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秘密生活(6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7至9月素華和英敬兩人大約半個月見面一次,一半英敬到台中,另一半素華去台北。

英敬來台中,兩人除了去看電影,也會去台中近郊走走。有一次,對於台灣開發史很有興趣的英敬提議去探訪新社白冷圳。

素華直覺回答說:「白冷圳,我不知道新社有這個地方吔!」雖然是新社人,但沒有聽過及去過,印象中白冷位在去谷關的路上。於是,兩人從台中市騎機車,由大坑上新社中興嶺,這是素華工作第一個月住家裡上班每天騎的路線,一路皆是熟悉景物。

raw-image

接著,兩人按照地圖沿著山路騎,再花超過半小時時間,終於抵達白冷圳。300多公尺長長的大水管,呈U字狀掛在兩山山壁,跨越抽藤坑,非常壯觀。

「這是日本人殖民台灣時期,為培育蔗苗,留下的先進建設。」英敬跟素華解說,會興建白冷圳是因為新社台地位在高處,適合培育蔗苗,但地勢高缺乏水源,而決定從海拔550公尺的白冷取水。

這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碰上山峰溪谷,必須沿途建造隧道、水橋,建造難度遠高於平原水圳,「遇山鑿隧,逢川造橋」,昭和7年(西元1932年) 完工後由台灣總督府直接經營,成為一條官設官營的埤圳,並設立蔗苗養成所,育苗分發至全台灣推廣種植,帶動台灣蔗糖產業興盛。

