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魔神仔|考據篇II】妖怪行走的舞臺──平溪、南港產業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魔神仔這種精怪,我曾有個小小猜想──牠們該不會跟礦業有關吧?

  這聽來有些莫名,但我覺得不算完全無中生有;畢竟講到平溪,任誰腦中都會浮現耐揮之不去的礦業印象。平溪線這條從瑞芳貫穿而來的鐵路,本就是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為運礦而建,直到礦業時代結束,載客都只是附帶而已。沿著鐵路,礦業遺跡林立,巨大而殘破──難以抹滅的記憶。當然不只平溪,我曾調查過金瓜石歷史,那時有位朋友告訴我,金瓜石也流傳魔神仔故事。在這趟魔神仔調查之旅中的南港大坑,光舊莊路上便有三個廢棄的礦坑遺址,再下去的中央研究院一帶,過去稱為四分子,也是不少礦坑之所在。南港是有礦業時代的。

  不過李家愷在其論文〈臺灣魔神仔傳說的考察〉中指出,礦業生活與魔神仔沒有正相關,當礦工在礦坑裡遇到怪事,他們很少聯想到魔神仔。這段觀察銳利地將我志得意滿的推測給劈成兩半,我不禁想,或許我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這刀才砍得如此之準;既然田野考察結果如此,我只能放棄自己小小的妄想。但在這次調查之旅中,我有個意外的感觸──

  穿越中埔的狹窄巷子,沿著杜鵑花正要綻放的曲折小徑,走上石階,我來到臺陽公司設立的山神宮。山神宮旁有個說明牌,上頭滿佈著曬乾的斑駁青苔,底下文字寫:「山神宮為臺陽鑛業公司表達對山神尊敬之意,以及安撫地方上礦工人心而建立……」

  看到這裡,我忽然感到某種巨大的矛盾──與求生有關的矛盾──山神宮不正是這種矛盾的化身嗎?礦工需要被安撫,為什麼?恐怕正是充滿變數的不安命運。在調查金瓜石、九份歷史時,我聽過這樣的俗諺:「日時全乞食,晚時隴紳士」,這是說礦工早上在礦坑裡工作,穿著破爛,甚至裸著上身進去,但晚上就花天酒地,穿漂亮衣服吃喝嫖賭。這不是充場面,而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誰知道會不會明天就死了?採礦人面對著種種風險,就算僥倖沒死,晚年退休的職業病也絕不好過。我聽過幾個故事,都是不忍卒聽,難以在這裡復述的。像這種花錢如流水,正是生命不安穩帶來的享樂主義。在那黝黑的礦坑裡,正如他們自己說的:未死就先埋一半。

  即使如此,礦工們仍繼續這份工作,那就是矛盾。若要安穩的生命,便離開這座山吧!但這份工作也是求生,一種與死相鄰、激烈而可怕、同時也更強烈的生。林美容說過,漢人是害怕山林的,山上總有「歹物仔」,但為了這種激烈的生,人們違反自己的求生本能,鑽進山的身體,以工業文明之名,扯出內臟般地將黑金從山裡掠奪而出……簡直像被刀抵著,不得不往前,這種掙扎著的生活方式,大概便是山神宮存在的理由。

  從這個角度看,魔神仔或許還是與礦業有關,只是不限於礦業。妖鬼精怪本就在山上,而礦業強迫人們走進這些歹物仔的領域。在這種與危險相鄰的生活中,若因此有了種種奇妙遭遇,也稱不上奇怪。因此,產業史不得不在這本文留下適當的足跡,若非如此,山林便只是山林……未免離我們太遠了。

  平溪線──至今尚未電氣化的鐵道。光這點,就滿是復古懷舊之情。平溪線的觀光價值不只是礦業遺跡,更精彩的是那種鐵路穿過生活,或被生活穿過的獨特美學。雖然鐵路邊立著「禁止穿越」的牌子,但幾乎沒有觀光客理會,他們恣意跨越鐵路、在上面拍照、聊天,甚至放任腳步蹣跚的幼童徘徊,彷彿沒有任何危險。這可能會嚇壞初來乍見的客人,因為鐵路月臺邊人人秘而不宣的禁忌,幾乎不存在於這裡。當然,並不是真的毫無危險,但生活感毫無疑問在鐵軌間霸道地橫行無阻,無人能擋。

raw-image

  菁桐的開發,最早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間,但其猛烈發展,跟礦業可脫不了關係。本來,這裡主要種植薯榔、大菁等染料作物(這些產業痕跡仍留在地名裡,如菁桐,或不遠處的薯榔山),到了日治時代初期,平溪庄第一任庄長潘炳燭(現在還能在汐止的茄苳路找到潘家古厝)發現煤田露頭,並申請採礦權。這當然是一大事業,可惜的是,就算採到煤礦,若不能運出去,也無利可圖;當時平溪的對外通路,都橫亙在山間,要運礦出去,費時費力,因此潘炳燭四處勸說,設法聯合日本的藤田組跟基隆顏家合作,這才有了浩浩蕩蕩的鐵路工程,藤田組與顏家當時成立的「台北炭礦株式會社」,也是「臺陽鑛業株式會社」的前身。

