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動創新,先從建立共同語言開始

要推動創新,先從建立共同語言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什麼叫創新?跟創意有什麼不同?”在講授創意與創新相關課程時,作者會在一開始時,詢問大家這個問題,而且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總結一下大家的答案,大致有三個比較常提到的說法。有人說創新是形容詞,如,哇!這真是個很創新的鋼結構設計,這時「創新」指的是新奇、特別;有人說創新是動詞,如,我們要創新現有商業模式,這時創新指的是有大幅改變或者是破壞的意思;也有人說創新是名詞,如,我們把鈦合金等難以焊接、沖壓成型的管件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加以優化就是創新,這時創新指的是新穎的產品與技術。可想而知大家對於創新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更不用說,大家對於創意的看法,亦是非常多元的。

建立共同語言,提升溝通效率

請試著想想,若公司要推動創新,而同仁們對創新的詮釋卻有不同見解時,企業該如何推動創新?若大家對創新沒有共識,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樣子企業在推動創新過程中,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跟問題,而導致事倍功半。若有共同語言,當主管談到創新時,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樣就可以提升溝通效率。

企業內三種常見的共同語言

一般而言,企業內常見的共同語言有以下三種:

  1. 企業所屬行業內的專用術語

不同行業間有不同的行話。行話指的是行業內特定專業人士之間的用語,這些用語在溝通過程中逐漸簡化,甚至直接演變成縮寫,而不加解釋。

例如:教育產業的TTQS

  1. 企業自已專屬的用語

因領導者或種種的緣故,所演變出的某句話或某個詞語。這些用語的背後都有故事典故。企業內的夥伴一聽就心領神會,還有些公司為方便,設計許多內部縮寫,也算是企業專屬的用語。

例如:作者在輔導企業開發新事業時,常會提到”嘴邊肉”,這詞指的是企業在不大幅改變核心能力,只需稍加延伸,就可掌握的新事業商機。由於新事業開發輔導專案,執行時間少則3個月,常常都持續半年以上,在作者經常提到的情況下,很常也會變成受輔導企業高階主管的共同用語。

  1. 企業內共同的管理語言

通常指的是管理領域內通用的管理術語等。例如:創意、創新、策略等。

建立共同語言的做法

企業要推動創新,根據上述說明,是要建立共同的管理語言,以下兩種建議做法。

1.透過「課程培訓/顧問輔導」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培訓/輔導是最快能夠建立共同管理語言的做法。邀請顧問來企業授課,透過課程中的教導或輔導的過程,讓同仁們快速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2.透過「公司讀書會」建立共同管理語言

除培訓/輔導外,也可以透過公司讀書會來建立同仁們的共同管理語言。以下是建議雜誌讀書會進行的方式。

1. 每月月初,將雜誌分段閱讀,規劃好每天討論的篇章,幫助員工減輕壓力,並且集中討論的焦點

2.每天早上員工運用三十分鐘討論雜誌

3.將人員分組進行討論,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參與(4-5組)

4.控制每個人發言時間,才能讓讀書會進行得有效率(1分鐘)

總上所述,要推動創新,要先建立共同的管理語言,可以提昇溝通效率。而透過培訓/輔導或者是讀書會,都是好的做法。

avatar-img
勉覺學堂沙龍
44會員
87內容數
描述協助企業規劃策略的二三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勉覺學堂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什麼是覆盤?為什麼需要覆盤呢? 覆盤會議前,事先準備功課 覆盤會議中按專案各階段與流程覆盤 • 問題1:各步驟、子步驟的預期目標 • 問題2: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比對作業與執行結果) • 問題3:差異原因分析 • 問題4:從各步驟中有何經驗學習?後續如何做得更好? 三、總體專案覆盤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顧問,我們公司先前都是講求紀律的文化,老闆說什麼我們做什麼。但是近期公司換了一個老闆,領導風格跟前位老闆不太一樣,開始要求公司同仁必須有自己的看法,而非ㄧ言堂。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轉換,公司同仁需要適應,更需要一些相對應的培訓,顧問可否幫我們設計課程呢?
什麼是覆盤?為什麼需要覆盤呢? 覆盤會議前,事先準備功課 覆盤會議中按專案各階段與流程覆盤 • 問題1:各步驟、子步驟的預期目標 • 問題2: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比對作業與執行結果) • 問題3:差異原因分析 • 問題4:從各步驟中有何經驗學習?後續如何做得更好? 三、總體專案覆盤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顧問,我們公司先前都是講求紀律的文化,老闆說什麼我們做什麼。但是近期公司換了一個老闆,領導風格跟前位老闆不太一樣,開始要求公司同仁必須有自己的看法,而非ㄧ言堂。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轉換,公司同仁需要適應,更需要一些相對應的培訓,顧問可否幫我們設計課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