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陳列是影響展示空間之品質,參閱章程第17條「參展者對其作品之陳列位置,或搭配位置等事,宜不得提出異議。」明訂評選後脫穎而出的作品,交由主辦單位進行布展作業,此是最重要的環節,對參展者有更大範圍的宣傳推廣,是建構參展者與參觀者之橋樑,增進彼此鑒賞與交流。
檢視「歷回台、府展之展出件數與地點」(表7);「台展」方面:第7回(1933)153件最多,第5回(1931)96件最少,差距57件;東洋畫部第7回(1933)65件最多,第2回(1928)33件最少;西洋畫部第4回(1930)95件最多,第5回(1931)58件最少。「府展」方面:第5回(1942)134件最多,第4回(1941)115件最少,差距19件;東洋畫部第6回(1943)44件最多,第1回(1938)35件最少;西洋畫部第5回(1942)94件最多,第3.4回(1940.1941)75件最少。兩畫部比較總件數,計台展10回共1,268件(東469件,西799件);計府展6回共743件(東241件,西502件),每回平均展出約120餘件(東約40餘件,西約80餘件)。
統計顯示西洋畫展出件數較東洋畫多,甚達到倍數以上;究其原因,可能東洋畫多為大幅畫作,而減少入選數量,雖歷回台、府展畫冊皆未標明尺寸,但依據學者蕭瓊瑞(2010:188-209)〈台府展作品現存狀況調查〉,現存作品尺寸統計,東洋畫部5-6尺(150-180cm)居多,其次為6尺以上;相反西洋畫部50號(116.5-91cm)較多,其次為50號以下。
在作品題材與風格:東洋畫部:根據李進發(1993:280)於《日據時代台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文中統計:「花鳥居多、風景、人物次之。」同松林桂月曾擔任第2、3、8回(1928、1929、1934)「台展」及第2回(1939)「府展」審查員說道:「整體以取材自花鳥最多,人物次之,少數動物。」
[1]在風格上多偏重單純的實景描繪,如「台展」第5回(1931)一記者
[2]、鷗亭生
[3];第6回(1932)「台展」一記者
[4];第8回(1934)松林桂月(審查員)
[5];第10回(1936)評論
[6]等,皆提及作品過度講求技巧、細密複雜構圖與濃厚色調等。
西洋畫部:據南薰造擔任第4回(1930)「台展」審查員,及藤島武二擔任第8回(1934)審查員皆認為:「風景最多,靜物次之,人物最少。」
[7]在風格上則呈現多樣化發展,如首回(1927)台展評論家區分為「印象派」、「後期印象派」、「學術派」及「寫實派」。
[8]及第7回(1933)評論家永山生將分為「審查員派」、「美術學校派」、「歸朝派」、「免審查派」及「幸運派(或稱夏季講習會派)」
[9]。
據上述,歷回官展陳列件數約百餘件上下,西洋畫數量較東洋畫多,但東洋畫尺寸較西洋畫大,西洋畫風呈現豐富多元,東洋畫風則單純細密;檢視16回官展均借用社教機構會場,在布展事務上,無前例可尋,必需自行摸索、累積經驗、或參考其它案例來執行,以下回溯當年媒體報導、評論者對於空間之觀察、及現場圖片做為探討。
參考書目
蕭瓊瑞,2010。〈台府展作品現存狀況調查〉,《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及論文集》,頁:188-209。台北,勤宣文教基金會。
李進發,1993。《日據時代台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頁:217;280;463-464。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資料來源
[1]《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驚訝於一般技巧的進步/鄉土取材的作品居多/東洋畫松林審查主任〉。《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25日第7版。〈特選之變種/初次入選之女流與遺作〉。
[2]《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5日夕刊第4版。一記者〈第5囘臺展我觀(上)〉;1931年10月26日第4版。一記者〈第5囘臺展我觀(下)〉
[3]《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6日第3版。歐亭生〈投向臺展洋畫部的炸彈—評小澤審查員的作品〉;1931年10月31日第4版。鷗亭生〈臺展評/物足らぬ東洋書の諸作/頭の出來た作家が少い【1】(臺展評/無法令人滿意的東洋畫作品/少有用心思考的畫家【1】)〉。
[4]《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0月25日夕刊第4版。一記者〈臺展會場之一瞥(上)〉。1932年10月25日第8版。一記者〈臺展會場之一瞥(下)〉。
[5]《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驚訝於一般技巧的進步/鄉土取材的作品居多/東洋畫松林審查主任〉。
[6]《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22日第12版。〈臺展東洋畫/拉雜談〉。《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25-日第6版。〈臺展第10回評論/漫步觀西洋畫〉。《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1月4日第3版。〈パイプを口にして/臺展無馱話〉。
[7]《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10月21日第4版。〈變化甚乏/望更充實內容/西洋畫南委員談〉。及1934年10月23日夕刊第2版。〈風景、靜物居多/地方色彩濃厚/精選不刺眼/西洋畫藤島審查主任〉。
[8]《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8日第5版。某美術家談話〈臺展を見て〉。
[9]《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日第2版。永山生〈本年的臺展/西畫類具書生氣令人矚目的四大派〉。1933年11月3日第2版。永山生〈本年的臺展/美校派及歸朝派/未見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