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推創新競賽找點子可行嗎?創新競賽該怎麼設計才會比較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在台灣,絕大部份的企業都屬於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可以透過創新競賽向外尋求創意嗎?若可以,這樣的創新競賽又該如何設計呢?透過本文,想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首先,先來談談什麼是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2003年伯克萊教授Henry Chesbrough提出此名詞,他將「開放式創新」定義為公司和其他組織與外部各單位,例: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等合作,以產生和整合知識,智慧財產權或技術,以提高其開發競爭產品的能力。根據這個定義,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皆是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做法。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從2003年Henry Chesbrough教授提出此名詞至今已經近20年,許多大型且身處成熟型產業的企業,例:殼牌石油、海爾推動「開放式創新」許久的時間,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果,那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流程與眉角可以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嗎?根據2020年Nicola等教授於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所發表的期刊指出,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與教訓,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以下列舉中小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障礙。

raw-image

中小型企業可推動「創新競賽」破除創新障礙

Nicola等教授研究了歐洲十項創新競賽,這些創新競賽是由歐洲中小型企業與其它外在組織,例如高教機構、研究中心、其它公司等所共同舉辦。其研究結果表明,創新競賽可以成為中小企業實施開放式創新的可行工具,它可適當的排除中小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障礙

除此之外,Nicola等教授透過回顧過去創新獎、創新競賽等文獻與分析十個創新競賽的研究案例,推出了「創新競賽畫布」。此畫布目的在引導企業或管理顧問公司,設計更好的創新競賽。創新競賽畫布如下所示:

raw-image

資料來源:創新管理期刊 Doppio, Väinämö, Haukipuro JIM 8, 4 (2020) 26-56

開放式創新不是新觀念,但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仍會因為許多障礙而無法推動開放式創新。Nicola等教授的實證研究告訴我們,中小型企業可透過創新競賽來排除創新障礙,更進一步提出「創新競賽畫布」工具,供設計創新競賽的業者參考。若貴公司有推動開放式創新的需求?有設計創新競賽的需求,歡迎與我聯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勉覺學堂沙龍
44會員
87內容數
描述協助企業規劃策略的二三事
勉覺學堂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4
“什麼叫創新?跟創意有什麼不同?”在講授創意與創新相關課程時,作者會在一開始時,詢問大家這個問題,而且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總結一下大家的答案,大致有三個比較常提到的說法。有人說創新是形容詞,如,哇!這真是個很創新的鋼結構設計,這時「創新」指的是新奇、特別;有人說創新是動詞,如,我們要創新現有商業模式
2023/02/14
“什麼叫創新?跟創意有什麼不同?”在講授創意與創新相關課程時,作者會在一開始時,詢問大家這個問題,而且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總結一下大家的答案,大致有三個比較常提到的說法。有人說創新是形容詞,如,哇!這真是個很創新的鋼結構設計,這時「創新」指的是新奇、特別;有人說創新是動詞,如,我們要創新現有商業模式
2022/07/11
什麼是覆盤?為什麼需要覆盤呢? 覆盤會議前,事先準備功課 覆盤會議中按專案各階段與流程覆盤 • 問題1:各步驟、子步驟的預期目標 • 問題2: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比對作業與執行結果) • 問題3:差異原因分析 • 問題4:從各步驟中有何經驗學習?後續如何做得更好? 三、總體專案覆盤
2022/07/11
什麼是覆盤?為什麼需要覆盤呢? 覆盤會議前,事先準備功課 覆盤會議中按專案各階段與流程覆盤 • 問題1:各步驟、子步驟的預期目標 • 問題2: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比對作業與執行結果) • 問題3:差異原因分析 • 問題4:從各步驟中有何經驗學習?後續如何做得更好? 三、總體專案覆盤
2022/03/14
顧問,我們公司先前都是講求紀律的文化,老闆說什麼我們做什麼。但是近期公司換了一個老闆,領導風格跟前位老闆不太一樣,開始要求公司同仁必須有自己的看法,而非ㄧ言堂。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轉換,公司同仁需要適應,更需要一些相對應的培訓,顧問可否幫我們設計課程呢?
Thumbnail
2022/03/14
顧問,我們公司先前都是講求紀律的文化,老闆說什麼我們做什麼。但是近期公司換了一個老闆,領導風格跟前位老闆不太一樣,開始要求公司同仁必須有自己的看法,而非ㄧ言堂。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轉換,公司同仁需要適應,更需要一些相對應的培訓,顧問可否幫我們設計課程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企業持續投入在新科技的研發上,最後卻難逃沒落的命運,像這樣的故事屢見不鮮。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時代下,「創新」一直被企業經理人、新創公司討論著,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和理論,試圖解釋創新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新創公司是指以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進入市場的新成立公司,通常有思想較為開放、步調快速等特色,本文將帶大家完整認識新創公司是什麼,以及幫助你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加入新創公司!
Thumbnail
新創公司是指以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進入市場的新成立公司,通常有思想較為開放、步調快速等特色,本文將帶大家完整認識新創公司是什麼,以及幫助你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加入新創公司!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創新是當前商業環境裏一個重要的話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者會說創新對他不重要。但創新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同時,許多企業沒有認真在激發創新,或是根本不具備創新的條件。總之,在我多年做企管諮詢的經驗裏,客戶探索創新的嘗試往往是失敗的。
Thumbnail
創新是當前商業環境裏一個重要的話題,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經營者會說創新對他不重要。但創新不是一件容易實現的事情,同時,許多企業沒有認真在激發創新,或是根本不具備創新的條件。總之,在我多年做企管諮詢的經驗裏,客戶探索創新的嘗試往往是失敗的。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Thumbnail
521|《哈佛商業評論》HBR七月號:創新的最終目標,創造新增量市場 經濟學大師熊彼特(Schumpeter)提出「創新」是把現有的資源進行重組。 這點出一個核心觀點,創新並非是為了不同而創新,更多的是回歸在現有認知世界的延伸。 往往能夠引領人們走向更遠的認知邊疆,就容易讓人們稱為創新者。
Thumbnail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Thumbnail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會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與「核心競爭力」無關的「核心能力」上。如果這兩者不能妥善匹配,對大企業造成的傷害還不是很大;但是對新創或小企業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公司滅亡。
Thumbnail
許多創業者會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在與「核心競爭力」無關的「核心能力」上。如果這兩者不能妥善匹配,對大企業造成的傷害還不是很大;但是對新創或小企業造成的傷害,可能就是公司滅亡。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Thumbnail
創新從來不是一個能口頭傳授的固定技術, 更多的,是來自於自我內在突破的勇氣,以及接受變化的強度, 當然也考驗著經營者對未知的恐懼。 那就幫自己安頓好內在, 去嘗試接觸新的世界,以及新的視野, 轉換思考模式與方向, 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新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