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日麗》成長無法撫平的童年曬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左)女兒蘇菲(右)父親卡倫
曝曬在陽光底下的人,會享受此刻的日光照耀,還是會一點一點的被太陽灼傷?《日麗》描述看似歡樂的土耳其度假之旅,其實披著令人窒息的外殼,鏡頭裡的幽微情緒就像畫筆,為這對年輕父女的回憶渲染了複雜的漸層。
.
11歲的女兒蘇菲,千里迢迢從英國來到土耳其,和接近30歲的年輕父親卡倫,一起品嚐夏日的愜意生活。蘇菲拿起DV紀錄難得與老爸的相處時光,畫面充滿療癒和童趣,有時輝跟隨蘇菲的好奇心一起飛到遙遠的天空,有時卻被父親的沈默拉回到不確定的暗室裡。
.
在度假期間,卡倫很努力地想扮演一個稱職的父親,他帶著蘇菲到海邊玩水、一起吃大餐、一起談天說地,盡情地享受專屬於父女倆的生活。但心思細膩的蘇菲,總是會察覺到卡倫的疲憊,那種一瞬間從眼神透露出來的悲傷,以及刻意壓抑的真實情緒。蘇菲對於父親內心的憂愁充滿了疑問,然而卡倫並不打算與她分享,他只想好好保護女兒,讓她做個快樂的小孩。
.
卡倫喜歡幫蘇菲塗抹防曬油,那是他可以向蘇菲好好表達關心的時刻;然而有時候蘇菲會覺得幫她塗抹防曬油的那雙手好陌生,雖然時時刻刻地關心她的安危、守護她的童年,但她一直不清楚這雙手背後想隱藏的恐懼是什麼。
.
這時,度假村來了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蘇菲不知不覺被這些充滿活力的大朋友們給吸引,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充滿好奇心的蘇菲躲在廁所偷聽那些男孩親吻女孩的故事,並觀察手架在女性肩膀上的男性,好想知道這些感覺是什麼,還有須多待探索的體驗迎接著他們,包含性與愛。蘇菲也觀察到,身邊的父親似乎缺少了這份能量,這讓蘇菲感到矛盾,她好想掙脫爸爸的手去感受成長的悸動,但她總覺得自己也該好好陪伴爸爸。
.
這些片段的、破碎的影像,就這樣被永久的保存在蘇菲的手持攝影機裡,一直到結尾,導演仍留下許多未解開的謎團,讓觀眾自行解讀。我們彷彿可以透過蘇菲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小時候常常對大人的複雜思緒感到不解,直到長大才漸漸明白那些煩惱,甚至同理父母以前必須承受的憂鬱以及無力感。
.
我認為習慣有解答的劇情、或是必須靠起承轉合才能進入觀影情緒的朋友,可能比較難接受這部電影平淡的敘事剪接,就如同我在第一次觀影的時候,就因為找不到與自身的連結,反而覺得導演有點自溺。但是我得承認這部電影就是有某部分,可以在不斷腦補的過程中,神奇地對應到生命的重要片段,令人回味無窮。結論是《日麗》是一部極度私人的電影,畢竟也是導演的自傳,觀看它的心得必須取決於你想讓它長成什麼樣子,這些往往得對照自身的童年和家庭,所以我決定不擅自對它評分,因為它值得每個人心目中專屬於自己的價值。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未來還會分享podcast內容探討影評本質
歡迎追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坎城影展常勝軍克里斯汀穆基重返大螢幕,這次帶來《R.M.N.》頗析歐洲社會現況,R.M.N.又為羅馬尼亞語「核磁共振顯影」的縮寫,彷彿在隱喻現代的矛盾與分歧,就如同核磁共振底下萎縮的大腦,被病毒般的仇恨慢慢佔據、腐蝕及潰爛。 . 為了養家活口,男主角馬提亞遠赴德國工作,明明是移工卻被視為「可惡的吉普
在欣賞《龍與雀斑公主》的時候,我的腦中時不時就會浮現航海王劇場版的紅髮歌姬,兩者同樣以親情作催化劑,將傷口轉化爲歌唱的弦律,然而前者對情感的刻畫更加細膩,也更加打動我。儘管虛擬世界的設定破綻百出,然而細田守對人物的觀察依舊縝密,觀眾總能從他的故事帶入自己的經驗,重新獲得力量。
交響樂可謂古典樂的藝術殿堂,能夠登到這個舞台的指揮家,都必定名留青史。假如要擠到這樣的頂端,除了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出乎意料的是,還得越過「性別」設下的藩籬。 . 人們一想到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腦海都會浮現出男性的身影,要闖進費時千年打造出來的「男人的天下」,似乎有許多限制。在《首席女指揮:瑪琳艾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
當恐同直男遇上Gay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運用了輕鬆有趣的情節,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精彩的故事。 . 喜劇電影一直都是不太好處理的題材,幽默和低級往往只有一線之隔,還必須要倚靠標籤才可以獲得共感,所以在角色的描寫上很容易被刻板印象牽制。然而,我很喜歡本片的編排和演員的功力,
