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山城的秘密景點:九份輕便路與礦坑探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拍完上午的605次復興號之後還有點時間,我便朝向九份覓食與散步。忽然想到平常大家逛的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找找附近的礦坑在哪裡。

說起九份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顏雲年。日本資本家雖然擁有現代化採礦技術,但開採的效率卻始終不如預期。出身瑞芳的顏雲年承包了瑞芳地區許多礦區的開採作業,憑藉著他八面玲瓏交際手腕及優秀的勞務管理,獲得藤田組等日本資本家的信賴並累積大量財富,基隆顏家因而被後世稱為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在今日的九份市區附近的頌德公園內,還可以看到立於1917年讚頌藤田組及顏雲年的頌德碑,當時這座碑還是在顏雲年有生之年所立,更可見其人望之高。

頌德碑共有四面,傳頌顏雲年與藤田組對地方的貢獻

頌德碑共有四面,傳頌顏雲年與藤田組對地方的貢獻

1910年代,藤田組看上了石底煤田的優良煤礦,1918年便與顏雲年合資成立台北炭礦株式會社,著手鋪設從三貂嶺到菁桐坑的石底鐵道。台北炭礦株式會社雖然由藤田組占有多數股份,但實際經營還是以顏雲年為主。不過好景不常,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導致國際銅價崩跌,一直以來和顏雲年關係良好的藤田組不得不緊縮金銅礦開採事業,連台北炭礦的股份也一起釋出,自此退出台灣。雖然顏雲年的雲泉商會因此獲得機會吃下位於九份的「瑞芳金礦」的礦權,但緊接著等著他的是已經開工的石底鐵道馬上面臨重大資金缺口,讓顏雲年不得不將台北炭礦增資改組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瑞芳金礦因此成為台陽礦業旗下資產。

現今留存的台陽公司瑞芳辦事處是在1937年建築的礦務事務所,統籌管理瑞芳金礦區的種種業務。建築外觀呈現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式樣,水平簡潔之外,又附有溝面磚作為裝飾。前庭視野極佳,天氣好時可以眺望遠方的深澳灣與基隆嶼。可惜的是探訪當日大門深鎖,無法進入;但奇怪的是裡頭不僅傳出人聲,後門還敞開著,似乎在向我這個觀光客傳達非請勿入的聲音。

外觀十分簡潔的辦事處,門前步道還正對著基隆嶼

外觀十分簡潔的辦事處,門前步道還正對著基隆嶼

不過即便礦產再優良,沒有交通運輸的話貨送不出去,自然也就無法發大財,顏雲年因此相當熱中於交通建設與運輸服務,在眾多礦業主中是極少數的存在。承包九份的瑞芳金礦期間,顏雲年與蘇源泉在1902年合作闢建了九份與瑞芳之間的聯外道路。1910年顏氏也和木村久太郎等14位發起人創立的基隆輕鐵株式會社,除了作為久年炭礦的兩處煤場的運煤路線之外,更兼辦瑞芳到基隆的客貨運服務,運輸量之大甚至建成手押台車軌道少見的雙線規模,成為宜蘭線通車前基隆河中上游地區主要的聯外交通工具。

九份大部分的路都像豎崎路一樣上上下下

九份大部分的路都像豎崎路一樣上上下下


為了加強瑞芳與九份之間的運輸能量,顏雲年的弟弟顏國年承襲兄長的經商之道,成立瑞芳輕鐵進行自瑞芳到九份、金瓜石的金瓜石線鋪設(後來被基隆輕鐵併入),1931年完工後確立了從九份經瑞芳到基隆的運輸廊帶。這條金瓜石線大致是沿著今日的琉榔腳(從流籠腳一詞演變而來)觀光步道後,再沿著輕便路穿越九份市區。當你沿著輕便路走會發現這條路和老街裡其他條路很不一樣,地形起伏非常平緩,而在觀光客一定會拍照打卡的昇平戲院前,曾經就是這條台車軌道的車站所在。

昇平戲院是九份繁華區域的中心

昇平戲院是九份繁華區域的中心

從昇平戲院出發,首先會遇到此行第一座礦坑──五番坑。雖然坑口仍維持著紅磚外觀,但周邊環境經過改建後已經不見當年樣貌;坑口上方的門額寫著「大竿林五番坑 九大鑛業有限公司」,似乎暗示著二戰後採礦權曾經易主或是轉租。

五番坑

五番坑

繼續沿著輕便路往瑞芳方向走到盡頭,可以看到一座外觀以石砌的低矮隧道,這是這條台車軌道上所剩不多的遺跡之一。隧道內部非常狹小,只能勉強供一輛小客車通行,內部則是素掘而成的內壁,因著豐沛的地下水而在隧道內部下著小雨。穿過隧道沿著一段道路來到琉榔腳觀光步道的頂端起點,現今已改建為石階步道的是過去伏地索道經過的路線。伏地索道是在兩條軌道之間利用鋼索與捲揚機牽引台車車輛,好讓台車可以爬上陡峭的山坡來到九份,因而曾被稱作「流籠」。這條伏地索道路線也不是一路到底,沿途仍須挖鑿地塹與隧道,才能到達山腳下的柑子瀨。

輕便路上的隧道狹小只能容許一輛車通行

輕便路上的隧道狹小只能容許一輛車通行

琉榔腳觀光步道上的唯一一座隧道在地塹之中,內部的石階隨坡度陡下(攝於2023.9.)

