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月份雜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CHREIB DICH NICHT

zwischen die Welten,

komm auf gegen

der Bedeutungen Vielfalt,

vertrau der Tränenspur

und lerne leben.

(別把你寫進

世界之間

站起來對抗

五光十色的含義

相信淚痕

並學會生活)

保羅策蘭〈別把你寫進〉

兩個契機讓我突然想整理每月雜感:一是和久未碰面的高中同學吃飯,發現對方在工作之餘還會認真寫書評,已經累積六百篇之譜 — 領域橫跨文學商業社會趨勢 — 認真程度讓我慚愧;回味高中時光我又想起以前的閱讀選擇是藉由看酪梨壽司的書評來決定的 — 也是看了不少有趣的小說(伊坂幸太郎等…),也發現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這樣有大量讀者群的書評,也很難看到誠實評論或相反意見。這是第一個契機。

第二個契機就是讀豆瓣書評 — 雖然以前就知道豆瓣臥虎藏龍,也會讀他們評論,但因為第一點,更深刻體會這種落差。書評人也不乏博士生或學者,許多哲學書也有非常認真的討論,可能在概念上論辯或在翻譯上做考究 — 又是一個很難在台灣網路上看到的東西(有,但就是不多)。

有點不確定會如何進行 — 寫太長太費神,太短沒意義 ;是否該評分?又是另一個問題— 總之就且戰且寫。

馬拉美:塞壬的政治,洪席耶著,曹丹紅譯。河南大學出版社。

★ ★ ★ ★ ☆

本月最大驚喜,預約今年前十書單…。洪席耶不耍花槍搞艱深玄論,從字面意義和詩的形式做表層閱讀,卻能在字句之間讀出精神的運動,讀出詩人如何在虛空中創造新的姿態,這姿態不在原有的感性分配中,潛藏在存在之中,藉由詩將諸顯像顯現。這本書可以說是洪席耶身體力行他對語言與思考之間關係的理解:沒有事物,沒有感受和思考不能化作語言,馬拉美的詩並非神秘主義,也非為藝術而藝術,而是寫給人民的詩,是把意義的理解託付給未來的詩,是為了不被商業與簡單理解給吞噬,隱而不顯的塞壬政治。洪席耶的分析,基本上就是一種行動:拒絕了神秘的閱讀之秘法,彷彿解讀馬拉美的詩需要某種鑰匙;他以分析告訴你,一切都在字句之中,在詞語組合虛構出的新姿態之中,顯現了馬拉美象徵主義所要達至的 — 生活中的諸存在從芸芸背景中突出,顯現輪廓,展現其精神 。

性命出售,三島由紀夫著,吳季倫譯。大牌出版。

★★★

意料之外情理之內的三島,故事從開頭就非常腦洞大開,主題仍舊圍繞在性與死之間,但不無諷刺的加入諜報元素,稍稍翻玩當時國際政治,對我而言是算耳目一新的三島。故事推動迅速,懸疑解決乾脆,但單元之間最後又能串起,很適合拍成日劇之類。存在主義的思考在敘事者的觀點下翻轉了幾次,也受到敘事者和其他角色的攻擊,最後結局基本上用一種荒謬的方式打碎海德格式向死存有的浪漫幻想。

不受掌控,羅薩(Hartmut Rosa)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

適合引用和釐清一些基礎概念的小書,還可以拿來證明某些廣泛現象的存在(?)。作者把可掌控和可觸及兩個概念分開,前者是現代社會想要「控制」一切,轉換為各種可兌現的資本;後者是我們如何與事物產生關聯,並在互動中可能有不期而遇的共鳴。可觸及是可掌控的前提,但觸及不必然讓掌控發生。科技讓我們可觸及的事物越來越多,例如越來越多音樂作品可以被聽到,更多地方可以到達旅遊,但若我們越是想要製造出美好的經驗,刻意的要讓一切「物超所值」 — 反而喪失了共鳴的可能。

病從所願,隱匿著,聯合文學出版。

★★

老實講就是蠻傻眼的書。最一開始其實還不錯,作者各種對抗疾病污名,甚至以手術傷口為傲。然後就一路崩壞,認為不僅自己,自己的家族會得癌症都是因為人格特質的關係……作者完全知道桑塔格,也知道桑塔格的批評,但她就是這麼覺得…這種任性在書中展開為自溺、鑽牛角尖、怨懟,把經營的書店、不長眼的客人、前夫抱怨一輪,然後再說自己得癌症活該,得癌症也很好。可能有些值得分析的部分,一些黑暗的情感還什麼的,但很未經雕琢,第一印象就是詩人有時候就很蠢,這種硬頸跟藍白粉也就一線之隔。另個詩人葉覓覓反疫苗也蠻傻眼,但我覺得沒有這個誇張,而且人家四十四隻石獅子看得出來有才華。這位的詩是沒讀過…。看完後可以理解為何平路《間隙》可以得獎,雖然也是蠻普通,但對比之下思想深度和文筆已經屌打…。

