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必備的 PRD 產品需求文件怎麼寫|EP7

2023/03/0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產品經理如何跟設計師、工程師說明產品開發需求?或是跟產品團隊的其他人說明你要開發什麼功能?一定都會用到 PRD 文件,本篇將從文件架構、文件內容來分享我在工作常使用的 PRD 範本框架。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於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專員求職有興趣的朋友
✔ 好奇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文件、產品開發文件怎麼寫的朋友

一、為什麼需要寫 PRD 文件?

PM 提出一個功能規劃時,通常會包含 3 個重點,分別是視覺畫面(UI 設計)、用戶體驗(UX 流程)、功能應用(工程串接):
  1. 視覺畫面:e.g. 按鈕要放在哪裡?有哪些頁面要放?
  2. 用戶體驗:e.g. 點了會有什麼反應?click、hover 會有哪些狀態?
  3. 功能應用:e.g. 按鈕用途是什麼?使用者點了會跳轉去哪裡?
為了避免上述內容都是私訊、或分散在各群組,多數產品團隊都會用 PRD 文件,將開發需求完整的說明清楚,優化開發流程。
每個團隊的文件架構都不太一樣,我習慣將上述的 3 點內容都先想一遍,並提供初版說明在文件內,避免設計師畫完頁面跟我想像落差太大,導致要不斷修改。
但也聽過有些公司的 PM 只要提產品框架,後續的 UI、UX 都有專門的 UIUX 設計師來執行。

二、PRD 文件的框架

以我經歷的產品團隊,目前我整理出比較常見的 3 段框架分別是:
  1. 需求簡介:位置、類型、影響裝置、時程、協作人員
  2. 需求起源:需求來源、需求目的、效益
  3. 需求內容:相關檔案連結、需求畫面或預期功能

(一)需求簡介

PRD 文件最怕寫的不清不楚,寫完後若工程師開發到一半有疑問找不到人問,或是不確定功能要出現在哪,因此在文件的第一段我會簡述這份 PRD 文件的基本資訊,讓系統分析師、設計師、工程師可以一覽此文件,資訊像是:
  1. 需求名稱:OOO 位置 — OO 功能
  2. 需求位置:A 頁面 > B 欄位 > C 標籤
  3. 需求類型:B 欄位新功能
  4. 執行時程:2023/02/01–2023/03/01
  5. 影響裝置:Web、Mobile Web、APP ios、APP android
  6. 協作單位:工程部、設計部
  7. 相關檔案:Figma、Axure、Doc、Excel
  8. 聯繫人員:OO 部王大明,分機 #1001
💡補充說明:這些資訊也是一種保護機制,確保自己有把功能位置、套用裝置都寫清楚,避免工程師只做在 Web 上,漏掉 App 等情況。

(二)需求起源

第二段則是會簡述來源和目的,讓產品團隊相關人員都知道為什麼要做:
  1. 需求來源:此需求從哪裡來的?使用者、上級、或產品團隊?
  2. 需求目的:優化體驗?優化轉換率?
💡補充說明:設計師、工程師都是產品團隊的一份子,但有時 PM 規劃出來的功能,不一定會被所有人認同,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優先度不急、非開發必要、或功能情境很雞肋,因此「需求來源 & 需求目的」是幫助團隊內溝通的必要元素,提醒大家為什麼我們要花時間做它。

(三)需求內容

第三段就是整份文件的細節,說明功能畫面、怎麼運作等:
  1. 需求文件:把跟這個功能有關的文件都放上去,e.g. Figma、Axure,基本上 Wireframe、Mockup、Prototype 我會放在 Figma,然後用超連結放在 PRD 文件,避免整份文件過於龐大,且 Figma 在展示畫面仍比 Doc 文件方便許多。
  2. 功能畫面:通常我會放下面這幾種
  • 原始畫面:還沒改動之前的畫面,避免我畫了一堆示意圖,結果設計師還要回去對照初始畫面是什麼。
  • 新增畫面:預期修改後的畫面,讓設計師有初步想像,避免設計師畫出來跟 PM 想像的落差太大。
  • 情境畫面:針對靜止狀態、空白狀態、錯誤狀態、局部資料狀態等各種情境的畫面,避免工程師把欄位做好,結果沒有限制輸入方式等。
💡補充說明:會把各情境畫面的列出來,一方面是讓 PM 自己可以檢查該功能的所有使用情境(極端值、防呆機制等),另一方面是避免開發完成又要一直請工程師補機制。
以「輸入框」為例,若一開始沒有把欄位要吃什麼資料、限制字元數講清楚,最後驗收時可能又要請工程師加上「只能輸入數字,不能有特殊字元」、「字元限制 2–30 個字」、「若欄位空白,點擊儲存時要在欄位旁邊顯示警示文字」等各種機制。

三、針對 PRD 的使用說明

上述 3 個框架是我目前工作常用的文件範本,而我也有看過有些 PRD 文件會再多放「版本控管 Version(版本修訂紀錄)」。
也有些 PRD 會增加「驗收方式 Criteria」、「產品指標 Metrics」,讓工程師在執行時有個參考依據。
上述都可以增加,依據不同公司的習慣通常會有不同的 PRD 格式,

四、總結

這篇主要是記錄我的產品經歷,僅供參考,未來會再陸續整理我在產品工作的學習心得。
如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觀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