一堂市政府舉辦的電影研習課程,讓8位不同背景的女性有機會齊聚一堂,拍攝屬於她們自己的作品。每個人來自不同年齡、階級、信仰及文化背景,讓這堂輕鬆的課程變得如履薄冰,同時也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 《她和她們的電影課》原片名為《Cinema Sabaya》,是為數不多由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一起創作的電影,
坎城影展常勝軍克里斯汀穆基重返大螢幕,這次帶來《R.M.N.》頗析歐洲社會現況,R.M.N.又為羅馬尼亞語「核磁共振顯影」的縮寫,彷彿在隱喻現代的矛盾與分歧,就如同核磁共振底下萎縮的大腦,被病毒般的仇恨慢慢佔據、腐蝕及潰爛。 . 為了養家活口,男主角馬提亞遠赴德國工作,明明是移工卻被視為「可惡的吉普
在欣賞《龍與雀斑公主》的時候,我的腦中時不時就會浮現航海王劇場版的紅髮歌姬,兩者同樣以親情作催化劑,將傷口轉化爲歌唱的弦律,然而前者對情感的刻畫更加細膩,也更加打動我。儘管虛擬世界的設定破綻百出,然而細田守對人物的觀察依舊縝密,觀眾總能從他的故事帶入自己的經驗,重新獲得力量。
交響樂可謂古典樂的藝術殿堂,能夠登到這個舞台的指揮家,都必定名留青史。假如要擠到這樣的頂端,除了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出乎意料的是,還得越過「性別」設下的藩籬。 . 人們一想到交響樂團首席指揮,腦海都會浮現出男性的身影,要闖進費時千年打造出來的「男人的天下」,似乎有許多限制。在《首席女指揮:瑪琳艾
《巴比倫》描繪的電影產業,就如開頭呈現的——穿著一身華麗衣裳的大象,聲勢浩大地闖進電影的殿堂,創造吸睛的效果,腳底下卻踩著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屍體。這些犧牲者不是在片場被道具刺死,就是被不穩定的背板壓死,就算技術再怎麼進步,還是有可能在機房裡被熱死。儘管面臨各種無法控制的死亡威脅,然而現場仍可以看見導演
當恐同直男遇上Gay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運用了輕鬆有趣的情節,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精彩的故事。 . 喜劇電影一直都是不太好處理的題材,幽默和低級往往只有一線之隔,還必須要倚靠標籤才可以獲得共感,所以在角色的描寫上很容易被刻板印象牽制。然而,我很喜歡本片的編排和演員的功力,
一堂市政府舉辦的電影研習課程,讓8位不同背景的女性有機會齊聚一堂,拍攝屬於她們自己的作品。每個人來自不同年齡、階級、信仰及文化背景,讓這堂輕鬆的課程變得如履薄冰,同時也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 《她和她們的電影課》原片名為《Cinema Sabaya》,是為數不多由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一起創作的電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電影已經一年多了,至今仍會在生活的某個轉身之後浮現「日麗」的片段,有時是陽光下波光粼粼粼泳池河畔的女孩好奇探索世界,有時是中年男子在黑暗中躺在價值不菲的地毯上獨自憂傷。 #我與父親的日常 那天,忘了什麼契機,走入電影院看日麗,加上我只有五個觀眾,冷氣開的很強讓沒帶外套的我直打哆嗦,以至於
Thumbnail
電影《日麗》透過成年蘇菲的視角,拼湊出童年時期未能捕捉的憂愁。影片透過四段交錯的時間線,描繪父親卡倫幽微的落寞,也觸及蘇菲成長過程的少女心思。電影裡親密卻疏離的氛圍,完美體現記憶的質感,讓回憶不僅是懷念,更是反思的起點。
爸爸開著車倚著山邊走。 往窗邊望去太陽初升,陽光層層的披在山巒上,漸漸地遠處如水墨的山巒逐漸交織於陽光之中,如金黃的霧氣,朦朧中帶著朝氣。埃及神話中,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便是一個生命的歷程,而早晨的太陽也就顯得小了些、亮了些,也更年輕些,就像初生嬰兒般熱情。 趁著暑假爸爸媽媽決定帶著我來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Sasha Alex Sloan的《Older》這首歌,歌詞講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視父母為英雄,到長大後逐漸明白,原來父母也只是個凡人。這部被導演諾蘭和編劇小光都推薦的電影《日麗》,喜歡日常、親情戲的朋友,不妨找時間上串流觀賞。
Thumbnail
大概是下午兩點的時刻,女人與她神秘的儀式不禁使我猜想她的身世,她在海邊所等待,或是期盼的,是纏綿悱惻的愛人?早夭的孩子?還是一個不可告人的懺悔?