聽完解說,素華感嘆地跟英敬說:「身為新社人,不知故鄉事,竟讓雲林人帶我來新社的水源地,介紹起源給我聽,真的有點慚愧!我跑文教,以後應該多花一點心思去寫地方文史及鄉土教材的重要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知秋的沙龍
148會員
412內容數
昔記者、今社畜。打打鍵盤,憶過去、聊生活、談工作、品美食、學創作。
知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從小就羨慕同學帶便當,長大工作近30年從沒自己帶過便當,第一次嘗試帶自己手做便當上班。文章描述從小到大與便當的經驗,以及第一次帶自己做的便當上班的感受與想法。
Thumbnail
2025/03/19
從小就羨慕同學帶便當,長大工作近30年從沒自己帶過便當,第一次嘗試帶自己手做便當上班。文章描述從小到大與便當的經驗,以及第一次帶自己做的便當上班的感受與想法。
Thumbnail
2025/03/18
年過五十,肩膀疼痛影響睡眠,就醫診斷為五十肩。分享從初期發炎疼痛,到復健治療,以及尋求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協助,學習鐘擺、爬牆運動,最終擺脫五十肩困擾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18
年過五十,肩膀疼痛影響睡眠,就醫診斷為五十肩。分享從初期發炎疼痛,到復健治療,以及尋求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協助,學習鐘擺、爬牆運動,最終擺脫五十肩困擾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3/17
臺中市公車優勢經驗分享:因車禍事故改搭公車上下班,發現比開車省時、省錢、省力又環保。
Thumbnail
2025/03/17
臺中市公車優勢經驗分享:因車禍事故改搭公車上下班,發現比開車省時、省錢、省力又環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中新社地區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的歷史,以及其在甘蔗種植和灌溉方面的重要性。透過深入的歷史和地理探訪,探索了白冷圳灌溉工事的重要地點,包括水橋、倒虹吸管等設施,提供了具有文化價值的旅遊資訊。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中新社地區的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的歷史,以及其在甘蔗種植和灌溉方面的重要性。透過深入的歷史和地理探訪,探索了白冷圳灌溉工事的重要地點,包括水橋、倒虹吸管等設施,提供了具有文化價值的旅遊資訊。
Thumbnail
1922年,位於屏東北大武山發源的「瓦魯斯溪」下游,與「來社溪」交流處,一項前所未有的「取河床下伏流水」的工程,在台糖株式會社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的設計督工下,前後動員近2萬餘男女進場施工。沒有怪手的時代,以男工挖掘河床,女工頭頂竹簍載土石,等於人肉做的怪手及運輸帶的時代圖。
Thumbnail
1922年,位於屏東北大武山發源的「瓦魯斯溪」下游,與「來社溪」交流處,一項前所未有的「取河床下伏流水」的工程,在台糖株式會社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的設計督工下,前後動員近2萬餘男女進場施工。沒有怪手的時代,以男工挖掘河床,女工頭頂竹簍載土石,等於人肉做的怪手及運輸帶的時代圖。
Thumbnail
身為新社人,不知故鄉事,竟讓雲林人帶我來新社的水源地,介紹起源給我聽,真的有點慚愧!
Thumbnail
身為新社人,不知故鄉事,竟讓雲林人帶我來新社的水源地,介紹起源給我聽,真的有點慚愧!
Thumbnail
地點:善化糖廠、善糖文化園區、深緣及水、善糖文物館 日期:2020/10/18 創建於1904年的百年善化糖廠,區內有善糖文物館、親水公園、百年大樟樹、冰品部、深緣及水善糖文化園區等可供參觀。 原本是台糖員工的宿舍區域,修繕後保留舊建築風貌。
Thumbnail
地點:善化糖廠、善糖文化園區、深緣及水、善糖文物館 日期:2020/10/18 創建於1904年的百年善化糖廠,區內有善糖文物館、親水公園、百年大樟樹、冰品部、深緣及水善糖文化園區等可供參觀。 原本是台糖員工的宿舍區域,修繕後保留舊建築風貌。
Thumbnail
美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承襲傳統客家民風,開墾水稻良田,三面環山擁有阻隔寒風先天條件之外,穿梭於城鎮之間的水圳系統,也使得美濃成為高雄重要糧倉之一。 百年前,美濃平原只有雙溪圳與柚子林圳兩條灌溉水路,大部分地區都是「看天田」,農民只能靠降雨來耕種,演變成單期作物和旱作田,當時的稻作範圍不大,集中在.
Thumbnail
美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承襲傳統客家民風,開墾水稻良田,三面環山擁有阻隔寒風先天條件之外,穿梭於城鎮之間的水圳系統,也使得美濃成為高雄重要糧倉之一。 百年前,美濃平原只有雙溪圳與柚子林圳兩條灌溉水路,大部分地區都是「看天田」,農民只能靠降雨來耕種,演變成單期作物和旱作田,當時的稻作範圍不大,集中在.
Thumbnail
當人對土地的依賴變得更加多元複雜,水圳的定位也因此變得模糊。身為臺灣人,我們有義務去思考自己與大圳的關係。
Thumbnail
當人對土地的依賴變得更加多元複雜,水圳的定位也因此變得模糊。身為臺灣人,我們有義務去思考自己與大圳的關係。
Thumbnail
嘉南大圳蓋好之後,有與大圳直接相關的農民以臺語的諧音謔稱嘉南大圳是「咬人(kā-lâng)大圳」。到底,如此強烈的不滿是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嘉南大圳蓋好之後,有與大圳直接相關的農民以臺語的諧音謔稱嘉南大圳是「咬人(kā-lâng)大圳」。到底,如此強烈的不滿是從何而來呢?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Thumbnail
  我從小到大,總是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台灣在日治時期作為重要的蔗糖生產地區,糖業是多麼發達,是多麼受日本帝國重視,但是那個台灣糖業的榮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歷史課本好像不曾帶我們實際見證一下那個時光。想親眼看看台灣糖業的興衰嗎?那就來走一趟高雄橋頭糖廠吧! 橋頭糖廠訴說著台灣糖業的故事。
Thumbnail
「以前大圳都是用泥土,現在因為有了水庫,就變成水泥啦」阿燈大哥如是說。 6月27日接近中午,來到了六香田。「六香田」前身是農糧小舖,為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的品牌名稱。2015年榮獲了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班長莊正燈更是十大經典好米的冠軍農夫。
Thumbnail
「以前大圳都是用泥土,現在因為有了水庫,就變成水泥啦」阿燈大哥如是說。 6月27日接近中午,來到了六香田。「六香田」前身是農糧小舖,為竹東鎮雜糧產銷班第一班的品牌名稱。2015年榮獲了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班長莊正燈更是十大經典好米的冠軍農夫。
Thumbnail
美濃地區除了瀰濃庄里社真官外,其他庄頭也存在里社真官的信仰,僅存的兩座皆位在美濃最早開發的區域:「九芎林」及「龍肚庄」,目前皆被列為市定古蹟。其中龍肚庄的里社真官伯公據說是保存最完整,未經改建的里社真官。
Thumbnail
美濃地區除了瀰濃庄里社真官外,其他庄頭也存在里社真官的信仰,僅存的兩座皆位在美濃最早開發的區域:「九芎林」及「龍肚庄」,目前皆被列為市定古蹟。其中龍肚庄的里社真官伯公據說是保存最完整,未經改建的里社真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