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的威尼斯雙年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威尼斯雙年展(2022)

第一次來看這種國際大展,而且還是來到威尼斯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在除魅什麼「三大展」、「國際藝術潮流」之前,還是非常的wakuwaku。

雙年展主展場座落在城堡區(Castello)的軍械庫和綠園城堡。即便加上了來參觀展覽的人潮,城堡區仍然是威尼斯相對不那麼擁擠的非觀光區(住到第三天才前往總督宮等熱門景點,完全被人潮嚇死)。國家館則是散落在威尼斯各處可免費參觀,主展場內的國家館就需要門票,但品質上也沒有比較好…(下詳)。

本次雙年展主題為《The Milk of Dreams》,探索人類身體與自然、科技、神話的邊界與消融。我承認我一進場看到策展論述就有點滅火,這主題簡直無所不包又彷彿什麼也沒說,更像是擺出一個跨領域美學的姿態。

不過,入場後還是被開場展品震懾:Simone Leigh的磚房(Brick House

巨大造形的物質性、精細的製作、奠基在神話或民俗傳說的顛覆或改編 — 可以說是軍械庫區展覽前半段 — 身體與自然 — 共有的特色。氣派而美麗:這些大尺度的作品強調藝術的工藝面向,技術本身涉及的材料、製作方式,還有造型的在場,就已經是藝術觀念的反思和實作。例如Delcy Morelos的Earthly Paradise以土、巧克力、肉桂、醋等材料形塑加固一個大展間的泥土造型。

相對而言,進入人機共生的主題展區後作品的水準就略有下降,雖然也說不定是我審美疲勞的問題。但我認為雙年展主展區的一個大問題是展品的解說文字在質和量的部分都少得可以,每位藝術家不論展品多寡都只有大約五百字內的英文介紹,而且一半以上是藝術家的生涯概覽,剩下的才是展品本身,而展品的說明卻是拿許多概念當關鍵字充字數 — 諸如「藝術家挑戰自然/科技與身體的邊界」、「反映藝術家的心理狀態和療癒過程」、「將日常材料編入作品中」…可能大約就是這幾類論述反覆出現。在前半段自然/神話的展區,工藝的精湛還能掩蓋這樣的稀缺,但賽伯格主題區中需要更多說明才能進入的作品(對我而言)越來越多,或者說,我想要知道更多藝術家在製作作品時的想法、脈絡,或策展人看見的議題或主題。

否則諸如以下作品我只能大概把握「諷刺現代科技生活」的主題,但難免有種太飄渺的感覺,會想知道更多。(有一些我則是覺得就是單純的不怎麼樣(歪腰))

「論述短小」可以說是雙年展主展場「去政治化」的徵狀。儘管參展藝術家有許多拉美、非洲、少數族裔者(但我印象中亞洲並不算多。),但卻幾乎不可能從說明中取得關於在地的知識或感受,而是去脈絡化的概念和抽象的美感提要。這些藝術品試圖回應什麼、或在何種文化脈絡生產,觀者只能得到理論的、政治正確的答案 — 某種多元性、某種跨界…。

