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4.1) -「7.11 -藝術設計元素原理」是什麼?

《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4.1) -「7.11 -藝術設計元素原理」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藝術設計元素、原理, 共同創造出美觀且優化觀者 / 用戶體驗的作品 / 產品。

談論藝術設計元素、原理, 最困難的部分之一是弄清楚實際上有多少(有五個?十個?)。 實際上,新手和專家級設計師在處理創作項目時,都應該牢記大約十幾個基本的藝術設計元素、原理

「總有一間在附近」

「總有一間在附近」

大家相信對 「7-11」便利店一點也不陌生--特點就是分店多,「總有一間在附近」! 筆者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HKAPA)親自創辦的「設計基礎 Design Fundamentals」課程時,就融入了西方及東方(日本大智浩) 的藝術理論,而綜合出基礎的 7 項 藝術元素 及 11項設計原理,讓學生易於掌握。想像一下其實視覺元素 、原理一直都「總有一些在附近」唷! 只是大家有沒有多觀察留意到吧了!

系列文章《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3.1)「會觀察之眼」是什麼? 正正指出千萬不要變成「視覺失明」(Visual Blindness)! 只要多觀察大自然、環境、人造物,以及日常生活,就會自然而然地發掘到週邊其實真的有很多很多「藝術元素、設計原理」存在的啊!

7 項 藝術元素

1.點、2.線、3.面(形狀、空間、造型)、4.質感、5.方向、6.光暗、7.顏色

「點」標記「線」的開始和結束

「點」標記「線」的開始和結束

點 Dots

一個「點」可以被認為是元素的開始。 「點」標記「線」的開始和結束。 藝術家們也在他們的繪畫技巧中使用了「點」,例如法國藝術家秀拉(Seurat)開發的點畫法(Pointillism)。


raw-image

線 Lines

「線」被描述為移動的「點」('Line' is a moving 'Dot')。一條「線」可以是垂直的、對角線的、水平的,鋸齒形的(zig zag),甚至是彎曲的。 它可以是任何寬度、大小、形狀、位置、方向、間隔或密度。 「線」是繪畫的最基本元素,「點」創建「線」,「線」創建「形狀」。 一條「線」可以應用其他元素,如顏色、紋理和動感。

「形狀」可以存在於「空間」(Space) 的不同區域

「形狀」可以存在於「空間」(Space) 的不同區域

面 (形狀、造型、空間、) Shapes, Form, Space

「形狀」 (Shape):是描述封閉的二維區域(2D)的藝術元素。 形狀本質上可以是「幾何形狀」(Geometrical) 或「有機形狀」(Organic)。並具有其他元素,如線條、顏色、紋理或動感。 「造形」 (Form):是描述實際三維形狀(3D Shape) 或三維幻覺(3D illusion) 。 他們有體積(Volume)和佔用空間(Space)。「空間」(Space):用於在二維表面上創造深度幻覺 (to create the illusion of depth)。 可以使用多種策略來創建空間,包括線性透視(linear perspective)、重疊(overlapping)、大小(size)和相對於水平線的放置(placement) 近大遠小。

「質感」是表面的感覺方式,或者它被觸摸時感覺方式

「質感」是表面的感覺方式,或者它被觸摸時感覺方式

質感 / 紋理 Texture

「質感 / 紋理」是表面的感覺方式,或者它被觸摸時的感覺相關。 質地可以是柔軟的、粗糙的、光滑的、有絨毛的......等等。它具有吸引或分散觀眾眼球的力量,可應用於線條 Lines、面/形狀 Shapes 和「造型」Forms。



「方向」有視覺動感的錯覺 (Visual movement illusion)

「方向」有視覺動感的錯覺 (Visual movement illusion)


方向 Directions

「方向」是設計的一個元素,它建立了總體情緒和氛圍。 它創造了設計中有視覺動感的錯覺(Visual movement illusion) 視覺方向」是指內容通過使用「水平和垂直線」吸引觀眾“唏!看這裡!”的情況。

「明暗對比」最高的區域總是營造最大程度的關注焦點

「明暗對比」最高的區域總是營造最大程度的關注焦點


光暗 Light & Shade / Tone / Value

色調 (Tone)」 是指物體的「亮度或暗度 有時被稱為 (Value),「色調 (Tone)」是最強大的設計元素之一。 在任何繪畫、照片或設計中,「明暗對比」最高的區域總是營造最大程度的關注焦點。

藝術家、設計師使用「顏色」來描繪情緒、光線、深度和觀點

藝術家、設計師使用「顏色」來描繪情緒、光線、深度和觀點


顏色 Colour

顏色是涉及反射光的藝術元素。 當光從物體反射時,會產生色相(Hue)。顏色的主要色有三隻 : 紅、黃、藍,『三原色』(Primary Colours) ; 次要的混合色 : 橙、綠、紫,『二次色』(Secondary Colours) 及第三次的混合色 : 啡褐、灰藍、灰綠,『三次色』(Tertiary Colours)。藝術家、設計師使用顏色來描繪情緒、光線、深度和觀點。 他們使用色輪 (Colour Wheel) 和色彩理論的原則——一套混合、組合和操縱顏色的指導原則——來創建配色方案 (Colour Schemes)。例如暖色、冷色或中性色(Warm, Cool, or Neutral)來創造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喜、怒、哀、樂、冷、暖......等等。

ArtiMate 藝萌將會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相關色輪和色彩理論的原則,有興趣知多點,就密切留意啊!

本文章先讓大家暸解「7 - 藝術設計元素」。欲知「11 - 藝術設計原理」是什麼?就要留意《藝術設計基礎101》簡介(4.2 - 上)(4.2 - 下) 啦!

筆者 : Rosie T. Lam

在往後本系列文章,我們將會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下這 7 個創作伙伴的效果。 記得密切留意哦~!

你的贊助等如對我們的讚賞 💖 令我們更有動力去創作內容 💪🏻


avatar-img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課程設計者及家長們都經常提出學生關於「藝術元素」的疑惑。這篇文章提供了7個方法,包括用簡單明暸的語言、視覺示範、互動活動、創作任務、分組討論、跨學科整合和欣賞藝術作品。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最有效地教授學生「7個藝術元素」。文章中並包含許多豐富的互動資源鏈結,可供家長或教師參考。
該文章介紹了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非專科專教老師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引入跨學科教學的方法,並探討了視覺藝術與語文藝術的結合,以豐富學生的語文藝術體驗和教學應用。
上一次的練習是三次原色(Tertiary Colours)的混色方法及原理。 今次來練習一下黑白光暗吧~  練習重點: 學習改變「點、線」的比例、疏密距離 營造不同的「光暗」立體幻覺效果
課程設計者及家長們都經常提出學生關於「藝術元素」的疑惑。這篇文章提供了7個方法,包括用簡單明暸的語言、視覺示範、互動活動、創作任務、分組討論、跨學科整合和欣賞藝術作品。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最有效地教授學生「7個藝術元素」。文章中並包含許多豐富的互動資源鏈結,可供家長或教師參考。
該文章介紹了香港小學視覺藝術科非專科專教老師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引入跨學科教學的方法,並探討了視覺藝術與語文藝術的結合,以豐富學生的語文藝術體驗和教學應用。
上一次的練習是三次原色(Tertiary Colours)的混色方法及原理。 今次來練習一下黑白光暗吧~  練習重點: 學習改變「點、線」的比例、疏密距離 營造不同的「光暗」立體幻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