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初旬,結束大動刀後漫長的住院休養,「回歸」新的臨時住所。
在身體逐漸恢復的3月之末,不經意觸碰了合成器。
沒有要製作些什麼的意識,僅是想沐浴在「音」之中。
感覺它似乎稍稍療癒了身與心的傷。
在那之前別說發出聲音,連聽音樂的體力都沒有,
那天以後,偶爾,會不經心地碰觸合成器和鋼琴的鍵盤,
像寫日記一般錄下草圖(sketch)。
從其中選了12首中意的草圖作成專輯。
不多加施予,敢於素然呈現。
今後直到精疲力盡為止,都會這樣持續記錄「日記」吧。
坂本龍一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閱讀開始前先來聽聽作品吧,邊讀邊聽效果也不錯哦~)
文/楊學長
前言
曾共同組立傳奇techno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日本代表性鼓手之一的摯友——高橋幸宏才逝世不久(1月14日),「教授」坂本龍一於71歲生日的1月17日當天發表了睽違6年的新專輯《12》,此刻樂迷們想必和我一樣百感交集,卻也好奇這張現代音樂大師生命終章的作品,將給予什麼啟示。
僅是發出聲響便須使盡全力,卻唯有浸身於「音」之中能療癒傷痛。
聆聽重點:
👉大師步往生命終點的生活紀錄
👉物派思想的實踐
👉以「風鈴」為媒介的交流與融合
作品概評
《12》專輯名來自「曲子整體的氛圍像是在大聲地說12(じゅうに)」,所有曲目皆以錄音當天的日期為名,是坂本龍一的「日記」選輯,為了如實呈現在2021/03/10至2022/04/04期間的自己,幾首曲目甚至連同當時的呼吸聲也一併收錄,聽眾們可以切身體會大師身心的變化。
本專輯可從曲目5分為前後兩部,前半部曲目特別反映坂本的「物派」思想,沒有為之的意圖,合成器發出幽邃的鳴聲,散落綿延的琴音仿若將死之人的低吟,憂鬱且孱弱,這一感覺在〈20220202〉來到最強,也以此結束專輯的前半部。
後半部則開始出現熟悉的「結構」,主要由較古典的鋼琴曲目構成,儘管旋律依然迴盪著寂寞,療養似乎恢復了他些許元氣,稍微複雜的聲響,承載了更多對生命、道德與自然的沉思。
談專輯
物派與坂本龍一
有些地方讓我想起了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和薩堤(Erik Satie),
但在那之上,
彷彿感覺到和遙遠宇宙及自然的連結,真是美妙
李禹煥 (譯自 Ryuichi Sakamoto 12 官方網站)
「物派」(もの派)是日本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重要的藝術潮流,慣用石、木等天然素材,或是紙、鐵等幾乎未加工的材料,媒材樸實地存在環境之中,兩者加上觀者自身的交互作用誕生了意義,是彰顯偶然與緣分的哲學觀。
物派思想是《12》的核心,本次封面便是由流派重要奠基者的李禹煥設計,坂本龍一晚年深受其影響。在一次《美術手帖》雜誌2017年對前作《async》的採訪中,坂本說明了自己如何受到啟發,獲得「把樂器和其聲響都以『物』觀之」的全新認識。音樂有「作曲、演奏」要素,也存在「聽」的側面,以物派思維看待音樂即是以「聽」為核心,感受「音」的素樸質地、色澤與共鳴。
坂本龍一的名言「音樂使人自由」,其意義在這個人生階段再度昇華。隨意的聲音迴盪在空中,作為空間的一員,聽者的存在亦參與了聲響的形成;接收到聲音刺激的聽者產生某種情緒,一切偶然因此有了意義,音樂也終於跳脫作為「時間藝術」的桎梏。
在我們熟悉的「一般」音樂中,音符被組合、排列,然後刻在時間座標上。有人說一首曲子就像一場旅程,和聲建構環境,旋律述說經過,音符在時間中流動,把聽眾引導向終點。物派的音樂觀點使結構和時間不再重要,轉而關心的是發出聲響的當下,發生在現場的一切。
至此,音樂不只使人自由,其本身也獲得了自由。
風鈴——與自然相會交融的呼吸
當風鈴響起,日記來到尾聲。
在最後一首曲目〈20220304〉中沒有任何樂器,只有空靈脆耳的鈴聲。對病痛纏身而只能在家休養的坂本龍一來說,風鈴恐怕是感受自然為數不多的方式,它是何等重要,因為即使處在不通風的宅中,自然也能透過鈴響讓我們察覺祂的存在。
靜臥在沙發躺椅上,當世界的聲音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和吐息,天地一陣突然的呼吸打破了寧靜。聽者以風鈴為媒介和自然發生了接觸,兩者又藉著彼此的呼吸聲交流;無為發出的聲響逐漸模糊了發聲者間的邊界,這便是人感到和自然融合的瞬間。
我擅自把《12》當作是「教授」製作的風鈴,特地把鈴聲收錄進專輯、用作宣傳「配樂」,而且12首曲子中唯獨最後一首不是按照時間排序,似乎也是在提示「風鈴」概念的重要。如同物派強調的,我們和大師的意識在聆聽中發生交會,無為的樂音就像隨意的風,緣分卻造就了感動和省思。
結語
《12》是兼具簡樸和深刻感悟的「日記」精選,在收錄選擇上,坂本龍一用前半段的抽象曲目表示他的晚年思想,然後或許也明白其對大眾而言不易理解,後半段選擇了一般人容易接受的鋼琴曲,用更親近的方式傳遞訊息,並把最初的療傷目的進一步擴大,療癒自己,也療癒活在當前混亂局勢中的人們。
去年12月11日,他透過事前錄製在線上舉辦了「恐怕是最後一次」的演奏會,《12》也可能是他最後一張full album,但無論如何,他都必定會繼續記錄「日記」吧。
後記
此刻本應靜心準備下個月初的研究所考試,卻在用《12》當背景音樂讀書時產生對風鈴的體悟,還覺得不吐不快!哎,只好盡快完成這篇文章,真是累慘了。
對我而言《12》並不是容易談論的作品,不僅因為其抽象的核心概念,也因它承載了一整個人生結語的份量,也難怪被我家老爸調侃「毛頭小子想寫人家生命晚期的作品」,實在戳中了痛點,惟有些感動與發現實在無處宣洩,也生怕它們就此消失,急迫著想將其化作文字。
總之,這是一篇年輕人對坂本龍一作品的考察,以及從其中獲得的生命提示,希望這些淺見能提供各位聆賞時的參考,讓更多人享受大師的作品,也歡迎各位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等考試結束,我打算追思高橋幸宏,為他撰寫一篇樂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