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學持戒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善戒尼師
戒律(律儀)是指在家人和出家人的行為規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註釋談到兩種戒律:居士應奉行的戒律——即遠離十種不善業(akusala-kammapatha),以及比丘必遵守的戒律。要瞭解比丘的戒律可以參考《比丘戒律》一書。
在家人要遠離十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我想應該再加上一個賭博,賭博是貪婪的表現,濫賭成性可以導致家破人亡。遠離十不善業帶來此世與來世兩世的利益與快樂,所以善持戒律是吉祥。
我想舉殺生一戒來詳細解說,以達到善學於律儀。眾所周知,殺生、奪取生命是不應該的,是有罪過的。每一位眾生,無論大小都有活下去的權利,只要是(有意)的殺害,都會背負殺生之罪。
在尼泊爾有一個祭台,那個地方的人在祭祀所謂的大梵天時,會在祭臺上殺死很多活生生的動物。所殺動物的血逐漸凝固成為暗黑色,經年累月,祭台四周的石頭都被浸染成了黑色。這些殺生行為都是因愚癡而殺。
如何能判斷殺生的罪業是否成立呢? 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四點:
第一、所殺的對境清楚,也就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要殺的是誰;
第二、想殺的動機產生;
第三、殺生的行為發生;
第四、對境的生命斷絕。
這四個條件一旦齊備,殺生的罪業就會成立。
另外,殺生業報的輕重則主要由幾個因素決定:數量、體積、對象和煩惱的輕重。如果所殺的物件是有德之人,如自己的父母、老師、善知識或高僧大德等,因為被殺者的德行高尚,殺生的罪業就會特別大; 如果殺生時心中的瞋恨很強,手段殘暴,殺生的業報便會很重; 相反業報就輕一些; 如果殺生導致大量的眾生死亡,如大屠殺、農場雞鴨的集體殺、集體捕捉魚類等,殺生的業報相對會較重; 如果殺生的物件體積和重量較大,如大象、鯨魚等,所付出的努力和時間也相對校長,業報相對會較重。比較重的殺業會直接墮入地獄道,一般的殺業會墮入餓鬼道,較輕的殺業則會墮入畜生道。
有些人認為持了戒諸多束縛,好像很限制我們的行為,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戒律不是教條,不是枷鎖,戒律之可貴高尚處在於引導我們遠離不善的起心動念,根除不善的行為,不造作惡業傷害別人。
在《堪訶本生故事》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天帝深深地被菩薩的完美善德所感動,來到菩薩的跟前,問他有何要求,並答應給予。
菩薩回答道:天帝,世間之王,
願你答應:無有任何眾生,
於任何地方因我而受傷害,
無論於身體,或是於心靈。
天帝,這就是我的祈願。
菩薩的祈願正是基於持戒和利益眾生的慈悲精神。憶持戒律讓我們時時保持正念,行為慎重,心有所警惕,有所克制,不侵犯別人,不傷害別人,利人利己,這是何等高尚的行為。想像一個人不殺不偷不搶,不勾引他人的妻子或丈夫,不酗酒不欺騙等,這就能讓人活得心安理得,光明磊落。人與人能相互信任,彼此友愛,這樣就能創立一個和諧共處的社會。
相反,不持戒律,殺、盜、淫、騙都幹盡的人,不管去哪裡,外表可能飛揚跋扈,但內心實在是提心吊膽如驚弓之鳥,害怕所造的惡行暴露,害怕別人會報仇,害怕被警察發現,半夜見到樹影,都以為是被害之人來報仇,生活得戰戰兢兢,一點都不自在。
在《中部》4經《怖駭經》中,佛陀對吒奴蘇尼婆羅門說:
婆羅門,一些身業、口業、意業不淨的沙門或婆羅門在偏僻的樹林居住,因為有身業、口業、意業不淨這些污染的緣故,這些沙門婆羅門賢者一定會招來不善的恐懼和驚慌。
要知道,這種內心害怕、恐 懼還只是當下的現世果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任何惡行最終都難逃法律的制裁,何況還有來世惡報成熟償還不盡的苦果。之前談到的阿閯世王,不就是因為破戒殺害了自己的父親而終生受悔恨煎熬,不能證悟道果,死後還下地獄的嗎?
持守戒律者不只是因為明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因果法則,也是基於同理心。你不喜歡被人殺害,天底下的有情眾生都同樣不喜歡被殺害; 你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偷竊,他人也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你偷竊; 你不喜歡被他人欺騙,他人也一樣不喜歡被你欺騙; 你不喜歡妻子或丈夫和別人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你自己就不要違反這規則。從他人的角度換位思考,理解了眾生共有的心理,我們就明白了持戒、互相尊重的必要性。
持戒也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 想到被殺害、偷盜、欺詐、背叛的人所遭受的痛苦,以及他們家人心中留下的怨恨和傷痛,我們就能克制,不願去傷害別人,因為我們也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啊!
