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日麗》成長無法撫平的童年曬痕

影評|《日麗》成長無法撫平的童年曬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左)女兒蘇菲(右)父親卡倫

(左)女兒蘇菲(右)父親卡倫

曝曬在陽光底下的人,會享受此刻的日光照耀,還是會一點一點的被太陽灼傷?《日麗》描述看似歡樂的土耳其度假之旅,其實披著令人窒息的外殼,鏡頭裡的幽微情緒就像畫筆,為這對年輕父女的回憶渲染了複雜的漸層。

.

11歲的女兒蘇菲,千里迢迢從英國來到土耳其,和接近30歲的年輕父親卡倫,一起品嚐夏日的愜意生活。蘇菲拿起DV紀錄難得與老爸的相處時光,畫面充滿療癒和童趣,有時輝跟隨蘇菲的好奇心一起飛到遙遠的天空,有時卻被父親的沈默拉回到不確定的暗室裡。

.

在度假期間,卡倫很努力地想扮演一個稱職的父親,他帶著蘇菲到海邊玩水、一起吃大餐、一起談天說地,盡情地享受專屬於父女倆的生活。但心思細膩的蘇菲,總是會察覺到卡倫的疲憊,那種一瞬間從眼神透露出來的悲傷,以及刻意壓抑的真實情緒。蘇菲對於父親內心的憂愁充滿了疑問,然而卡倫並不打算與她分享,他只想好好保護女兒,讓她做個快樂的小孩。

.

卡倫喜歡幫蘇菲塗抹防曬油,那是他可以向蘇菲好好表達關心的時刻;然而有時候蘇菲會覺得幫她塗抹防曬油的那雙手好陌生,雖然時時刻刻地關心她的安危、守護她的童年,但她一直不清楚這雙手背後想隱藏的恐懼是什麼。

.

這時,度假村來了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蘇菲不知不覺被這些充滿活力的大朋友們給吸引,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充滿好奇心的蘇菲躲在廁所偷聽那些男孩親吻女孩的故事,並觀察手架在女性肩膀上的男性,好想知道這些感覺是什麼,還有須多待探索的體驗迎接著他們,包含性與愛。蘇菲也觀察到,身邊的父親似乎缺少了這份能量,這讓蘇菲感到矛盾,她好想掙脫爸爸的手去感受成長的悸動,但她總覺得自己也該好好陪伴爸爸。

.

這些片段的、破碎的影像,就這樣被永久的保存在蘇菲的手持攝影機裡,一直到結尾,導演仍留下許多未解開的謎團,讓觀眾自行解讀。我們彷彿可以透過蘇菲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小時候常常對大人的複雜思緒感到不解,直到長大才漸漸明白那些煩惱,甚至同理父母以前必須承受的憂鬱以及無力感。

.

我認為習慣有解答的劇情、或是必須靠起承轉合才能進入觀影情緒的朋友,可能比較難接受這部電影平淡的敘事剪接,就如同我在第一次觀影的時候,就因為找不到與自身的連結,反而覺得導演有點自溺。但是我得承認這部電影就是有某部分,可以在不斷腦補的過程中,神奇地對應到生命的重要片段,令人回味無窮。結論是《日麗》是一部極度私人的電影,畢竟也是導演的自傳,觀看它的心得必須取決於你想讓它長成什麼樣子,這些往往得對照自身的童年和家庭,所以我決定不擅自對它評分,因為它值得每個人心目中專屬於自己的價值。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未來還會分享podcast內容探討影評本質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avatar-img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23會員
79內容數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4/5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4/5爸爸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4/5黑箱日記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4/5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4/5爸爸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4/5黑箱日記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