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產品經理如何生存:培養不可替代的產品思維|EP9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少,因此這篇想探討產品經理可以培養哪些技能,以確保有職場競爭力。

raw-image

一、被 AI 取代的產品經理類型

⠀⠀

這篇有一部分也參考不同資深產品經理的看法,以下特質在各產業可能略有不同。

⠀⠀

1. 只專注於執行和跟蹤任務的產品經理

  • 案例:以電商平台產品經理為例,若要規劃一個滿額折現的功能優化,若產品經理僅關注頁面製作、系統功能開發等執行細節,但不思考功能目的和商業價值,工作流程只剩下「接收需求 → 撰寫文件→ 追蹤開發 → 測試上線」,缺乏主動思考和創新。
  • 替代情況:若需求相對明確,AI 已可以處理這類「標準化流程」,將需求轉為可執行的 PRD 文件、並且也可追蹤開發進度、測試進度等。

⠀⠀

2. 僅依賴數據而缺乏洞察力的產品經理

  • 案例:呈上,在分析滿額折現功能的效益時,若產品經理只報告「轉化率提升了 5%,客單價增加了 50 元」等表面數據,但無法解釋為何會有這樣的結果,也無法從數據中發現深層用戶需求,例如無法分析哪類商品最能帶動用戶達到滿額消費。
  • 替代情況:現代 AI 分析工具已能自動生成數據報告、並提供基本解釋,甚至能發現一些數據相關性,使得簡單的數據分析工作變得更容易被自動化。

⠀⠀

3. 缺乏創新思維的產品經理

  • 案例:在設計促銷活動時,若產品經理總是複製競品,而沒有嘗試新的機制,如「階梯式返現」、「消費積分翻倍」或「會員專屬滿額贈」等機制,無法為產品帶來差異化優勢(但這項會根據 B 端 / C 端有關,在部分 B 端產品的基礎功能不太需要一直創新)。
  • 替代情況:AI 已能通過分析各種競品案例來提供規劃建議,對於「複製功能」這種缺乏創新的產品決策,AI 已可以取代 PM。

⠀⠀

4. 不了解用戶真實需求的產品經理

  • 案例:在設計電商 APP 的購物車功能時,若產品經理未深入理解用戶購物心理,僅針對自己想法來規劃功能,例如沒有訪談到企業用戶的行銷方式,容易設計出功能方向錯誤且體驗不佳的產品。
  • 替代情況:雖然 AI 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用戶行為模式,但問出用戶需求(訪談)仍是現在 PM 的優勢,若不具備深度用戶洞察能力的產品經理則很容易被 AI 輔助的設計師取代。

⠀⠀

5. 無法有效協調跨部門合作的產品經理

  • 案例:開發新功能時,若產品經理無法有效協調各部門,例如協調市場部(負責活動宣傳)、產品團隊(負責系統開發)、和客服部(負責問題處理 FAQ)的工作,則會導致開發進度延誤或部門衝突。
  • 替代情況:雖然 AI 可以協助功能規劃和時程規劃,但「跨部門人際溝通、情感理解和衝突調解」是現在 PM 的必備的社交技能。

⠀⠀

二、產品經理如何培養不可替代的產品思維

⠀⠀

1. 培養同理心與用戶洞察能力

案例:在設計電商平台的「滿額折現」功能時,產品經理需要思考

  • 功能最終的操作者是誰?他們實際會有哪些行銷玩法?
  • 對於操作者來說,他們在意什麼?他們期望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培養方法

  • 定期比較自家和競品電商平台的購物流程
  • 了解客服現場問題,閱讀用戶評論,直接接觸用戶問題
  • 定期進行用戶訪談,不僅詢問「做什麼」,更要挖掘「為什麼」

⠀⠀

2. 發展策略性思考與商業敏感度

案例:規劃季度促銷策略時,產品經理需要思考

  • 滿額折現活動如何影響整體銷售節奏和庫存周轉
  • 不同滿額門檻(如滿 200 減 30、滿 500 減 100)對毛利率的影響
  • 功能是否能為業務獲取新客戶,或提高現有客戶滿意度
  • 後臺折扣活動的長期發展策略

培養方法

  • 了解電商平台的抽成、收入、成本、毛利率等數據關係
  • 分析競品策略及市場趨勢
  • 定期與業務團隊交流,了解潛在客戶對於產品的期待

⠀⠀

3. 強化跨領域知識整合能力

案例:開發全新的「個性化滿額折現」功能時,產品經理可能需要

  • 了解推薦算法如何根據用戶歷史行為生成個性化滿額門檻
  • 應用錨定效應和損失厭惡等原理設計折扣方式
  • 了解 AB 測試評估不同折扣策略的效果

培養方法

  • 了解個人化推薦的系統架構和原理
  • 了解行為經濟學和消費心理學

⠀⠀

4. 提升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

案例:面對「如何提高電商平台的後台商品上架速度」,產品經理可能需要

  • 了解後台商品上架人員的操作流程,並藉由 AI 生成商品描述
  • 透過 AI 加速同性質商品的欄位填寫

培養方法

  • 持續和 AI 互動,了解 AI 可以應用的場景
  • 持續了解 AI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方式

⠀⠀

5. 建立有效溝通與影響力

案例:推動新的會員制度時,產品經理需要

  • 向高層管理者解釋此方案的目的,以及要解決企業用戶什麼問題
  • 向技術團隊說明功能邏輯,並說明用戶方案和規劃方向
  • 向設計師傳達用戶任務目標,而非僅提供功能規格
  • 向業務解釋產品特性,協助其推廣給潛在客戶