在《法句經》有一則故事,有一位居士每天都請比丘來他家供養,剛好那一天他家裡有一粒金蛋,他準備拿去供養國王。當比丘獨自在廳堂等候時,突然有一隻鵝跑進來,吞掉了那粒金蛋。 當施主進來的時候看到他的金蛋不見了,就質問比丘:「為什麼你偷我的金蛋? 請你還給我。比丘否認自己拿了金蛋。施主追問:「這裡只有你和鵝,難道是鵝偷了?一定是你偷的,請你還給我。」
這位比丘很多次辯白他沒有拿,但是這個施主就是不相信。也難怪他不相信,除了比丘沒有他人在場!所以他就越來越生氣,拿起棍子來暴打這位比丘,逼他交出金蛋,比丘被打得頭破血流。當鵝嗅到血的氣味就跑進來,正在氣頭上的這位施主一腳踢開鵝,就這樣可憐的鵝被踢死了。見此情形,比丘這才對居士說:「你的金蛋被這個鵝吞掉了。」
為什麼他之前不講實情而寧願被打? 因為他只要講出實情來,這個施主一定會殺掉那隻鵝,取回金蛋。那隻鵝會因為他的話而死,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也是他嚴持戒律的高尚情操。這位施主錯在不信任比丘嚴守戒律,以及自己暴躁的脾氣。
在斯里蘭卡有一位居士,有一天從長老比丘處受持五戒,然後就到森林裡砍伐木材。他不小心掉進一個洞穴,洞穴裡剛好有一條蟒蛇,蟒蛇即刻纏住他。他拔起刀就要砍蟒蛇,突然想到自己早上剛受過五戒,現在就砍死蟒蛇,好象不太對,於是猶豫了。
蟒蛇把他的身體越捆越緊,他又下意識地再次提起刀,但戒德的力量讓他再次放下刀。 最後他把刀扔了,下定決心,情願死也不願意破戒。說也奇怪,當他扔了刀后,蟒蛇似乎也感到他的無害,放開了他。這就是不殺生和無害的力量,持戒嚴謹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個故事激勵我們不管是五戒還是八戒,我們都要盡量做到不破戒。只要持戒清淨圓滿,即使遇到任何不好的事情,都可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通過戒本身的力量,轉危為安。所以說善學持戒律是為最吉祥。
佛陀教誡羅睺羅的例子,應該是持戒的準繩:
「羅睺羅! 你怎麼想,鏡子有什麼用處?」
大德! 觀察自己。
同樣的,羅睺羅!當你要做身語意業,應該觀察再觀察:這身語意業會傷害自己嗎?會傷害他人嗎?會傷害我自己和他人兩者嗎?會帶來苦果報嗎?羅睺羅!當如此觀察時,你知道會的話,羅睺羅!你應該竭盡所能不做像這樣的身語意業。但,羅睺羅!當如此觀察時,如果你知道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羅睺羅! 你應該做像這樣的身語意業。
——《中部》61經
希望我們都能嚴守戒律,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本書 | 合集
👉 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2-01-21 十五行 〔行〕有十五行,包括: 一、 別解脫律儀戒(Pāṭimokkhasaṁvara sīla) 《清淨道論》解釋波羅提木為:「波羅提木」(律儀)為戒律的美德;它能守護一個人,使他免於痛苦和失敗。 所以它被稱為「波羅提木」。 所有的戒律(s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2021-12-01 (Arahaṃ)佛陀的第一個德行是阿羅漢—應供。 最勝人天應供 阿羅漢第二個含義是最勝應供。 也是阿羅漢的佛陀最值得一切眾生,包括三十一界最高眾生如梵天及天人的供養; 供養包括袈裟、食物、住所、服務、交通、油燈、醫藥等。 佛陀欲入般涅槃時,娑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1-24 (Arahaṃ)佛陀的第一個德行是阿羅漢,根據《清淨道論》,阿羅漢有五個含義: 殺賊(煩惱敵) 阿羅漢在巴厘語中是Arahaṃ。 以已殺煩惱敵所以稱為Arahaṃ阿羅漢。 阿羅漢即是殺賊的意思。 因此這裡的敵人不是外在的怨敵,而是內在的敵人——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2-01-21 十五行 〔行〕有十五行,包括: 一、 別解脫律儀戒(Pāṭimokkhasaṁvara sīla) 《清淨道論》解釋波羅提木為:「波羅提木」(律儀)為戒律的美德;它能守護一個人,使他免於痛苦和失敗。 所以它被稱為「波羅提木」。 所有的戒律(s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15 正自覺者 正自覺者是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道 悉達多太子艱苦的修行使自己瀕臨死亡的邊緣,他開始瞭解到折磨自己的色身並不是解脫之道,他想: 「無論過去和現在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歷了多麼劇烈、絞心和難以忍受的感受,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08 Sammā是(正確地、完全地),sam是(自己、親自),buddho是(覺悟),正自覺者即無需他人教導而自己正確地覺悟了四聖諦的人。 太子成佛之道路 當悉達多太子第一次看到老、病、死,心靈感到巨大的衝擊和震憾,他開始思考人世間的虛幻、無常、痛苦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2021-12-01 (Arahaṃ)佛陀的第一個德行是阿羅漢—應供。 最勝人天應供 阿羅漢第二個含義是最勝應供。 也是阿羅漢的佛陀最值得一切眾生,包括三十一界最高眾生如梵天及天人的供養; 供養包括袈裟、食物、住所、服務、交通、油燈、醫藥等。 佛陀欲入般涅槃時,娑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1-24 (Arahaṃ)佛陀的第一個德行是阿羅漢,根據《清淨道論》,阿羅漢有五個含義: 殺賊(煩惱敵) 阿羅漢在巴厘語中是Arahaṃ。 以已殺煩惱敵所以稱為Arahaṃ阿羅漢。 阿羅漢即是殺賊的意思。 因此這裡的敵人不是外在的怨敵,而是內在的敵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此處的「齋」並非吃素,而是指反省自身、節制貪慾,進求更高層次的生活。 齋戒的種類 1.祭祀前的齋戒:祭典前三日停止食用葷食(亦不食蔥韮薤蒜等辛菜),停止飲酒,停止房事,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 2.還願的齋戒:許願應驗後的回饋行為。 3.戒律的齋戒:例如.佛教徒所持的長期守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