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間──作品陳列與規劃 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品陳列是影響展示空間之品質,參閱章程第17條「參展者對其作品之陳列位置,或搭配位置等事,宜不得提出異議。」明訂評選後脫穎而出的作品,交由主辦單位進行布展作業,此是最重要的環節,對參展者有更大範圍的宣傳推廣,是建構參展者與參觀者之橋樑,增進彼此鑒賞與交流。
檢視「歷回台、府展之展出件數與地點」(表7);「台展」方面:第7回(1933)153件最多,第5回(1931)96件最少,差距57件;東洋畫部第7回(1933)65件最多,第2回(1928)33件最少;西洋畫部第4回(1930)95件最多,第5回(1931)58件最少。「府展」方面:第5回(1942)134件最多,第4回(1941)115件最少,差距19件;東洋畫部第6回(1943)44件最多,第1回(1938)35件最少;西洋畫部第5回(1942)94件最多,第3.4回(1940.1941)75件最少。兩畫部比較總件數,計台展10回共1,268件(東469件,西799件);計府展6回共743件(東241件,西502件),每回平均展出約120餘件(東約40餘件,西約80餘件)。
統計顯示西洋畫展出件數較東洋畫多,甚達到倍數以上;究其原因,可能東洋畫多為大幅畫作,而減少入選數量,雖歷回台、府展畫冊皆未標明尺寸,但依據學者蕭瓊瑞(2010:188-209)〈台府展作品現存狀況調查〉,現存作品尺寸統計,東洋畫部5-6尺(150-180cm)居多,其次為6尺以上;相反西洋畫部50號(116.5-91cm)較多,其次為50號以下。
在作品題材與風格:東洋畫部:根據李進發(1993:280)於《日據時代台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文中統計:「花鳥居多、風景、人物次之。」同松林桂月曾擔任第2、3、8回(1928、1929、1934)「台展」及第2回(1939)「府展」審查員說道:「整體以取材自花鳥最多,人物次之,少數動物。」[1]在風格上多偏重單純的實景描繪,如「台展」第5回(1931)一記者[2]、鷗亭生[3];第6回(1932)「台展」一記者[4];第8回(1934)松林桂月(審查員)[5];第10回(1936)評論[6]等,皆提及作品過度講求技巧、細密複雜構圖與濃厚色調等。
西洋畫部:據南薰造擔任第4回(1930)「台展」審查員,及藤島武二擔任第8回(1934)審查員皆認為:「風景最多,靜物次之,人物最少。」[7]在風格上則呈現多樣化發展,如首回(1927)台展評論家區分為「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學術派」及「寫實派」。[8]及第7回(1933)評論家永山生將分為「審查員派」、「美術學校派」、「歸朝派」、「免審查派」及「幸運派(或稱夏季講習會派)」[9]
據上述,歷回官展陳列件數約百餘件上下,西洋畫數量較東洋畫多,但東洋畫尺寸較西洋畫大,西洋畫風呈現豐富多元,東洋畫風則單純細密;檢視16回官展均借用社教機構會場,在布展事務上,無前例可尋,必需自行摸索、累積經驗、或參考其它案例來執行,以下回溯當年媒體報導、評論者對於空間之觀察、及現場圖片做為探討。

參考書目
蕭瓊瑞,2010。〈台府展作品現存狀況調查〉,《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及論文集》,頁:188-209。台北,勤宣文教基金會。
李進發,1993。《日據時代台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頁:217;280;463-464。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資料來源
[1]《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驚訝於一般技巧的進步/鄉土取材的作品居多/東洋畫松林審查主任〉。《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25日第7版。〈特選之變種/初次入選之女流與遺作〉。
[2]《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5日夕刊第4版。一記者〈第5囘臺展我觀(上)〉;1931年10月26日第4版。一記者〈第5囘臺展我觀(下)〉
