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誕生之日 – 不想,而是感受
By 娥蘇拉.勒瑰恩
*誕生
這是我不知道第幾本勒瑰恩了,然後我每次都說不太對我胃口,但依然會買下去,並讀完(這是一種什麼病我是也不知道)
整體來說,目前短篇的<風的十二方位>依然排在我心中第一,<轉機>跟這本<世界誕生之日>大概是二或三吧(雖然兩者風格迥異)。
地海系列真的非常非常經典,但不知為何一直不太觸動我心。
我想勒瑰恩的故事都帶著一種原始與純真性,一種古老的氛圍與詭譎。哪怕故事背景發生在遙遠的星球,卻仍帶著人性的原始。
對我來說,這是她的特點,但好像也是我相對比較不愛的部分。
也許過於直接、粗獷,好像就少了一點隱晦存在的可能。
但如同上癮一樣,雖然這樣我仍把她每本幾乎都讀了,這可能就是作者的功力跟魅力了…吧。
也許是因為她的故事中有一種質樸的氛圍,一種很原始的人性,或說慾望的感受與呈現。哪怕故事在非地球的地方發生,但仍讓人感到熟悉。
這種特點讓她的故事與一般的奇科幻小說不一樣,也讓她的故事不論發展到哪裡都具有人性、人文關懷的氣質。
*世界
娥蘇拉.勒瑰恩曾說:「小說家的任務就是說謊」。
但說謊不是為了逃避或建構一個假象的美好,而是可以給予讀者一個全新的觀點。把人丟到一個陌生的世界,去發現與感受那個不同在哪,以及這個不同可能帶來的影響(不管是正向還是負面的),進而促使我們去省思現在所身處的這個環境。
說謊不是為了虛構的故事,是為了找到現實裡的真相。
在這樣的寫作理念之上,她慣於設定許多看起來很貼近我們現在這個真實世界,但卻在文化上(也許是性別、宗教、經濟等)或是自然環境上有某個部份與我們不同的社會,藉由故事的鋪成來描繪這個唯一的不同,所形成的迥異結果,去觀望過往、預言未來。因此讀勒瑰恩的書,去反思她所假想的世界、闡述的社會議題以及其造成的結果,是最有意思的部分。
娥蘇拉在她的另一本小說<黑暗的左手>,設定了一個跟我們這世界大部分一樣,但當地“人”生理構造與我們不同的星球(這星球上的人,每一次發情時期到時,都可能成為女人,也可能變成男人,但平時是雌雄莫辨)。她用這設定來探討當這世界不再有性別差異時,當一個人同時有男性與女性的特質時,是否性別不平等還會存在?人與人的相處將會變得怎樣?還會有人無法接受性向不同或跨性別的人們嗎?這個社會的氛圍皆會往哪個方向走去?(以她當時的年代,這實在是個很有意義且前瞻的議題探討)
這樣的風格在這本<世界誕生之日>也如慣出現,例如“賽亟黎星情事”、“荒山知道”、“別無選擇之愛”等篇。
也因此,我常讀著讀著,覺得她的作品很有種在讀“星際人類學田野日誌”的感覺。
只是對象不只限於人類,而是所有這宇宙中的種族。
也許在整個浩瀚宇宙中,我們人類就像是一個屈居一隅的種族,只要搭上船,勇於航向未知,就會知道還有多少類似或迥異於我們的種族存在。
就會明白,尊重,是宇宙唯一的出路。
尊重不同,尊重獨立(不妄下判斷)。
如同李維史陀在<憂鬱的熱帶>以及<神話學:生食與熟食>中反覆想說的,原始與文明並沒有差別,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被不同文化訓化、渲染
「原始心智((savage mind)與受文明薰陶的心智(civilized mind)是相等的」
所有的原始社會都帶著一絲人類文明社會的基因,或說縮影。
所以最終,了解他者,就是了解自己。
*日
因為是短篇,我就不逐一破梗。
全部故事中我最喜歡同名篇章”世界誕生之日“,就是一篇集所有她以往風格之大成,有神話、原始、對於過於二元分類的批判/討論。也有文明與原始的碰撞,有殖民與被殖民,有因人而生的神祇,以及被盜身份的神祇。
有一切我們現在社會正在出現的事情。
這篇的隱喻很直接,我想到了許多當年所謂海上文明強國侵入遠陸原始聚落的故事,例如西班牙與美洲原住民,那武力上的不對等,乃至免疫力的不公平,在當時都只能用被神的照護與否解釋。
而對當時的原住民來說,那場文明與原始的交會,也是他們的世界末日。
但同時亦是一個新世界的誕生(不論那世界好壞)。
「厄劫歲月不會永久持續,沒有任何世代能夠永存。許久之前,身為上神的我已然死去 ; 從那一刻起,我以世間凡人之身,存活如斯漫長的歲月至今。每一度新年肇始,我目睹太陽從巍峨的卡納哈達媧山脈南端浮顯。縱使上神不再降臨於光燦的地面起舞,就在凡人之我死去時辰,我從尖頭後方見到世界的誕生。」(p274.)
這邊也提到我認為勒瑰恩故事中一再探及的“平衡”這件事。
做為一位喜愛,並為<道德經>作註的作家,對於人類如何與自然之道平衡相處,如何與自己內心以及世界的各種極端平衡相處,她都在故事中無數次的探討。
這世上沒有“定”,永遠都在“動”,動才可以保持平衡。
沒有完全的靜寂,沒有永恆的死去。天道就是一個不可定案的平衡,如同<大唐雙龍傳>中提到的那個“遁去的一”。
所以有末日,就有誕生。
有人,才有神。
有男、有女、亦有非男非女。
往往只是因為我們不懂,所以無法接受,但若明白了宇宙之大,有你,就有不可思議的他者們,那麼就會明白,沒有不可能。
而極端的不論是何人事物,都不是一件好事。
「某些人永遠無法真正脫離對神的依戀。她們寧可造就出偽神,也好過遍野無神的荒涼。」(p273.)
所以人不死,神也不會滅。
*死去
勒瑰恩的思考很前瞻,她的故事也談到過科技。但我想這終究不是她最有興趣的範圍,她更愛自然,愛大山涓水、幽林深海,以及那之中孕育的所有因為人類而誕生的故事,還有宇宙潛藏其中的真理。
她的故事閱讀時會讓人不過多思考,她將我們內心原始的、不受文明訓誨過的意志,再次拉出來,讓你使用你最原始的心靈去感受,而不是想。
「寫作者把故事安置在那兒,閱讀的是我。擬真的程式設計者卻是使用我來從事他的故事。除了我之外,沒有誰可以使用我的身體與我的心靈。」(p309.)
引用她自己書中的一句
「她的智識來自於生命,教導我們甚多。」(p44.)
我想她就是奇幻故事裡的一位費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