Angels in America. Tony Kushiner

★★★★★

完全對得起經典兩個字的神作,好想看國家戲劇院的live演出。強烈懷疑張萬康《道濟群生錄》下筆之前有想著這部劇,但無論如何後者也是傑作。形式在當年應該也是很創新,直接不跟你考慮合理性讓無交集的角色在夢中相遇,實在是神來一筆。這樣的形式讓某種神秘的,超越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最初以戲謔後設的方式出現,最後卻又回馬槍給你哭和笑。

便利店人間,村田沙耶香。悅知文化。

★★★★

好入口,讀起來卻會各種不適的小說…。小說拒絕將「違反常規」當作崇高的自由,而是以更冷徹的眼光深入某些所謂「不正常者」的異常情感依附,其中也有習慣、規則、歧視、偏見、計倆、盲目。便利店人間兒時壓抑暴力,成年樂於服從,便利商店奇異的有著社會性卻又孤絕於社會,養成主角「過於」正常的人格。完全認同這個身份,便利店人間走了一個和三島的假面告白不同的路子,讓徵狀徹底暴露,指出逃逸的不可能(或逃逸的代價在當代社會中是如此之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seo的沙龍
9會員
20內容數
通靈人連結此世與彼岸,在陰陽兩界穿梭;影像薩滿一眼看電影,一眼看paper,希望在這視差中瞥見詮釋電影的不同可能。
Hase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4/29
(發表於2023/4/29 台灣ACG學會〈動漫遊台灣2023:台灣ACG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國際學術研討會〉)
Thumbnail
2023/04/29
(發表於2023/4/29 台灣ACG學會〈動漫遊台灣2023:台灣ACG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國際學術研討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站在2022年的現在看著這本2011年出版的書,兩岸三地的文人談書,想法甚至人生觀。閱讀如同美食一般,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喜好口味,又因人生歷練而會對相同的書有不同體悟,每本書都有她的美妙之處,如果可以,不論是否帶著目的,一定都能有所收穫!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作者:梁文道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雖
Thumbnail
站在2022年的現在看著這本2011年出版的書,兩岸三地的文人談書,想法甚至人生觀。閱讀如同美食一般,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喜好口味,又因人生歷練而會對相同的書有不同體悟,每本書都有她的美妙之處,如果可以,不論是否帶著目的,一定都能有所收穫!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作者:梁文道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雖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最近發現對文字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前唸文學作品會因為讀不懂而感到焦慮,擔心自己是否理解力比不上別人,為何別人說的「經典」我卻讀不下去。昨天逛誠品,翻閱《湖濱散記》新譯本、海明威的散文、洛夫的詩集,突然發現這樣的焦慮消失了。
Thumbnail
五星評價 ★☆☆☆☆ ★★☆☆☆ ★★★☆☆ ★★★★☆ ★★★★★
Thumbnail
五星評價 ★☆☆☆☆ ★★☆☆☆ ★★★☆☆ ★★★★☆ ★★★★★
Thumbnail
如題所示,半年以前原本刊登在關鍵評論網專欄上的文章都已經搬至方格子本站平台了。歡迎讀者觀看閱讀,但不得轉載。 先提供我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和個人最喜歡的七篇文章:
Thumbnail
如題所示,半年以前原本刊登在關鍵評論網專欄上的文章都已經搬至方格子本站平台了。歡迎讀者觀看閱讀,但不得轉載。 先提供我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和個人最喜歡的七篇文章:
Thumbnail
製表:Yo Chen 面對《詩學》語言產生「惡」與「不宜」,洪席耶長期構思,文字如何可能成為「平等方法」,並在年屆八十出版的《文字與錯誤》,探討其書寫工作,如何以「位移」、「錯置」,以民間自發「自學語言」,「翻動」千年《詩學》...
Thumbnail
製表:Yo Chen 面對《詩學》語言產生「惡」與「不宜」,洪席耶長期構思,文字如何可能成為「平等方法」,並在年屆八十出版的《文字與錯誤》,探討其書寫工作,如何以「位移」、「錯置」,以民間自發「自學語言」,「翻動」千年《詩學》...
Thumbnail
前言 故事本身只是故事而已,意義是被閱讀的人所附加上去的個人價值。我們永遠讀的不是同樣的故事,因為我們看的都是自己。誰都說不了作者寫了什麼,因為誰也當不了作者的眼睛。
Thumbnail
前言 故事本身只是故事而已,意義是被閱讀的人所附加上去的個人價值。我們永遠讀的不是同樣的故事,因為我們看的都是自己。誰都說不了作者寫了什麼,因為誰也當不了作者的眼睛。
Thumbnail
看著一整年的閱讀記錄,還大致能想起讀那本書的時期發生的事呢。 分類: 事件、議題/國家/哲學、價值觀/情感書寫、個人經歷/ 心靈/小說/寫作/科普、知識/圖文書
Thumbnail
看著一整年的閱讀記錄,還大致能想起讀那本書的時期發生的事呢。 分類: 事件、議題/國家/哲學、價值觀/情感書寫、個人經歷/ 心靈/小說/寫作/科普、知識/圖文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