琉榔腳觀光步道上的唯一一座隧道在地塹之中,內部的石階隨坡度陡下(攝於2023.9.)

在輕便路的隧道前恰好看到有步道指標指示沿著階梯往下,跨越汽車路之後就可以到七番坑。七番坑位於瑞金公路的下方,外頭以白鐵柵門封閉,裡頭不斷有湧水流出,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道路下方很一般的涵洞,但一旁的小小土地公廟仍是為我指出了他是礦坑的身分。對於礦工來說,每天上工都不一定能夠安全回家,因此在礦坑旁多半會設置土地公廟作為礦工的心靈寄託,也就成為踏查礦坑的重要參考物。

坑前積滿水的七番坑,照片左邊有一座小土地公廟

坑前積滿水的七番坑,照片左邊有一座小土地公廟

根據部落格《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的記述,七番坑旁的金山寺旁有一條九份舊步道,可以到台陽合金公司內的九番坑。不過才往下走,我就被步道上長滿茂盛的植物擋住去路,只好沿著汽車路爬回辦事處附近尋找另一處八番坑。八番坑的位置頗為神秘,場長記得以前來九份的時候曾經看過,但不知為什麼就是遍尋不著記憶中的畫面。按照Tony的記述,我來到台陽公司瑞芳辦事處上方的福德宮,從矮牆邊往下看這才終於找到了八番坑。原來八番坑的前面被一間合菜餐廳擋住,也經過整理鋪上了鐵道意象,難怪找不到記憶中雜草叢生的荒廢感。

八番坑開坑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是九份開發初期開鑿的礦坑,距今已超過兩甲子的歷史。坑口為磚石合造砌成,整體保存狀況相當完整,不過坑口前卻有奇怪的軌道意象,分歧的軌道其中一條甚至還會去撞坑口右邊的擋土牆,實在是意義不明。

八番坑裡頭還有一輛小鑛車意象。坑門額上寫是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開坑

八番坑裡頭還有一輛小鑛車意象。坑門額上寫是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開坑

為了找舊礦坑爬上爬下真的累人,不知不覺手上的計步器就提醒我一天的運動量達標了。拖著肚子咕咕叫的身軀,我趕緊回到老街上覓食,最後買個排隊名產就下山結束這趟探險之旅。

參考資料:
1.黃智偉,《台陽公司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4)
2.古庭維、鄧志忠,《台灣舊鐵道散步地圖》(晨星,2010)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0293)九份.八番坑
(1186)[新北市瑞芳].九份舊步道.七番坑.九番坑.八番坑

探訪時間:2022.3.
完稿時間:2022.4.
更新時間:2023.10.
本文原刊於時光土場Blogg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2會員
228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崎嶇的黃金山城從崛起、沒落到重生的故事
Thumbnail
崎嶇的黃金山城從崛起、沒落到重生的故事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九份是眾所皆知的金礦聚落,早在清代就吸引許多淘金客前來,一時之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日本接管台灣之後開始建立礦區開採與登記制度,如藤田組等不少日本資本家紛紛投入瑞芳地區的金礦開採。這天拍完火車後我朝向九份散步。忽然想到平常老街周圍其實有不少礦業遺跡,立刻拿出手機按圖索驥來尋找祕密景點。
Thumbnail
傳說在瑞芳國境之內,有兩個遺世獨立的吉卜力世界;一名曰九份,二名曰金瓜石。
Thumbnail
傳說在瑞芳國境之內,有兩個遺世獨立的吉卜力世界;一名曰九份,二名曰金瓜石。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菁桐車站位於平溪線上之木造日式建築車站,亦為平溪線的端點站,興建於大正7年(西元1918年),後1929 年由日本政府收購官營,定名「平溪線」,屬宜蘭縣支線,興建至今已有 100 餘年之歷史,菁桐車站原名菁桐坑車站,於西元1962年12月15日改稱菁桐車站。
Thumbnail
《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以歷史故事方式描述台灣礦業的發展、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金瓜石的礦業遺跡等。 來到金瓜石,為了認識台灣礦業的發展和故事,先到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整個園區是以金瓜石礦業歷史與黃金為主題核心,其建築是以礦業舊建築活化再利用。有黃金館、煉金樓、金屬工藝館、四連棟宿舍、廠長
Thumbnail
《金瓜石:金仔山的黃金歲月》以歷史故事方式描述台灣礦業的發展、礦工的工作和生活型態、金瓜石的礦業遺跡等。 來到金瓜石,為了認識台灣礦業的發展和故事,先到黃金博物館。黃金博物館整個園區是以金瓜石礦業歷史與黃金為主題核心,其建築是以礦業舊建築活化再利用。有黃金館、煉金樓、金屬工藝館、四連棟宿舍、廠長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