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位於屏東北大武山發源的「瓦魯斯溪」下游,與「來社溪」交流處,一項前所未有的「取河床下伏流水」的工程,在台糖株式會社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的設計督工下,前後動員近2萬餘男女進場施工。沒有怪手的時代,以男工挖掘河床,女工頭頂竹簍載土石,等於人肉做的怪手及運輸帶的時代圖。
工人的組成來源,包括鄰近的原住民部落,以及平原地帶的平埔族、河洛人。其中,來自「陳阿修社」(今來義鄉丹林村)及「加走庄」(今萬巒鄉佳和、佳佐、新置、新厝等村),300年前由陳阿修社頭目,以入贅方式,招得佳佐庄開基祖陳毓芝為女婿,其二女兒則成為佳佐庄歷史上有名的「嘉禮媽」!
從此之後的200年,這兩個不同族群(排灣族、河洛人)則經常有著愉悅的通婚關係。但到了1920年代,因原住民部落對於日人沒收其獵槍的「理番政策」高度不滿,發動了抵抗戰爭,包括「太魯閣事件」、「南蕃事件」,此導致日人開始運用清領時期「土牛界」制度,設置「隘線」,而致1930年代爆發霧社事件之後,更在隘線上架設高壓電,阻止原住民下山貿易。
當然,來義的排灣族原住民為保護其傳統文化不致滅絕,因此選擇與日本政府合作,而成為模範部落。當然也可以參與日人的工程勞動。唯一不被允許的行為,就是--原漢通婚!
而這對200年來互動頻繁的「陳阿修社」及「加走庄」,則成為夢魘。因為他們之間早已由愛情形成了親情,然後在不斷的愛情,成為下一場親情。這並非愛情的力量所牽動,而是為維護300年前那場自由戀愛所帶來的地表上族群政治變動,所產生的「共同利益」,即水租。坐擁來社溪水權,得以向萬巒客家庄、潮州河洛庄、南州河洛庄、崁頂河洛庄,收取龐大的水租粟(小米)。
但是,日人為解決潮州長年水患的困擾,決定引進代水泥工程,運用堤防截斷來社溪向潮州、萬巒、南州的分散河道,使來社溪從此單一匯入林仔邊溪,這等於截斷了「陳阿修社」及「加走庄」的共同祖產利益!但因為日本以強勢軍事統治,沒人敢哼一句。
爾後進行「二峰圳」取河床下伏流水工程時,均為有力氣的青少年男女在參與勞動,幾個月的相處,戀情紛紛在河床上展開,四處均情歌對唱。
但因工程必須趕在汛期前完工,因此只有10個月,但這麼短的時間,卻隊其中一對男女,成為永恆的悲戀。那就是陳阿修社的少女,以及佳佐庄的少男,以歌傳情而深刻相戀,卻因原漢禁止通婚,只好含淚以歌告別,吟唱出被埋藏在部落裡的,幾乎被遺忘「訣別情歌」!
今排灣古謠音樂家--少妮瑤.多分勒分,為此經田野調查尋出的歌詞,刻意以「東洋歌」為曲底,重新創作的「二峰圳情歌」。當然,非為當時所唱之曲調,但卻強烈暗示日人統治下,無法圓夢的跨族愛情。
此首創作曲,從未公佈於世,但將在4-5月由臺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所辦理的「說故事之旅」系列場次中(如下方連結),其中3場「愛戀大武山之間」故事主題,5則原住民愛情故事中的一則中,做為該則故事「二峰圳情歌」的結尾曲。
配合該主題,將設計為日間走讀,以及夜間「說故事音樂之夜」活動,日間,將走訪故事中的潮州、佳佐庄及陳阿修社(丹林部落)的故事現場;夜間的「說故事音樂之夜」,則分別於屏東市日式空軍宿舍群中的「永勝5號」(名作家張曉嵐的舊居)、潮州沐雨鐘林民宿(森林中的湖畔小屋)以及丹林部落森林公園,三種地點版本舉辦。每個地點,均有其不同知風味及感受。
從4月下旬起辦,每團僅收25-30名,費用不含住宿、交通。
其中屏東市永勝五號為室內場,在日式家屋內聆聽音樂與故事的對話或共曲。僅單場不搭配日間遊程。外地朋友建議可住宿屏東市各飯店旅宿,更歡迎高屏地區朋友報名參與。
未來,這場「愛戀大武山之間」,將製作為「有聲故事書」專輯,預計明年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