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The Gleaners And I兩部曲

2023/02/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gnes Varda以拾穗者造型入鏡
The Gleaners and I ( Les Glanuers et La Glaneuse)是一部距今20多年的紀錄片,以畫作《拾穗者》為切入點,訪問不同農家、現代拾穗者(從農地到市中心街市和垃圾桶),及律師等。而導演Agnès Varda則自稱為影像的拾穗者。

The Gleaners and I 簡介

拾穗的人在最開始是指收割後,由婦女和小孩組成的捨落穗團隊,務求將浪費壓至最低。快轉到現代,農業都開始採取機械採收,更多種類的作物蔬果都有機會被留在田中。而為減省成本,農家或漁家也不會另外進行採收。
另外現代超市蔬果部都美如畫,因為它們只採購合標準的蔬果。農家只好大批掉棄或乾脆不採收部分蔬果,任因他們在農地腐壞。在法國,現代的拾穗者應運以生。而這不止於普通人和窮人,還有米芝連餐廳的大廚。
另外是一群在城市中的拾穗者。他們在垃圾桶中翻找食物,找出來的很多是還能食用就因各種標準而遺棄的食物。亦有人在街市撿拾商販掉棄的蔬果。這些人中有如Alain和Solomon一般為生活的人,也有如François一般有正職有收入,但從魚肉菜都衣著都靠拾取,是因為討厭在過度消費主義的當代各種道德上的問題。甚至要導演確認能讓他談及才出鏡。(François said, “Yes, as long as I can express my very strong ideas that waste is related to not knowing what to do with the waste, or badly handling the waste, and it’s related to the oil catastrophes of the Erika boat.”)

The Gleaners and I: Two Years Later 簡介

到了第二部,是Agnès Varda在拍完第一步的兩年後走訪一部分的舊受訪者,可以說是敍敍舊。也有走訪一部分在第一部公演後與導演通書信的人。
從不同談畫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一套記錄片,能夠為觀者、受訪者及拍攝者帶來的影響力。比起第一部有非常清晰的主軸,這一集更像一塊百家布,集合著不同生命的經歷,展示出可謂以生命影響生命。

The Gleaners and I 觀後感

拍攝上用了當年好新潮的手提DV拍攝,遇到不想入鏡的人就不關機,鏡頭向地只收音。而DV的質素不及專業攝影好,卻也配合導演自定位為「攝像拾遺者」的設定。
“Filming, especially a documentary, is gleaning. Because you pick what you find; you bend; you go around; you are curious; you try to find out where are things. But, you cannot push the analogy further, because we don’t just film the leftovers.”
內容上探討了好幾個:
  1. 偽過期食品/不合標準的蔬果怎樣才能不浪費(這問題到十幾年後英國主廚Jamie Oliver都還在嘗試改善)
  2. 大家該怎麼看待Gleaning這個行為?
  3. Gleaning這個行為的法律底線
  4. 大家該怎麼看待Gleaners/salvagers?
第一部4個問題都有部分探討,到了第二部因為第一部公映的影響,影響到不少Gleaners,就聚焦看後兩個問題。有人覺得我掉了出去的東西是垃圾,但你撿到有用我又看不爽要告你。有人覺得你撿東西不衛生,但其實這並非必然。有些時候甚至像香港,是由政府帶頭歧視。
對很多人來說這時維生措施,也有人看成是宣揚道德議題(說實話以推廣關注窮人來說覺得François的做法比對藝術品潑罐頭湯更好。)大家不應該去歧視他們,他們當中就有很多人是窮但充滿了善心。比一群人面獸心好不知多少,不是嗎?
另一條問題是,很多教小朋友環保的工作坊,光鮮整潔。讓導演不禁在片中納悶他們有多少真的接觸過垃圾。
“How many of these children have ever shaken hands with a garbage collector?”
而十幾年後,當全球面對垃圾問題迫在眉睫也就終於多了很多讓小孩真實面對現壯,面對真相的環保工作坊。
導演在一次訪問中也提到一件事。就是她開拍這段片一開始是出於憐憫之心。(There was a kind of . . . not sentimental, but pitiful feeling.)後來轉化為謙遜之心,這對我來說覺得是非常重要。因為以怎樣的角度去看一個群體就是你到底有多尊重他人。所以也確保自己觀看的時候保持平等的心,去跨時代參與他們的對談。
最後有一條問題,希望有看過的朋友討論一下。大家覺得片中導演拍自己的手和家中天花等的部分有必要嗎?說實話,放在牽涉到意念的Gleaning的第二部還OK,但在第一部中加插就覺得有點離題了。

參考資料

魷魚干電視院 (田園城市出版)-村上春樹X吉本由美對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會員
70內容數
每周二更新讀書筆記,每周四分享書單或生活反思。 不定期分享看過的電影和Netflix或Disney+影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