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記|歸零的冬日 🎧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The Blossoming of Dreams -- 跨域歷程記錄]
房間窗口正對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冬日早晨通常是溫暖宜人的,這暖時常讓我失去判斷戶外溫度的能力。若沒查氣象,騎車往山那頭的學校,見到大家套上愛斯基摩羽絨大衣,而我只是.單薄的.西裝短外套...,又一回給窗口暖陽顛倒了夢想。
圖 YHCC




讀書時瞥見軟墊映著藍天和雲,久違了這片風和日麗,拿相機嬉戲一會。靜止的雲好似靜止的世界,回頭窩近書堆裡,繼續靜止世界下的動作。


年底最後一個月追趕著我,看時間一起,奔走家教、兼差、翻譯稿、研討會活動、課堂報告,在機會與機會之間,是對未來鋪路的開始,一路越挫越勇的精神,行至即將歸零的冬日。

這是以機車代步的第一個冬天,騎在溼冷的北台灣,加油爬上一個山頭又滑下那一頭山,身體還沒適應多變的氣溫,躲過感冒傳染高峰期仍免不了受寒。假期來得正好,給身體時間康復,也提高工作效率,趕上期末報告作業進度。

桌上約有20多本書等著翻讀,這些書是從各學校圖書館搜刮借來,各有不同期限。覺得理論的書好妙,一本本瘦巴巴躺在那,像嘴巴被貼上膠帶的學者,一撕下膠帶開口說,可以三小時還不讓學生下課般精彩。前陣子練習了閱讀法,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嘗試一兩天翻完一本書。若不是借閱將逾期,可能會拖磨很久,一會回Google bar上查關鍵字,一會發現地上有髮起來動身清掃…。
圖 YHCC@Fisherman's Wharf, San Francisco


在這嶄新的冬日裡,熱茶、咖啡與音樂,配上書寫與閱讀,一份新舊年穩當的轉換,圓滿落幕。12月最後兩星期,寧靜的耶誕與狂歡的新年倒數,樂聲悠揚圍繞在感恩的氛圍與祝福中,那煙花燦爛處是來年期許的萌發...,總要來個新年願望吧!期盼這些年習得的彈性,幫助未來穩住生活,順利完成學位,與未來接軌。


