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迷思6—佛經艱澀難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佛陀當年沒有佛經,而是口述,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死後,由佛陀的弟子回憶當初佛陀的話後,寫下來的。
佛陀當年的聽眾,上至國王,下至乞丐;而佛經,是佛陀當初所說的話,弟子們回憶後記錄下來的;那麼我們來模擬一種情境,今天我們將總統、乞丐等眾人,聚在一個會場,隨便來一本佛經,不解釋唸給他們聽,聽不懂的可以直接離場,那麼這個會場最後會剩幾個人呢?
如果今天是佛陀不依佛經來講話,我想離場的人有限,但換成朗讀佛經後,反而是留下來的有限。
不都是佛陀的話嗎?怎麼差這麼多?到底是那邊出問題了?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那麼你就該懷疑,要嘛佛陀講的話不是大部份的人都能聽懂,要嘛佛經已經曲解了當初佛陀的用意(讓大部份的人能夠懂)。
但不論從佛經或任何歷史性的經典來看,佛陀在世時的確是擁有廣大的信眾,那麼,只剩下一種可能了,佛經被曲解了。
我們以佛經被曲解為前提,重新來看一下你手頭上現有的佛經,你會開始發現你沒有那麼地相信這部經典了,你可能會開始害怕,當你不相信經典時,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但是請仔細想想,一個被扭曲的經典,一個要你去相信被扭曲經典的教義,不相信的話還會受到懲罰,這真的是佛陀要教你的事嗎?
佛陀的教導從來不是那麼困難的事,他只是教人如何做一個不愧於心的人,而方法就是八正道,詳細的八正道內容,我建議參考蔡肇褀老師寫的《求心安的正確八捷徑》。
至於佛經很難澀的部份,可能只是歷史的描述,或是被加工過的文字(第一道加工是翻譯,第二道加工是文言文),如果你有知識上的探求心,那麼再去研究就好,如果沒有知識上的探求心,那麼把握佛陀教導的八正道內容,來過我們的生活,那麼你就瞭解佛陀的教義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才接觸到佛法,可能有人會覺得二個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二者完全不同,我能接受佛法,但無法接受佛教,因為佛教有一些我無法想通的部份。而這個「佛教迷思」的內容,主要就是針對我接觸到佛教時,無法想通的部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enjung tse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接觸到類似佛懺之類的東西,裡面就一直唸佛、拜拜,某佛可以破除什麼罪障,所以就拜、一直拜,這真的有用嗎?
我們常常在很多場合看到或聽到一些法師在唸經,甚至參加一些佛教的法會,也會跟著唸。唸經,到底有什麼用?
每個宗教都有個自的儀式,而要進入該宗教時,該宗教的人都會推薦你參與該儀式,但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參加這些儀式根本是浪費時間
明明常常路上或新聞有一堆需要幫助的人,但常常看到一些師父要建寺廟而募款,為什麼捐錢不是救人,而是造廟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最近接觸到類似佛懺之類的東西,裡面就一直唸佛、拜拜,某佛可以破除什麼罪障,所以就拜、一直拜,這真的有用嗎?
我們常常在很多場合看到或聽到一些法師在唸經,甚至參加一些佛教的法會,也會跟著唸。唸經,到底有什麼用?
每個宗教都有個自的儀式,而要進入該宗教時,該宗教的人都會推薦你參與該儀式,但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參加這些儀式根本是浪費時間
明明常常路上或新聞有一堆需要幫助的人,但常常看到一些師父要建寺廟而募款,為什麼捐錢不是救人,而是造廟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我的人生是先接觸到佛教,而後才接觸佛法,我自認為不是佛教的信徒,但我也自認為是佛法的遵守者,二者到底差別在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1年1月19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市長宣布2011年1月19日為「第三世多杰羌佛日」,這是全球唯一由政府頒布的佛陀日。葛瑞市長號召大家向H.H.第三世多杰羌佛致敬,表彰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佛教界崇高的地位與宣揚和平的卓越成就,同時也宣告了佛陀住世的佳音。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04年1月18日:南艾爾蒙地市的市長、副市長及議員們代表南艾爾蒙地向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及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頒發表彰證書,讚歎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韻雕藝術,並向南無羌佛致以最崇敬的農曆新春祝福!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1年1月16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獲得馬丁路德金“國際服務及領袖獎”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1987年1月15日:四川青年国画家义云高被美国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聘为该院的第一位国外顾问和荣誉教授; 2017年1月15日:因海聖尊在美國加州圓寂,佛教史上首次驚現圓滿金剛肉身舍利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9年1月14日: 世界佛教總部發布 第20190101號 公告。 金剛乘弟子代表被擇決者們的提問:這一次參加了大威德金剛的擇決,我感謝諸佛菩薩和聖德們給我這個機會,但是我們怎麼也弄不明白,擇決27個人,只有2個人修成就大威德金剛,顯出了金剛實相。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佛教修行者常常面臨一個共同的困惑──如何在無法親見佛陀的年代精進修行?觀音山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的一席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陀早已涅槃,我們無緣親見,在座上聽經聞法,然而佛陀法語仍住世,正是我們依循的正道。」
Thumbnail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1年1月19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市長宣布2011年1月19日為「第三世多杰羌佛日」,這是全球唯一由政府頒布的佛陀日。葛瑞市長號召大家向H.H.第三世多杰羌佛致敬,表彰第三世多杰羌佛在佛教界崇高的地位與宣揚和平的卓越成就,同時也宣告了佛陀住世的佳音。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04年1月18日:南艾爾蒙地市的市長、副市長及議員們代表南艾爾蒙地向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及義雲高大師國際文化基金會頒發表彰證書,讚歎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韻雕藝術,並向南無羌佛致以最崇敬的農曆新春祝福!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1年1月16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獲得馬丁路德金“國際服務及領袖獎”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1987年1月15日:四川青年国画家义云高被美国中华文化艺术研究院聘为该院的第一位国外顾问和荣誉教授; 2017年1月15日:因海聖尊在美國加州圓寂,佛教史上首次驚現圓滿金剛肉身舍利
Thumbnail
佛教歷史上的今天 2019年1月14日: 世界佛教總部發布 第20190101號 公告。 金剛乘弟子代表被擇決者們的提問:這一次參加了大威德金剛的擇決,我感謝諸佛菩薩和聖德們給我這個機會,但是我們怎麼也弄不明白,擇決27個人,只有2個人修成就大威德金剛,顯出了金剛實相。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佛教修行者常常面臨一個共同的困惑──如何在無法親見佛陀的年代精進修行?觀音山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的一席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陀早已涅槃,我們無緣親見,在座上聽經聞法,然而佛陀法語仍住世,正是我們依循的正道。」
Thumbnail
(一) 我要談的佛經,是《阿彌陀佛經》。   翻開《阿彌陀佛經》,可以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幾乎所有佛經,都是弟子問佛陀問題,佛陀回答弟子問題。 可是《阿彌陀佛經》,卻是沒弟子發問,佛陀直接告訴弟子西方極樂世界情形。   在過去,就已經有些法師,發現了這個問題。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