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迷思7—殺生與吃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佛教五戒中的其中之一是戒殺生,這是很重要的一戒,但是現代人都把吃素=戒殺生,這已經變成一種普遍的錯誤思想了。

首先我要說明,我本身也是吃素超過二十年以上的人了,所以我很同意吃素這件事,但是我也發現有一些人盲信吃素等同不殺生,連鍋子佔到一點葷就很生氣,認為他們被迫破了戒,因此我才想在這邊導正一些觀念。

首先,佛陀當時的食物除了從森林採來的之外,都是托缽而來,所以食物是葷是素,主要是依給食者而定,佛陀本身並不會抗拒因善意而給予的食物,換句話說,佛陀本身並沒有持我們現代所言的「吃素」戒律。

再者,對於吃素者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感情的,即然不能殺動物,那麼為什麼就能殺植物?」

上述的二個情況都能說明,佛陀並不會把吃素與殺生這二件事掛勾,那麼佛陀所說的殺生到底是什麼呢?

佛陀是這樣解釋的:

不可做無謂的殺生,但只限無謂而已

換句話說,如果是有其需要的,那就不在佛陀所說的殺生裡頭,實際舉幾個例子:

  • 我們日常的食物,因為有其需要,所以農夫會收成、屠夫會宰殺,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浪費食物,並心存感恩地享用它們。
  • 我們都知道侵略戰爭是不好的行為,那麼因應侵略戰爭而起的保家衛國行為呢?如果因為保家衛國的行為而殺人,那也算殺生嗎?以我個人的觀念,那並不算殺生,因為那真是有其需要的。

殺生的重點是不要將眾生殺著玩,那是罪大惡極的行為;但把吃素跟殺生劃上等號,我也只能說那是未經思考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

  1. 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燒雞的命案
  2. 巴克斯特效應(Backster Effec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閒人|Kuiza-avatar-img
2023/02/16
謝謝這篇清楚的解說!
avatar-img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2023/02/17
之前的文章談到佛經很艱澀難懂,那麼該怎麼辦呢?是否停止研讀佛經?停止抄經?停止一切跟佛經有關的行為呢?
2023/02/17
之前的文章談到佛經很艱澀難懂,那麼該怎麼辦呢?是否停止研讀佛經?停止抄經?停止一切跟佛經有關的行為呢?
2023/02/07
佛陀當年沒有佛經,而是口述,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死後,由佛陀的弟子回憶當初佛陀的話後,寫下來的。
2023/02/07
佛陀當年沒有佛經,而是口述,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死後,由佛陀的弟子回憶當初佛陀的話後,寫下來的。
2022/12/27
最近接觸到類似佛懺之類的東西,裡面就一直唸佛、拜拜,某佛可以破除什麼罪障,所以就拜、一直拜,這真的有用嗎?
2022/12/27
最近接觸到類似佛懺之類的東西,裡面就一直唸佛、拜拜,某佛可以破除什麼罪障,所以就拜、一直拜,這真的有用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您知道放生的意義嗎?放生十大功德利益有哪些?又該如何正確放生?哪裡有放生呢? 十善之首是放生,十惡之首為殺生,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最為顯著。放生,就是在成就每一個未來佛!世間的天地萬物皆平等,眾生與人類一樣有著情感、有家庭,亦本具佛性,我們應該學習平等與慈悲地看待每一條生命。
Thumbnail
您知道放生的意義嗎?放生十大功德利益有哪些?又該如何正確放生?哪裡有放生呢? 十善之首是放生,十惡之首為殺生,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最為顯著。放生,就是在成就每一個未來佛!世間的天地萬物皆平等,眾生與人類一樣有著情感、有家庭,亦本具佛性,我們應該學習平等與慈悲地看待每一條生命。
Thumbnail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善戒尼師 戒律(律儀)是指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行為規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註釋談到兩種戒律:居士應奉行的戒律——即遠離十種不善業(akusala-kammapatha),以及比丘必遵守的戒律。要瞭解比丘的戒律可以參考《比丘戒律》一書。 在家人要遠離十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Thumbnail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善戒尼師 戒律(律儀)是指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行為規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註釋談到兩種戒律:居士應奉行的戒律——即遠離十種不善業(akusala-kammapatha),以及比丘必遵守的戒律。要瞭解比丘的戒律可以參考《比丘戒律》一書。 在家人要遠離十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
Thumbnail
愚痴地吃牠,貪心地吃牠,對魚來說,牠的叫聲般,苦;但是對食用者來說,以貪心食用之外,還要另外找牽強的說詞,認為魚的存在就是供己食用,是經過對方告知允許的嗎?莫非魚是初地以上的菩薩能夠愛他勝己嗎?若魚沒有同意,單方面的誰的決定之說詞,導致對方受苦,就是就是有誤、有惡業的決定。 持明即述 2023年3
Thumbnail
愚痴地吃牠,貪心地吃牠,對魚來說,牠的叫聲般,苦;但是對食用者來說,以貪心食用之外,還要另外找牽強的說詞,認為魚的存在就是供己食用,是經過對方告知允許的嗎?莫非魚是初地以上的菩薩能夠愛他勝己嗎?若魚沒有同意,單方面的誰的決定之說詞,導致對方受苦,就是就是有誤、有惡業的決定。 持明即述 2023年3
Thumbnail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以前 佛陀說不能殺生,是以身、語、意做標準。是以你有殺生的念頭,有殺生的行為,有殺生的語言為主。以前的羅漢有天眼通, 佛陀曾說:喝水時不能用天眼來看水。為什麼?因為,以天眼一看,水裡有很多的微生物,為了不殺生,就不能喝水了,這樣會渴死!所以, 佛陀所講的殺生是作意殺生,不可以起殺生的意念。 阿閦佛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 大修和尚 宣講 你如果五戒不守,人天絕路。所以受戒你也要持戒,不受戒你也要持戒。你不受戒,你也要把五條戒裡面的前四戒守好,並不是說沒有受戒便可以不持戒,為什麼呢?因為殺、盜、婬、妄它本身就是性戒。因為它的體性當戒故,它的體性是屬於惡的,性惡,體性是惡,會讓我們眾生墮落的惡法,是我們體性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02 最近末學跟我們清公和尚有探討這個問題,如果說犯到菩薩的重戒,還有五戒當中的重戒,如果說他沒有辦法拜到見光見華怎麼辦呢? 我們清公和尚他依據古德的立(律)論來加以說明:「你如果說能夠拜到見光見華,見到瑞相,那這個是最好的,代表你這個罪業已經滅除了,那你可以再來重受。」
Thumbnail
《五戒表解講要》02 最近末學跟我們清公和尚有探討這個問題,如果說犯到菩薩的重戒,還有五戒當中的重戒,如果說他沒有辦法拜到見光見華怎麼辦呢? 我們清公和尚他依據古德的立(律)論來加以說明:「你如果說能夠拜到見光見華,見到瑞相,那這個是最好的,代表你這個罪業已經滅除了,那你可以再來重受。」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修行就是日積月累,積沙成塔,持之以恆。」 大德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也是佛法修行的總綱。意思是: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引用完畢)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修行就是日積月累,積沙成塔,持之以恆。」 大德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七佛對佛弟子的共通教誡,也是佛法修行的總綱。意思是:透過持守戒律,廣修善法,淨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業清淨。」(引用完畢)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