培養方法

  • 練習電梯簡報,30 秒解釋功能重點
  • 學習針對不同受眾的溝通方式和專業術語
  • 培養圖像化和故事敘述能力

⠀⠀

三、與 AI 協同工作的策略

⠀⠀

上述比較多提到產品經理在 AI 時代需具備的產品思維,接下來想針對「產品經理如何運用 AI」的案例:

⠀⠀

1. 利用 AI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案例:在設計會員制度改版時,可以透過 AI:

  • 讓 AI 產稱初版規則和文案,加速 PRD 前期的整理
  • 通過 AI 工具快速生成 HTML 畫面原型,加速反饋收集

實作方式:可以問 AI 「請分析[3–5個主要競爭對手]的會員制度,包括等級劃分和權益設計,並總結其優缺點,請重點放在他們如何解決會員留存和活躍度的問題。」,然後基於自己對用戶群體的認識、和業務目標,進行優化和調整。

⠀⠀

2. 讓 AI 處理重複性工作

案例:在日常工作中,可將這些任務交給AI:

  • 生成例行數據報告和基礎分析
  • 標準化需求文檔的格式和內容檢查
  • 基礎市場調研和競品分析

實作方式:可以問 AI「根據這個確定的會員體系方案[方案摘要],請生成一份 PRD 需求文件,包括背景目標、用戶任務、功能描述、技術要求、上線時程和驗收指標等。」,接著根據 AI 生成的 PRD 進行微調。

⠀⠀

3. 讓 AI 幫自己補足文件不足處

案例:在設計會員制度改版時,可以透過 AI:

  • 檢視某份 PRD 的不足地方,請 AI 補充遺漏的細節
  • 請 AI 針對某份產品文件,白話文解釋文件意思或技術內容

實作方式:可以問 AI「請以資深產品經理的身分,檢查這份 PRD 需求文件有沒有遺漏的地方,像是功能規畫面、技術面、流程面、資料源等各面向」,接著可以針對 AI 提到的地方,再去補充 Figma 和 User Story 內容。

⠀⠀

四、產品經理角色的演變趨勢

⠀⠀

根據現在的 AI 發展趨勢,電商產品經理的角色可能會有以下變化:

  1. 從功能執行者到需求挖掘者:PM 雖然本來就需要挖掘需求,但在 AI 時代這個比例更重了,要更知道「我們究竟要解決什麼目標」,而非單純執行交辦任務。
  2. 從數據分析者到洞察詮釋者:數據方向,看數據說故事的工作已可以由 AI 取代,但產品經理需要解釋「這對我們的產品策略有什麼啟示、接下來產品要繼續做什麼」。
  3. 從需求收集者到創新引領者: 不再只是整合各方需求(業務部門希望增加 A 功能),而是主動發現機會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針對 A 功能,我們建議用 OO 解法)。

上述有些是 Sr. PM 的範疇,但現在對於 Jr. PM 來說,未來可能也會變成基本門檻。

⠀⠀

如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可以再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家惟 Evan Chang的沙龍
110會員
189內容數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2025/04/04
之前一個產品點子從發想到具體設計,往往需要產品經理、設計師一步步構思討論,但有了 AI 的幫助,即使是沒有產品背景,也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完成 PRD 文件與 Figma 設計稿,這篇將記錄我透過 ChatGPT 4o、Figma 完成 PRD 和初步設計稿。
Thumbnail
2025/04/04
之前一個產品點子從發想到具體設計,往往需要產品經理、設計師一步步構思討論,但有了 AI 的幫助,即使是沒有產品背景,也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完成 PRD 文件與 Figma 設計稿,這篇將記錄我透過 ChatGPT 4o、Figma 完成 PRD 和初步設計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代技術背景下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技術團隊和項目規模的擴大,領導力與項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管理項目、激勵團隊並推動技術變革,已成為每一位技術領導者面臨的核心挑戰。 技術熟悉度與應用能力 領導者必須對AI技術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其能力和限制。這樣
Thumbnail
現代技術背景下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技術團隊和項目規模的擴大,領導力與項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管理項目、激勵團隊並推動技術變革,已成為每一位技術領導者面臨的核心挑戰。 技術熟悉度與應用能力 領導者必須對AI技術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其能力和限制。這樣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在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例如提問力、判斷力和專業能力。同時也提到了在使用AI時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一些問答希望可以跟讀者有所互動與交流。另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使用AI工具的心得,並期待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地瞭解如何應對AI的基礎邏輯。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AI是否能取代平面設計,強調了學習AI運用需要用心學習,並提供了相關的技術與運用範例。文章透過實際例子與觀點,澄清了AI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限制,並強調了學習基礎設計知識的重要性。讀者藉由本文能更具深度地瞭解AI與設計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AI對設計師職業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AI是否能取代平面設計,強調了學習AI運用需要用心學習,並提供了相關的技術與運用範例。文章透過實際例子與觀點,澄清了AI在設計領域的應用與限制,並強調了學習基礎設計知識的重要性。讀者藉由本文能更具深度地瞭解AI與設計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AI對設計師職業的影響。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老實說,原本的我一直認為,AI是離我很遠的東西,即使是去年的 ChatGPT 熱潮,我也只是跟著偶爾在工作中跟AI聊天激發靈感而已。不過,就在前一陣子看了《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這本書後,我才逐漸加深使用AI的頻率,並且把「讓AI成為工作中的標配」當作讓自己能習慣的方向。
Thumbnail
AI 履歷、AI 自傳、AI 找工作是近期很熱門的應用,但 AI 自傳要如何實現?身為產品經理要如何設計這個功能?如何套用到履歷編輯器內?這篇想分享我過往的產品發想經歷。
Thumbnail
AI 履歷、AI 自傳、AI 找工作是近期很熱門的應用,但 AI 自傳要如何實現?身為產品經理要如何設計這個功能?如何套用到履歷編輯器內?這篇想分享我過往的產品發想經歷。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