  鐵路於1921年完工,稱為「石底鐵道」。這條鐵路最初便是為了礦業而生,也是臺陽公司的私營鐵路。直到1929年,因為臺陽的經營問題,還有鐵路國有化政策,才被總督府鐵道部收購,改名平溪線,兼有客運功能,也是這之後的事。

  鐵路開通後,石底煤田得到充分開採,一坑、二坑、三坑……陸陸續續開到六坑,產量堪稱全臺之冠!1931年,臺陽公司申請電力,從汐止牽入高壓電線,從那年開始,菁桐有了電。1937年,石底大斜坑完工,原有各坑的出炭路徑都改成大斜坑的風坑,不再出炭,過去所有的偉業,都只成全了石底大斜坑;這也是臺灣開採時間最久、面積最廣、深度最深、產量最大的煤礦礦坑。

  1975年,因種種複雜的因素,石底大斜坑停止開採──漫長的使命終於告一段落。過去不再出炭的諸坑,有些不得不恢復部分功能,但無論如何,盛況是不會再來了。臺陽公司開始從石底一帶的煤礦事業脫身,1988年讓出礦區權利,礦坑轉由私人開採,最後在1996年徹底封坑。

  礦業時代一去不回,歷史親手為此畫上了句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76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尋妖誌》: 一趟貼近島嶼記憶之旅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北地方異聞的沙龍
69會員
70內容數
<p>這是一個走遍台灣踏查妖怪傳說的寫作企劃,預計在2017年完成10篇以妖怪為主題的旅行企劃和旅行書寫。每個月以一名妖怪為主題,除了考據以外,也進行旅行路線規劃,設計兩至三天的行程,到實地走訪、探查後,再將這些經驗寫成旅遊札記。</p>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9
這次石爺考察橫跨了新竹穹林、關西、北埔、南埔與新竹市區等地,因為範圍廣闊,所以建議以兩天一夜的行程走訪,時間較充裕,要聯絡這些地方的交通工具,因為新竹縣市本身的大眾運輸系統並未普及到較山區的景點,建議以機車與汽車代步最適當。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北埔和南埔在一條路的盡頭,右轉下坡是南埔,繼續走是北埔,雖然距離不遠,但兩地人煙、景致截然不同,在這次的遊記篇會介紹南埔石爺,北埔沒有石爺,但到了南埔後,不來北埔實在有些可惜,在本文景點篇裡會寫到北埔的發展歷史與現今樣貌。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2018/05/28
在新竹縣市為主題的石爺篇,如果說食物有一個共同性的話,那就是偏向客家風味的料理,像是芎林的美濃樓、關西的ㄤ咕麵與北埔的老頭擺,但也有在南埔鄉間小路的窯烤麵包,或是在新竹市區裡城隍廟的小吃,除了窯烤麵包以外,其他幾家是身為新竹在地人的我,以下為大家一一介紹石爺食宿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崎嶇的黃金山城從崛起、沒落到重生的故事
Thumbnail
崎嶇的黃金山城從崛起、沒落到重生的故事
Thumbnail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探索台灣礦業歷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Anna旅遊探險家,這次要跟大家介紹位於平溪的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這個地方不僅能讓你了解台灣的礦業歷史,還能讓親子同樂、進行戶外教學,以及探索礦業、歷史和生態的精彩園區。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位於平溪地區,是一個將台灣煤礦業相關文物、史
Thumbnail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探索台灣礦業歷史 大家好,歡迎來到Anna旅遊探險家,這次要跟大家介紹位於平溪的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這個地方不僅能讓你了解台灣的礦業歷史,還能讓親子同樂、進行戶外教學,以及探索礦業、歷史和生態的精彩園區。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位於平溪地區,是一個將台灣煤礦業相關文物、史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106縣道,連接深坑到瑞芳的一條道路,以平溪區的菁桐為界,西邊幾乎循著過去運送煤礦的鐵路,而東邊到十分則是與平溪支線火車並行;平溪近年來以天燈為人所熟知,但其實十分老街一旁的新平溪煤礦園區則紀錄了這裡更早以前的煤礦歷史,甚至運載煤礦的小火車至今都還行駛著,它更是全台第一個電氣化的小火車⋯⋯
Thumbnail
106縣道,連接深坑到瑞芳的一條道路,以平溪區的菁桐為界,西邊幾乎循著過去運送煤礦的鐵路,而東邊到十分則是與平溪支線火車並行;平溪近年來以天燈為人所熟知,但其實十分老街一旁的新平溪煤礦園區則紀錄了這裡更早以前的煤礦歷史,甚至運載煤礦的小火車至今都還行駛著,它更是全台第一個電氣化的小火車⋯⋯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魔神仔的出沒與礦業有關嗎?這聽來有些莫名,但我覺得不算完全無中生有;畢竟講到平溪,任誰腦中都會浮現耐揮之不去的礦業印象。
Thumbnail
魔神仔的出沒與礦業有關嗎?這聽來有些莫名,但我覺得不算完全無中生有;畢竟講到平溪,任誰腦中都會浮現耐揮之不去的礦業印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