Thumbnail
索琳(安·海瑟薇 飾演)計畫獨自露營慶祝40歲生日。 前夫丹尼爾(里德·史考特 飾演)答應照顧兩人17歲的女兒伊滋(艾拉·魯賓 飾演)。 為討女兒歡心,丹尼爾買了偶像樂團「八月之月」見面簽名會門票, 讓伊滋和兩位好友去科切拉音樂節。 索琳送女兒去了丹尼爾家,隔天丹尼爾打電話告訴索琳, 臨時
有一個畫面我總是記得,或者是有一種感覺我總是記得,脖子後方曬傷的皮屑脫落,與至今我仍就無法理解的父親的內心。 幼時的我,記憶裡的週末,我總是和父親與姊姊一起。當時我們住在靠海的縣市。天氣好時,父親一早就會帶我們到海邊去。 但我不記得我們有任何的沙堡,沙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親遠遠地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完電影已經一年多了,至今仍會在生活的某個轉身之後浮現「日麗」的片段,有時是陽光下波光粼粼粼泳池河畔的女孩好奇探索世界,有時是中年男子在黑暗中躺在價值不菲的地毯上獨自憂傷。 #我與父親的日常 那天,忘了什麼契機,走入電影院看日麗,加上我只有五個觀眾,冷氣開的很強讓沒帶外套的我直打哆嗦,以至於
Thumbnail
電影《日麗》透過成年蘇菲的視角,拼湊出童年時期未能捕捉的憂愁。影片透過四段交錯的時間線,描繪父親卡倫幽微的落寞,也觸及蘇菲成長過程的少女心思。電影裡親密卻疏離的氛圍,完美體現記憶的質感,讓回憶不僅是懷念,更是反思的起點。
爸爸開著車倚著山邊走。 往窗邊望去太陽初升,陽光層層的披在山巒上,漸漸地遠處如水墨的山巒逐漸交織於陽光之中,如金黃的霧氣,朦朧中帶著朝氣。埃及神話中,太陽的升起和落下便是一個生命的歷程,而早晨的太陽也就顯得小了些、亮了些,也更年輕些,就像初生嬰兒般熱情。 趁著暑假爸爸媽媽決定帶著我來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這部片讓我聯想到Sasha Alex Sloan的《Older》這首歌,歌詞講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視父母為英雄,到長大後逐漸明白,原來父母也只是個凡人。這部被導演諾蘭和編劇小光都推薦的電影《日麗》,喜歡日常、親情戲的朋友,不妨找時間上串流觀賞。
Thumbnail
大概是下午兩點的時刻,女人與她神秘的儀式不禁使我猜想她的身世,她在海邊所等待,或是期盼的,是纏綿悱惻的愛人?早夭的孩子?還是一個不可告人的懺悔?
Thumbnail
索琳(安·海瑟薇 飾演)計畫獨自露營慶祝40歲生日。 前夫丹尼爾(里德·史考特 飾演)答應照顧兩人17歲的女兒伊滋(艾拉·魯賓 飾演)。 為討女兒歡心,丹尼爾買了偶像樂團「八月之月」見面簽名會門票, 讓伊滋和兩位好友去科切拉音樂節。 索琳送女兒去了丹尼爾家,隔天丹尼爾打電話告訴索琳, 臨時
有一個畫面我總是記得,或者是有一種感覺我總是記得,脖子後方曬傷的皮屑脫落,與至今我仍就無法理解的父親的內心。 幼時的我,記憶裡的週末,我總是和父親與姊姊一起。當時我們住在靠海的縣市。天氣好時,父親一早就會帶我們到海邊去。 但我不記得我們有任何的沙堡,沙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親遠遠地
Thumbnail
「父親用最天真的幻想,帶領小孩走過最殘忍的世界。」   雖然這是一部迄今二十七年的電影,但我仍然不知該以何種評論述說這部片,我看的時候是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它以一種遊戲人間的方式暗示我們身處的世界可能是殘酷的、黑暗的,但是陰暗之處仍有光明,電影中的小男孩被父親一路保護,這讓我想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