[3]《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6日第3版。歐亭生〈投向臺展洋畫部的炸彈—評小澤審查員的作品〉;1931年10月31日第4版。鷗亭生〈臺展評/物足らぬ東洋書の諸作/頭の出來た作家が少い【1】(臺展評/無法令人滿意的東洋畫作品/少有用心思考的畫家【1】)〉。
[4]《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25日夕刊第4版。一記者〈臺展會場之一瞥(上)〉。1932年10月25日第8版。一記者〈臺展會場之一瞥(下)〉。
[5]《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驚訝於一般技巧的進步/鄉土取材的作品居多/東洋畫松林審查主任〉。
[6]《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22日第12版。〈臺展東洋畫/拉雜談〉。《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25-日第6版。〈臺展第10回評論/漫步觀西洋畫〉。《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1月4日第3版。〈パイプを口にして/臺展無馱話〉。
[7]《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10月21日第4版。〈變化甚乏/望更充實內容/西洋畫南委員談〉。及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風景、靜物居多/地方色彩濃厚/精選不刺眼/西洋畫藤島審查主任〉。
[8]《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8日第5版。某美術家談話〈臺展を見て〉。
[9]《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日第2版。永山生〈本年的臺展/西畫類具書生氣令人矚目的四大派〉。1933年11月3日第2版。永山生〈本年的臺展/美校派及歸朝派/未見優秀作品〉。
avatar-img
1會員
26內容數
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帶領著台灣邁入現代化,其中西方美術展覽會的引進,帶動畫會、畫展的成立,奠基滋長,是重要的里程碑。特別的是行政官方以西方的經營思維,結合社會資源、政商界及藝文人士,將展覽會提升為社交、休憩、教育之文化場域,吸引各階層民眾的參與,開拓台灣社會對藝術欣賞之風氣,是戰前美術行政研究中不可欠缺的一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it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官方在籌辦徵件時,即顧慮到展出之視覺性,如章程第16條:「參選作品中,東洋畫必須固定裝框,並加上適當的裝幀。西洋畫則限定為有邊飾之裝潢。」也在第1回(1927)徵件時宣導:「為使參觀者在欣賞時有整體感,才規定展出作品的統一裝幀樣式……從畫家看來,掛畫若沒掛置於壁龕,作品亦會相形見絀而無
徵件內容是涉及展覽制度之公平性,依據章程第2章第11條:「參展作品為『東洋畫』與『西洋畫』兩部。」第2回(1928)增訂第13條:「參展人應居住於台灣或與台灣有關係之人士。」第14條:「參展作品1人3件為限,須1年內完成之作品。」「府展」時放寬1人各部3件以內,2年內完成之作品
據1927年《台灣日日新報》〈台灣美術展覽會號/台灣美術展が生れ出る迄の經緯〉[1]之報導,論及台展自發起歷經1年多的協調,原由4月暑假改為10月秋季,決定開辦後,5月至10月籌劃期間之行政運作;其中幹事為主要執行者,廣納各州教育科及庶務課長等,成為推動網絡
行政組織是關係展覽運作之效能,從官展章程的幹部設置第1章第2條:「會長1人、副會長1人、評議委員若干人、審查委員長1人、審查委員若干人、幹事若干人、秘書若干人;會長由台灣教育會會長、副會長由台灣教育會副會長擔任,而其他幹部則由會長聘任之。審查委員長、審查委員即每年聘任之。」
回顧台灣,在清領時期並無西方美術概念,直至1895年受到日本殖民後,開始接受教育體制下之美術學科,在經歷三十多年的經營,投身美術者日漸增多,已凝聚出一股新勢力, 且受到日本於1922年創辦「朝鮮美術展覽會」之影響,台灣當政者在社會輿論及藝術界的迫切下,鼓吹了官辦美展的舉辦。
官方在籌辦徵件時,即顧慮到展出之視覺性,如章程第16條:「參選作品中,東洋畫必須固定裝框,並加上適當的裝幀。西洋畫則限定為有邊飾之裝潢。」也在第1回(1927)徵件時宣導:「為使參觀者在欣賞時有整體感,才規定展出作品的統一裝幀樣式……從畫家看來,掛畫若沒掛置於壁龕,作品亦會相形見絀而無