avatar-img
138會員
344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目前每週更新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回饋與關注支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跟水一起玩,是一件舒服的事,可惜這麼多年只會仰泳... 進大學部加修這一堂體育游泳課,想重新跟老師學自由式和蛙式,老師的教法與先前學的姿勢不同,很快就學會。但因為課滿堂,身體時常出狀況,吃飯同時開會行程太緊就胃痛…。 外出參觀沒來得及回校...又翹了幾堂課,上個星期見到老師,老師真會記仇… 妳~妳~
這兩個星期除了上課讀書,也同時授課,觀察學習者的專注與堅毅的眼神,感受大家在這個時代裡承受的壓力與想突破自己侷限。世事自有它的安排,他們不全爲我而來,卻因我聯繫彼此,若我們想從各自現況中証得什麼已知,只能虔誠將自己交給未知,屏息以待。
「這個時代,對話太多,決策太少。」這位救生員老師當場說了一句通了我淤塞腦子的話。我知道自己不該再只是說,更要付諸行動與承諾。
這天,從教育方向請教另一位教授,先前暑假請四位學生在各別領域中研究,而我的圖正好將他們的領域全串聯了起來。教授話語如珠,我來不及串,得請他反覆才能記下與理岀未來一條可行的路。雖然對現階段還處在收集「磚塊」的我而言,目標看來遙遠,但來自教授的提示,至少推了我往前一步,成或不成,留時間揭曉...。
作品由兩位來自瑞士的裝置藝術家Peter Fischli(1952-)與David Weiss(1946-2012)自70年代開始合作創作的動藝術,他們運用物理、化學中的重力,水、火等元素傳達動能。這部錄製於1987年的作品,是一道約莫70~100公尺設計精密的連鎖反應,影片全長30分鐘。
這群棕雲(明明是糊了一片的灰)覆蓋污染了暫時見不到的藍天,原先傲氣凜然的灰也沒什麼看頭。其實陰天裡隨冷風揚升的烏雲,有別於藍天,也有不同美感。雖然灰階顯得憂抑一些,但內斂成熟,寡言卻不孤離,似墨守信仰著什麼;藍天不需多解釋,包容一切的自由與寬闊,總向著陽光靠攏。
跟水一起玩,是一件舒服的事,可惜這麼多年只會仰泳... 進大學部加修這一堂體育游泳課,想重新跟老師學自由式和蛙式,老師的教法與先前學的姿勢不同,很快就學會。但因為課滿堂,身體時常出狀況,吃飯同時開會行程太緊就胃痛…。 外出參觀沒來得及回校...又翹了幾堂課,上個星期見到老師,老師真會記仇… 妳~妳~
這兩個星期除了上課讀書,也同時授課,觀察學習者的專注與堅毅的眼神,感受大家在這個時代裡承受的壓力與想突破自己侷限。世事自有它的安排,他們不全爲我而來,卻因我聯繫彼此,若我們想從各自現況中証得什麼已知,只能虔誠將自己交給未知,屏息以待。
「這個時代,對話太多,決策太少。」這位救生員老師當場說了一句通了我淤塞腦子的話。我知道自己不該再只是說,更要付諸行動與承諾。
這天,從教育方向請教另一位教授,先前暑假請四位學生在各別領域中研究,而我的圖正好將他們的領域全串聯了起來。教授話語如珠,我來不及串,得請他反覆才能記下與理岀未來一條可行的路。雖然對現階段還處在收集「磚塊」的我而言,目標看來遙遠,但來自教授的提示,至少推了我往前一步,成或不成,留時間揭曉...。
作品由兩位來自瑞士的裝置藝術家Peter Fischli(1952-)與David Weiss(1946-2012)自70年代開始合作創作的動藝術,他們運用物理、化學中的重力,水、火等元素傳達動能。這部錄製於1987年的作品,是一道約莫70~100公尺設計精密的連鎖反應,影片全長30分鐘。
這群棕雲(明明是糊了一片的灰)覆蓋污染了暫時見不到的藍天,原先傲氣凜然的灰也沒什麼看頭。其實陰天裡隨冷風揚升的烏雲,有別於藍天,也有不同美感。雖然灰階顯得憂抑一些,但內斂成熟,寡言卻不孤離,似墨守信仰著什麼;藍天不需多解釋,包容一切的自由與寬闊,總向著陽光靠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
我看到玻璃窗上有冷暖差下凝結形成的小水珠,然後我的眼淚就跟著那些小水珠,一顆一顆地順著玻璃滑落。
Thumbnail
清明連假久違走了一趟平溪(我的戀愛回憶集散地)。
Thumbnail
開始工作以後實在很難維持一定的文章產量,一方面是下班只想休息以外,另一方面是我覺得生活上好像少了很多想法上的碰撞,讓我一度以為我是不是失去了觀察與感知的能力,有點慌張。但還好跟自己對話沉澱下來以後,其實還是有很多想法。 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電商產業,後來趕在跨年前跳槽到新的公司,所以扣掉大學實習,目
Thumbnail
大部分人都是北漂,但我卻在今年選擇南漂,開始在異地一個人的生活,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從一開始自我感覺良好的放鬆,到後來自醒下班後大部分時間居然都在滑手機,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利用這些獨處的時間做些什麼,於是重拾寫作,紀錄南漂的日子,【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擇日不如撞
Thumbnail
「犬を散歩します」這種答案 乍聽好像沒甚麼問題 但其實是對「散歩」的誤解
Thumbnail
不知是不是冬天的冷風容易勾起人對於過往的思緒,最近常常早上起床時想到還在學校時的回憶,對於學生時期的我來說,早餐不但是一日之始也是三餐中最能自己支配的一餐,因此早餐顯得格外重要,而對於學生來說除了要好吃、還得便宜又能吃飽,而且不能等待太多時間,否則還容易趕不上校車,因此當時的我在冬天等校車時最愛吃的
Thumbnail
爸爸快 70 歲了,一個我覺得很不真實的數字,因為隨著退休與全職投入耕作,爸爸的身材愈來愈好了。他手臂的肌肉是比擬有在健身房練的大塊肌肉,肩膀胸口也非常厚實。我 70 歲也可以身材這麼好嗎?(Yeah, I wish....)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不是我,我的想法不代表真正的我 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有一正一負的念頭在打架,負面念頭不停的在詆毀自己,另一個念頭則是在鼓勵,而我總是被詆毀的念頭攻擊的體無完膚,記得從第二份工作開始,或許受到主管影響,我被詆毀自己的念頭攻擊的很疲憊,除了自己的念頭,工作上的不被認同,甚至到主管的言語,我開始服藥才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人生要擁有什麼,才會感到「足夠」的快樂呢?從20世紀的經典讀物《湖濱散記》反思人生、管理、行銷溝通。
我看到玻璃窗上有冷暖差下凝結形成的小水珠,然後我的眼淚就跟著那些小水珠,一顆一顆地順著玻璃滑落。
Thumbnail
清明連假久違走了一趟平溪(我的戀愛回憶集散地)。
Thumbnail
開始工作以後實在很難維持一定的文章產量,一方面是下班只想休息以外,另一方面是我覺得生活上好像少了很多想法上的碰撞,讓我一度以為我是不是失去了觀察與感知的能力,有點慌張。但還好跟自己對話沉澱下來以後,其實還是有很多想法。 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電商產業,後來趕在跨年前跳槽到新的公司,所以扣掉大學實習,目
Thumbnail
大部分人都是北漂,但我卻在今年選擇南漂,開始在異地一個人的生活,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從一開始自我感覺良好的放鬆,到後來自醒下班後大部分時間居然都在滑手機,開始覺得自己應該利用這些獨處的時間做些什麼,於是重拾寫作,紀錄南漂的日子,【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擇日不如撞
Thumbnail
「犬を散歩します」這種答案 乍聽好像沒甚麼問題 但其實是對「散歩」的誤解
Thumbnail
不知是不是冬天的冷風容易勾起人對於過往的思緒,最近常常早上起床時想到還在學校時的回憶,對於學生時期的我來說,早餐不但是一日之始也是三餐中最能自己支配的一餐,因此早餐顯得格外重要,而對於學生來說除了要好吃、還得便宜又能吃飽,而且不能等待太多時間,否則還容易趕不上校車,因此當時的我在冬天等校車時最愛吃的
Thumbnail
爸爸快 70 歲了,一個我覺得很不真實的數字,因為隨著退休與全職投入耕作,爸爸的身材愈來愈好了。他手臂的肌肉是比擬有在健身房練的大塊肌肉,肩膀胸口也非常厚實。我 70 歲也可以身材這麼好嗎?(Yeah, I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