另一方面,國家館雖然多為各國文化機構主導,同樣帶有體制內政治正確藝術的色彩(例如得金獎的英國館尤其無聊),但多數展館花更多心思介紹作品,且獨立展間能設計沈浸式空間,不比主展場遜色,甚至勝過綠園城堡主展場。法國館將展館設計為攝影棚內的布景,有酒吧、家居、剪片室、後台則是小電影院,在虛實交錯間討論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的殖民關係與當時的電影史。德國館則便宜行事(?)的幾乎放空展館,僅將展館部分的建築結構露出,或標示改建的痕跡,以此凸顯「國家館」這個機制的問題以及德國館本身在納粹期間的歷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seo的沙龍
9會員
20內容數
通靈人連結此世與彼岸,在陰陽兩界穿梭;影像薩滿一眼看電影,一眼看paper,希望在這視差中瞥見詮釋電影的不同可能。
Hase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8
SCHREIB DICH NICHT zwischen die Welten, komm auf gegen der Bedeutungen Vielfalt, vertrau der Tränenspur und lerne leben. (別把你寫進 世界之間 站起來對抗 五光十色的含義 相信淚
2023/05/08
SCHREIB DICH NICHT zwischen die Welten, komm auf gegen der Bedeutungen Vielfalt, vertrau der Tränenspur und lerne leben. (別把你寫進 世界之間 站起來對抗 五光十色的含義 相信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威尼斯雙年展(2022) 第一次來看這種國際大展,而且還是來到威尼斯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在除魅什麼「三大展」、「國際藝術潮流」之前,還是非常的wakuwaku。 雙年展主展場座落在城堡區(Castello)的軍械庫和綠園城堡。即便加上了來參觀展覽的人潮,城堡區仍然是威尼斯相對不那麼擁擠的非觀
Thumbnail
威尼斯雙年展(2022) 第一次來看這種國際大展,而且還是來到威尼斯這種世界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在除魅什麼「三大展」、「國際藝術潮流」之前,還是非常的wakuwaku。 雙年展主展場座落在城堡區(Castello)的軍械庫和綠園城堡。即便加上了來參觀展覽的人潮,城堡區仍然是威尼斯相對不那麼擁擠的非觀
Thumbnail
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在入口處脫去鞋子,登上白色天梯,從這裡開始與現實分界。進入真正的入口,身體必須承受擠壓、捲俯、侵入,這是進入空間的犧牲與規則。 這次忠泰美術館的展覽《感知現場》邀請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伯陽將美術館的場域空間,完整化作一件作品,能排除更多的干擾,更乾淨簡單的體驗。
Thumbnail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
Thumbnail
▻ 超越語言的感受與察覺 ◅ 在展覽裡面,以此句話作為序言: 由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共同解放「忠泰美術館」這個場域, 讓其從原先承載物件的載體與展覽配角,轉換為另一種觀看可能。 ▻ 解放觀展路徑,從中試錯與重新感受 ◅ 展覽的開始,從脫鞋並走上陡峭且近乎看不見盡頭的樓梯開始。 樓梯一次僅能承載
Thumbnail
今年的文博會在高雄展覽館舉行,本次也會參展。(從2021年開始參加,今年是第2次) 昨天是參展單位場勘的日子,場勘並非必要的行動,只是可以先瞭解動線,與附近停車場等位置。以前曾跟著學校在這裡參與活動過,其實來的必要性並不大。
Thumbnail
今年的文博會在高雄展覽館舉行,本次也會參展。(從2021年開始參加,今年是第2次) 昨天是參展單位場勘的日子,場勘並非必要的行動,只是可以先瞭解動線,與附近停車場等位置。以前曾跟著學校在這裡參與活動過,其實來的必要性並不大。
Thumbnail
國際疫情遲遲未趨緩,應該不少人也都和我一樣,越來越想念出國旅遊,體驗當地文化的日子惹!幸好今年能夠體驗偽出國的藝術展滿滿...無論是台南奇美博物館的《蒂姆.沃克:美妙事物》世界巡迴攝影展,或是翡冷翠文創在台北圓山花博舉辦《義大利佛羅倫斯~會動的文藝復興 沈浸式光影特展》都是非常精彩值得欣賞的藝...
Thumbnail
國際疫情遲遲未趨緩,應該不少人也都和我一樣,越來越想念出國旅遊,體驗當地文化的日子惹!幸好今年能夠體驗偽出國的藝術展滿滿...無論是台南奇美博物館的《蒂姆.沃克:美妙事物》世界巡迴攝影展,或是翡冷翠文創在台北圓山花博舉辦《義大利佛羅倫斯~會動的文藝復興 沈浸式光影特展》都是非常精彩值得欣賞的藝...
Thumbnail
北美館內部的空間設計兼具了採光、上下左右的透視感及自然共生的景觀,光是漫步其間就覺得心曠神怡。
Thumbnail
北美館內部的空間設計兼具了採光、上下左右的透視感及自然共生的景觀,光是漫步其間就覺得心曠神怡。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Thumbnail
如果博物館作為承載 文化歷史與教育的本質,如何在資訊氾濫的當下抓住學習欲望與對話本質變得尤為重要。濃縮的話題與網美打卡的背景牆或許也是要一併思考的議題了... 「剖析、穿梭、交織、下探、滲透」串連新舊歷史展望未來,環環相扣的架構與清晰的詮釋與大膽的量體手法,扎實厚重的力道深深的作為跨年小旅行的序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