徵件內容是涉及展覽制度之公平性,依據章程第2章第11條:「參展作品為『東洋畫』與『西洋畫』兩部。」第2回(1928)增訂第13條:「參展人應居住於台灣或與台灣有關係之人士。」第14條:「參展作品1人3件為限,須1年內完成之作品。」「府展」時放寬1人各部3件以內,2年內完成之作品
據1927年《台灣日日新報》〈台灣美術展覽會號/台灣美術展が生れ出る迄の經緯〉[1]之報導,論及台展自發起歷經1年多的協調,原由4月暑假改為10月秋季,決定開辦後,5月至10月籌劃期間之行政運作;其中幹事為主要執行者,廣納各州教育科及庶務課長等,成為推動網絡
行政組織是關係展覽運作之效能,從官展章程的幹部設置第1章第2條:「會長1人、副會長1人、評議委員若干人、審查委員長1人、審查委員若干人、幹事若干人、秘書若干人;會長由台灣教育會會長、副會長由台灣教育會副會長擔任,而其他幹部則由會長聘任之。審查委員長、審查委員即每年聘任之。」
回顧台灣,在清領時期並無西方美術概念,直至1895年受到日本殖民後,開始接受教育體制下之美術學科,在經歷三十多年的經營,投身美術者日漸增多,已凝聚出一股新勢力, 且受到日本於1922年創辦「朝鮮美術展覽會」之影響,台灣當政者在社會輿論及藝術界的迫切下,鼓吹了官辦美展的舉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2024年2月,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2024藝象萬千展」,展出臺灣18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家江心靜個人成長和藝術探索的回顧,也是對臺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肯定。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市場來源中,除了藝術品經紀是一個很市場來源、藝術雜誌也是一個很大市場來源。南畫廊(英文名稱:NAN)出版台灣畫雙月刊,至今超過三十年以上。記錄西元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在地西畫創作的故事,這些源自台灣在地人文精神的藝術品,具有台灣畫派l的基因。 南畫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書畫五虎將聯展・風華五璧】 以「台灣書畫五虎將」為名,陳克謙、陳衛曾、吳彩光、王愷、洪啟義五位年逾八十的藝術家聯合展出。 書畫界大老們的聯展,無論是書法,還是人物、花鳥等,充滿生命力與情感淬鍊,堪稱書畫界盛事,更深具時代意義。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今天我跟朋友去歷史博物館看展覽,結果發現展覽已經結束了。我們很失望,只好懊惱地往回走。走著走著,我們經過了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心想,既然歷史博物館看不成了,就來這裡看看吧。 我們原本以為這裡只展出一些常見的文創藝術作品,所以沒有抱太大期望。沒想到,這裡竟然是一個特展,主題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2024年2月,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2024藝象萬千展」,展出臺灣18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家江心靜個人成長和藝術探索的回顧,也是對臺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肯定。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從西元二十世紀初期開始發展至今、經過國際經驗洗禮,台灣藝術產業更有機會和條件走向豐富多元的發展。藝術機構更是不再侷限於博物館內。藝廊對於台灣本土藝術市場帶來 秩序化與透明化的效果,對快速成長的產業具有規範與引導的力 量,這篇來介紹一家整合藝文單位展覽與畫廊之藝術收藏與欣賞資訊的紅野畫廊
Thumbnail
​ 台灣藝術市場來源中,除了藝術品經紀是一個很市場來源、藝術雜誌也是一個很大市場來源。南畫廊(英文名稱:NAN)出版台灣畫雙月刊,至今超過三十年以上。記錄西元二十世紀以來台灣在地西畫創作的故事,這些源自台灣在地人文精神的藝術品,具有台灣畫派l的基因。 南畫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