書談及效率迷思,探討在現代管理中,過度追求效率可能反而降低整體表現。透過實例說明適度「浪費」時間的重要性,並提供實務建議,幫助讀者在效率與創意之間找到平衡點。
Thumbnail
自我覺察的好處是,你不會很輕易的因為別人的聲音而改變自己。
Thumbnail
每當工作壓力大、生活中有難以跨過的坎、那些困惑不已的人生旅程,小說總會在某個時段給出答案,或是鋪了下一段路程讓你繼續探索。不那麼速成,也不講求效率,總需要你花點時間來讀的小說,卻能用最低的成本過上一個你永遠不會有的人生,重新理解世界觀看的方式,或提供了足以對抗現實的自由。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看,人類可以確定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會走向死亡,所以都想要在這一天到達之前做些什麼。固然,小說或戲劇可以透過作家的想像力,來演繹一遍如果有無限生命將會是如何?或者是談一場三生三世的戀愛會是如何?而即使在科技火速發展的前提下,能夠延長的壽命也是可以看到盡頭的。因此,我
Thumbnail
MBTI提供了一種「人格語言」和「人際框架」,讓人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他人。文章探討了MBTI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影響,並提到了MBTI的科學性仍具爭議,以及對心理學知識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